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策”让刘备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首次进行了全盘性的思考。有较完整的了解,并扩大了他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争霸天下的信心。因此,他非常诚恳地邀请诸葛亮为其军师,负责规划的工作。经过“三顾茅庐”的波折,诸葛亮对刘备也有了相当的信心,因此非常爽快地答应下来,结束了隆中的隐居生活,选择刘备当他终生不二的主公。
最让外人感到惊讶的,是诸葛亮这位很想有一番作为、常自比管仲和乐毅的年轻策士,却选上了一位自己温饱都还有问题的落魄领袖。其实,主要在刘备这个人拥有令人难以拒绝的魅力。
《三国志·先主传》中,陈寿作了如下评语:“先主(刘备)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刘邦)之风,英雄之器焉。”刘备在当代素有英雄之名,最主要便在他的待人诚恳、宽厚,他能完全信任别人,所以也很容易受到别人的信任。强烈的亲和力,不摆架子,知人善任,便是刘备最大的个人魅力了。
例如公孙瓒手下的猛将赵云,为人忠诚正直,好谏言,因此不得公孙瓒欢心,但他和刘备一见如故,诚心相交,使赵云成了刘备阵营当中,仅次于关羽和张飞的得力助手。像徐庶这种敢公开批评刘表的策士,和刘备却能一见如故,还帮他拉来了“择主严谨”的至交好友诸葛亮,刘备对徐庶也是坦诚相待,言听计从,对关羽和张飞这两位兄弟,更是经常地“同席而坐”“同床而眠”“同簋而食”,可以说是长期的同甘苦、共患难。
刘备在当平原相时,曾有人派刺客欲暗杀他,但由于他在接待刺客时,一副“待人甚厚”的模样,使该刺客不忍心,反而公开告之自己来意,立刻离去。在徐州时,陶谦会坚持以他为继承人,便是以刘备必能为“治饥之主”,“使百姓永有依归”。裴松之注释中指出,时人都认为“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曹操当面赞赏“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天下首席霸主袁绍,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热情地接待他,因为刘备“弘雅有信义”。连曹操最器重的年轻谋士,颍川才子郭嘉都称赞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如此让敌人、友人、毫无关系之人倾心的人物,相信诸葛亮早有相当的了解,或许他认为,只有像刘备这样的人,才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放手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吧!
诚如诸葛亮日后在《前出师表》中所写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士为知己者死。相信这也是诸葛亮日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了。
诸葛亮至友孟公威,想回中原故乡(孟公威汝南人,属豫州),诸葛亮便劝止他道:“华夏饶士大夫,邀游何必故乡邪!”其所持的理由是中原之汉室,曹操当权,“权御已移,汉祚将倾”,而“兴微继绝”正是以“清流派”传人自居的诸葛亮相当执着的理念。放眼天下群雄,只有刘备最忠心于汉献帝,他不但是汉室宗亲的后裔,也是曾为汉献帝牺牲奉献、并敢于参加谋刺曹操行动的大军将领。共同理念,相互提携,这也是必然的道理吧!
不只是诸葛亮受到刘备个人魅力的吸引,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有不少的策士、猛将,仍紧随其身旁,同甘苦、共患难,他们对刘备似乎有着永无止境的期待。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坊间传说和刘备有异姓金兰之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关羽和张飞。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临晋县东南方),年轻时仗义杀死乡里恶人,只身逃亡在外,改名云长。刘备在涿郡起兵征讨黄巾军时,关羽和张飞同时前往应征,关羽身高九尺余,相貌堂堂,和张飞同得刘备信任。《三国志》上记载:“先主为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四年,刘备为脱离曹操控制,令关羽袭杀徐州刺史车胄。更为了防卫曹军袭击,将家人和粮秣全储存于下邳城,令关羽防守,并任命之为太守,自己和张飞驻于沛县,以抵抗曹军入侵。
建安五年,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刘备在沛县附近遭曹军击溃,只身投奔袁绍处。下邳城也被曹大军围住,关羽本有心以身殉职,但一方面为护卫刘备家人,一方面又由于曹操以非常优厚的条件劝降,关羽乃以若有刘备消息,他必先为曹操建立功劳后立刻投奔故主刘备为条件,举军投降曹操。
虽然关羽的知名度不高,但其将才资质甚佳,加上高风亮节,深为曹操所敬重,不但答应他投降的条件,并拜之为偏将军。
不谈《三国演义》上的渲染,光从正史上的记载看曹操和关羽间的独特关系,仍可称得上空前绝后,古今中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案例。投降后又能自由离去,并且可以投奔到自己的敌方(袁绍),还有可能会回来和自己对抗。这样的宽容条件,大概也只有曹操能给出了。
偏偏关羽也顽固得可爱,尽管曹操对他仁至义尽,他仍坚守原先的承诺,积极寻找刘备下落,的确称得上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由于关羽和曹营猛将张辽意气相投,交往颇深,曹操乃派张辽去试探关羽是否有弃刘备留曹营的意愿。张辽便依曹操指示询问关羽,关羽知道曹操美意,感叹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礼遇,但刘将军和我相交甚久,誓以共生死,绝不可以因富贵而背约,我是不可能久留的,但我一定会为曹公建立功劳,然后离去。”
张辽也只好将关羽的回答报告曹操,曹操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感动,公然称赞关羽忠义可嘉。不久,袁绍的先锋猛将率队攻打曹操黄河南岸的军事要津白马,守将刘延告急,曹操派张辽和关羽前往对抗。由于颜良恃自己军力强盛,疏于防卫,张辽和关羽的急行骑兵队,居然在距离白马城数十里的地方,碰到颜良自己率领的巡视部队。双方突然相遇,毫无心理准备。加上一向喜欢摆气派的颜良,坐着有军旗的麾盖兵车,应付紧急行动非常不方便。猛勇的关羽很快看出颜良的弱点,他一马当先,挥着大刀杀入颜良部队中,直冲到麾盖兵车边,颜良的卫兵都吓呆了,连颜良本人也措手不及,竟然被关羽当场刺死车下。在卫兵呆若木鸡的瞬间,关羽还下马取下颜良的首级,然后从容上马离去。
张辽也趁势率军挥杀,颜良的巡视部队在惊慌中溃散,关羽和张辽马不停蹄地攻向颜良部队,由于指挥突然丧命,袁军在群龙无首中,只好快速退回黄河以北,白马城之围也迅速地解除了。官渡大战的序幕刚揭开,袁绍阵营便遭到了严重的挫败。
由于这次的战胜,关羽功劳最大,曹操恐其离去,乃重加赏赐,封之为汉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有意强留之。但关羽在获知刘备在袁绍处后,乃向曹操辞行,曹操避不见面,关羽面辞不得其门,乃尽封曹操赏物及印授,拜书告辞,带领刘备家小,直奔河北的袁绍阵营。
曹营诸将以曹袁双方正交战中,关羽穿越前线投奔袁军于理于法不容,欲追擒之,但曹操阻止道:“各为其主,勿追也。”
单骑保护刘备家小,渡过曹操和袁绍两军对峙的前线。在作战期间,这无疑是最忌讳的事了。因此《三国演义》里有“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精彩传奇故事,其中便有张辽奉曹操指令,赠关羽通行证,并免其过关斩将之罪的情节,戏剧渲染成分在所难免,但如果没有曹操特别关照,关羽要平安通过曹军防线,进入对抗中的袁军阵营,想必也没有那么容易。
由于关羽的特殊魅力,袁绍原谅他斩杀颜良之仇,并感其忠义,仍编之于刘备军中。虽然这个事件在当时决定天下大势的官渡大战前夕,只是段小插曲,但关羽义无反顾的忠心和胆量,曹操超乎常人的宽容和爱才的雅量,都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张飞字翼德,和刘备同属涿郡人,年轻时便和关羽同时追随刘备,个性鲁直、粗中有细。身长八尺余,额头高而凸,眼睛圆而大,满脸络腮胡须,声音大如巨雷,行动快速而勇猛,貌似凶暴,心地却忠诚而善良。对有善行有学问的君子极为尊重,但疾恶如仇,对犯错或有恶意之小人绝不原谅,也因此容易得罪于人。加上个性急躁,又好喝酒,经常造成严重失误,刘备屡次告诫,但本性难移。不过张飞骁勇善战,视死如归,在战场上的杀伤力连关羽也自叹弗如。他对刘备非常忠诚,对关羽也相当尊重,是个非常难得的好伙伴。
除了关羽和张飞外,刘备的老班底中,最为重要的应属做事审慎、敢于直言、勇猛无比、深负责任心的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属冀州),身高八尺余,雄壮威武,擅使长枪,待人宽和,富领导能力。汉末大乱时,常山郡父老推赵云为义勇军领袖。袁绍和公孙瓒对抗于北方时,赵云率义勇军投奔公孙瓒。
由于袁绍当时任冀州牧,公孙瓒看到赵云来归,非常高兴,便表示:“听说冀州人皆归附袁绍,将军却能回到我这里,可算是迷而知返的冀州人了。”想不到赵云义正辞严地表示:“天下汹汹大乱,谁是谁非,其实也分不清楚,只是人民受到战乱影响,处于水深火热中,因此敝郡人决议,去寻找能施仁政、解救生民于水火的领袖,倒不见得是特别亲附将军而疏远袁公啊!”公孙瓒听了满肚子不高兴,但见其军势强盛,勉强收留之,却不予以重用。
当时刘备追随公孙瓒征讨袁绍,对赵云为人处世特别欣赏,每表现“爱才”之意。赵云和刘备也意气相投,结为挚交。不久,赵云之长兄在故乡去世,赵云请假回去,刘备深知他将不再回公孙瓒处,辞别时紧握其手不放,赵云感其意,乃表明道:“总有一天不会背弃将军盛意的。”后来,赵云得知刘备投奔袁绍处,特率故乡军勇前往会合,以完成承诺,刘备非常高兴,常同床卧眠,共商大事。刘备见袁绍不可靠,便暗中派赵云招募自己的兵马。没多久,便有百余人参加,刘备到汝南后,能拥有较完整班底,皆是赵云的功劳。由于赵云勇猛又有节制,擅长骑战。刘备特命之为骑兵督导,并常兼任先锋部队指挥。
在刘备的大军中,日后和诸葛亮配合最好的,也是赵云。
除了这三位万夫莫敌的武将外,刘备早年的班底中,还有三名重要的官,他们分别是糜竺、孙乾、简雍。糜竺字子伸,东海朐人,祖先从商,“僮客万人,资产巨亿”,陶谦任徐州牧时,以糜竺声望高,任为别驾从事。陶谦去世时,嘱咐糜竺等要迎刘备为州牧,其和陈登同为刘备任徐州牧时最主要的支持者。后来,吕布乘刘备和袁术对抗时,袭击徐州,刘备妻小失陷。不得已,刘备将部队带至广陵海西。糜竺以私人家财协助刘备军渡过难关,并将妹妹嫁给刘备为妻,是为糜夫人。
曹操攻占徐州时,以糜竺虽出身商家,但为人清廉忠贞,特任命为泰山郡太守,并以糜竺弟弟糜芳为彭城相。刘备和曹操闹翻后,糜竺兄弟皆弃官追随刘备。刘备投奔袁绍时,糜竺兄弟背井离乡,到邺郡和刘备会合。后来刘备在汝南地区,牵制曹军后方时,糜竺更提供刘备很多钱财上的帮助。
孙乾字公佑,北海人,刘备初任徐州牧时,任之为从事。孙乾口才极佳,反应敏锐,但个性谦和,为人忠诚。刘备失意期间,孙乾一直紧随其旁,任劳任怨,给予协助。不论是投奔袁绍或刘表,事前的安排和交涉,都交由孙乾负责,他从未有辱使命,其外交之才干由此可见。特别是刘表对孙乾颇为器重。在与袁绍之子袁尚通信,论及袁氏兄弟之纷争时,刘表特别写道:“每与刘左将军(刘备)和孙公佑(孙乾)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入骨,相为悲伤也。”虽然如此,孙乾对刘备的忠心不二,从未有任何的改变。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和刘备同乡,年轻时彼此便有交往,刘备自组兵马,镇压黄巾起义时,简雍便追随刘备左右,负责谈判交涉事宜。简雍个性诙谐,擅长讥讽,不重世俗礼节,常有狂士之作为,有时候连刘备和诸葛亮都深为头痛。但他个性正直,廉洁又不自私,在刘备阵营里,很得军士的敬重。
有一次天大旱,刘备下令禁止酿酒,否则给予严重惩罚,有一户人家被官员查获整套酿酒设备,论者以为应处以“预备犯”之刑,刘备犹疑不决。正好当天和简雍共同巡视郡中,见一男一女同行,简雍对刘备说:“这两个人将行淫事,请速逮捕之。”刘备惊讶表示:“先生何以知之?”简雍对答说:“他们两人不是都拥有行淫用的器具吗?这和拥有酿具是同样道理啊!”刘备听了大笑,便下令只拥有酿具者无罪,这便是简雍幽默滑稽的地方。
赵云、糜竺、孙乾、简雍等,他们面对诸葛亮的到来,相处和谐毫无怨言,反而尽力协助诸葛亮,也充分显现在刘备个人特有的魅力和领导下,阵营中呈现出相当感人的融洽。
《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下山后的第一件任务是策划火烧博望坡,击败曹营大将夏侯惇及于禁的联军。其实博望坡之役发生时,刘备根本未曾和诸葛亮或徐庶碰过面,更谈不上诸葛亮及徐庶曾参与谋策。
博望坡位于汝南地区,当时刘备和刘辟在汝南地区牵制曹军后方,使负责豫州防守的曹营老军头领夏侯惇非常头痛,因此在曹操打赢官渡战役后,夏侯惇便主张一举消灭刘备。虽然曹操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但夏侯惇相当心急,曹操只好调回在黄河南岸打游击的智将于禁,前往协助。曹军兵力较优,因此开始时,刘辟、刘备都受到很大压力,刘辟更因而战死。夏侯惇趁势追击,于禁苦劝无效,只好跟随行动,但追兵至博望坡时,便陷入刘备预先埋伏的火攻奇袭,曹军大败,夏侯惇、于禁仅以身免。但刘备也看出靠自己的微薄兵力,根本无法对抗曹军,于是在孙乾的安排下,退入荆州,接受刘表保护,刘表便令之镇守新野,负责东北方的前线防务。
诸葛亮虽有战略经营上的敏锐思考力,但从未上过前线,根本没有作战经验,想要靠他策划战术,其实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诸葛亮下山后,主要工作仍在战略和行政的规划上。
当时曹操北征乌桓的艰苦战役已获得胜利,并在冀州邺城旁的玄武湖,加紧演练水军,以为南进的准备。荆州东北方势必首当其冲,驻守新野的刘备兵马将是第一拨遭到攻击的对象。但是刘备的军力,只有数千人而已,连曹操的先锋军可能都抵挡不了。因此刘备深感不安,但又想不出有什么突破的方法,为此心中烦苦不堪。
有一天,诸葛亮到刘备的行帐中,见到刘备在结髦牛尾消遣,不禁正色地表示:“我以为将军素有远志,想不到却自己在结髦牛尾。”刘备立刻起身道:“我心里烦闷,所以拿这种玩意儿来忘忧罢了!”
诸葛亮笑着说:“将军想必在想我们兵力这么少,如何能挡得住曹军的攻击吧?”
听到这句话,刘备显得轻松多了:“想必先生有好方法教我吧!”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表示:“其实荆州地区的人口不少,只是有户籍登记的人不多。如果只依户籍征兵,势必在籍者不满,反而促成游户增加,不好管理。不如建议刘荆州(刘表)下令,所有游户都需登记,再依此征选军士,便可彻底解决兵源不足的问题。”
刘备觉得有道理,立刻向刘表提出“征兵计划”。刘表这时已卧病在床,并且对刘备多有猜忌。但他看到曹操平定北方后,返军邺城,积极展开水兵组训,确定曹操有攻打荆州的野心,便答应刘备的要求,远离亲曹派的蒯氏兄弟、蔡瑁、张允等,积极增加战备。
这时刘备的兵马便增加到数万人。刘备派关羽、张飞、赵云等严加训练,战斗力获得迅速的提升。
诸葛亮更建议刘备,在获得刘表的同意下,把指挥总部移入襄阳城洲州府治旁边的樊城(今湖北襄樊市),以能有效抵挡曹军的第一拨攻势,让刘表的主力军有更多准备的时间。
这段期间,诸葛亮和刘备食同桌,寝同床,紧密地在研究一切防备规划。由于他俩几乎成天在一起,使刘备也逐渐疏远了关羽和张飞,造成两人心理的不平衡。有一天,较直鲁的张飞便当面向刘备抗议:“诸葛亮这么年轻,又缺乏经验,真的对您会有这么大帮助吗?”刘备听了,立刻正色表示:“诸葛军师有卓越的见识,我有了他,犹如鱼之得水,请你们不要再说长道短了。”
关羽、张飞两人看到刘备那么的认真又诚挚,也只好拭目以待,不再多说什么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曹操终于彻底消灭袁氏政权,成为黄河两岸最具实力的统治者。接下来的目标,只剩下南方的荆州,东南的扬州、交州,以及西南方的汉中和益州了。
荆州和曹操大本营的豫州和司隶区接壤。所以即使在和袁氏对抗期间,曹操已在荆州努力经营好几年了。除了荆州刺史刘表以他个人声望,勉强维持住整个荆州的统治权外,在荆州北方靠近司隶区及豫州的各郡县,心理上都早已投向曹操阵营了。
就连刘表治府的襄阳城中亲曹派的力量也相当庞大,荆州大佬蒯越、蒯良兄弟,刘表的大舅子蔡瑁,以及名士张允、韩嵩等都是主张和曹操联盟的,可见曹操在荆州境内早已拥有相当大的力量了。除了江夏太守,也就是刘表的长期战友黄祖坚决反曹外,几乎襄阳府城中所有少壮当权派,都主张向曹操投诚。由于刘表和袁绍间的长期交情,亲曹派尚不敢过分明目张胆地宣扬他们的主张。
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为报复当年父亲孙坚被杀的仇恨,派出猛将甘宁、凌统、吕蒙等袭击黄祖。黄祖命令水军都督陈就前往对阵。吕蒙和偏将军董袭等各率敢死队百人,偷袭陈就的主舰,吕蒙只身跳上敌舰,格杀了陈就。黄祖大军在无充分准备下,陷入大乱,荆州军退入夏口。东吴军在城外围攻甚急,黄祖率队打算突围,在混战中为东吴军所杀。孙权见复仇目的达成,以夏口深入对方境内,防守不易,乃下令全军撤退。这场战役虽很快平息,但荆州境内最庞大的反曹力量却意外遭到消灭了。
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为原配所生,次子刘琮为续弦蔡氏所生。少壮派权臣蔡瑁、张允等都明显支持刘琮,加上蔡氏的怂恿,刘表也“爱少子琮,不悦于琦”,使刘琦深感自危,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刘琦个性温和,身体健康不佳,但在荆州长老军营及各郡守眼中人缘不错,特别是和刘备相交颇深,因此对年轻又富于谋略的诸葛亮更为尊敬。
刘琦多次请诸葛亮教他“自救之策”,但诸葛亮以客居身份不宜卷入荆州府城内部的权力斗争,更害怕因而危及刘备在荆州本来就不很稳固的地位,因此总一再回避,甚至不愿和刘琦独处。刘琦深知诸葛亮之能,仍不断寻求机会向诸葛亮求计。
有一天,刘琦趁诸葛亮陪同刘备到襄阳城讨论军情之便,引他入藏书的阁楼中,刘琦事前令人撤去楼梯,让任何人均不得上下,接着便对诸葛亮表示:“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诸葛亮不得已乃轻声告诉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这是发生在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事件,晋献公受骊姬影响,有意废长立幼,但嫡长子申生,声望崇高,才能出众,骊姬便想尽办法陷害他,申生被迫自杀身死。但申生的庶兄,原为第二顺位的继承人重耳,由于镇守在晋国北方,因而逃过一劫。申生受害后,重耳仍有时间逃离晋国,一直到四十二年后,晋国发生大乱,重耳再回国掌握政权,是为晋文公。
这个故事无疑在暗示刘琦,请调为外藩,以免在府治城内,反而容易遇害。适逢黄祖阵亡,刘琦便趁机申请防守江夏。刘表也深怕继承事件造成荆州政局的混乱,在与刘备商量后,便以刘琦为江夏太守,驻防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