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经典的经济制裁
在部署战略路线图的同时,管仲已经在进行着另一项策略,对于经济势力不断强大的楚国在其国力上是让人忌惮,所以,在讨伐之前,必须削弱楚国的经济实力,特别是一旦开战之后所需的物质资源,比如粮食、兵器等,楚国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持,那么,必然无法坚持战斗下去。
管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懂得运用经济的政治人物,他的“利出一孔”的经济政策可以说是使整个齐国迅速富强起来的根源。推测是管仲弟子所著的《管子》一书中,有大半内容讲的是经济的策略,着重地讲了如何调配物资、如何控制物价、如何吸取他国财力、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控制他国等等,虽然有渲染的色彩在里面,但其经济策略是非常精妙的。
而且该书中记载了,管仲在伐楚之前,运用了经济策略做为削弱楚国的手段,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地运用“经济战”,来对付和击败对手。“经济战”往往是运用在“刀枪战”之前,也是作为“刀枪战”的辅助战术。
《管子》中记载了这个“经济战”的细节: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何谓也?”
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人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于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
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译文:桓公问管仲说:“楚,是山东的强国,其人民习于战斗之道。出兵攻伐它,恐怕实力不能取胜。兵败于楚国,又不能为周天子立功,为之奈何?”
管仲回答说:“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
桓公说:“这怎么讲?”
管仲回答说:“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生鹿。”
桓公便营建了百里鹿苑,派人到楚国购买生鹿。楚国的鹿价是一头八万钱。管仲首先让桓公通过民间买卖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其次派左司马伯公率民夫到庄山铸币。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生鹿。
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钱币是谁都重视的,国家靠它维持,明主靠它赏赐功臣。禽兽,不过是一群害物,是明君所不肯要的。现在齐国用贵宝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真是楚国的福分,上天简直是把齐国送给楚国了。请您通告百姓尽快猎取生鹿,换取齐国的全部财宝。”
楚国百姓便都放弃农业而从事猎鹿。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生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加十倍,则给您黄金千斤。”
这样楚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楚国的男人为猎鹿而住在**,妇女为猎鹿而住在路上。后来隰朋让齐国百姓藏粮增加五倍,楚国则卖出生鹿存钱增加五倍。
管仲说:“这回可以取下楚国了。”
桓公说:“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楚存钱增加五倍,楚王将以自得的心情经营农业,因为钱增五倍,总算表示他的胜利。”
桓公说:“不错。”
于是派人封闭关卡,不再与楚国通使。楚王果然以自鸣得意的心情开始经营农业,但粮食不是三个月内就能生产出来的,楚国粮食高达每石四百钱。齐国便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去卖,楚人投降齐国的有十分之四。
在《管子》中的描述充满了其弟子对管仲伟大的渲染,后续的内容有些做作,楚国并不是一条经济策略就可以征服的,书写该书的人完全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形势,如果仅仅靠经济是不可能打败强大的楚国,经济脆弱的国家也一样可以击败来犯者,四十年代的中国就告诉世界这样一个例子。
不过,文中所述的内容基本是可取的,管仲为了使伐楚胜利的把握性大一些,首次在运用“经济战”为战争打前锋,而且本着伐楚的秘密性,运用的“经济战略”也相当隐秘。运用“鹿皮战术”间接“换取”楚国的粮食,使楚国的战争所需的储备粮食不足,从而为伐楚增添了一分把握。
其实,真正的一场战争的全过程是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在为战争的胜利做着各种准备,而实弹的撕杀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时间,甚至有时决出胜负的时间只有一刻钟,一切都取决于先前做的准备。
伐楚迫在眉睫
整个伐楚的关键是秘密性,而整个伐楚的准备最关键的就是路线图,进攻路线不通畅,就会暴露行动,没有到达目的地就遇到阻力,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得到江、黄两国。
而江、黄两国居然很爽快地投靠了齐国,增添了管仲心头的信心,事情在慢慢部署和进展。盟会不久后,那时候是初冬,有些瑟瑟的寒风,有人来报:楚**队攻打郑国,已经侵入国界。
什么!
管仲倒吸了一口凉气,楚国怎么又对郑发动进攻了呢?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而且去年刚刚打退,难道是学那些“土匪”狄人一样,让齐国疲于奔命,反复撤退,反复进攻。即便是这样的话,齐国也没有办法,只能救援。
其实,对于秘密盟会江、黄两国的事情,楚国也有所耳闻,这样的盟会想要让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江、黄两国的诸侯去宋国肯定要坐车吧,总不能走路去,走着去估计要好几个月。坐车去,大家就会看见,也就知道是什么人,因为当时老百姓是没有车坐的,官员坐的车也有等级,所以,到了盟会地点,当地的百姓肯定要议论,就会传出去。
正当齐国要召集各**队去救援,又传了一个军报:楚**队撤退了。
恩?太奇怪了,管仲也不解。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楚成王听到一个小道消息,说自己旁边的两个小国和齐国、宋国结盟,投靠到齐国的阵营之中,不由感到了危机。他还没有真正开始对中原行动,齐国的势力居然已经在向南,向他这边扩张,威胁到了他的地位。他也不能坐以待毙,再坐以待毙,肉都让别人抢光了,到最后,什么都没有,空山一座。到时候,他即使从狼修炼到老虎,国家富强了,又有什么用,只能饿死。
而去年秋天派兵去攻打郑国,无功而返,不战而退,灭了自己的威风。他很火,据说要杀了当时带兵出征的将领斗章,这个将领害怕起来,刚回到国内,就又请兵去讨伐郑国。郑国原以为楚国不会隔一段时间再来攻打,没想到楚军给郑国来了个“回马枪”,把当时正在驻守边界的大夫聃伯给逮了,算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于是,本着“见好就收”的习惯,这个将领就带兵先回去了。
所以,就出现这么个情况,不知道其中内情的人当然很纳闷。
那么,楚国为什么非要攻打中原呢?这个问题其实早应该解释,答案和很历代许多的战争的原因是类同的。其一,嫌自己的领土不够宽阔,嫌自己的事业不够伟大,说白了,就是野心勃勃。其二,就是自己过得太苦,想着别人的地盘上的肉。楚国虽然有湖南、湖北这么大的地盘,但是,那个地方山多林密,交通不方便,比现在还要“山深林茂”,楚国起名国号“楚”也就是一个证据:茂盛。不仅是深山老林,而且天气潮湿、蚊子多。后来历代王朝都把官员贬到这个地方来,称做苦寒之地。为什么说“苦”“寒”呢?山林茂密,交通不发达,那么,物品就无法交换贸易,只有单一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短缺就很“苦”。“寒”并非说天气比北方寒冷,指的是潮湿,潮湿的程度是冬天点不着柴火,点不着柴火也煮不了饭,又饿又冷。而中原和北方地区天气虽然寒冷得多,但可以在屋子里生火取暖,有香喷喷的饭吃,有暖暖的衣服穿。打趣点说:“楚人是蚊子太多,才一个劲地想入主中原。”
这个时候的楚国政府攻打郑国的原因以上两点都是,而早些时候还只是因为“苦”“寒”,才窥视中原。
灭苍蝇
这年冬天,楚国在郑国战场上的胜利让管仲的胸口感觉很“潮湿”、压抑,看来他们已经不是因为冬天蚊子多,没有办法取火太寒冷的原故来攻打中原了,齐国秘密盟会江黄两国已经激怒了这只野狼,他开始乱窜,野狼乱窜并不是好事,一下子“咬伤”了郑国,如果让他窜到中原,就不得了了,就好象周公时期发生过“洪水猛兽”的事情,现实里疯狗乱咬人,居民都受不了,何况是只“凶狠的野狼”呢。
所以,伐楚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而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麻烦:野狼更加凶狠。这也是导致伐楚一触即发的原因,兵法上说“已不动,彼动”,就会处于被动。
那么,野狼为什么会变得那么凶狠?因为他有帮手,有狼群,能“耀武扬威”。而单独的一只野狼是比较容易对付,要是一群野狼就无比的艰难,老虎来了也未必打不过。所以,现在要对付这么一只“凶狠的野狼”或者说“狼王”,就必须把他孤立,把他的狼群一个一个消灭掉,然后,就剩下他一个,再看看他能嚣张到那里去,还不是和狗一样咕隆几声,乖乖地爬下。一只狼,好对付,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要把楚国孤立起来,必须剪掉他的羽翼,也就是那些帮手。一旦开战,楚国没有帮手,孤立无援,从心理上也会造成他们一种很大的压力。
前面已经解决了主要可能的帮手江、黄两国,也是路线图中必须拉拢的两个国家。其实,从东面那个位置进攻楚国,还有一个小国可能及时赶到支援楚国,就是安徽省西部的舒国,离进攻线路不远,不大的小国。国虽小,可一只苍蝇也会影响整盘菜。
先解决这只苍蝇,才好吃饭!但是,管仲考虑到齐国自己不好再动手了,如果屡次在楚国旁边开展行动,必然暴露军事目标。怎么办呢?舒国不过是个小国,可是,苍蝇蚊子虽小却烦人,拉拢也没有那个必要,不如把它灭了,以绝后患。找谁去灭呢?
当时肯定没有什么灭苍蝇的喷雾剂,只能用人工,找找吧。同盟国里算徐国离这个小国近一些,徐国是臣服齐国不久,现在弄点事情给他做做,让他跑跑腿,说不定他还满高兴的呢。当然,好处也是要给他点的。
管仲就派人跟徐国国君说了:“过去,把舒国灭了。”
徐国国君当时肯定不解,如果敢灭,他早就去灭了。他回话:“可是?”
齐桓公听到这犹豫的两个字,就不耐烦地说:“灭了,土地,什么都归你,出事情,我担着,别婆婆妈妈的。”
好。就等霸主这句话,徐国国君嬉皮笑脸地乐。
不过,管仲让他秘密进行,虽然说舒国是小国,但小国一旦求援,或者使计也是很难对付的,当年齐宋等国攻打郳国就是个例子,被郳国设计弄得半途而废。而且徐国离舒国也是有一段距离,隔了一条淮河,相当与现在的徐州到合肥那么远。
公元前657年,夏末,徐国在齐国的指使下,秘密派兵渡过淮河,乘舒国没有任何防备,一举攻下。
后来,有史学家就搞不懂两个国土不接壤的国家,干嘛要去吞并对方呢?没有史料明确的解释,是一个疑团。在《东周列国志》里倒有这样的猜测,是齐国密谋徐国去剪掉楚国的羽翼舒国,保证伐楚大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