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脉的东方末梢,是一大块丘陵地带。这里有青山,有秃岭,有梯田,有溪流。幽凹、塘湾、山冈、丘台、沟谷,从高空看去,犹如青豆、绿豆、黄豆般撒落在这片神气的土地上。松山、竹林、果树、灌木、藤枝、草丛漫山遍野。公路(高速)、铁路、澧河穿行而过。鸟语兽声,车来人往,这里没有凄静和沉默。
就是这里一个乡间,一个木鱼山形的丘台上,坐落着一个村寨,他叫杨家台。据说这里本没有地名,是我的先祖在明末初清时期逃难来到这里安家后,因姓杨,才有了“杨家台”的地名。这块土地上一些小地名大多与“姓”有关,什么张家界、杨家台、龚家峪----不一而足。张家界现在是世界闻名,而杨家台将永远在我心中。当然,我也希望世界人民亲近她。
杨家台的地形充满着神韵,一小块看,这里确实是一个“木鱼”山形,“木鱼”开口两边的丘台上住着杨家村寨。风水先生说,这里是保平安、风调雨顺的好地。一大块看,这里有龟蛇护大象之势。主山就象一头大象的头,长长的鼻子向前延伸着。而主山的前方右侧有一个龟山包,左侧是一座青龙山。风水先生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是贵人之尊。凭人们的想象,这里还有“鲤鱼抱崽”之说,“二龙嘻珠”之说,“神掌撑地”之说。你说,就这么个小地儿,竟是这样的神?而我想,勤奋在人,富贵在天;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但是,杨家台的先祖能在这里安营扎寨,耕耘劳作,繁衍子孙,护养山水,已是历史的有功之臣了。
这里的山虽不高,但给我感觉似有仙。主山既象“大象”,又象一个大写的“金”字,所以取名“大金山”。山上一片松林,杨姓在这里的始祖以及故去的先辈们长眠于此,也是我的祖爷爷、我的母亲永远安息之地。一尊一尊的墓碑在这里形成了自清朝始的碑林。我来到这座山前,必须下跪叩拜,追忆母亲、追忆祖公、追忆先辈、追忆历史----站在这座山上,让我的眼界更高,目光更远。翻过“大金山”是一弯幽静之地,所以叫“小幽山”。我的父亲、爷爷、奶奶等故去的亲人在这里长眠着。这个峪弯里有松林、杉林、竹林、庄稼和梯田。小溪流曲肠而下,泉水井清澈见底,鸟儿声欢歌山弯。来到这里就能美美地呼吸天然、纯净、充足的氧分。还有那潺潺水声,丁冬泉声,稻田蛙声,牧牛铃声,沙沙风声,美妙的和弦乐章更让你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然而,我又想,幽静处的这几分喧闹,难道是渴望着梦回世外?环绕杨家台的山,还有高岭、龙家峪、五指台、青龙山、水晶峪和马鞍山等。小时侯我和我的童伴常在这山里拾柴火、割牛草、寻山菌、追野鸽、摘山果,攀树、爬坡、登高、远眺、大喊,自得其乐。这里的山林,我最喜欢的要数松树了,苍翠挺拔,染绿丘陵。身处松林中我才真正领悟作家陶铸先生的散文《松树的风格》,秋风扫不折,大雪压不垮,雷电撼不动。即使倒下,他仍然是栋梁。烈日下她为我蔽荫,寒冻来她为我僻风。她抖落的松毛就象铺设在大地上的红地毯,我躺在上面仰视天空,任我遐想无际···
再越过马鞍山,就是世外未曾探究的澧水峡谷了。这个大峡谷,是在张家界和慈利的中段,由马鞍山山脉和南山坪山脉之间形成。离杨家台也就几公里之遥。枝柳铁路沿峡谷穿山而过。险、曲、静、窄是这个峡谷的特点。谷底,时儿浅滩,时儿深潭,时儿激流,漂游的乐趣尽显其中。狭窄的河面上,旅游船只是不能通行的,只有小小竹排才能顺水而下。沿峡谷有很多自然景观和神气传说,如自生桥、狗搡凳、将军岩等,犀牛溪传说、白马溪传说、李自成传说、贺龙传说等。但目前她还处在深闺中,一直盼望着如意郎君迎娶她并揭开她的红头盖。
杨家台的水,清淡浅底,但给我感觉似有神。水库,山塘,水田,小溪,泉井,坐落有致,透彻明亮。一眼望去就是一幅山水画。如果说海水让你心潮澎湃,湖水让你春心荡漾,那么这里的山中水则让你悠闲自得。山塘、水库一般不在房前屋后,而在山窝低洼处。水面上静静的,浅蓝浅蓝的,没有漂浮物。让你享受的是鸟儿飞过,鱼儿跳跃,蜻蜓点水,甲鱼浮面。我小时侯常在这里钓鱼、游泳。稻田浅水也有一番韵味,当你路过田埂时,一股稻香和泥香会扑鼻而来。一丘一丘水田在阳光下就象一面一面镜子,倒影着这里的丛岭山寨。田丘中,那排灌的旋律,犁田的吆呵,播种的传唱,收割的欢乐,飞扬出乡间的繁忙和喜悦;田丘中,那泥鳅儿晒太阳,青蛙儿扑虫子,蝴蝶儿采稻花,则又是一番景象让你沉迷其中。这里的水之源要数溪水了。环绕杨家台的小溪流有三条:小幽沟、马路溪和坪溪。不是特别干旱,她们总是细水常流。她们飘柔舞动,潺潺轻歌,闪闪流光,让你的梦幻伴随她一起漂游澧水,漂游洞庭,漂游长江,漂游大海。小时侯,我在这些小溪里捉鱼儿,弄虾儿,翻蟹儿,这溪中的童趣真叫我回味无穷。山泉又是这些小溪流的源头。特别是小幽沟的那股山泉泽惠着杨家台的世代人。她冬暖夏凉,清甜可口。每逢干旱季节,全村子里的人饮水依靠就只有她。如果这里的人们忘记这股山泉,那就意味着忘本。因此,只有对她感恩戴德。
啊——杨家台!诗情画意的田园山寨,不就是丘陵山水的缩影吗?咋不能勾起我深情地向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