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家中的鸡鸣声和邻近鸡鸣声相互应和,一声比一声激昂,似要将其他的鸡鸣声压下去一般,这只鸡是刘氏特意留下来的,给周填阳办丧事时除了这只雄鸡,其他的都已经杀光。
几声鸡鸣声过,便起身开始忙碌,开始为自己和周参煮饭。
今天要去徐府做工,途中还要赶五里路,必须要比平时起得早才行。
刘氏煮好饭,见周参还在睡觉,便没叫,自己先吃起来。
吃饱之后看见周参还没睡醒,便走到床边,低声呼唤到:“参儿,起来吃饭咯。”
当初周填阳在的时候刘氏空余时间多,周参每天都是睡到自己醒来,如今周填阳不在了,不得已,刘氏为了早起下地,每天只能将周参催醒喂他饭吃,睡不够的只能中午吃完饭后在三婶家和周填艺一起补觉了,这以年多来每天都是如此。
唤了几声,周参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刘氏,嘟囔一声转身又要睡去。
刘氏已经习惯了周参这样,见周参已经醒了于是轻轻把他抱起来,周参见睡觉被打扰,刚要哭闹,刘氏笑着哄道:“现在艺叔已经在门口等你了,乖,等下吃完饭去和艺叔玩。”
周参听到后往门口看了一眼,天还没完全亮,门口处有些模糊,却也不疑有诈,以前周填艺要是起得早,也会自行跑过来叫周参。
刘氏这招屡试不爽,每次都能把周参哄安静。
喂完周参饭之后,天已经大亮,刘氏抱着周参,走到门口打开门,看见三婶家门口已经开了,三婶和周填艺在里面拿些谷物在院子里喂鸡,于是放下周参,抓着周参的手走了过去。
走到三婶家门口,刘氏放开周参的手,周参也不理会刘氏,跑过去和周填艺玩了。
刘氏看着周参走路的样子,微微笑了一下,然后转身回家,将家中那只雄鸡放出,又拿了些谷物放进一个破瓦罐子里,之后又稍微整理了一下,然后带上门口,往横舟城方向去了。
横舟城虽然离横舟村很近,但刘氏平时也就去过四五次,对城中不算熟悉,却也知道从城门口的街道直走过去就能到徐府。
刘氏走到横舟城,估摸时间大概是辰时,估计是太早,又不是圩日,所以街上没什么人,商铺除了卖包子米糕之类的铺面开了门之外其他的大多没开。
刘氏顺着街道径直走去,不多久就看到了一排围墙,顺着围墙望去,看见不远处两座白色石狮子耸立在门口,知道那就是徐府大门了。
按三叔的指点,不必走到大门口,从围墙的开端处的路口拐进去,在顺着墙直走,在墙顺着墙的尽头拐进一个胡同直走是徐府的后门了。
刘氏拐进胡同走了百来步,看见一个大门立在那里,样子虽然没有徐府大门那般高,却也是够宽够大,两扇朱红大门紧闭,知道这里就是徐府的后门了。
刘氏虽然来过几次横舟城,却都是和三婶他们买完东西就回去了,从没走来看过徐府,现在看见人家的后门竟比自家的大门还要宽敞许多,心中满是惊讶,如果不是三叔说这是徐府的后门,她肯定会认为这个应该也是徐府的大门口了,再看旁边设了一道小门,知道这是专供下人们出入用的,毕竟大门推开费力,当年建设徐府的那位先生也算是考虑周到。
可是刘氏不知道,其实徐府后门之所以宽敞,主要是为了方便马车出入,徐府大门虽然也够宽大,但是却是有层台阶,不管是徐府家人出入,还是外宾来访,马车从大门都是进不去的,所以才将后门设置得宽大,客人来访时从正门下车之后便再由车夫调头从后门开进来。
刘氏走到小门前,心中有些不安,毕竟这是第一次出来做工,而且是这种大户人家,手里拽着钥匙却不敢上前开门。
过了一会儿努力压住了心中的害怕,走上要将钥匙插进钥匙孔中,往上挑了几下,接着左手抓住钥匙孔上边的一段横木,往右打去,推开门,走了进去。
入眼的是一大块空闲的地方,正对着门口的是一座马厩,马厩里圈十几匹大马,在马厩旁边则放着七八辆或豪华或平常的马车,知道这些应该就是徐府的马车了。
而在马厩后面不远处则是一栋大楼背靠着马厩耸立在那,三叔介绍过,这栋大楼面对的就是徐府的后院,平常徐府家下人就是住在这里。
刘氏心中感慨,看着人家给下人住的地方都不知道比自家好上多少倍了,前院徐家人住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这时左首处一个声音说道:“你是干嘛的?我怎么没见过你?”
刘氏一惊,刚才只顾着呆看,没注意到左边竟然有人,
刘氏转过头一看,看见一个肥胖男子坐在一辆马车上,一身淡青色衣服,看料子柔软,价格应该蛮贵,分明是徐府管事人专门穿的衣服,下边一个小厮模样的人在牵着马,看样子是要出去。
又注意到这个肥胖男子双手的袖子紧紧扎在手腕上,心中对起三叔对他介绍的徐府人物,知道此人便是厨房的总管,看样子是要出去采购食材。
刘氏听到他的问话之后,忙倒了个福,说道:“姚总管好,我是过来猪圈那边做工的。”
姚总管疑惑道:“你在猪圈做工?猪圈那边不就是周家父子两人而已吗?”
刘氏回答道:“是,我是今天才刚刚过来的。”
姚总管盯着刘氏看了一会儿,看见刘氏脸色有些紧张,但是看上自己的眼神没半点躲闪,心中虽然疑惑,但还是指着刘氏右边说道:“猪圈在那边,你走过去绕过前面那片小竹林就看见了。”说完也不在理会给自己道谢的刘氏,招呼小厮打开门,赶着马车就出去了。
刘氏目送姚总管出门后,就往右边走去,感叹徐府占地广阔,逛是那片竹林都和自家的院子那么大了。
绕过竹林,果然看到一大片猪圈一间连着一间,横排在一起,一眼望过去不下十间,猪圈旁边是三间青瓦矮房,其中两间房的房顶上正冒着烟,猜想是熬猪食的地方。
刘氏加快脚步走了过去,这时周填文刚好从一间青瓦矮房中出来,看见刘氏之后举手打了声招呼,然后又转头朝猪圈中喊到:“爹,阳嫂到了。”
这几年来周填文一直跟着三叔在徐府打理猪圈,平时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去一趟,但是没次回去都会叫上刘氏一家一起过节过年,所有刘氏一看到他便认出来了,看到周填文向她打招呼之后微笑了一下,算是回应。
三叔听到后从猪圈后门转出来,看到刘氏之后,也打声招呼说道:“阳嫂来了啊,今晚休息下。”说着吩咐周填文将刘氏带进那间没冒青烟的房中,自己后返身走进猪圈后边去。
刘氏走进一看,才发现在猪圈后面竟还排着两排一样长猪圈,只是第三排样子比较新,三叔说徐府猪圈扩大,看来就是这最后一排了。
周填文带着刘氏进屋,屋内摆放着两张床和一个桌子,周填文招呼刘氏在桌子边坐下,然后倒上茶,对刘氏说道:“阳嫂,你先在这坐一下,我先过去拿安装马车。”
刘氏说道:“我不累,要不我和你一起过去吧。”
周填文说道:“不用,马车我一个人安装就行了,而且马儿也不愿陌生人给它装马车的。”
刘氏点点头,说道:“好,那我等下过去。”
周填文安顿好刘氏之后就从房间角落那里拿出两把镰刀,往徐府后门走去。
周填文走不久,三叔就回来了,先在门口洗了下手,然后进屋给自己倒上杯茶喝了,才对刘氏说道:“这间是我和大狗子住的,这个猪圈除了我和大狗子之外,还有一个兽医,叫孙横锡,平时会过来看看猪圈,你碰到他叫他孙大夫就行,在隔壁熬猪食的是一个老妈子,以前是徐府的丫鬟,现在老了,就安排来这边熬猪食,姓刘,你叫他刘妈就行。”
三叔又给自己倒了杯茶,喝了一口,说道:“负责后院的总管是我们隔壁村的,姓王,当初我能进来也是托了他的关系,他只是偶尔会过来一趟,要是碰到他切不可失了礼数。”
刘氏一一记在心里,默默念了一遍,然后对三叔点点头,说道:“嗯。”
三叔见刘氏答应之后,继续说道:“平时的话就是早上和大狗子出城去收猪草回来,然后中午你在帮我和大狗子将熬好的猪食分到这些猪圈中,下午再和大狗子出去收一趟猪草,回来之后就先自己吃饭,然后在回家。”
刘氏说道:“好的,我知道了。”
三叔把这些交代给刘氏,看见刘氏都记住了,然后说道:“那你现在就过去跟大狗子去收猪草吧,到那边大狗子知道怎么做的。”
刘氏点点头,起身往后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