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仲
公元前672年,春,管仲还沉湎在传奇女人文姜逝世的消息中,从陈国跑过来一个人——准确说应该是两个,陈国公子完和大臣颛孙,但只有一个是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公子完,历史上一般称呼他为敬仲。
一个很有才、很著名、很“危险”的人物敬仲(公子完)从陈国逃到齐国,他是陈国上上任国君陈厉公的儿子,他的老爸陈厉公在很早以前的一次谋反中被蔡人杀害。不管怎么说,他也算是一个王爷的身份,本来生活是相当安逸的。
可是,陈国现任国君陈宣公昏庸**(国君老了以后几乎都有这种毛病),娶了个新老婆,特别宠爱,又生了个儿子叫款,想立款为太子。但是,陈国目前已经有太子御寇了,怎么办?杀了,结果就把太子御寇给宰了,昏庸到纵容妻室杀自己儿子这种地步。
敬仲和太子御寇是很要好的朋友,类似于死党关系,所以,怕祸及自己就逃亡了出来,跑到齐国寻求庇护和帮助。
首先,插一段话说说这三个词:很有才、很著名、很“危险”,这些称号并不是子虚乌有加上去的。
为什么说这个人很有才呢?管仲跟他一交谈就发现他对诗书礼义的造诣非同凡响,让人惊叹,感觉他身上散发着一股优美文字的气息。此人温文尔雅,有种大才或者说国君般的气质,是史料真实记载的。
敬仲出生的时候,周王室的史官正好路过陈国,敬仲的老爸招待他时,让他给敬仲占了一卦,卦是“观”之“否”,周太史的解释是这个人的子孙将有自己的国家,可是,不是继承陈国,而继承了他国的国君位子,那个诸侯国是姜姓的,放眼天下姓姜的诸侯国能有几个,指的就是齐国。
所以,这里说敬仲是未来末日主,就是因为上面这段周王室史官用周易算的卦,结果正如卦中所言,敬仲后来逐渐在齐国专权,做了宰相,到了他的子孙田和执政的时候,名正言顺地抢了姜氏的江山,齐国就姓了田。
在这里称他为未来末日主并没有什么不妥,凡是末日主、救世主都有预言征兆出现,敬仲的诞生就是有宣告齐国未来的末日的预言,他是齐国未来的末日主。
那么,为什么说他很著名呢?他的子孙后来真的取代了齐国,使田姓(到齐国以后改的姓)取代了姜姓做了齐国的主人。在《史记》中司马迁把他以及他的子孙,田敬仲完世家列在了诸侯国的最后,排在了孔子世家之前,位于第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可见其著名程度不亚于孔子。
至于为什么说他是很“危险”,上面基本已经阐述,他的子孙将取代姜氏,也就是取代现在齐桓公的子孙,这样一个人物难道还不能说是“危险”的吗?虽然这是未来之事。
情有独钟
话说回来,敬仲和颛孙选择跑到齐国,其实是抱着求助这个大国帮助他们为陈国太子报仇,颛孙这个人的官职不清楚,估计是陈国太子的死党,职务不是很高,他为太子报仇的意愿要比敬仲强烈些。
齐桓公听到陈国出现这种事情,觉得不能坐视不管,讨伐昏庸的诸侯也是霸主的责任,于是,就问管仲,要不要出手?
管仲的意思是没有空,前面连平定周王室叛乱的功劳都让给了别人,现在更加不会去管陈国的事情,况且根本就没有什么十足的理由去插手。而且,他当务之急是复制一个文姜来稳固齐国对鲁国政治的控制,齐国现在已经面临严峻的局势失控,处在劣势中,已经从原本的控制区倒退回来,现在必须稳固与邻近鲁国的关系,哪有闲功夫去处理这些细小之事。
齐桓公心想也是,现在自己这个霸主都没有做稳,还不能正式处理这些小事。
虽然干涉陈国内政的事情被管仲否决了,但是齐桓公非常欣赏敬仲这个人才,极力要把他留下。
“人才哪!一定要留下。”
从史料上看出齐桓公对敬仲的热情绝对不亚于当初对待管仲,齐桓公要拜敬仲为“卿”,“卿”这个官职有多大啊,就和鲍叔牙、王子成父这样的级别,如此高的职位还是齐桓公希望敬仲接受,巴结他。
可是,敬仲没有接受,他说:“我是一个流亡的他国臣子,得到你的庇佑已经很高兴了,没有任何的作为证明敢要你的高官呢,这是我的罪过,我死也不会接受的。”
哎呀!千万不要死。
那么,敬仲为什么不接受这样的高官厚禄呢?
敬仲推辞齐桓公的官职或许是来源于其品格,古代有不吃嗟来之食,然而,还有另一种心理在起作用,那就是齐桓公没有答应帮助他解决陈国的事情。
他大老远地跑到齐国,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其目的就是希望借助齐国的力量,现在齐桓公不能帮助他,他内心自然不高兴,见齐桓公用高的官职来搪塞他,想要留下他,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了陈国,事情没有办成,怎么可以接受这样的待遇去享受呢,就以言语推辞了。
另外,无功不受禄是有道理的,你什么也没有做,就做了高官,会让很多人嫉妒,记恨,别人付出了百倍的努力还没有得到你这样的位子,你凭什么做如此的高的位子,许多人的排挤和嫉妒会导致灾祸。
可是,这个霸主对他“情有独钟”,他也不敢太扫齐桓公的兴致,他退了一步,对方也退了一步。
工正吧?
于是,没有办法,敬仲就接受了工正这个官职,工正是管理乐队的。
而《左传》中又记载“颛孙自齐来奔”,陈国的流亡大臣颛孙不久后从齐国跑到了鲁国,间接说明了敬仲逃到齐国的目的,他们两个人是一起逃到齐国,希望齐国援助,但齐国政府拒绝了,那么,他们应该再找别家。这个时候,齐桓公非常欣赏敬仲,极力要留下他,而没有理会颛孙,颛孙识趣地跑到了鲁国,另找帮助。后来,鲁国和陈国交好,基本上是因为颛孙求助鲁国的原因,鲁国出手调解,从而也促进了两国的关系。
此外,从接下去的这段话语也可以看出敬仲内心想着陈国的事情,对齐国不予帮忙有些不快,但是,齐桓公的盛情如海潮一般。
有一天,齐桓公和敬仲一起喝酒,很开心,到了晚上,齐桓公说:“把灯点上,继续,继续。”
敬仲就站起来推辞说:“我白天要干活,晚上要休息,不敢再继续了。”
左丘明先生用了一段“君子曰”来表达对敬仲品格的赞扬,说他很懂得礼数,晚上是不能再陪着国君饮酒作乐,因为要影响到明天的工作,影响国君的工作就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百姓。
话说回来,敬仲留在齐国,管仲并没有提出异议,毕竟他不是神,未来的事情他不可能预料得到,更不可能想到这样一个人才会是齐国姜氏的末日主。他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在鲁国,可以说第二阶段策略的第一步就是鲁国,原本不稳固的齐鲁关系,现在因为文姜的死,丢了一个棋子,管仲要把它重新按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