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人真是骄傲不得,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至理名言啊。如果这个刘邦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这么快打下徐州,不是因为项羽不能打,而是因为项羽根本没顾得和他打,那么他可能就会在打下徐州后兢兢业业,仔细备战,不至于项羽一来就兵败如山倒了。这么一个一统天下的绝佳的机会就这么被刘邦生生浪费了。以至于后来刘邦不得不在荥阳、成皋一线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甚至几度被逼上绝路,最终才在韩信、彭越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
当然小胖觉得,这对我们后来人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刘邦如果真的把握住这个机会,那后来那么多精彩纷呈的战例,精妙绝伦的分析也就不会出现了。正因为刘邦没有把握住,所以后来刘邦项羽都被逼到了生死境地,大家的才力才会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出来,我们也才能够从中瞻仰到那么多牛B的人物,领略到那么牛X的见识了。
刘邦失败后,乘着车逃跑,在败逃的途中遇到了他的儿女,就是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于是就把他们两个放到车上。这个时候发现楚国的骑兵在后面追,刘邦就急了,嫌他的两个儿女拖累了马车的速度,就把他两个儿女推出了马车。滕公当时为刘邦赶车,刘邦推下去了,滕公就下去把他们抱上来,这样一连好几次。滕公说,“现在虽然情况紧急,不能飞奔,但是怎么忍心舍弃他们呢?”于是就慢慢的跑,刘邦怒了,有十几次想杀了他的两个儿女,但是滕公总是保护他们,刘邦始终没杀成,不过到最后一车人到底是有惊无险,楚军没有追上,最后脱了险境。
刘邦这个举动就把他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了。不过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汉朝历史的真实了。刘邦的所作所为,是不为世人所能接受的,如果是现在,那么是会受到世人的严重鄙视和唾弃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也没有修改历史,而是原汁原味的重现了当时的情况。所以说刘邦虽然流氓,但是却非常豁达,这一点在古往今来所有的皇帝当中,是非常难得的,即使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这一点上也比刘邦差多了。因为刘邦的这个品质,所以在刘邦死后,他的群臣还是非常忠于他,这一点在后面的群臣诛灭诸吕的事情中就可以显现出来。这可能也是刘邦不读书的好处,如果刘邦饱读史书,说不定就会很在意历史上的名声,那我们现在也看不到那段真实的历史了。
审食其这个时候正随着刘邦他老爸和他媳妇吕后从小路寻找汉王,没遇见汉王,反而碰上了楚军。楚军知道了是汉王的一家老小后,就将他们一起带回了军营。项羽打仗的时候便经常把他们安置在军营中作人质。
刘邦被项羽击败后,逃到了他的大舅子吕侯的驻地下邑,然后慢慢的收集一些残兵败将。那些诸侯王见刘邦败了,立刻就背叛了刘邦,又投降了项羽。这个时候齐国的田横成了受益者,他趁着项羽赶回救援徐州的机会,打败了项羽封的齐王田假,统一了齐国。田假战败后逃到楚国那,项羽正一肚子怒气,见他也被打败了,一怒之下就把他给砍了。
这边刘邦这个时候终于安全了,他这次得到的教训太大了,悔恨莫及,深深的认识到了项羽的强大,战斗力的强悍,三万对五十六万,还完胜,这他-妈的还是人吗?整个一个杀人机器。于是刘邦这会儿真的冷静下来了。
他就问张良,“我想把关东的土地都作为封赏,赏给能打败项羽的人,你觉得那些人可以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张良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枭将,和项羽有矛盾。彭越和齐国在梁地造反,照眼下的形式看,这两个人要立即用起来。大王手下的那些将领,只有韩信能够独当一面,如果要奖赏的话,那就赏赐这三个人,楚国就可以攻破了!”
张良是很牛X的,看人很准。项羽最终的战败,就是因为这几个人从多方向发动进攻,就像一群狼攻击一头猛虎一样,生生的把他给撕碎了。张良这个人一直都待在刘邦身边作为谋士,自己本身也体弱多病,长得跟个女人似的,从来没有带兵打仗。但是张良看人看事都非常准,常常是一言胜过数万雄师。像张良这样的人,本事大,不追求权势,又没有自己的心腹,不可能造反,特别让人放心,所以刘邦一直非常喜欢他,器重他。
当初,项羽去攻打齐国的田荣的时候,曾经征调过九江王黥布。黥布称病,没有跟去,只是派了个将军带了几千人过去打仗。后来刘邦攻破了徐州,黥布还是称病,没有帮助楚国防守。项羽因此很是生气,派使者去责怪黥布,并且让黥布亲自到徐州去解释解释。黥布这会儿更加害怕了,所以就不敢去。不过项羽这会儿正是北边被齐赵两国闹腾,西边被刘邦闹腾,能够一起共事的只有黥布,而且项羽也是很看重黥布的才能,所以就只是责怪他,而没有攻打他。
刘邦这边采纳张良的建议后,就想派人离间黥布,但是这个时候最适合干这个事的郦食其正和刘邦的一家老小被项羽关着呢,刘邦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就恨恨对身边的人数落,“像你们这些人,没一个有资格能够讨论天下大事的。”
身边一个随从叫随何的就问他,“不知道你什么意思。”
刘邦就说,“你们谁可以为我出使九江,让九江王黥布叛楚归汉?只要能把项羽拖住几个月,我取天下就如同探囊取物了!”
随何就说,“那我试试!”
于是刘邦就派了二十多人跟随随何去了黥布那里。
随何到了九江后,在驿馆里面等了三天也没能见到九江王黥布。
随何于是就游说接待他的黥布的太宰说,“大王不召见我,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这也正是我出使的原因。劳烦你给大王说说,我们去晋见一下,当面聊聊。如果我的话是对的,那就说明我的话是大王想要听到的;要是我的话不对,那就让我们这二十来个人躺在砧板之上,让九江王用斧头把我们都剁死,这样来表明大王誓死拥护楚国之心。”
太宰听了有道理啊,这帮人办事个嘣脆,于是就把话转告九江王。这样九江王黥布王就接见了他。
随何说:“汉王派我恭敬的致书于大王的驾前,我自己感到奇怪的是,大王和楚国是什么关系?”
黥布说:“我作为臣子,效忠于楚王。”
随何说:“大王和项王都列为诸侯,北向以臣子的身份来侍奉项王,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但是项王攻打齐国时,他自己都背着攻城的工具,身先士卒,亲自作战。大王这个时候就应当出动九江的全部人马,亲自带领他们,为楚国做前锋。但是大王却只派了四千人去帮助楚国。做效忠人家的臣子,能是这个样子的吗?汉王在彭城作战的时候,项王还在齐国作战,大王这个时候就应该调动九江的所有人马,渡过淮河,帮助项王与汉王日夜会战于徐州之下。大王拥有数万兵马,却没有一个人渡过淮河,这是置身事外,坐观别人成败。大王这样一个把国家托付给人家的人,难道就是这个样子吗?大王挂着臣属楚国的空名,却没有为人家分忧解难,我认为大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可是,大王没有背弃楚国,是因为认定汉国弱小。可是现在的形势大王也知道,汉王收拢诸侯之后,回师驻守城皋、荥阳,从蜀、汉运来粮食,深沟高垒,分兵把守要塞,易守难攻。楚国深入敌国八九百里,客场作战,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辗转运粮,后勤堪忧。要想撤退,中间有梁国阻挡;想打,那么又打不赢,攻城又攻不下;等到楚国军队弹尽粮绝想要撤退的时候,肯定又逃不出汉军的追击。所以说楚国的军队虽然眼前强势,但是是不足以依靠的。况且退一万步将,假使楚军真的战胜了汉军,那么到时候楚军的强盛就会凌驾于所有诸侯之上,那么诸侯们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楚国比不上汉国,那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大王不和坚如磐石的汉国交好,却委身于危在旦夕的楚国,我自己替大王感到疑惑。我不是说九江的军队足够就足以灭亡楚国了,但是只要大王出兵背叛楚国,项王一定会被牵制在这里,只要能牵制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我希望大王能归附汉国,汉王一定会分割土地封赐大王,这九江也必定为大王所有,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
九江王说:“好,我听从你的意见。”于是暗中答应叛楚归汉,但是事关重大,需要仔细筹划,所以暂时没敢和大伙说这件事。
随何的话,之所以能打动九江王黥布,小胖自己分析了一下他的逻辑。
随何首先分析了黥布之前的行为,指出他必须做决断了,不能再犹豫了,否则哪方胜利对他都不利。这样就逼着黥布要做出选择了。
因为当时楚军的强盛是天下共知的,但当时的战场形式对汉军有利,所以九江王也拿不准到底谁能取胜。所以接下来随何就为他分析了当下的形式。楚国作为攻击方,汉军虽然不及楚军彪悍,但是防守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凭借着险要的地势,防守会容易一些。而且楚国是行军千里攻击汉国,中间还隔着个彭越的梁国,这在后勤补给上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楚国的攻势必定不能持久。
然后随何再给他分析投降汉国的好处。前面已经说过了,楚国的攻势必定不能长久,如果你这个时候再背叛楚国的话,那么项羽就更加顾不上攻击汉国。只要能让项羽延迟几个月,后勤供应一断,那不用打,拖也把他拖死了。这样你的功劳就很大了,汉王必定还会把九江这些地方封给你,说不定还会多封一些地方。但是如果万一楚国获胜的话,那你这个九江王就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在前面楚国最危险的时候,你都不出手,一旦楚国战胜,天下已定,项羽还会放过你?
就这样九江王被说的动心了。小胖觉得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随何把当时的形式分析的好,估计这套说辞也不是随何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刘邦、张良、陈平他们都一起谋划出来的。
随何把黥布说动了的时候,楚国的使者也在九江,正在督促黥布出兵攻打刘邦。随何趁着他们接见的时候直接闯进了会场,坐在楚国使者的上面,对使者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了,楚国还凭什么让他出兵?”
黥布大吃一惊,没想到随何会直接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楚国的使者。这楚国使者听了,也没有仔细分辨,其实当时如果他仔细想想,好好争论一下,说不定楚国使者也有机会把黥布拉回来的。因为如果是黥布已经死心塌地归属汉国的话,那就不会接见他,而是直接砍了他了。但这个时候事出突然,他已经慌了,赶紧站起身来就要走。他这一走那就是不给黥布选择的机会了,也把自己的机会给葬送了。于是随何就抓住了机会,趁机劝黥布说:“大事已成,马上杀死楚国的使者,不能让他回去,我们赶快向汉靠拢,协同作战。”
黥布说:“听你的,这就出兵攻打楚国。”
于是黥布就杀掉了楚国的使者,出兵攻打楚国。项羽派项声、龙且进攻九江,项羽留下来进攻下邑。战争持续了几个月,龙且在九江的战役中,打败了黥布的军队。黥布想带兵撤退到汉国,又怕楚国的军队拦截他,于是就和随何从小道逃到了汉国。
九江王黥布到了汉王刘邦的驻地,等候觐见。汉王这个时候正坐在床上,让几个美女给他洗脚。听说黥布来了,他也不讲究形式,那个豁达劲儿又上来了,直接就把黥布叫了进去。这个黥布到底是做过王的人,虽然现在没落了,但是以前谁见了他都是恭恭敬敬的,连项羽见他那也是以礼相见,哪里受过这样的冷落。所以这个黥布见刘邦见他这么怠慢自己,怒气冲天,非常后悔原来的决定,投降了汉王,甚至想要自杀。可是等到会见完了,别人把他带到刘邦为他准备的住处的时候,他看到住处所用的帐幔、器具、饮食、侍从的官员等等都和汉王那里一样的豪华,黥布又大喜过望,早忘了刘邦当时怎么对他,毕竟面子事小,实际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这时楚王已经派项伯收编了九江的部队,杀尽了黥布的妻子和儿女。黥布派人到九江找到了以前的宠臣和故友,他们带着几千人马逃到了汉国。汉王又给黥布增加了兵力一起北上,到成皋招兵买马。汉四年七月,汉王封黥布为淮南王,共同攻打项羽。
五月,汉王抵达了荥阳,各路溃散的队伍也都慢慢会合到了那里,这个时候萧何也征发了关中原来没在名册里面的老老少少,把他们全部送往荥阳,汉军于是又兵强马壮,士气大振。这个时候,楚军以彭城为根据地,经常乘胜追逃逐败,与汉军在荥阳南面的京邑、索亭之间交战。
楚军进攻的部队中有很多骑兵,汉王于是就在军中挑选可以担任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举过去秦军的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汉王便打算让他们两个为主组建骑兵部队,李必、骆甲说:“我们原来是秦朝的人,恐怕军中将士会不服我们约束,这样一来军队就会散漫,没有凝聚力,也就没有战斗力。我们希望能由大王身边善于骑射的将领出面,我们两个辅佐他组建骑兵部队,这样就没问题了。”汉王听了有道理,便任命灌婴为中大夫,任用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率领骑兵在荥阳东面抗击楚军的骑兵,这支新建的骑兵部队大败楚国的骑兵,楚军因此就无法越过荥阳西进。汉王驻军荥阳,修筑甬道通向黄河,以靠它运取敖仓的粮食。
这个李必、骆甲真是有才有见识之人。一般人要是有他们的才能,有这么好出头的机会,那肯定是牢牢抓住不肯放手。但是这两个人深知才能不是唯一,军心也非常重要,你再有才,士兵不听,那也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搞不好两个人就会饮恨战场,命丧黄泉。所以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他们本身身份卑微,通过这件事慢慢提高自己的声望,那后面就会有大机会了。不过最根本的是他们本身只是懂得怎么带领骑兵作战,又不是想韩信那样对整个战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人,所以刘邦也不可能像对待韩信那样对他们也来个斋戒五日,封坛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