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暴雨滂沱。殿内,馨香满室。
可是,那浓郁的馨香中却又透着一股箭在弦上的紧张之意。
大殿上是出奇的安静,安静到能够听到一根针掉落下来的细微声响。群臣个个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女皇轻叩案面,双眉紧蹙。
八月乙卯,突厥大军陷定州,杀刺史孙彦高及吏民数千人。女皇派兵增援,却不想突厥大军呈破竹之势击退唐军又占领了盐城。九月,女皇下敕改莫啜名为斩啜,以振军心。但突厥大军气势甚高。月上旬便兵临赵州城下。戊辰,突厥大军攻下赵州,赵州长史唐般若投敌叛变,城破。癸末,突厥莫啜屠赵、定二城男女数万人,自五道归离,所到之处杀掠不可胜计。
莫啜还漠北,佣兵五十万,据地万里。边界小国附之,壮其与大周抗衡之力。
军报传回长安,举国震惊!
此时的女皇虽保养的很好,但浓艳的妆容下依旧掩盖不了她的老态。毕竟,她已是年过古稀之人。
“突厥夷狄犯我大周,众卿可有良策以御之?”半响,女皇沧桑却洪亮的声音蓦然响起。
空气渐渐凝固,整个大殿了无声息。
殿外的暴雨似乎越来越大了,冷风遗漏进来,透过窗都可以看见外面天空铅云浮动,满是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女皇头痛的揉了揉眉心,看着殿下的群臣,有些气恼。她倏的站起身来,却因为头晕又重新跌回在了龙椅上。上官婉儿登时脸色苍白,她低声急急道:“陛下可好?是否要宣御医?”
“不用!”女皇虚弱的摆了摆手,抬起眼朗声道:“我大周人才济济,难道就没有一个能为天下百姓解难的人吗?!”
“陛下!”宰相狄仁杰大呼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狄仁杰抬起头看着她,眸中隐隐有泪。“陛下若真是想解边关之危就应该早迎庐陵王归朝!请陛下听老臣一谏,只有这样才能断掉突厥夷狄窥我中华之心啊!望陛下早做决定,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爱卿你……”
群臣中除了几个武家子弟竟全部跪了下来,嘴里高呼:“还庐陵王归朝!还庐陵王归朝!还庐陵王归朝!……”
女皇的脸色突然间变得乳汁苍白,她茫然的跌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山呼的群臣,双拳蓦然收紧。
“退朝!退朝!”她猛地大呼出声,群臣抬头看着高高在上的她,眼神各异。
“陛下,那庐陵王归朝之事……”狄仁杰抬头望向她,却是泪流满面的。
女皇的怒气消退了一点,她喘着粗气,蹙紧双眉,声音有些颤抖:“容朕再想想!”
“请陛下早下定夺!”
“是,朕知道了!退朝吧!”
窗外大雨如注。
白衣人半躺在贵妃榻上,手拈一个水晶葡萄,往口中送去。风华绝代的俊颜上满是惬意。
洛歌倚在窗前,伸出手接住了两滴从屋檐上滚落下来的雨珠。耳边,依旧回响着在千乘郡王府中李隆基的话:
力谏女皇还储归朝!
指尖沾染着雨水,微凉。她皱了皱眉,叹了一口气。
今年的夏天似乎格外的短暂,仿佛一眨眼便已到了微凉的秋天。
她抬眼望去,雨幕重重。远处的高墙宫殿仿佛变得不真实了,模模糊糊的,好像巨大的幽灵。灰沉的天,让时间一切都灰暗无光,大明宫各处都已早早的点起了灯火,仙居殿亦然。
模糊的雨幕中,似乎有人正朝着仙居殿的方向走了过来。洛歌微眯双眼。半响,她猛然起身。
“张易之,快起来!收拾收拾,陛下来了!”
白衣人懒洋洋的起身,他伸了个懒腰,倦赖道:“陛下来了?不会吧!下这么大的雨,陛下怎么可能会来!”
洛歌懒得理睬他,只吩咐一旁的初晴道:“把张大人身上的葡萄皮扫掉!还有榻上的!真是,吃个葡萄还把皮到处扔。对了,晴儿,去沏一杯御贡凤仙茶来!”
她话音刚落,殿外的回廊上便响起了上官婉儿的声音:“皇上驾到!”
白衣人听了这才打起精神随着洛歌一起到殿外恭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