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郑人侵宋”,不管郑厉公有什么理由。但显然是没有经过齐桓公的许可,桓公刚称霸,对这样的自由行动是不能容忍的。
夏天,宋桓公、齐桓公、卫惠公联合进攻郑国,是因为去年郑国偷袭宋国的缘故。
——分割线——
秋天,楚国的楚文王攻打郑国,打到了栎邑。理由很简单:郑厉公姬突前年(公元前680年)从栎地回到国都复位,过了很久才向楚国通报,楚文王认为这是对楚国的不敬,为了让他长记性,所以就揍他了。
很明显,楚文王醉翁之意不在酒,很早以前郑厉公、郑昭公换来换去的,他都没说什么(那时候他也没资格说)。
现在“楚亦始大”了,借个由头告诉诸侯,别再把楚国还看作“蛮夷小邦”了。
于是,楚文王找到了郑国这只鸡。
——分割线——
没办法,郑厉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只能杀杀国内的大臣,解解气~~
九月,郑厉公杀了公子阏,又把强鉏的脚砍断(郑厉公惩罚参与雍纠叛乱的人)。
【“雍纠之乱”:公元前697年,“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祭仲杀雍纠,夏,厉公出奔蔡。”】
【郑厉公姬突依然对20年前的“雍纠之乱”耿耿于怀,公元前680年,厉公“自栎侵郑”,刚进入国都,就杀了“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的傅瑕,然后迫使屡立战功的名将原繁自杀,公元前679年,忙不迭的伐宋,以报当年“责赂”之辱,今年夏,诸侯讨伐,秋,楚国进逼,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国际环境中,依然不忘清洗祭足的党羽。】
于是,公父定叔害怕极了,从郑国逃到了卫国。
【“公父定叔”,姬姓,太叔氏,名字已失考,谥定,是共叔段之孙,公孙滑之子,郑国大夫。公元前722年,“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
(后续:过了三年,郑厉公见朝中空虚,后悔了,就让公父定回国,说:“不能让共叔在郑国没有后人。”叫公父定叔在十月回国,公父定叔说:“这真是个好月份,挑了个满数嘛。不多不少,刚好三年~~”)
——分割线——
郑厉公连续遭受来自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和来自南方楚国的两场战争,大概终于意识到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了,这时的齐国早已崛起,郑国要退居其次了。所以只得与齐国和谈。
冬天,郑国请求向齐国讲和。
十二月,鲁庄公会合齐侯(齐桓公)、宋公(宋桓公)、陈侯(陈宣公)、卫侯(卫惠公)、郑伯(郑厉公)、许男(许穆公)、滑伯、滕子,在幽地一起结盟。
——分割线——
与韬光养晦的郑子婴相比,郑厉公太激进了,是他让平静的郑国重返中原混乱的“角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