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难”的插曲:卫国的存亡
在齐国政府正在忙于“鲁难”的时候,得到军报“土匪”狄人扫荡了河北南部一带的卫国,烧杀抢掠无数,十分突然,为什么卫国居然没有发出求救?依照国土面积,卫国也不是小国,也有现在的两个市加起来那么大,比邢国都大一些,怎么人家邢国都能守住等待救援。其实,也不需要多奇怪,因为卫国是被狄人一攻而破,根本就没什么防御能力,军队都没有组织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部分是因为卫国的国君卫懿公,自从他的大儿子开方死心塌地地跟着齐桓公跑掉,抛下父子之义,不告而别,这让做父亲的卫懿公感到绝望,养到那么大的一个儿子跟别人跑了,还不如他养的那群鹤呢,飞出去知道飞回来。
于是,卫懿公就不理朝政,专心养他的宠物鹤。我们甚至能够想象到这个人当时的容貌:花白的头发、一身素服,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仙翁,加上那些鹤的衬托。他教出来的鹤也是极其有水准的,如果他不是国君,只是一个养鹤的专业户,或许就可能是第一个养鹤而闻名于史册的人。
然而,作为国君,他不理朝政的结果是狄人来攻打的时候,几乎连防御的军队都组织不起来,倾城而溃,死在乱军之中。《左传》中有那么一句卫国国人说的话:“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这是一句很震撼的话,百姓说:“用国君养的鹤去打仗啊!鹤是领俸禄有官职的,我们什么都不是,怎么去打啊!”这就是众叛亲离的感觉,百姓才是国家的主体,没有了百姓的支持就什么都不是,敌人打来了只有一溃千里,因为没有“百姓”,任何一个团体都是这样。
听完卫懿公的结局,管仲特意观察了一下开方的表情,没有痛心疾首,眼中也没有泪水,这个做儿子的居然如此的冷漠,让他感到心寒,这或许就是当时的一种“叛逆”精神,一对不喜欢做国君的父子。
现在卫国的政府虽然被灭亡了,但卫国的土地还在,齐国作为中原的霸主决不能让狄人如此猖狂,这分明就是跟齐国抢地盘抢肉吃。可是这狄人不像山戎的实力那么小,靠着背面有一大帮子同伙,军事实力比较强,而且依靠着优越的地理条件,齐国很难剿灭他,只能暂时防守,保护着自己的同盟,所以,狄人打那里就救那里,累都累死了,处于很劣势的形势。
现在有这么一个想法,是把狄人赶走,乘机吞并掉卫国呢?还是帮助卫国建立新的政府?这两件事情都有益处。前者是“肉”,后者是“名”。秦始皇肯定是选择前者,这不用说,但管仲不是。
他知道齐桓公有这么个意思,那段时间齐桓公的这种欲望很强烈,前几天就想吞并了鲁国被否决了。但吃掉卫国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这个时代不是将来的战国,是礼义尚存的春秋,吃掉卫国就意味着齐国变成了狼,鲁国、宋国全部的诸侯国就会担心被吞并而众叛亲离,后来战国时期,为什么六国会联合起来去攻打秦国,就是因为害怕这头狼。
管仲还没有等自己的“头头”开口说出这个想法,就先说明了吞并卫国的不可取,这样做是免得开了口再去否决会造成齐桓公心里的不快和面子上的不爽。
管仲认为卫国既然国土尚在,而且并非一般的小国,如果吞并卫国就等于乘人之危的勾当,被人耻笑。现在外交策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仁义”之道(吞并是不可行的道路),走到现在建立起这样的信誉很不容易,不能因为一块肉去背道而驰。目前,只有帮助卫国重新组建政府,才是功劳一件,卫国国人定会感激涕泣,就等于臣服了卫国,拿下了河北南部一带的政局,这要比血腥地霸占怨言四声的土地好多了,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扶持谁为国君呢?别扶持一个像当初郑厉公那样狡猾的狐狸的人,反倒成了祸患,齐桓公提出这么个问题。
管仲说最好是扶持自己人了,以前齐国也有女人嫁给卫国的国君,那个女人叫宣姜,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人,大儿子很小就死掉,另外两个儿子还活着,也都是正统的卫国“皇家”血脉,所以,就选了最长的公子申立为卫国国君,号戴公。俗话说:“肥水不留外人田”。
重建卫国
《左传》鲁闵公二年传中记载:“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零散地召集了百姓,暂时在曹这个地方组建了新的政府。
新的政府很脆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连百姓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齐国就需要派军队去保护他们,以免“土匪”狄人再次偷袭,让齐国白忙活一场。
派军队去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让个显贵的大臣去就行了,可是,齐桓公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仲父,此行派无亏去如何?无亏是卫姬所生,理应为卫国的存亡做些事情。”
公子无亏是齐桓公的长子,齐桓公派自己的儿子公子无亏率领军队去保护卫国,这是要把功劳让给他,显然出于一种私心,但这里面还有“话头”。
管仲点头同意,但心知肚明,这里面有另一层内容,是坚貂和易牙的伎俩。这两个人和公子无亏关系甚密,他们以为公子无亏是长子就一定会继承齐国国君的宝座,就私下勾结公子无亏,为自己今后的荣华富贵铺路。曾经多次在齐桓公面前推举公子无亏带兵出征,因为一旦功劳最大,那么做国君的概略就越高,此次卫国的事情一定是他们怂恿的。他在心里叹了口气,这是个祸害的隐患啊!但是他也不好说,特别是离间父子、君臣的事情是不好做的。前文说过扁鹊有两个哥哥的故事就是这样,聪明的人最好就是做扁鹊,起码要懂得明哲保身。
管仲给公子无亏点了三百战车,三千甲士,其实,去驻守一个小小的地方:曹。按道理不用那么多的,如果狄人来攻打,国内自然会有救兵赶到,但是他必须保证这个“太子“的安全,如果“太子”出什么事情,罪责就会记在他身上,即使齐桓公不处罚他,内心也会埋怨。
《左传》记载了这件“太子”出行的事情:“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这就达到了坚貂和易牙的目的,让各国都知道,而且记载在史册上。
小人得志。
管仲还没有在卫国的事情上喘过起来,狄人又转向侵犯邢国,要让这个操心的“总理”在忙碌中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