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虽然提出了长远的推测:非纠即白,但那是以后的谋划,目前齐僖公还没有死,他的第一个目标还是要投向这位好武力的国君。既然齐僖公给了他一个做公子纠老师的机会,也同样给了他一个接触国君的机会。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他的策略推销给这个国君,灌输给这个国君,让对方信服,用他的治国理论治理齐国,使齐国强大。
所以,他一开始其实就是个推销员,是在春秋逐渐兴起的策略推销团体中普通的一员,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推销自己,当然他没有那些厉害的“说客”般的口才,只有坚韧不拔的勇气,每一次都厚着脸皮去敲开那些元首的大门。
每天,他找寻着机会向齐僖公说他那番已更加完善的治国策略,有时候他就在宫门口等,有时候托太监传报,都没有结果——大部分时间,齐僖公什么人都不见。
后来,好不容易有一次机会,一个好心的太监看这个青年人几乎每天都来,就在合适的时间帮他传报,齐僖公才让他进去,并表示会耐心地听他说一说他的治国策略。
“主公欲霸天下否?”管仲直截了当地问的第一句话。
齐僖公点点头,示意他往下说。
“当今天下周王室……”管仲停下了,为什么停下了呢?因为齐僖公睡着了,好像他的大论是催眠曲。他惨淡一笑,悄悄站起来,退了出去。
没有多久,这位以武力有所建树的小霸主齐僖公就这样睡去了,再也没有醒来,好像冬眠了一样,沉静在一个梦里。
管仲的第一个希望破灭了。
《左传》桓公十四年经(《左传》为鲁国史官所著,因此书中所有时间线索均以鲁国历史为纲,全书又分“经”、“传”两部分。):“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给这个没有报成“世仇”任务的伟大领袖祈祷,希望那些在他发动的战争下死去的人们宽恕他。
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葬下了这位只听了管仲一句半大论的国君,或许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是最认真听的一位。
有人说:“齐僖公死了,可以再跟下一任国君去说嘛!”
你知道下一任国君是谁吗?是那个有点才能却荒*无度的齐襄公,传言他和自己的妹妹有染,并且性情暴躁。即使是这样,管仲也没有放弃,虽然他知道结果会是失败,但还是去试了试。
“什么事情啊?”齐襄公从外面进来的时候,看见自己弟弟的老师管仲站在门口等他,于是问道。
管仲跟进宫门去,还是那句开场白:“主公欲霸天下否?”
嗯?齐襄公接下去连半个字都不想听,一脚就把管仲踹了出去。就像推销员上门推销别人不感兴趣的产品,被凶狠的主人赶了出来。
管仲被踢了一脚,感到很疼,疼的是心,是内心的理想。吃了闭门羹,让人很难受,同时,内心也会产生这样一个矛盾——我的这套治国策略到底有没有用,为什么没有人接受呢?就好像作者写出一部作品,被遇到的几个出版社拒绝,于是,作者就会想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人喜欢看呢。
其实,细细想想,管仲的确是要挨那么一脚,打个比方,就好像老师跑去跟街上的流氓说:“你想考博士吗?”流氓不打你一顿才怪呢,齐襄公就是这样的流氓。
那么,齐僖公呢?他为什么听了一句半呢?因为齐僖公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对于“称霸”这两个字是感兴趣的,所以,能够听管仲讲下去,只是他和管仲对于称霸的方式理解不同,他的思想里靠的是武力,管仲的理论里靠的是以“仁义”服天下。他才会听到下面半句就不愿意听了,不合他的口味,也可以说“作品不适合读者的口味”。
而对于齐襄公,他根本连称霸天下的野心都没有,所以,他听不下去,只听到管仲开口问的第一句“主公欲霸天下否?”就把他踹出去。对于烂泥,用再好的水泥也未必能扶起来。
至于齐桓公,他是后来第一个听完管仲长篇大论的人。他为什么能听完呢?因为他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却找不到称霸天下的方式,有心无策略。所以,他遇见了管仲,供求相需,交易就成功了。
以上就是父子三人对管仲的创始称霸理论的态度分析。
而现在,命运之神再次离管仲而去,就像清早起床好好的晴天,正在沐浴阳光,一片乌云飘来,下起连绵*雨。他感觉到沮丧,似乎是上天故意在捉弄他一样。他仰头看看那片乌云,心里又忽然生了那么一个念头:“雨总有下完的一天,晴天总会来临。”
淡淡一笑,转身过到屋里,拿起《六韬》来看,看到其中布阵观察敌情的妙计,不禁惊叹感慨,妙!又感慨自己没能和太公生在同一个时代,那么他将受益非浅!第7节:心中的指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