赤日炎炎,骄阳似火。
联合勘察队天没亮就顶着露水从百仞城出发,乘坐马车沿公路行军,中午在路边村店休息了近三个小时,午后轻松到达南宝镇。
这支联合远程勘探考察队由二十余人组成,带队的是杜雯元老,成员包括副队长独孤求婚、米丽、赵艳梅、胡义成、何邪、万里煌、金玲雪七位元老,六位归化民工作人员,和一个十一人的加强警卫班——包括班长、班副等指战员九人,通讯员一人,卫生员一人。
这次勘察将是元老院的势力第一次深入黎境,计划是自临高向南,由南渡江上溯,沿黎母岭西麓转而向西,翻越雅加大岭,到达石碌矿区。有关部门已经提前好几天向路线上的驻军、商站、农场等元老院工作点下达了通知,命他们沿途接待并协助工作。
第一天晚上队伍就驻在南宝招待所,受到了黎事办主任兼南宝矿区临时负责人方敬涵元老、视察当地教务的戴锷元老以及主要归化民干部的殷勤接待。方敬涵常驻南宝办公,全面负责对黎区的工作。前几天南宝矿务局局长叶雨茗被派去石碌矿区指导爆破,他便临时担任南宝矿长——其实矿上具体事务都由有经验的归化民干部打理,他只起个像征作用,表示元老院对南宝矿区的重视程度,要时刻有元老亲自坐镇。
临高到南宝的平坦大路,主要就是用来运输煤炭、高岭土、矿石的,南宝以南的道路并没有修整过,所以第二天再上路时,马车自然不能坐了,后面的行程只能步行,行李、物品、给养都由几头毛驴驮着。毛驴负重能力不如牛马,但身轻体便,走山路比牛马方便好用。
一直无所事事瞎混的酱油元老何邪此行目的就是接任方敬涵的矿长职务——也是临时出来混资历的,等叶雨茗回来他还回临高混事。而方敬涵、戴锷则与勘察队一起行动。
出南宝不远,就看到一大片被篱笆包围的田园,从路边一直延伸到东边的文澜河畔,大门口有两名本地治安军守卫。这里是赵艳梅、胡义成二人的目的地——卫生部润世堂所属、农业部天地会经营的第一个中草药人工种植基地,去年年中刚建成,他俩分别作为卫生部、农业部的专家前来视察指导技术工作。
基地的归化民干部们迎出门口,边引路边向首长介绍情况。园内办公、住宅、仓库、药房等设施具全,有天地会的归化民干部、职工三十多户共一百余人,负责种植、收割等劳动;卫生部派驻的技术干部八名,学徒三十余人,主管草药采摘并初加工。整个园区围绕一个小山坡而建,占地一千七百多亩。建成虽只有一年时间,但是成果喜人,除了称为四大南药的槟榔、益智、砂仁、巴戟,还种有豆蔻、山姜、白木香、半枫荷、酢浆草、叶下珠、蔓陀罗、血见愁、接骨木、古山龙、过江龙、金钱豹、马鞭草、狗牙花、鸡血藤、丁公藤、杜仲藤、****藤、松筋藤、落地生根、玉叶金花等几十种药材。
勘察队略坐了片刻,喝过冰镇格瓦斯后,便告别赵艳梅、胡义成,继续赶路了。临别,赵、胡二人赠送了两筐药品,除了治伤风感冒跌打损伤等常用药,还有医药局最新试制的驱虫神药——除虫菊酯,俗称蚊香。这是从红花除虫菊的花、茎中采用低温萃取技术提取出来的,加工工艺分为干花造粒、低温萃取、溶剂回收几个步骤,比较符合临高的现有技术水平。相比其他农药,它对昆虫、爬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和熏蒸作用,可有效驱除、杀灭阴虱、头虱、体虱、疥癣、蚊、蝇、跳蚤、臭虫等,同时对人畜毒性却不大,因此一上市便供不应求,成为海南这种蚊虫肆虐地区的紧俏产品。不过以现在的生产、加工能力,只能勉强供应元老院各部门、工农企业、伏波军、净化营使用,对外销量很少。这些赠品加重了毛驴的负担,却令方敬涵大为高兴,据他所知,黎区虽有丰富的野生草药,却严重缺乏医生,食盐和成药在黎区应该比金银更受欢迎。
一行人顺着文澜河畔的小路向上游行进,河两岸有大片隶属天地会的国营农场,职工大都是大陆来的难民。这一带本来就人烟稀少,元老院控制之后,直接宣布除了常年耕种的熟地外,一切山林、草坡、河滩、池沼全部收归国有,敢拿着大明的地契前来声索的地主在被敲打一番后,或者成为了识时务的俊杰,或者成为了历史人物。
沿途农场种植的多是橡胶树。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原料,橡胶对穿越集团的意义无需赘言。登陆伊始,农业组就专门建立了橡胶研究室,栽培着原时空带来的良种树苗。几年来主要推广的橡胶树种是原时空中国栽种最广的抗风品种海垦1号和抗寒品种93-114,前者配合大小不同的防护林网络,结合修枝整型和合理密植,可抗海南常见的台风;后者结合地沟育苗、芽接带杆过冬、早春抗旱定植等技术,可抗零下一度的严寒,正好适合小冰河时代种植。
从今年开始,最早的一批橡胶树就可以割胶了,临高化工、工业部门无不翘首企盼。听说法石碌元老最近就常驻在这里,天天在各橡胶园来回转。
勘察队没在橡胶农场久留,只有几次路过门口时进去休息了一下,也没见到法石碌。
一路跋涉,走走停停,直到掌灯时分还未到当天的目的地那大村。众人正焦急,忽见前方有火光,走近一看,几人打着火把站在路旁,见有人来忙上前讯问身份,然后有人飞奔而去报信。原来此处离那大只有一里地,这几个人就是村中派出在此接访的。几人赶紧引路前行,远远就见镇口灯火通明,人喊狗叫,一群男女远接高迎出来。
那大村就是后来的儋州市区所在地,但此时只是个村庄。这里原有两个小村那恁村和大同村,万历年间,在二村之间设有那大营,本有明军驻防,此时却早已成了伏波军武工队和天地会的办公地点。
自去年确定大陆攻略后,元老院就抛开了伪装,对整个海南岛上的大明官府、驻军断然动手,或收编、或遣散、或驱逐、或法办,那大营自然也在其列,不消细说。那大地处琼岛西部交通要道,这几年元老院在此设立墟市,很快就成附近黎汉商品的集散地,日见繁盛。最近本地新的政府大楼落成,刚要启用,正巧元老勘察队要经过此处,这就等于是朝廷大员莅访啊,那大官民遂商议明天举办一场典礼,庆贺那大由村升级为镇,届时请元老大人剪彩,这可是花钱都买不来的荣幸。
此时出来迎接的人群,包括那大镇长、镇政府干部、镇中耆老、天地会会长、治安军队长、各姓族长、商户代表、道士、黎人,还有个高鼻深目的西洋人。寒暄已毕,镇中早备下筵席,只是勘察队员在烈日下走了一天,都十分劳累,草草应付完饭局,就各自洗洗睡了。
转天上午,本镇要举行典礼,勘察队只能停留一天。诸人出得门来,看到这那大街面房屋虽有些简陋破旧,却也算市井繁华,不比儋县、昌化等县城差多少。镇中两条街道十字交叉,有各行各业的商铺数十家。新建的政府大楼就在十字路口不远,原那大军营旁边,算来大概是后世的儋州市公安局附近。
这幢三层的大楼算是充分体现了大宋元老院的一贯办事风格:土法上马、土洋混杂、七拼八凑、因陋就简,也不知谁给设计的。与其说是政府办公楼,不如说是个综合商务中心。大楼四面开门,前面中间大门挂着“那大镇政府”的牌子,左右却分别是润世堂和供销社的门脸;东边的门进去是道教的香堂,西边是耶稣会的小教堂,背面却是仓库和客栈。这些门面内部都有小门互通,政府部门办公在二三楼。这肯定是设计者既想少花钱又要多办事,既要抓精神又要抓物质的结果。芈丽等元老看到这种土气荒诞的风格就想笑,不过本镇人却是相当满意的样子,还有去过“大城市”百仞城的见多识广者给乡亲讲解说,大宋元老院的皇官就是这样的楼房。
庆典一开始,自然先请元老讲话。杜雯作为代表,上台讲了一番拜年话,把在座众人夸奖一通。此地语言混杂,军话、临高话、客家话、儋州话、海南话都有人讲,这种情况下,临高政权推广的“大宋官话”倒成了通用语言,大家都能听懂。杜雯最后勉励大家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土改,运动的弦不能松。镇长等人对此是一万个赞同,在其后讲话中极其肉麻地吹捧了一番元老院的伟大英明决策。他们这些人都是在土改中斗倒了原来的地主大户才上台的既得利益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斗争果实,自然要紧跟大宋朝廷,唯元老院之命是从。
到了晚上,气氛比白天更加热烈。原来镇上为了庆贺,特意备厚礼从南宝请来了电影放映队。这种超越时空的科技和艺术对小镇上的群众形成了极大的震撼,髡人竟然能在一幅白布上幻化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且它们还能说能动,简直匪夷所思,元老能驱神驭鬼的传说也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开始是两部科普片,教授山区养牛和种稻的方法。引起轰动的是临高电影制片厂的开山之作《映山红》,剧情不要脸地抄袭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和《小兵张嘎》,这是为了配合宣传当前的土改形势,因为这种儿童片剧情简单,人物脸谱化,爱憎分明,针对明代文盲土著的宣传教育效果较好——他们也接受不了太复杂的情节。
演员来自芳草地和军中宣传队,部分元老也有客串。主角是万州农村少年潘冬子,他的父亲为天地会会员,积极带领村民科学种田,劳动致富。这却引起了阴谋侵吞全村土地的恶霸地主胡汉三嫉恨,施毒计害死了潘父,又逼死了潘母。潘冬子逃离家乡,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伏波军武工队。胡汉三听说村民要给王师带路来土改的消息,策划屠杀村民并袭击武工队。千钧一发之际,潘冬子混入胡家,里应外合,消灭了恶霸地主。全村分了胡家的土地和浮财,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影片在欢歌笑语中结束。
电影细致刻画了地主之恶毒,不仅激起了观众的义愤,而且成功地传达了土改运动是群众主动要求、元老院是顺应天心民意的信息。虽然影片的情节、表演在元老看来一塌糊涂,但在只见过说书唱戏的明代土著眼中,这可比20世纪末的中国人看美国大片更震撼。影片的主题曲《映山红》,由柳水心元老演唱,除了把“红军”改为“王师”外,完全与原词曲相同,充分表现了群众盼望元老院解放的迫切心情: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王师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这首大宋风格歌曲唱词简单、节奏明快、感情真挚、旋律优美,放映队走到哪里,就风靡到哪里。当勘察队离开那大时,田间地头、山顶河畔都不时传来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