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刘氏拿着家中积蓄走到三婶家,三叔已经回到徐府去了,对三婶说道:“三婶,这些天谢谢你和三叔帮忙填阳的事,家中钱不多,你们先拿这些,等以后有钱我再把剩下的一起给你们。”
三婶马上将刘氏的手推回去道:“瞧你说的哪样啊,这邻里邻外的,都算自家人了,不用谈这些话。”
刘氏说道:“可是·····”
三婶说道:“别考虑这些,现在填阳不在了,你一个人又要照顾参儿,又要养家,这些积蓄先自己留着,等过了这段时间在谈。”
刘氏还想说什么,但是最终没有说出来,她知道三婶说的是实话,家中积蓄本来不多,填阳走后,家中劳力少了一个,只怕自己和周参往后的日子更难捱了。
想到周参,心中感慨,谢过三婶之后往家里走去。
之后的日子平淡无奇,只是刘氏又要带孩子,又要照看田地,一个人忙前忙后,稍有空就赶做刺绣,过段时间就让三婶帮忙带去横舟城换些收人,但也是入不敷出。
倒是三婶时不时周济下刘氏,所以日子虽然难过,但也能勉强维持。
周参此时已经两岁了,自从学会走路不久就天天往三婶家跑,去找周填艺玩耍,刘氏每天忙个不停,也没空理会周参,好在周参也不闹,每天只是跑去和周填艺玩耍,有时吃饭也是在三婶家吃,以致他刚会说的第一个词不是“娘亲”,而是“狗子”。
刘氏也嘱咐过周参,要叫周填艺做“艺叔”。也不知周参是年纪少还是不愿这么叫,每次见了周填艺还是“狗子,狗子”地叫,刘氏也没办法,好在三婶自己也不介意。
而周填艺也给周参起了个外号,叫“猴子”,只因周参从小没吃上好点的,身子有些瘦小。但是每次周填艺唤周参作“猴子”的时候总挨三婶一顿骂,后来便不敢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叫了,只在三婶去下地干活不在家时叫,平时还是叫周参作“三儿”。
刘氏自从周填阳死后,心情恍惚,又因生活被打乱,一直忙前忙后,几乎没想过其他。
后来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之后,回想起周填阳的死,心中总觉得蹊跷,或许和周填阳手中握着的那个红色瓷瓶有关,心中怀疑,这一年多来也和三婶提过几次,每次三婶都是在安慰刘氏不要想太多,说周填阳肯定是在横舟城玩地太累,回家突然抽风死的,现在还是先将参儿带大吧,毕竟也就这么一个骨肉。
这个借口不算高明,所以三婶每次都没和刘氏讨论太深,总是将话题引到周参身上,只要一提起周参,刘氏便会放下这些。
三婶知道,如果刘氏怀疑太深,指不定要去报官,而周填阳已经去世一年多了,现在报官的话白费一些费用不说,说不定官府恼怒刘氏隐瞒许久,倒打一把,污蔑刘氏谋杀亲夫,现在又是死无对证,只怕要惹出一大堆麻烦事来。
刘氏知道三婶也是为她好,而自己也没什么证据,唯一有用的就是当时周填阳手中握着的红色瓷瓶,可惜那红色瓷瓶在周填阳死后就不见了,这一年多来,刘氏上下翻动屋子不下十来次,可惜还是找不到那个红色瓷瓶。
自从周填阳死后不久刘氏将他之前挂在房梁上的那包衣物给周参穿上,可惜有几套已经穿不了,于是就用这些衣物压实,改做成长命锁模样的香囊,两面绣上周参的属肖,再往里面放上一个铜板,穿上绳子当做长命锁挂在周参脖子上。
周填阳看见周参的长命锁好看,便将三婶买给他的那个白铁长命锁扔了,也缠着三婶让她给自己做了一个,三婶骂了周填阳几句,见他还是哭喊不听,却也是无可奈何。
三婶知道周参的长命锁是刘氏自己做的,便跟刘氏要了一个,刘氏欣然答应,知道自己欠三婶家良多,自己除了刺绣又无甚本事,每次给周参做衣服时也总会给周填艺也做一套,也算是报答三婶家了。
小孩子长得快,周参还好,毕竟身体瘦小,但周填艺那速度,半年就得重做一套衣物给他,刘氏索性没半年便给周参和周填艺做一套,正因为两人的衣服都是刘氏做的,现在周参也周填艺身上穿的衣服看起来都一样,连布料都是同一颜色的布料。
加上周填艺换了个和周参一样的长命锁,不知道的人看见他们还以为他们的亲兄弟,最多会好奇哥哥比弟弟壮硕许多罢了。
这天中午吃完饭,三婶去刘氏家把刘氏叫了过来,三叔在屋内,见刘氏过来之后说道:“阳嫂,现在徐府的猪圈扩大了几分,管家让我多找个人打理,日常就是和大狗子去收猪草,打扫猪圈,虽然累点,但月俸三钱银子,也是蛮高的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
刘氏心中感动,要知道这种活随便找个男子都比她好多,明白是三叔照顾她,口中就要答应了,可是看上在院中和周填艺玩耍的周参,孩子还小,徐府自然不给带进去,放他一个人在家怎么会安心?
三婶看到刘氏满脸犹豫,知道她是在担心去了之后周参没人带,于是说道:“阳嫂你放心,要是你去的话我帮你带参儿吧,反正狗子还小,帮带参儿也能给狗子找个玩伴。”
当下刘氏不再犹豫,对三婶说道:“那就有劳三婶了。”
三叔知道刘氏已经答应,似乎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还有一事,管家说这次只是找个短工,所以不包食宿······”
三叔还没说完,刘氏就说道:“没事,我早上带饭过去就行。”
三叔说道:“这倒是不用,我和大狗子平时分到的伙食挺多,就算加上你也吃不完,只是晚上你要还得回家睡觉。”
原来徐府家人平时的吃剩下的饭菜都是直接由三叔拉到猪圈喂猪的,在加上自己分配到的伙食,自然有多余,而且徐府家人吃的好,三叔虽然吃的是徐府的剩饭,却要比徐府其他下人要好。
刘氏说道:“嗯,从这里到横舟城也就五里地,两刻钟的时间就差不多到了,也没什么困难。”
三叔听到刘氏不介意,于是站起来说道:“那就要让阳嫂多劳累了,管家今天让我出来找人,我还得回去,就不多呆了。”
说着从身上掏出一钱银子,递给刘氏道:“这个月还有十天就过完了,这是这个月的工钱,我先拿着,要是没什么事的话明天早上你就到徐府,从后门进去吧。”
刘氏知道这是三叔先自己掏腰包付的,忙道:“银子还是先留着吧,等过完这个月在结算,而且明天再去这个月也只是做九天活,用不了一钱银子的。”
三叔不由分说便将手中的银子塞在刘氏手里,说道:“你先拿着,我这边不急着用,你拿去给参儿买些好的。”
刘氏听到后便不再推辞,接着三叔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递给刘氏说道:“这是徐府后门的钥匙,在徐府除了管家和厨房的总管,也就只有我们有,你要好好保管,要是丢了得罚一个月月俸的。”
刘氏接过钥匙,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再次感谢了三叔。
三叔又交代了刘氏一些徐府的规矩,便起身急忙往横舟城方向去了。
三叔走后,三婶对刘氏说道:“你去准备下吧,另外把参儿的衣物用具拿过来,日常换洗便由我来帮你,你每天晚上回来,在过来把参儿接过去。”
刘氏心中感动,看见现在已是傍晚时分,便谢了三婶,说道:“我先回去准备下,等晚上我把参儿的衣物拿过来。”
三婶说道:“现在天快黑了,你先回去收拾,等下我做好饭之后你一起过来吃就行。”
刘氏不愿再打扰三婶,但现在时间不多,虽然不好意思,却也没拒绝,起身往家里去收拾东西了。
忙完天已经全黑,刘氏抱着周参的衣物往三婶家走去,见三婶一个人坐在桌前,周填艺和周参躺不再桌前,看来他们已经吃过,看来三婶是在等自己,于是加快脚步往屋内走去。
三婶看见刘氏过来,起身走到刘氏身边,将她抱着的衣物接过来,放在屋子里面的柜子中,转身走到饭桌前,招呼刘氏说道:“过来吃饭吧。”
刘氏拿起碗筷,发现饭菜已经微凉,知道三婶一定等了许久,心中感动,眼睛一红,就要落下泪来。
三婶发现之后知道刘氏心中想法,呵呵一笑说道:“刚才一直在照顾那两个小家伙吃饭,等他们吃饭本想去叫你,就看见你已经走过来了,呵呵。”
刘氏听到三婶的话后,知道三婶猜出了自己的心情,当下收起情绪,边和三婶拉些家常边吃起来。
吃完饭三婶拒绝了刘氏要和她一起收拾碗筷的要求,说道:“你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去徐府做工呢。”
刘氏听到之后嗯了一声便去找周参,看见周参和周填艺在床上玩耍,便过去抱起周参,说道:“参儿,我们回去睡觉了,明天再过来和艺叔玩。”
周参口中嘟囔,扭着身子不愿离开,刘氏却不管这么多,抱起周参便往家中走去了。
出了门口,周参看不见周填艺之后才安静下来,自从周参能走之后便时常跑过来和周填艺玩耍,每天晚上都是刘氏强行把周参抱回去,开始时周参还有哭闹,现在习惯了,也不在闹腾。
周参在刘氏怀里挣扎这伸直身子,抬起小手要往刘氏脸上抓去,刘氏满脸温馨,抱着周参的双手往上抬了抬,让周参能够到自己,过了一会儿低下头,用鼻子在周参小脸上摩擦,周参格格格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