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在这一年,赵军对中山发动了试探性攻击,赵武灵王亲自率军,在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大败中山国主力部队,从南至北横穿中山国,一直打到无穷之门(在今张家口北,真好名字!),继而穿越楼烦和林胡的势力范围,西至黄河饮马,最后登上黄华山顶,凭高远眺,一快披襟,把酒临风,长歌一笑!
快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比之两年前所建的九门高台,赵武灵王站得更高,也看得更远了。
——胡服骑射其实也是一个手段,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将胡人彪悍的血液融入到赵人的身体之内,创出一支所向无敌的赵国雄师,灭中山,收三胡,吞强秦,继而一统天下,建不世之功。
事实上,赵武灵王的野心,远超当世任何一人,甚或百年之内,唯有始皇能与之比肩。
之后一年,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又亲自率军攻中山至宁葭(今河北获鹿北),以控制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陉,又西征林胡,攻取秦国与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区(今内蒙古与陕西相交处一带),以对秦国造成严重的压迫之势。可怜的林胡王一败再败,无奈只得向赵国献马乞和。从此,赵国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良种战马供应基地。
现在问题来了,为何胡人这个老师在了赵武灵王这个小徒弟面前,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呢?
答案很简单。第一,胡人不会用弩,只会用弓箭,所以一旦碰上了赵国射程更远火力更密集的弩骑兵,那也只有被狂扁的份儿。第二,赵人的车战之术上承强晋,防御方面也是无敌,如此无论攻守两端,都是无懈可击。第三,胡人的战术素养跟赵人相比,差距也不是一点点,小规模的袭扰他们或许很拿手,一旦爆发大规模的运动战,他们还真不是赵武灵王的对手。
三胡中的林胡,基本上没啥戏了,赵武灵王于是派代相(代郡之相)赵固掌管林胡之地,并开始大规模招募林胡骑士,补充到赵国的骑兵之中,同时又出兵远征到航空距离八百公里外的林胡聚居区原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并在这个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的百里沃野上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的骑兵训练基地,名为“骑邑”。——赵国的军事力量,开始一点一点的朝变态之强发展。
紧接着,赵武灵王派楼缓入秦,仇液入韩,王贲入楚,富丁入魏,赵爵入齐,展开大规模的外交攻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告诉这些老兄:
——我们要正式收拾中山国了,你们若是识相,就不要多管闲事儿!
其他国家都好说,然而齐国,可一直是中山的后台大老板,它怎么会坐视赵国从容灭掉它的小情人中山国,进而威胁其东方之霸权呢?
这就到考验赵武灵王外交能力的时候了。“合纵连横”四个字乃是整个战国时代的主旋律,用的好能坐山观虎斗,用的不好却随时有身败名裂的危险,比如说可怜的楚怀王。
赵武灵王就是战国时代少有的能用好这四个字的人,他派出大批使团,一面与各国交好,一面挑动齐魏与秦楚两大集团互砍,目的只有一个,让列国特别是齐国卷入连年混战之中,从而不但无暇顾及中山,甚至还因要借助赵来均衡各方力量,而对赵国灭中山给予一定的帮助。
这下子中山国惨了,大靠山不但不帮忙,反而和死敌赵国站在了一起,现在咋办?拼了吗?
说实话,中山国能在列强的夹缝中生存数百年,还真是好有几把刷子。这个国家,虽是正宗的蛮夷“白狄”族建立起来的,却因其多年在富饶的河北平原上从事农耕,早已丢却了游牧民族的本性,其实基本上已经华夏化了。这是战国历史中最神秘的一个国家、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民族,据说他们拥有白种人血统,善于酿酒(灵寿中山王墓出土的两壶古酒,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得最早的酒的实物。该酒虽储存二千多年,至今依然酒香浓郁、澄澈透明),能歌善舞,作奸巧冶,多美物。另外,在各国大多还在使用青铜兵器与皮甲的时候,中山国的士兵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铁制兵器与铠甲了,可见其军事科技同样不可小觑。
可惜,中山国虽然拥有比赵国还要发达的文明,其游牧民族勇武彪悍的性格却早已在醉人的美酒与安乐的生活中被基本消磨光了。拼了?省省吧,还是保住小命更重要。
所以,赵武灵王对中山国的这些优势,基本上是无视的,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他对于怎么对付这些变种蛮夷,早已成竹在胸。
好,万事俱备,吞灭中山第一战,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