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500000014

第14章

或然性的思维太久,可能会对时代缺乏把握,无所适从。进而,会觉得疲惫、无力,力不从心。像瞿秋白,一度被推上革命领袖的位置,但他的个性,他的性格,毕竟不是领袖的那种。布哈林对瞿秋白说:“你怎么和三层楼上的小姐一样,总那么客气,说起话来,不是‘或者’,就是‘也许‘,’也难说’……等。”不幸的是,还有人把瞿秋白这种或然性当作“客气”和“狡猾”。《多余的话》中一再表明“历史的误会”、“历史的偶然”,十几年的辛劳下来,“竟成了颓丧残废的废人了”,“一生的精力已经用尽,剩下的一个躯壳”。说这些话时,瞿秋白才36岁。

左/右

在20世纪政治生活中,左和右是两个频频出现的字。左倾/右倾、左翼/右翼、左派/右派,在左派看来,“第三种人”是不存在的,所谓的中立很难维持,他们最终不是倒向左,就是滑到右。

在革命时期,左倾意指冒险,右倾意指怯懦;左倾片面强调革命主体的纯粹,右倾一切从“统一战线”出发;左倾导致革命力量的损失,右倾导致革命时机的失落。

在建设时期,“大跃进”是左倾,“小脚婆姨”是右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左倾,“唯生产力”是右倾。“要社会主义的草”是“左”,“要资本主义的苗”是“右”。

尽管左倾、右倾都是机会主义,左翼、左派却总是代表正义和进步,左意味着革命,右意味着改良。因而,“宁左毋右”是明智之举,“形左实右”成为最为凶猛的打击。

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左”意味着政治运动,“右”意味着经济建设;“左”意味着与世隔绝,“右”意味着融入世界潮流;“左”意味着继续贫穷,“右”意味着发家致富。邓小平说:我们要两手抓,一手要反左,一手要反右;要警惕右,但主要是反对左。“左”和“右”的平衡就这样被打破了。

90年代中期后,“新左派”呼吁平等,要求关注弱势群体,与其对立的一方却不是“新右派”,而是自由主义,它呼吁自由先于平等。新左派/自由主义,这样的不对称大有玄机。“左”不再拥有道义上的至高无上。充其量,二者打个平手,“新左派”固然代表大多数民众,“自由主义”代表的也是一部分民众,而且,它还打算代表更多的民众,这也就是说,它打算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在金钱成为身份标志的年代,谁若认同“新左派”,无异于承认自己的贫穷、失败和没落;认同“自由主义”,即使不能表明自己的富有,至少也象征着自己走在致富的大道上,预示着富有的前景。所以不必奇怪,“自由主义”的信徒大张旗鼓,人多势众,“新左派”显得势单力薄,底气不是那么足,声音不是那么响亮。

历史被拉出来重新审视。据说,革命错了,若是晚清以来坚持改良,小打小闹,循序渐进,渐渐积累起来的成果会更为显著。革命是破坏。革命者越来越像暴徒了,没落贵族也就愈发高贵起来了。在书店里,“革命文学”悄无声息,张爱玲的作品挤满了书架。革命英雄的传记无人问津,大亨流氓乃至“反革命”的传记畅销无阻。

也许,这就是革命和革命者的宿命。革命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不再革命;革命者的追求,本来就是为了让革命成为往事。

捉襟见肘的革命

在我小时候,革命是一件浩大的罩衣,似乎要把一切都罩起来,那罩不进去的,就被打上了“反革命”的烙印。于是乎,人们都拼着性命拉扯革命这件罩衣,好把自己从头到脚罩起来,革命者的一生可是很伟大很光荣的啊。

那时我还小,参加革命队伍或者加入革命组织,对我还很遥远,却又近在眼前。革命意味着神圣,革命意味着崇高,革命意味着与时俱进,革命意味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电影中,在书报中,在故事中,每每我努力接近革命这件硕大的罩衣。那时我还小,还不懂得掀起它的一角,更不知道或者说不敢把脑袋伸进去,探头探脑。

那时,革命实在是很神秘的,像伊斯兰女子的罩衣,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伴随着我的成长,革命这件罩衣,慢慢地/迅疾地被拉扯开来。那些先行一步的人们说:看啦,这里面有污垢。有惊奇的口吻传来:还有血的痕迹。有恶狠狠的声音喊叫:竟然这么丑陋不堪。也有人以见怪不怪的语调说:早就是这样,以前我不敢说。众说纷纭,音高不一,各种各样的表情,林林总总的调门,东扯一下,西拉一下,革命这件华丽的罩衣,几乎一瞬间,就皱巴巴、脏乎乎,满是裂缝,不成样子了。

有人说:革命身上的罩衣,就是那皇帝的新衣。非也,那新衣是空无,这罩衣却是实实在在的啊,只不过它的颜色、款式、质地,今天看来遽然不同于以往。

革命的罩衣被遗弃了。

偶然,一个商人看到了,觉得缝缝补补,重新涂抹一番,或能派上用场。先是学习套上了革命的罩衫,《学习的革命》风行一时。86或者87年,这本被誉为世界性的学习宝典在全国各大城市发行,其时我在天津,好像作者还签名售书,排队等候者络绎不绝。我一向以为不乏聪明,就没去凑这个热闹。

再后来,消费的革命时代降临了。所谓革命,就是改朝换代,用在消费上,就是更新换代。我们见识了电脑从286以怎样的速度升级到奔四,见识了女子的衣服越来越短,越来越薄,越来越透,也见识了原本很便宜的药丸随便换个名称,换个包装,就以数十倍的价格重新出笼。革命这件浩大的、硕大的罩衣,罩在消费上,也罩在我们这些消费者的身上。我们都被消费套牢了。

革命,总归是一件人人向往的罩衣。曾经的革命捉襟见肘,新的革命又应运而生。我们不期待这个革命,就会呼唤那个革命。这大概就是革命在现代性中的命运或宿命。或者不如说,这是我们作为现代人的命运和宿命,总会有一件革命的罩衣罩着我们,我们也心甘情愿被它罩着,被它套牢。纵是灵魂的革命不再,身体的革命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电视广告中的减肥、排毒、美白之类就是明证。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了消费者的投诉。

其实,革命这件罩衣,原本就是捉襟见肘的啊。

“恶搞”的道路

曾经,文艺的功能在于教化和提升人的思想素质。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第三种人”是不存在的。文艺作品以这样泾渭分明的形象来教导人,培养人。这样的文艺作品,我们惯于称作“革命文艺”。从后现代的角度看,它属于启蒙话语,说复杂点,属于反启蒙的启蒙话语。

后来,文艺的功能转为娱乐,通俗化成为主流。让人捧腹大笑,或者声泪俱下,总之是要打动人。这样说,并不是说革命文艺不能打动人。区别在于,革命文艺让人看得紧张,通俗文艺让人轻松;革命文艺一下子就触动了人的灵魂,通俗文艺首先触动的则是人的感官,能否触动灵魂倒在其次了。革命文学着重的是历史道义,家庭伦理之类都要服从革命的大局,通俗文艺阐发的是日常生活。革命文学说的是宏大叙事,通俗文艺说的是微观叙事。

文艺从革命转向通俗,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具体地说,是从一种意识形态转向另一种意识形态。譬如,《三毛流浪记》表征的是阶级斗争,《家有儿女》表征的是市民社会。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着《家有儿女》,谁会想到街头的乞丐和砖瓦窑的童工呢?时常也会有悲惨命运的报道,但所指的范围和路途是非常有限的。不能随意地发挥,所指只能在意识形态允许的范围里委屈。巴特关于能指和所指的理论,对于分析意识形态是极其有用的。

“恶搞”的出现,与其说是文艺的堕落,不如说是通俗文艺的必然走向。这一方面是娱乐化主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所指受到限制,只有依靠能指的不断改头换面、出奇制胜。在娱乐化的道路上,能指又能怎样呢?

2000年后拍摄的影视剧,也有部分“主旋律”题材,它们除了增加了个性化或温情脉脉的佐料,和以往的革命文艺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也有个别名为主旋律,实则为通俗化的。目前的通俗化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现实的市民生活,白领也罢,普通人也罢,宣扬的都是家长里短,不同的是,粉红女郎可以天天泡吧,贫嘴张大民只能喝白菜汤;二是历史中的人事,像《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尽管有国家经纬、除暴安良,但和宏大叙事无关,说的都是小道理,观众看的是热闹;三是“解神秘化”、“解神圣化”,写的是军营、国家机关,表达的却是个人的私利和恩怨。像一首歌里唱的,“你我皆凡人”,偶尔也能超凡脱俗,但更多的时候,都免不了常人的喜怒哀乐。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谁是为了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历史和真理而活着。

在既有的通俗化领域里,能指很难有新的突破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恶搞”。简言之,“恶搞”表达了这样一些思想:没有什么是正经的;正经就是最大的不正经;千万别正经。“反神秘化”取代了“解神秘化”,“反神圣化”取代了“解神圣化”。“无厘头”成为先锋和表率。应当说,相对于曾经的神秘和神圣,这里有一种造反,一种颠覆,扬眉吐气,无所畏惧。这是一种吊儿郎当的造反,一种不辞而别的颠覆。像《武林外传》,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不需要高难度的动作,似乎只是调侃,却是那么刻薄;似乎只是动动眼皮,就可以惊天动地。

“恶搞”绝对是一场反动。对于它的意义,现在还不能看得很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宣扬这样的观点:千万别认真。毛泽东同志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的确,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恶搞”者就最怕“认真”。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恶搞”的意义类似于曾经的革命文艺。曾经,革命文艺努力地认真着,而今,“恶搞”者们努力地恶搞着。在革命不再可能、不被允许的情势下,乌合之众聚集在“恶搞”的旗帜下,一场又一场地狂欢,一次又一次地装疯卖傻,乐此不疲。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阿Q独自跑到大街上,大声呼喊:革命啦,革命啦!同去,同去。

镜头二:动乱年代结束后,运动分子王秋赦变成了疯子,他敲着破锣,终日嘶哑着嗓子叫嚷:运动了,运动了……

镜头三:胡戈捧着血馒头在野地里狂奔,乌鸦在老树枝头唧唧喳喳:恶搞啦,恶搞啦……

同类推荐
  • 钟表成长之歌

    钟表成长之歌

    我就像是一只游·走在时钟上却并不甘于流逝和遗忘的指针,在时间中留下了书面的证据。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在若干年后的追忆中,发现更多的不是填满时光的一幕幕往事,而是大量无从记取的空白。然而人生或者生命的指针是一直有规律地运行着的,从未漏失过一分一秒。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 中国文人的活法

    中国文人的活法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作品集,收录有:《雪夜访戴潇洒一把—中国文人作秀,他算是领潮流之先者》、《不似人君何见畏?—孟老夫子的遗憾和无奈》等约40篇。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是青年诗人张雷的诗歌选本。书中附录了诗人汪国真、李小雨为他的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为此书出版写的贺词,贺词说“从张诗字里行间看,他胸怀祖国,腹含宇宙;纵涉古今,横跨内外;时而悲壮,时而缠绵……相当难得”。
热门推荐
  • 精灵战士

    精灵战士

    内容简介:如果看厌了智谋无双的主角,不妨来看看喜欢一力降十慧的主角。~~~~~~~~~~~~~~~~~~~~~~~~~~~~~~~~~~~~~~~~~~~~~~~~~这是一本写战士的网游小说。主角既不是重生也不是背景深厚的世家子弟,没有花痴的美女,不存在脑残的敌人。怎么办,没有逆天能力的主角怎能混成一代传奇。7分汗水、2分天赋、1分运气。会有些许暧昧,但绝不11;会有些许狗血,但绝不脑残。总得来说,这是一本轻小说,在严谨的背景下适度YY。兽族的战士,天赋力量加成,血腥暴力。人族的骑士,天赋体质加成,铜墙铁壁。精灵族具备双重天赋加成:精神与敏捷,战士嘛····3阶以前,碰到精灵族战士,兽、人,笑了~~~3阶以后,碰到兽族的战士、人族的骑士,精灵,笑了
  • 拆楼记

    拆楼记

    “我”姐姐家所在的张庄,即将成为市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姐姐和同村人想趁着土地被征之前抢先盖楼,以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偿。为帮助姐姐脱贫致富,“我”身不由己地成了这一重大举措的参与者和背后军师。楼盖好之后,结成统一战线的十几家人家先后遭到上级部门的各种瓦解,一场巨大的较量拉锯战一样展开。在种种现实利诱或威胁面前,统一战线逐渐分崩离析,何去何从?怎么选择都令人心有不甘,结局出人意料,令人难以释怀。作品既有纪实作品的现场感,亦有小说的精巧架构与卓越的叙事技巧,更兼学者般的缜密与思辨力。它在重在刻写人与人之间细腻微妙的情感变迁,人心的向背与暗角,人性的脉络与真相,令人无力逼视。
  • 未来人造人

    未来人造人

    未来的科技技术发展,电脑与程序智能越来越先进。一般的机械电脑已经不在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原来越多的类人型电脑与机器人开始诞生。这些人形的电脑与机器人,被称为“人造人电子机器人”简称为“人造人”。与西方奇幻故事中的精灵一样,男的英俊女的俏丽,很快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宠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佛说得道梯隥锡杖经

    佛说得道梯隥锡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闪婚深宠,萌妻赖上门!

    闪婚深宠,萌妻赖上门!

    主业岛国动作片编剧副业兜售羞羞第一次。乐小汐就是这么肥水不流外人田!可竟然在第400次销售之路踢到了铁板!营造悲苦身世,宣传落红转运,连可以治疗功能障碍的理由都搬出来了,金主竟然就是不肯买单!乐小汐火了:不买也得买!
  • 狼裁女冒

    狼裁女冒

    风流成性霸道总裁对上浪荡成性富家千金。本以为是一场互浪互撕的策略婚姻,谁都不知道,婚礼当天出现的新娘,竟是冒名顶替。正被追杀的女特务,高冷女特务最终如何吃掉大总裁……
  • 娘子为夫负责貌美如花

    娘子为夫负责貌美如花

    萧青蘅醒来的时候,看到堂姐正和未婚夫当着她的面交流感情.完全无视她的存在.后来才知道,她这个县令千金是个人见人爱的傻白甜.未婚夫想见堂姐,她就约他们出现见面了.表姐想要她的首饰,她就给了.闺密在女学考试的时候作弊被发现,叫她去顶罪,她也去了.开阳县县令萧大人就一个女儿,在白马书院女学读书,还许了城中大户舒家.可是最近他发现他的傻白甜女儿,有点长心眼了,这是高兴还是高兴呢?片段1:"爹,我刚看到一条小蛇爬到婶娘的床底下去了。."萧县令摸着女儿的头,笑眯眯的说道:"小宝儿,别胡说."一声惨叫,床底爬出来一个没穿衣服的汉子.片段2县里经常有少女丢失,百姓们吓得赶紧把自家孩子全部都藏到邻县亲戚家.人贩子在县里转了三天,没有收获,最后只得掳了一小女孩."我听说人在紧张害怕的时候,喉咙就会呈现脱水的状态。会感觉特别的口渴."人贩子放下茶盏,盯着女孩手中那颗她刚从坟地里的扒出腐烂到一半的人头骨咽了口水."大爷喝茶只是想掩盖一下恶心的感觉而已."三天后,人贩子抱着捕快的腿脚大哭:"捕快大哥,我就是那个人贩子的啊,求求你快把我抓起来吧.呜哇哇哇......"片段3:大护卫:"小姐,我家少爷说,你要你嫁给他,只要你要的,他有的,都给你."青蘅:"你家少爷有什么?""天下闻名京城第一公子身份,田庄土地三十万公顷,海运船三百条,商铺钱庄酒楼无数,庄园一栋,奴仆无数,堂兄弟姐妹三百,后妈七十,以及前妻牌位十三块......"片段4:某男:“你欠我一条命,就得对我以后的所有一切负责!比如赚钱,比如养家……”“那你呢?”脱光,漫不经心:“我负责貌美如花。”女主物语:小女子人称萧三好,做好人,行好事,存好心。天生玛丽苏圣母神光护体,攻高血厚,照谁照脑残!
  • 专情首席,情迷俏娇妻

    专情首席,情迷俏娇妻

    7年过去了,就在夏亦轩的生活逐渐归于平静的时候,随着洛宇恒的再度出现,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往昔的种种,尘封的记忆慢慢的撕裂开来……19岁相遇的夏天,茶靡花开得是那样的美好。可谁曾想到,爱到茶靡,竟是末路。曾经深爱的人,已然陌路。如果她不是和最好的朋友喜欢上同一个人,如果没有发生那样的事,如果他足够相信她,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可是没有如果,发生过的终究都是发生过的,除了接受,还能怎样?而7年后意气风发的他看到如此落魄的她时,他的眼神已找不到半点疼惜,“夏亦轩,看到你现在的悲惨样子,我心里却感觉没来由的痛快,这就是你选择离开我的结果。”
  • 有些人

    有些人

    有些人,注定要被遗忘;有些人,注定要被珍藏;有些人,注定一辈子会陪你走下去,但是不会手牵手。这种感觉就像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不过,正因为它们都是直线,它们同时存在,所以才构成了平行这种关系。在这个平面内,选择两条直线中任意一条,限制一个点,都会有无数条直线与之相交。然而,相互平行的却只有彼此。也许,在其它的平面中,它们也会相交,甚至完全重合,那就不得而知。……2012年5月12日,一个特别的日子,国际护士节100周年,汶川地震4周年,无数人的生日,或者忌日,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在这个日子里,忽然很想写点东西,也许文字不够华丽,词句欠缺通畅,不过保证字字用心。谨以此文献给“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