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乱世,是苦难生活的开始,也是英雄演绎历史的舞台。
百年前梁朝哀帝,幼年登基,不识朝政,外戚擅权,宦官****,造成各州诸侯拥兵自固,飞扬跋扈。自梁朝护****元帅陈兴废帝自立,建立前卫朝伊始,诸侯纷纷割据称帝,百姓身处水深火热,苦不堪言。东至辽河,西至巴蜀,盗贼蜂起,四民丧业,战火不绝,烽烟不断,华夏九州一片混乱。
前卫末朝,章兴二十二年,最后一任惠帝时期,皇后长兄、外戚周夜在京谋反,周边各国趁机出兵侵犯边境。时任边疆州府兵马总督的先帝燕战领兵回援京师,无奈贼兵已破宫弑君。先帝平定京师之后,再次出兵击退各国乱兵。时百姓深受战乱之苦,盼求统一,先帝自领军相继覆灭多国,廓清环宇。直至四年前于交州逼得南越大将郑辉耀自刎而亡,前后征战十六年,始止戈散马、刀枪入库。
先帝以卫朝皇帝之名起兵,江山大部一统后本愿迎陈氏子孙继地位,只周夜作乱之时禁宫局势动荡混乱,尽戮卫朝皇子,皇族后裔不见其踪。群臣以天下为重进谏,先帝于章兴三十五年始进位称帝,立国号楚,改元始宁。
先帝皇子有四,尤以皇长子恒凌王燕桀战功居高,上至庙堂,下至江湖,无人不知恒凌王赫赫威名。他出身行伍,每一战,无不奋勇当先,领军后也是与军士同风餐共露宿、躬蹈矢石,军中威望极高,且为人善谋多决,以战功在军中一步步晋升,被先帝收为义子,赐名燕桀,先帝登基时受封为恒凌王。先帝一统江山之后,也正是因为其非先帝亲生,螟蛉之子,不宜缵袭,劳苦功高却不能继承大统。与王室无血亲,领亲王名,拥重兵在外自治者,泱泱大国,却只此一人。
纵是如此,市井中恒凌王的传言从来没有断过。他自幼父母双亡,十四岁投身先帝军营,开始只是军营之中一小卒。章兴二十七年,在先帝举兵进陕时,一人深入敌后,探查敌军兵马辎重部署,在回营途中被敌侦骑发觉追杀,一人之力杀敌十三,带回消息助先帝一举攻进关中,那一年,他不过十七岁。因此一功,擢升为偏军校尉。
章兴二十八年,先帝巡视陕北三州时部下叛乱,被叛军围困,危难之时,恒凌王率数十骑保护先帝拼死突围,身受十余创,先帝亲赐银甲锦袍。
章兴三十年,渝帝于江宁旧城发兵犯境,身为南军集团副将的恒凌王在主帅阵亡的情况下临危受命,主守关防,歼灭敌军万余,退渝军三百余里。
章兴三十三年,时二十三岁的恒凌王拜左军大将,刚刚任将的他便单凭一旅军力奇袭甘宁陇地,陇帝长索系颈,跪迎乞降,兵锋直指巴蜀之地。正值此时,他深受器重,被先帝收为义子。蜀王摄于军威,一月之内九上降书,恒凌王九拒之。直到四皇子接替陇地军权,巴蜀之地才得以归降。
一军统帅九拒蜀地入降,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蜀地路险,楚军连日征战,在入蜀前暂止兵戈,休养生息是上上策;也有人说恒凌王不占蜀地是养寇自重、趁机收买人心伺机篡权。四起流言令军中将领疑窦顿生,先帝只得将恒凌王贬到北境驻军。
在受命守北境时,楚军正苦战于江浙,北方苦寒,常常粮草不济,兵甲不齐,恒凌王竟一人领兵抵挡了狄戎军数十次南援,斩狄戎将领数十人,甚至先代狄戎王亦死于其剑下,恒凌王以攻代守断绝了齐鲁之地狄戎南军的退路,让五万南侵狄戎军无一人逃回北方,让中原彻底摆脱被异族统治的险境。先帝平定天下建立楚朝,恒凌王一人独守边境长达七年,声名远播漠北,威震华夏。他出身行伍,非皇族亲裔,仅凭军功封王,成为王朝第一将帅。
当今圣上燕云晟,是先帝与昭献皇后所生,与四皇子恒睿王是双生子,虽是一胞所生,两人却性格迥异。皇帝生性敦厚谦和,深情内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到舞象之年也只喜诗书礼乐,自小受先帝教养,深谙治民之术,年纪轻轻就胸怀天下之志。先帝行军时,后方抚百姓,给饷馈,运甲输粮,一人出力甚多,地方民政盈千累万却不差毫发。京中童谣,天绛晟,国运兴。凌霄赤红,国运昌盛,“绛晟”便是取“降晟”谐音。
恒睿王是四皇子阵亡后追封的名位,四皇子燕云征,纵马扬鞭的云征哥哥,纵横不败的楚军少帅。皇帝敦厚,云征哥哥则是天生的跅驰之材,放荡不羁、桀骜不驯,年少时常常束装策马,生在礼仪之家,却不拘禁忌、率性任意。皇帝长于治国短于兵事,而他虽心无城府但有帅才,熟读兵书,与恒凌王交之甚深,兵法韬略无一不熟,弓马骑射无一不精,是楚军将领中的佼佼者。恒凌王调防北境后,先帝处理军中事务时对他更是日渐倚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向不败的云征哥哥却在攻伐南越的最后一战之中殒命疆场,青山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