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这官渡实在丢不起,官渡地处鸿沟上游,在东汉末年是许昌北面的门户,为汴水的起点。当时的鸿沟运河西连巩洛,东下淮泗,而官渡实为邺城进军许都的陆上交通要道加水路枢纽。官渡若失,许都便将直接面对袁军的攻击。
官渡无城,曹操是据要道结营寨固守,袁绍则针锋相对,沿官渡外围依托沙堆扎下十余处营寨,立足于慢打硬耗;逼得曹操也只得分营十余处相拒,这样一来,曹军能用来机动作战的兵力已经不足万人。
但是要想轻易的攻破一个营寨却不是那么容易,不管攻方人再多,能实际接触作战的肯定还是少于防守的人,因为守军可以密集排列,进攻方却绝对不能,贴近营寨后,守军的檑木、巨石便使士兵的盾牌失去了护身的作用。
这里有一个关键处:就是守军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高大的寨墙既是进攻者难以逾越障碍,又能掩护住守军不受攻击,所以,进攻方即便是付出数倍于守方的伤亡,能否接近至寨墙都是难说的事。
对官渡曹操营寨的进攻,袁绍接受了谋士们的意见,从一开始就把它演化成了争夺高度的战斗,袁军没有直接进攻营寨,而是在离寨墙一定距离聚起了无数的土山,等到快要堆到与曹军营寨等高的时候又用树木在上面搭起了高高的木架,由步兵掩护着弓弩兵上到木架的阁楼之上,这下攻守双方的地利交换了。
居高临下的袁军弓弩兵得意了,曹军寨墙内被一览无余,守军的檑石等防守重器不能及远,用不上,所有的防守士兵都成了袁军弓弩的靶子,士兵们人人自危,几乎所有的人蹲在工事内还要头顶着盾牌,这日子这么过下去?
随着高架之上袁军得意的嘲笑声,传来的还有时刻不绝于耳的“新闻联播”:讨伐曹操的战前檄文、诱惑士兵们放下武器的优惠条件、青兖二州的家乡小调、巨额悬赏曹操首级的战地公告、连爷爷割下身、亲爹买太尉、曹操本人小时偷媳妇、大了玩寡妇的韵事都编成了段子,长篇连载了出来。
精神原子弹的威力更是非同小可,曹军的士气日益低下,而将军与谋士们却是无可奈何,有人建议不计伤亡也要出击拆了那些武攻文骂的高架平台,被曹操阻止了,那正中袁绍的下怀,就等着曹军出来送死呢。
冷兵器时代的对空作战的确有难度,以弓弩兵对射了一天曹操便发觉不妥,箭矢这东西造难耗易,对有阁楼严密防护的敌人很难造成有效的杀伤,却要大量的把这些宝贵的利器白送与敌军。也许这就是袁绍的最根本目的之一,箭矢耗用完了,那曹营也就到了被攻破的时候。
怎样摧毁那些高架上的阁楼呢?人到急处自生智,曹操也当了回发明家,琢磨出了一种能抛掷石块的的车子,具体是什么原理史未详载,也没有实物给后人留下来,老孙判断与近代西方的掷石机原理可能不大相同,应该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使用的一种能拖拽或推着前进的车子。
这种车子应该有一根或两根长杆,在顺置的杆子顶端设一个能放石块的装置,利用车子的惯性,在高速使车子前进时强制车子突停,使长杆高速变向竖起,借其力把石块抛甩向前方,估计准头肯定不会那么如人心意,但如果多了呢?漫天乱飞的石块那威势肯定是相当惊人的。
老孙是凭空想像,没做过实验,人家曹操却是没经过实验也完成了这项用于实战的发明,结果极好,袁军土山上的高橹射楼全被摧毁,恐惧的袁军给曹操的发明起了个威风的名字,曰:霹雳车!
实施空中打击的袁军受挫后并没有气绥,立即由空中转向了地下,与曹操玩开了地道战。
在地下挖洞作为运兵路线,既不是袁绍首创也非最后一人,去年曹操偷渡安众突破刘表截击,摆脱张绣穷追时就是用的这一手;后世的人们更是把这种战术发挥到了极至。
冀中平原上的冉庄地道战就不用多说了,一个小村庄就凭此名扬中外,举国敬仰;最惨的莫过于萨达姆的不伦不类的地道战,狡猾的兔子还知道留三窟呢,老萨却被美国人堵在了没有另外出口的地洞里,如果他知道中国“瓮中捉鳖”这个成语的话,估计会马上改造他的地下工事。
宋徽宗开挖地道逛窑子的创举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首开了把地道战用于贴身肉搏的先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举国上下深挖洞,多少对人们闲置的体力起到了一定的释放作用,大家累极了自然就不会再费心分辨上级的对错,最起码也算是给后人开设地下旅馆业提前施了工,是真正的“前人挖洞,后人乘凉。”
据报道,云南的国境线两侧的毒贩子早已把地道战术用于了贩毒大业;英国的一家银行金库就是被精于地道战的偷儿劫掠一空;淮河两岸无数的排污企业也是用这一手对付的环保检查人员。
至于好多人代会选举时玩的提前内定之鬼把戏,那也是属于另类的地道战,凡是躲开阳光作业的都属这一范畴。不过听说现在已经公开化了,那就得另外定性了,从地下转入地上了么。
袁绍的地下作业有相当的隐蔽性,原因是之前在曹军的寨外聚起了连绵的土山,开挖地道的最大的难点就是挖出的土堆在哪里,对于袁绍来说不存在这一点,加高土山就是了。
一旦所有施工的地道都挖进了寨墙,而且曹军又没发觉的话,那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夜半三更,大家突然破开出口,那还不如同天兵突降?不对,从地下钻出来的,比喻不大准确,应该是如同鬼魅般出现在曹军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