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房间里,燕青就趴在自己的床边。卢俊义努力回忆了一下,好半天才想起来自己昏迷前所发生的事情,但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自己是如何来到这里的?
此刻,他正感觉嗓子干涩异常,想要喝口水,却发现全身聚集不起一丝力气,就连说话都不能。他费了好大劲才从嗓子眼里挤出“呜呜”两声,虽然声音很微小,但是警觉的燕青还是听到了。
燕青看到卢俊义睁开了眼睛,惊喜地叫道:“主人,你醒了?你都昏迷四天了。”
卢俊义转转眼珠,嗓子里又发出呜呜地两声,燕青问道:“主人你是不是喝水?”
卢俊义眨了眨眼睛,燕青会意。立马去倒了一碗水过来,服侍卢俊义饮下。
断断续续的卢俊义竟然喝下了大半碗,顿时舒服多了。缓了一会儿,也觉得有力气了。于是,他开口用微弱的语气问燕青:“我们这是在哪里?”
燕青几乎把耳朵贴在卢俊义的嘴上才听见他说什么。燕青说:“我们这是在宥州城,算是大宋的地盘了。那些西夏人再也不敢来追杀我们了。”
卢俊义疑惑的看着燕青,对于如何来到宥州的,他脑子一片空白。
燕青看出了卢俊义的疑问,于是便对他讲述了其中的经过。
原来,四天前的傍晚,当卢俊义他们遭遇了嵬名浪遇派出的亲兵的追杀,经过一场血战,重创了三名嵬名亲兵,但是卢俊义也因此身受重伤。卢俊义昏迷后,仅剩的一名嵬名亲兵正要上前将卢俊义的脑袋砍下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支利箭带着尖锐的箫声洞穿了亲兵的咽喉,因此卢俊义才得以捡回一条命。
射出这支箭的是刚好从此经过的大宋的使臣团队,因为听到燕青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知道燕青是汉人,又看到一个西夏人正举刀要行凶,所以危及时刻使臣侍卫统领徐宁拈弓搭箭,射杀了要行凶的西夏人,这才救了卢俊义主仆两个。
那这支使臣团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还要从一个多月前说起。一个多月前,当梁乙逋带领着一队西夏使臣来到大宋,以武力相威胁,不但要求增加“岁赐”,而且还要求大宋将四公主赵瑞下嫁于梁乙辰。但因四公主宁死不嫁西夏人,寻了短见,梁乙逋和一众西夏使臣怕引起众怒,这才匆匆撤回了西夏。
但是临行前,梁乙逋又逐个拜见了大宋朝廷中那些亲近西夏的大臣,按照职位的高低,奉送了不同金额的财帛。
在西夏使臣团队离开大宋之后,这些拿过西夏好处的大臣们继续发挥着作用,他们遵照梁乙逋的交代,站在背离大宋的立场上劝诫神宗皇帝另选一位皇室公主与西夏和亲,以此来换得宋朝边境的安宁,大宋子民的安宁。
神宗皇帝禁不住这些大臣的轮番游说,最终还是决定先派使臣出使西夏,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决定选派哪位公主前去和亲。
就着样,由立过战功的内侍童贯为首,由大内侍卫金枪班头徐宁为辅的一队大宋使臣出发了。临行前,神宗皇帝一再交代不可有辱皇家颜面,最好能以最小的代价换来大宋与西夏的和平。
大宋使臣团队一路迤迤逦逦地走了一个月,这才来到西夏境内。这一日贪赶了些路程,因此便错过了宿头。童贯正埋怨徐宁办事不周,害的他们晚上要在外扎帐篷过夜的时候,听到一声稚嫩的嘶喊,于是便有了在关键时刻徐宁出手射杀西夏人的一幕。
最后一名嵬名亲兵被射杀之后,燕青吃惊的望着远处,他发现不远处有一队宋人模样打扮的人,为首的一名白面小将军手里还擎着一把大弓。燕青知道是他们出手相救。
或许是觉得终于有了靠山,或许是吓坏了,童贯他们问什么,燕青便回答什么。他将如何潜入西夏兴庆府,如何刺杀梁乙埋和梁乙辰,还有如何逃脱,都一五一十的说了。
燕青说完之后,大宋使臣傻眼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去西夏和亲,和亲的姑爷自然是西夏最有权势的国相之子梁乙逋或者梁乙辰,然而如今这位国相大人和他的儿子竟然被宋人给宰了,这还去和哪门子亲,去了还不等于是找死吗?
经过一番合计,大宋使臣们决定不去西夏了,连夜返回大宋境内,离此最近的是宥州,又是军事重镇,刚好可以暂时歇脚躲避。
就这样,徐宁给卢俊义敷了些祖传的金疮药止了血,又从出使西夏的礼物中挑出一小根人参,熬成汤给卢俊义灌下,以此吊住卢俊义的性命。然后一行人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宥州。
来到宥州城后,徐宁请了城内最好的大夫给卢俊义治伤,俩人本来就是旧相识,此时帮忙也是不遗余力。
听完燕青讲述事情的经过,卢俊义直感叹苍天有幸,命不该绝。
不多时,房门推开,徐宁带着一个小厮走了进来。看到卢俊义醒了,徐宁惊喜地走上前抓住卢俊义的手,“兄弟,你醒了。太好了,太好了。”
“徐大爷这些日子每天都会过来看主人。”燕青说。
卢俊义望着徐宁,眼睛里满是感激的神色,嘴唇蠕动着说:“兄弟,若不是你救我,我怕是早已命丧黄泉……”话未说完,便以满眼噙泪。
徐宁看出卢俊义气血虚浮,赶紧阻止他,道:“兄弟,你我交情用不着说这个,只要活下来就好。你现在最要紧的是养好身体,使节大人还等着问你话呢。”
“使节大人?”卢俊义皱着眉头问道。
“是啊,就是曾立过战功的内侍童贯童大人,这次也多亏了他。本来我们是要去西夏和亲的,但是中途遇到了受伤的你,于是童大人便违抗了圣命,不去西夏,却转头回了这宥州城。不过,说起来这其中怕是也有些你的原因呢。呵呵。”
卢俊义不明白徐宁说的其中有他的原因,是说因为他刺杀了梁乙埋和梁乙辰,使他们去不成西夏和亲,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
接着,徐宁又转头对身边的小厮说:“中午让厨房做些清淡可口的饭菜,再炖只鸡,给我兄弟好好养养身子。”
小厮答应一声退下了。
卢俊义望着徐宁,想要说些什么,徐宁阻止道:“兄弟,什么也不要说了,你好好静养身体,养好了身体比什么都好。你先躺着,我晚些时候再过来看你。”
在宥州城驿馆内,童贯召集了所有的使团成员正在商量对策。因为没能去成西夏和亲,主要是怕去了白白送死,同样也怕没完成任务,回到东京后皇帝不会给他们好果子吃,所以才赶紧商量对策。
经过一番讨论,童贯他们决定暂时驻留在宥州,既不要去西夏,也不要回大宋,同样也不能给朝廷传递信息,看看西夏的情况再作打算。
五天后,童贯派到西夏探听消息的探子传回了信息。
西夏朝廷对外宣称,国相梁乙埋暴毙而死,梁太后采取紧急措施,利用强硬手腕,立梁乙埋之子梁乙逋为国相,又趁机清除了一些蠢蠢欲动的反对势力,梁氏姑侄继续把持朝政,而西夏皇帝李秉常依然在梁氏一党的控制之下。
但是西夏各地支持李秉尝的部族,看出了梁乙逋年纪尚轻,经验不足,于是开始暗中联合,准备随时对梁氏一党发难。由此,梁氏一党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梁太后和梁乙逋开始不断安抚各地的部族,还要严密监视朝中的各派势力,尝尝忙的焦头烂额。西夏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各势力之间彼此争权夺利,暗流汹涌。
得到这个消息后,童贯大喜过望。他知道,此时西夏国内朝政定然混乱,短时间内无暇东顾。就算他们完不成去西夏和亲的任务,也不会引起宋夏两国再次交战。这样的话,皇帝就暂时放心,他们也可以安全地返回东京了。
童贯计算着时间,觉得此时西夏的变故还未传到大宋,正是向皇上禀报的最佳时机。于是童贯上疏一封,陈述了西夏的变故,及他们使团由此做出随机应变的决定。
八百里加急快马将童贯的上疏送达东京,神宗皇帝阅览后,内心闪过一丝激动,此时趁西夏内乱,正是对西夏用兵的最好时机,可是大宋刚刚经历过一场惨败,国力正空虚,哪有多余的力量再次组织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呢?
想了想,神宗皇帝还是无奈的叹了口气,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二日早朝时间,神宗皇帝拿出童贯的奏折,读给文武百官,想听听文武百官的意见,并说了想要撤回出使西夏使臣的想法。
文武百官们有的说“使臣团队此时已经无用,可以让他们撤回了”。
有的说“可以让他们继续出使西夏,但是目的要改一下,不是去和亲,而是去结好西夏,顺便去刺探一下西夏朝中的虚实,是不是有对西夏用兵的可能”。
此时,之后对童贯抱有成见的给事王栋上奏神宗皇帝说“西夏此时内乱,梁氏一党可能会趁此机会对大宋发兵,好缓解本国内权利斗争的焦点,此时松懈不得。童贯作为出使西夏的首臣,又曾立过战功,不如让童贯继续留在宥州,发挥其才能,帮助守卫宥州,以防西夏的进犯。”
神宗皇帝也觉得童贯没有完成使命就让他这么回来,内心有些不平,因此便同意了。于是,一道诏令传到宥州,加封童贯为宥州安抚使,协助宥州防守,谨防西夏进兵来犯。
童贯接到消息后,大骂王栋不止,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