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齐桓公得知周惠王有意废掉太子郑,改立次子王子带为太子,便传令宋、鲁、郑、卫、许、陈、曹七国国君——鲁僖公、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鲁僖公、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在首止共同拜会太子郑,表示诸侯拥戴太子郑,巩固太子郑的地位,以谋求安定成周。
(首止之会是件大事,是齐桓公“尊王攘夷”政策中的另一种“尊王”行为,为的是王的下一代。)
(首止是卫地,公元前694年齐襄公杀郑君子亹和高渠弥的地方。)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插曲】
陈国的辕涛涂得知是郑国的申侯在召陵出卖了他,心中非常怨恨。
但他表面上却假装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依旧和申侯来往。
当他知道周天子赏赐申侯“虎牢”的封地时,辕涛涂就怂恿申侯在“虎牢”筑城。
辕涛涂说:“你把城墙筑得高大美观,就可以扩大自己的名声,子子孙孙都不会忘记你。”
申侯两眼放光,说:“真的吗?可是……光凭我一个人,做不到啊。”
辕涛涂说:“咱俩谁跟谁,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这时候的申侯心里还想着:这人真是个凯子~
于是,辕涛涂向诸侯请求帮忙,在“虎牢”为申侯筑起了城墙,很壮观。
接着,辕涛涂在郑文公面前诬陷申侯说:“不好了!申侯把城墙筑那么高大,肯定是准备叛乱啊!”
郑文公吓尿了,立即召见申侯,二话不说就把他抓起来,压入大牢治罪。
——分割线——
——分割线——
众诸侯在首止开会,这会议开得比较长,一开就是几个月。想必是边开会边等待太子郑的到来。
秋八月,周惠王本来不喜欢太子郑,又听说太子要和众诸侯在首止长期相会,大怒。
周惠王马上派周公宰去首止,私自会见郑文公,说:“我用要你跟从楚国,晋国会从旁协助你,你可以放心。”
(楚国、晋国目前都没有和齐桓公结盟,所以周惠王这样安排。)
挑拨郑国和齐国关系,要郑文公离开首止,背离齐国,和楚国结盟,帮助王子带(周王的次子,惠后所生)继承周王位,并许诺事成之后,加封郑文公为王室卿士。
(既然周惠王都不记得王子克、王子颓造成的麻烦,现在我们可以静等王子带作乱了。)
(话说回来,天下父母好像都更喜欢小儿子,古今同理。顺便说一句,惠后来自陈国,所以姓妫,周惠王元年与周惠王成亲,此时是周惠王二十二年,推测太子郑20岁左右。)
郑文公听了周惠王的许诺,很高兴,认为从齐不如从周王(齐桓公对郑文公有一搭没一搭的),能得到王室卿士爵位。
而且郑文公正害怕长期没有朝见齐国,受到齐桓公惩罚呢。
【22年前(公元前677年)齐国就因郑不朝而扣留了郑大夫叔詹,但后来郑国也一直没有朝见齐国。】
郑文公就想逃走回国,不参加结盟。
孔叔制止郑伯,说:“国君不可轻率,轻率就会失掉后援,失掉后援,祸患必然来到。等到郑国困难了,再去乞求结盟,那失失的东西就更多了。您一定会后悔的。”
郑文公不听孔叔的劝告,托言郑国内有大事,丢下了军队,自己返回了郑国。
(国君出行一般是要带着军队的,郑文公不把军队带走是怕暴露行程。)
回国后,郑文公又派大夫暗通楚国,准备投靠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