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没有费多少力气降了鄣,九月份出现了一次日食,这次鲁国的史官没有在上厕所或者酗酒睡在家里,很认真地记下了日期:“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人们正在议论日食这种奇怪的现象时,河北北部、辽宁南部的燕国(北燕,不同于“五大夫谋反”事件中河南北部的南燕)派使者从大老远地跋山涉水来求救,请求齐桓公出兵帮他们摆平一年到头侵犯抢掠他们的山戎。
人的名气一大了,就容易招惹很多事情,特别是像齐国举着这么一面仁义的盟主大旗,而且身负维护地区稳定的责任,诸侯们有困难不找你找谁呢。
齐桓公问管仲怎么办?那么老远,当时是到辽宁的燕国要绕过泰山,那带都是山岭,不像现在有火车直通,当时是要绕开这带的山区,就等于绕道经过石家庄,而不是从天津、山海关去辽宁。而且这带山区也是一些山戎势力的地盘,从那里经过的话,肯定是过不去的,要被“土匪”“打劫”。
管仲也发愁,思量半天,说:“作为中原盟主,九州之长,诸侯有难不能不救,况且此次若因为路途遥远不能救援,那么,日后讨伐楚国,其他诸侯也会因此而怠慢。”他总考虑的比较远,而且怕齐桓公不肯去,就拿楚国说事。
齐桓公试探性地问:“可否约会他国?”就是想叫上些同盟国。
管仲摇头:“山戎兵力不多,齐国足已,况且路途遥远,劳烦他国必然多生怨言。”
齐桓公心说:就是我一个人去了,这样辛苦的活也只能他自己去做,做个大好人真难!
于是,没有通知任何国家,齐桓公悄悄地结集了军队,在要经过济水,往石家庄方向去的路途上,遇见鲁庄公率领着军队亲自迎接到河边。鲁庄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因为齐桓公要绕道去燕国就必须经过鲁国边界,而当时齐桓公没有通知鲁国方面要去做什么。所以,边境的官员报告齐桓公率领大军朝这个方向过来,鲁庄公就担心会不会来讨伐他,这个霸主的脾气谁也摸不准,干脆自己也率领大军前去,如果说是讨伐他的,他也能抵御,如果说是去讨伐别人的,他就说是想去帮忙的。
聪明吧?
公元前664年,冬天,舅舅和外甥就在济水河边相遇,鲁庄公皮笑肉不笑地问齐桓公:“这是去干嘛?”如果是换成别的国家,早就打起来了,居然不知会一声。
齐桓公客气地回答:“我这是去救燕国,不想麻烦惊扰你们,就悄悄地行动了,不想在这里碰见你。”
鲁庄公当时肯定是很感动,被这个盟主这种无私的精神所感染,内心感觉自己的行为很惭愧,他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国君,当即就说:“君剪豺狼,以靖北方,敝邑均受其赐,岂惟燕人?寡人愿索敝赋以从。”
这些山戎国家的确经常滋扰中原地区,包括鲁国和齐国,以骑兵为主,来得快,跑得快。即使到了清朝年间,也有类似的民族抢掠边境。
鲁庄公真心实意要跟齐桓公去讨伐山戎,救助燕国,但齐桓公谢绝了。
“北方险远之地,寡人不敢劳君玉趾。若逐有功,君之灵也。不然,而借兵于君未晚。”齐桓公虽然这么客气地说,其实,自己心里明白这么远的军事行动哪个国家也不会愿意参加,而且真的去了,不仅抢了自己的功劳,还有多生怨言,不讨好,就像管仲说的那样。
舅舅就河边告别了外甥,鲁庄公含泪目送齐桓公,齐桓公就从这个时候的举动开始深得人心。他大老远地自己亲自跑去救燕国,燕国国君感动得跑到边界来迎接,当时真的哭了。他哭了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这伙“土匪”山戎太狠了,已经在燕国抢掠了好几个月;一个是见到了救兵,内心的苦一下子涌了出来;还有一个当然是被齐桓公亲自前来所感动。
剿匪记
这伙在燕国肆意抢掠了好几个月的山戎也算是一个诸侯国,叫令支,当时在北面有很多滋扰抢掠中原的“豺狼”国,种类很多,比如山戎、北戎、北狄、白狄等等,就是那种蛮横抢掠为生的土匪强盗的团伙。实际上,在周朝早期,秦国也属于这种类型的诸侯国。
齐桓公向哭哭啼啼的燕庄公询问清楚这伙山戎是什么名,有多少人,什么样的军事装备,在那些地方活动,燕庄公都一一回答。
可是,第二天,还没等齐国找到他们,这些在燕国抢掠了好几个月的山戎令支得知有大军来救援,就迅速地跑回了老窝,相当狡猾。
土匪跑了,按理说就应该收兵,可是,燕庄公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很悲戚,做给齐桓公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土匪跑了还会再回来!是啊!土匪跑了还会再回来,那怎么办呢?
齐桓公看看管仲,意思是说:我们要不要救人救到底?还是,和上次救郑国一样,点到为止?
管仲过去抚慰一下燕庄公说:“燕侯,放心!主公定会帮你铲除这伙山戎,解决您的后患。”
燕庄公激动地要跪下似的,向齐桓公和管仲作揖:“多谢上国!多谢上国!”
管仲心说:救人救到底,求佛求到西!如果再和上次那样无功而返,别人会觉得齐国总是在拣便宜,况且大老远的来一次,不能空着手回去。
其实,剿灭山戎不像对付楚国,山戎才多少人,正面交战一下子就搞定的,只是头野猪,杀猪的关键就是能逮住它。楚国就不一样了,是头野狼,血腥得很。
剿灭山戎首先是件不太难的事情,其次有很多益处,一个是卖给燕国一个很大的人情,几乎等于救命之恩。另一个是让诸侯国知道齐国是多么伟大的“老大”,有肉给你们吃,你们有困难给你们帮助!这些生活在动乱里的诸侯们是多么需要这种保护。没有多少人希望真正的战争,战争只是因为吃不饱、穷困、压力造成的纷争、抵抗,谁不希望有的吃有的穿安稳地活在和平年代,谁愿意真的去做流氓黑社会那样随时可能在大街上被人砍死,大多诸侯们也不希望战争,只是群龙无首。
接着,在野史《东周列国志》中出演了一个齐国“剿匪记”的精彩故事:齐**队先进入山岭,直捣令支国老窝,设计击败了令支的军队。令支国君率领残部逃到了孤竹国,齐国大军又追到了孤竹国,战车因为山路陡峭很难行进,管仲就依照他当初从鲁国押送回齐国时学会的方法,编了《上山歌》和《下山歌》,对军队在山地的行进非常有效。接着,在河边又遇到了传说中的登山神“俞儿”指路,打进了孤竹国。孤竹国败北,藏了起来,又设计把齐**队引到了死亡的“迷谷”,管仲用“敲金击鼓”在狂沙中集合军队,又以“老马识途”走出了死亡之谷,击败孤竹国,取得了彻底性的胜利。
这是一个很详细很彩色的版本,管仲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智慧的描写绝对胜于《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而《三国演义》那些描写战争中的诸葛亮的细节都是作者“染色”的,在这里描写管仲的也同样是带着“颜色”的,不过,这种睿智加在管仲身上也不为过,至于整个轮廓应该是真实的。
《左传》鲁庄公三十年传中记载:“‘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这是当时出发与鲁庄公相遇的时间:冬。
鲁庄公三十一年经中记载:“六月,齐侯来献戎捷”。时间是第二年六月。
齐桓公从燕国剿灭山戎回来,再次经过鲁国国境,派人跟鲁庄公说:“我剿灭山戎回来了”,整整耗时七个月的远征。
但是,作为史官对于此事,左丘明先生依然做了批评:“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我想齐国特意去告诉鲁庄公我打胜仗回来了是因为当初出发时在济水河边相遇的原故,回来时去报一声平安,这算是俗家的礼节,未尝不可,却不想和官方的礼制冲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