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周历正月,鲁僖公会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犯蔡国。
齐桓公怎么不去就郑国,反而先打蔡国呢?(因为蔡国给齐桓公戴绿帽子)
史书却评价:齐桓公打蔡国,却不占领蔡的土地,不要蔡的百姓,那是光明正大的行动~(呵呵,的确如此。)
蔡国溃败(“溃败”是指君民上下不合)
接着,齐国去攻打楚国。
诸侯的军队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山附近。
楚王派遣使者来到军队说:“君侯住在北方,寡人住在南方,牛马发情互相追逐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去(风马牛不相及~),没有想到您会踏上我们的土地,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齐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周王室。’赐给我们先君的边界: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们朝贡周王室的包茅不按时献纳,天子祭祀的物品供应不上,没有用来滤酒的东西,寡人来查究这件事;昭王南巡没有回去,寡人来责问这件事。”(避实就虚~)
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哪里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您还是向汉水边的老百姓打听吧。”
管仲:“好吧………………”
夏,楚王派遣屈完(楚国的大夫)到达诸侯军营,请求和解。
这时诸侯军队已经后退了,驻扎在召陵(各退一步吗?)。
然后,齐桓公把所率领的军队列成战阵,和屈完坐一辆战车检阅队伍。
齐侯说:“这次起兵难道是为了我吗?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与我和好,怎么样?”
屈完回答说:“承蒙您向我国的土神和谷神求福,收容我们的君主,这是我们君主的愿望。”
齐侯说:“用这样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御?用这样的军队攻城,什么样的城不能攻克?”
屈完回答说:“您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您如果用武力,楚国将把方城山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众多,也没有用得上的地方。”
于是,屈完同以齐桓公为首的中原诸侯缔结盟约。
最后,诸侯们回国了。
诶诶诶~老大哥别打发嘴炮,跟楚国干一架啊!
【史书上评价:齐桓公多次尊王攘夷的功绩,都没有比这次使楚国屈服更大的了。(有点言过其实)】
(夏季)回国的路上,许穆公(许男,新臣)死在军队里,齐桓公用侯爵的规格安葬他。
【凡是诸侯在朝会时死去的,葬礼加一等,为天子作战而死去的,加二等。在这个时候,可以用衮衣入殓。】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唉……”陈国的辕涛涂一边走一边叹气。
郑国的申侯就奇怪了,他怎么唉声叹气的,就问他:“你怎么了?楚国不是已经屈服我们了吗?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陈国的辕涛涂说:“唉,我担心的是,再往前走,就是陈国和郑国的地界了,齐军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到了那里,肯定会侵扰周边的百姓啊。”
郑国的申侯十分赞同地说:“是啊,这次齐侯向陈国、郑国借道征伐楚国,齐军来的时候就很不安分(齐国军队纪律不严,骚扰民居),真是讨厌,还不能说出来……”
谁让齐国现在是霸主呢?
陈国的辕涛涂想到了一个主意,说:“要不这样吧,齐侯既然来的时候,能把南夷给灭了;那现在为什么不能调转军队,沿着海边向东而行,把东夷也灭了,好彰显彰显威风,然后再回国呢?”
申侯想了想,说:“好主意啊,你赶快去告诉盟主吧。”
于是,涛涂把这个意见告诉齐侯。
好大喜功的齐桓公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然后,齐桓公调转军队,沿着海边向东而行。
结果,大部分军队都陷入沼泽地里。
军队已经疲惫了,如果再从东方走,很可能会遇到敌人,那就太危险了。
齐侯后悔了。
这时候,申侯就找齐侯告状:“这全怪陈国那个辕涛涂,他让盟主改变行军路线,本意根本不是让盟主讨伐什么东夷,而是出自私心!他是嫌齐军过境骚扰才这么说的!”
齐侯这才明白真相,大怒,命人把辕涛涂抓了起来。
事后,齐侯为了表达对申侯的谢意,就以天子的名义把虎牢(制地,郑邑)封赏给他。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冬十二月,鲁国公孙兹、齐国人、卫国人、郑国人(郑文公)、许国人、曹国人侵犯陈国。(这次是专程前往,为了夏天那件事情)
陈国赔款求和,齐侯才放了辕涛涂。
(叔孙戴伯是叔牙之子,戴是谥号,叔孙是氏,但此时叔孙尚未成为氏族代号,所以《春秋》记载的还是公孙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