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季,鲁襄公(13岁)和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太子光在柤地会见,这是为了会见吴王寿梦。
三月癸丑(二十六),齐国的高厚(高固之子)作为太子光的相礼,和诸侯在钟离先行会见,表现出不恭敬(吴子未至,光从东道与东诸侯会遇,非本期地,故不书会)。
士庄子(士弱,士渥浊之子)说:“高子作为太子的相礼会见了诸侯,应当捍卫他们的国家,但却表现出不严肃,这是丢弃国家,恐怕将会不免于祸吧!”
夏季,四月戊午(初一),诸侯在柤地会见。
——分割线——
晋国的荀偃(中行偃,上军将)、士匄(范宣子,中军佐)请求进攻偪阳而把它作为向戌(宋左师)的封邑(以宋常事晋,而向戌有贤行,故欲封之为附庸)。
荀罃(知武子,中军将)说:“城小而坚固,攻下来不算勇敢,攻它不下被人讥笑。”
荀偃等人坚决请求。
四月初九日,包围偪阳,不能攻克。
孟氏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了装备车到达战地(堇父,孟献子家臣。步挽重车以从师),偪阳人打开城门,诸侯的将士乘机进攻。
内城的人把闸门放下,郰县长官纥(叔梁纥,孔丘之父)双手举门,把进攻城里的将士放出来(门者,诸侯之士在门内者也。纥,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纥也。郰邑,鲁县东南莝城是也。言纥多力,抉举县门,出在内者)。
狄虒弥把大车轮子立起来,蒙上皮甲作为大盾牌,左手拿着它,右手拔戟,领兵单成一队。
孟献子(仲孙蔑)说:“这就是《诗》所说的‘像老虎一样有力气(《诗经·国风·邶风·简兮》)’的人啊。”
偪阳的守城人把布挂下来,秦堇父拉着布登城(逼阳人县布,以试外勇者),刚到墙垛,守城人就把布割断。秦堇父跌落在地,守城人又把布挂下来。秦堇父醒起来重新上去,这样三次,守城人表示钦佩他的勇敢,不再挂布。这才退兵(主人嘉其勇,故辞谢不复县布),把割的布做了带子在军内游行示众三天(带其断布以示勇)。
——分割线——
诸侯的军队在偪阳很久了(四月初九包围偪阳)。
荀偃、士匄请示荀罃说:“快下雨了,恐怕到时不能回去,请您退兵吧(向夏恐有久雨。从丙寅至庚寅二十五日,故曰久)。”
知伯(荀罃)发怒,把弩机向他们扔过去,机从两个人中间飞过,说:“你们把这两件事情办成了(伐偪阳与封向戌)再来跟我说话,原来我恐怕意见不一而扰乱了军令,所以不违背你们(既成改之为乱命)。你们既已使国君勤劳而发动了诸侯的军队,牵着我老头子到了这里,既没有坚持进攻,而又想归罪于我,回去说:‘就是他下令退兵。不这样,攻下来了(谓偃、匄将言尔。)。’我已经衰老了,还能再承担一次罪责吗(上一次是邲之战被俘,不任受女此责)?七天攻不下来,一定要取你们的脑袋(言当取女以谢不克之罪)!”
五月初四,荀偃、士匄率领步兵攻打偪阳,亲身受到箭和石块的攻击。
五月初八,灭亡了偪阳。
【《春秋》记载说“遂灭偪阳”,说的是从柤地盟会以后就进攻了偪阳(言其因会以灭国,非之也)。】
晋国决定把偪阳封给向戌。
向戌辞谢说:“如果还承蒙君王安抚宋国,而用偪阳来扩大寡君的疆土,下臣们就安心了,还有什么比得上这样的赐予呢(言见赐之厚无过此。)?如果专门赐给下臣,那就是下臣发动诸侯的军队而为自己求得封地了,还有什么罪过比这再大呢?谨以一死来请求。”
于是,晋国就把偪阳给了宋-平公。
宋-平公在楚丘设宴招待晋悼公,请求使用《桑林》之乐舞。
荀罃辞谢。
荀偃、士匄说:“诸侯中的鲁国、宋国,在那里可以参观礼仪(鲁用周天子之礼,宋用殷商天子之礼,宋,王者后,鲁以周公故,皆用天子礼乐,故可观)。鲁国有禘乐,在招待贵宾和举行大祭的时候用它(禘,三年大祭,则作四代之乐。别祭群公,则用诸侯乐)。宋国使用《桑林》之舞招待国君,不也是可以的吗(言具天子乐也)?”
开始舞蹈,乐师手举旌夏之旗率领乐队进来,晋悼公害怕而退入房里(旌夏非常,卒见之,人心偶有所畏)。
宋国人去掉旌夏,使这次宴会顺利结束,晋悼公方才回国。
到达著雍,晋悼公生病。
占卜,从卜兆里见到桑林之神。
荀偃、士匄想要奔回宋国请求祈祷(奔走还宋祷谢),荀罃不同意,说:“我们已经辞去这种礼仪了,他们还是要用它。如果有鬼神,会把灾祸加在他们身上的。”晋悼公病愈,带了偪阳子回国,奉献于武宫,把它称为夷人俘虏(讳俘中国,故谓之夷)。偪阳,是姓妘的一族统治的。晋悼公派周朝的内史选择妘姓宗族的族嗣,让他们居住在霍人地方,这是合于礼的(霍,晋邑。内史,掌爵禄废置者,使选逼阳宗族贤者,令居霍,奉妘姓之祀。善不灭姓,故曰“礼也”。使周史者,示有王命)。
鲁襄公自会回国。
鲁军回国,孟献子(仲孙蔑)让秦堇父做车右(嘉其勇力)。
秦堇父生了秦丕兹(一本作“秦不兹”),拜仲尼(孔子)为师(言二父以力相尚。子事仲尼,以德相高)。
——分割线——
秋季七月,楚国的子囊(公子贞,令尹)、郑国的子耳(公孙辄)联军入侵鲁国西部边境(这是楚、郑之师攻打宋国北门后顺道侵鲁。於鲁无所耻,讳而不书,其义未闻)。
回国,包围萧地。
八月丙寅(十一),攻克萧地。
九月,子耳入侵宋国北部边境。
孟献子(仲孙蔑)说:“郑国恐怕有灾祸吧!军队争战太过分了。周天子还经不起经常用兵,何况郑国呢?有灾祸,恐怕会在执政的三位大夫身上吧(郑简公9岁,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秉政,故知三士任其祸也。为下盗杀三大夫传)!”。
——分割线——
秋,莒人伐鲁东鄙。
【莒国钻诸侯有战事的空子(诸侯有讨郑之事),所以伐鲁国东部边境。】
——分割线——
鲁襄公会合晋悼公、****公、卫献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齐世子光、滕成公、薛献公、杞孝公、小邾穆公诸侯发兵攻打郑国,齐国的崔杼让太子光先到达军队里,所以排在滕国前面。
己酉(二十五),军队驻扎在牛首。
——分割线——
诸侯的军队在虎牢筑城并且戍守,晋国军队在梧地和制地筑城(欲以逼郑也。不书城,鲁不与也),士鲂(彘恭子,下军佐)、魏绛(魏庄子,新军佐)戍守。《春秋》记载说“戍郑虎牢”,不是郑国的领土而这样记载,这是说将要归还给郑国了(前571年,晋城虎牢而居之。今郑复叛,故脩其城而置戍。郑服,则欲以还郑,故夫子追书,系之于郑,以见晋志)。
郑国和楚国讲和。
楚国的公子贞(子囊,令尹)救援郑国。
十一月,诸侯联军环绕郑国然后往南,到达阳陵,楚军不退。知武子(荀罃,中军将)想要退兵,说:“现在我们避开楚军,楚军必然骄傲,骄傲了就可以和他们打仗了。”
栾黡(栾桓子,下军将)说:“避开楚军,这是晋国的耻辱。会和诸侯来增加耻辱,不如一死。我打算单独进军。”
军队就往前推进。
十六日,和楚军隔着颍水相对而驻扎下来。
郑将子矫(亦书子蟜,公孙虿)说:“诸侯已经完成了退兵准备,一定不会作战了。顺从他们要退兵,不顺从他们也要退兵。他们退兵,楚国必然包围我们。同样是要退兵,不如顺从楚国,用这样的办法让他们退兵。”
郑军夜里渡过颍水,和楚国人结盟(夜渡,畏晋知之)。
栾黡想要攻打郑国军队,荀罃不同意,说:“我们实在不能抵抗楚军,又不能保护郑国,郑国有什么罪?不如把怨恨奉送给楚国然后回去(致怨,为后伐之资)。现在攻打他们的军队,楚国必然救援他们。作战不能胜利,就被诸侯笑话,胜利不能肯定(胜负难要,不可命以必克。),不如回去吧。”
二十四日,诸侯的军队撤退,攻打了郑国的北部边境然后回国(欲以致怨。)。
楚国人也退兵回国(郑服故也。)。
鲁襄公自伐郑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