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鲁国那边安葬了文姜之后,对于哀姜的这场婚事迟迟没有动静,鲁庄公也不表态,这个时候,作为娘家的齐国必须催一催,派出了显贵的老臣高僖前去,以表示齐国相当重视此事。高僖当时的地位是周天子派到齐国监国的世臣,在国内外都有点面子,齐国派国中最有地位的人来,等于娘家已经足够给面子了,等于来“拉郎配”。于是,鲁庄公左右为难,只好先下了聘礼。
管仲知道鲁国朝内有一些反齐势力在反对,这桩婚事自从“遂国屠杀”事件发生以后,管仲就知道这股势力比较强盛,像施伯那样害怕近邻强大危及自身的忧臣有许多,当然那时候施伯已经死了,但还有曹沫、曹刿这种一直和齐国在军事上有仇恨的将领,他们无非是借口当年“鲁桓公被弑”事件来劝谏鲁庄公拒绝这桩婚姻,杀父之仇也的确是个强大的心理障碍。
管仲自然也考虑到了这点,鲁庄公必然因为自己的父亲死在哀姜父亲的手里,心里不愿意娶这个仇人的女儿,虽然有母亲的遗言,但另一边是父亲的仇恨,很尴尬。鲁庄公这个人经常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自己很少有果断,总要别人引导,或者另一边的原因加深而倾倒过去,否则,他是不会动的。鲁庄公是个老实人,他左右为难,像个不倒翁,就掉不进管仲的套里,对齐国的事业自然就不利。
其实,还有一点,管仲不知道的,鲁庄公和一个叫孟任的女人一见钟情,追求对方时,曾经许下“立为夫人”的誓言。
对于管仲来说,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鲁庄公乐意去迎娶齐襄公的女儿哀姜。他想到了**,利用**的欲望战胜心理障碍,男人好色是本性,人没有不爱美的,一般男人一起色心,就整日整夜地想着,睡不着,必须抱着心里想着的那个女人,才能缓解、平静、安心下来。《诗经》最开头的就是《关雎》,直接表达了这种心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就是说男人看见一个漂亮的女人,想得睡不着,辗转反侧。
管仲要让鲁庄公辗转反侧,让他自己等不及,受不了,自己来要求赶紧成了这门婚事。用**的伎俩,管仲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哀姜长得也的确倾国倾城,史书野史上虽然没有太多赞美之词,但从后来庆父自动上钩的事实就可以想象这个女人的魅力与美貌,况且她的姑姑文姜那么的美丽,她也肯定差不到哪里去。而鲁庄公还真是有点好色,君王都是这样的,要么好打仗,要么好酒好色,或者全好。
观社内幕
借着鲁庄公下聘礼,齐国方面回礼的机会,齐桓公就邀请鲁庄公来齐国“观社”,大概就是类似庙会,很隆重有趣的活动,在当时比较独特。
鲁庄公也是好奇的,去看看也无妨,但是,反齐派的人就不答应了,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花样。其中就有一个人站出来进言,谁呢?
就是著名的曹刿将军,这么一大段的历史过去,他终于出现了。怎么那么晚出现呢?这也不奇怪,当初我就说了,没有曹刿的长勺之战,齐桓公也必然会输,所以,并不是曹刿的那套理论起的作用。他本来就是一个只有些小本领的人,做不出什么大事情来。
这个时候,曹刿又论道了,讲一番道理要阻止鲁庄公去齐国,他说:“上下都是要有礼制,百姓的生活才能够有秩序,周王有周王的规矩,诸侯有诸侯的规矩,你是国君,举止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你这样去观社是不合礼制,不合礼制就会被记载在史册里,你让子孙怎么看待这种事情?”
很有道理的话,鲁庄公没有听,你论你的战去吧,我只是去“观社”嘛,哪有那么多道理!国家元首应邀去国外参加某个社交活动难道也不准吗?鲁庄公就去了,就是“观社”嘛!
但,仅仅是“观社”吗?非也。
管仲邀请鲁庄公来“观社”是什么用意呢?其实,就是让他见见哀姜,看看这颗久藏深室的美玉。而当时安排见面的细节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绝对不是直接引见,应该是带着一种巧遇的倾心,类似于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巧遇秋香那段。
鲁庄公当时内心就惊叹:如此美色世间已绝!就是说世间本没有这样美的女人,只有天上才有。再一问是谁家的?有人告诉是哀姜。鲁庄公含有深意地“哦”了一声,脑子里瞬间闪过了父仇、母命,占据内心的就只有刚才哀姜轻飘飘走过去的身影和那股沁人心脾的余香。
鲁庄公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
鲁庄公能上钩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后来十九世纪的心理学家发现的,很著名的心理理论:恋母情结。什么是恋母情结呢?粗略地讲就是男孩子对自己母亲有种潜在的爱恋,对和自己母亲相像的女孩子特别有好感,很多男孩子就会选择这样的女孩子一起生活。而鲁庄公的母亲就是哀姜的姑姑文姜,二代的直系亲属,相似程度极高,当然这种婚姻在现在的社会是严重违法的。
这些都是后来,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鲁庄公本人肯定是不知道这些心理作用,否则,他肯定不会去娶文姜,起码要担心下一代的健康问题——题外话。
话说回来,管仲已经看出鲁庄公情绪上的反应,就明白计策已经成功,下一步怎么做呢?古话说:“欲擒故纵。”就把鲁庄公送回去,看看他能熬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