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齐桓公开始称霸了,国际舞台轮不到郑厉公说话。
——分割线——
春天,齐侯(齐桓公)、宋公(宋桓公)、陈侯(陈宣公)、卫侯(卫惠公)、郑伯(郑厉公)再次于鄄地相会。
【齐桓公只用了7年时间,便确立了霸主地位。北杏之盟、伐宋之盟、二次鄄之盟,这四次诸侯的行动,都是由齐桓公组织的。】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取得真正“霸主”地位的诸侯国国君。】
【作为诸侯之长的“霸”是春秋时兴起的概念。它是“伯”的假借字,但“伯”字有广泛的涵义,而“霸”是专指可以号令于其他国家的显赫诸侯。“霸”是在诸侯国中,势力最大、取得领导地位的国家。】
【春秋“霸权”是为填补王权跌落所形成的。】
【孔子曰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分割线——
秋天,诸侯(宋桓公、齐桓公、邾安公)替宋国攻打郳(ní,本来是宋国的附庸国,后来背叛宋国,依附鲁国,这是是齐桓公在敲山振虎)。
郑人也趁此机会侵犯宋国(宋郑之间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战事了,不知道为什么郑厉公刚刚复位就对宋国搞突袭。此时宋国刚刚平息内乱,可能政局也不是太稳定,去年又被齐国领着一帮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敲打了一番,所以郑厉公乘虚而入。郑厉公这事做的可一点也不厚道,想当年没有宋国襄助郑厉公复位,何来你郑厉公继位之说。看来,郑厉公对当年“宋庄公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祭仲专,郑厉公患之”、“郑厉公出奔”一系列往事,终究不能释怀)
在齐桓公眼皮底下做小动作,郑厉公也是勇敢的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