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500000013

第13章

在“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这种说法中,也隐含了三层意思:世界有个共同的走势;这个走势对各个民族都具有制约性;明白的,跑步跟上这个走势,混沌的,就由它拖着走。落后就要挨打。但推究起来,也有一些问题:果真有一个明确的潮流和趋势吗?甚至有所谓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我们不能不怀疑,既有的规律是发达国家发现、发明和制造的。还有,在民族之前先预设了世界,这世界是怎么来的?

现实生活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往往是守成者的教条,“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常常是激进者的口号。教条也好,信条也罢,都不能不面临这样的具体问题:如果可能,谁愿意拒绝现代化的技术、交通工具、生活条件?那些在原始部落旅游的人们,谁能心甘情愿像土著人一样生活?即使我这样早年生活在乡下的人,而今蜗居在都市里,偶尔回望乡村的宁静,但也只是回望罢了,而且,隐约会对依旧生活在那里的儿时伙伴生出同情。民族/世界也就是乡村/城市,翻来覆去依然是那么回事:越是乡村的,就越是城市的,越是城市的就越是乡村的。

现代思想以为人性是共同的,后现代思潮否认了这一点。那么,究竟是本来人同此心,还是我们的心情都被格式化了?这个问题过于庞大,我还是试着解释民族/世界的二重性吧。坚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有助于保持和维护民族的传统;相信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有助于一个民族革除陋习,推陈出新。说到底,所谓的世界是一种想象,是想象民族的需要。

形式/内容

学过一点辩证法,都会对“形式/内容”这对概念说出这么一些。第一,任何事物都是由形式和内容组成的,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是事物的基础。第二,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第三,同一内容往往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的内容。第四,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内容,就要求有什么形式,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形式迟早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若不适合,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第五,形式和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六,内容和形式之间始终存在矛盾,构成一个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无限循环的过程。

这些条条似乎头头是道,其实可怀疑的地方很多。例如,第三和第四两条,咋就知道什么内容和什么形式相匹配?啥时应该变革形式,啥时又该调整内容?至于“当变不变是右倾保守,不当变硬要变是左倾冒进”一类的说法,都是事后的总结。日本当代文学评论家丸山升批评说:在检讨过去的时候,往往在无意之中,预先设定出应有的“正确理论”、“正确路线”,然后再用这个尺度去议论过去的“错误”和“缺点”,却未充分论证这些“正确理论”、“正确路线”是否“真能存在”。此言甚是。第一、第二和第六条大而无当,至于第五条,啥算“一定条件”?

“形式/内容”这对概念,原本是用来分析作品的,大到社会历史,小到散文小说。这对概念起初当是有用的,“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然而,20世纪以来,这对概念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含混。看看教科书上的定义。所谓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所谓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既然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岂能不包括形式?把形式理解为统一内容诸要素的结构,那内容诸要素,岂不是干巴巴的材料?想想看,没有形式,内容诸要素就无法统一起来,那形式岂不更为基础?类似的质疑还可以有很多。

在现代批评中,形式被视作从作品中抽离出来的某种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艺术手法、构成原则等。福勒提出,形式包括结构和肌质,结构与安排有关,最明显的结构如情节和故事梗概是作品的骨架;肌质与印象有关,最明显的肌质如韵律、措词和句法等是作品的皮肉。这样的理解中,形式实在是太重要了,又是骨架又是皮肉的。巴特提出,形式就是那使诸单位的连接显得不只是偶然的东西。不只是偶然,不就是必然吗?这也表明了形式的重要性。

如此,形式就成为了艺术本体。对俄国形式主义来说,形式几乎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每一样东西。什克洛夫斯基说,形式就是使语言表达成为艺术品的东西。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说,形式就是艺术本身的现实,是艺术自身。詹姆逊有一本书,题为《马克思主义和形式》,说的是卢卡奇、阿多诺、本雅明、萨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形式的重视。

如果现在还要在形式和内容之间分出高低,那只好说,形式决定内容。布鲁克斯和沃伦说,形式不是盛装内容的容器,不是一只匣子,它不仅决定内容,而且组织它,塑造它,决定它的意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说,形式的作用就像一块磁铁。新批评派的维姆萨特说,形式拥抱信息,抽象的信息不复存在,孤立的装饰物也不复存在。巴赫金说:“不理解新的观察形式,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借助这一形式在生活中所初次看到和发现的东西。如果能正确地理解艺术形式,那它不该是为已经找到的现成内容作包装,而是应能帮助人们首次发现和看到特定的内容。”

形式如此之重要,差不多把我们惯于理解的“内容”消灭掉了。席勒说过,艺术家的真正秘密在于用形式消灭内容。马尔库塞坚信形式就是内容,认为艺术正是借助形式,才超越了现存的现实,并与之对抗。但他还要使用内容这个词,说出来的话就显得很别扭了:“借助形式而且只有借助形式,内容才获得其独一无二性,使自己成为一件特定的艺术作品的内容,而不是其他艺术作品的内容。”

避免这种别扭的最好办法,就是放弃“形式/内容”这对概念,代之以其他。如“形式/材料”。在这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概念中,形式改造和克服材料。如果单论作为某一小说的基础的事件本身,是材料,谈到这一材料的各部分的某种顺序、安排呈现给读者,即如何叙述这一事件,这就是形式。英国批评家伯克说,在杰作中材料完全消融于形式中。韦勒克和沃伦说,谈到文学作品,应该首先想到材料,然后是形式,是形式把材料审美地组织在一起的。

即使对形式做了新的理解,它总还是很难摆脱“形式/内容”这对概念的影响。俄国形式主义者觉得,形式这个词总是太含混,得换掉。于是提出了“材料/结构”。韦勒克和沃伦说,如果把一切与美学没有什么关系的因素称作材料,那么,把一切需要美学效果的因素称作结构更为恰当。材料包括原先认为是内容的部分,也包括原先认为是形式的一些部分。结构也同样包括原先的内容和形式中依照审美目的组织起来的部分。图尼亚诺夫说得很明确,材料也是形式的东西。

俄国形式主义取代“形式/内容”的另外一对概念是“材料/手法”。这里的材料,可能是包括本事、母题、观念在内的“思想材料”,也可能是言语、词语一类的“语言材料”。这二者都是作为手法的动因,并经过手法的设计、加工、变形而进入文学作品的,自身不具备独立的意义。艺术作品是各种手法的总和。雅各布森说,如果关于文学的研究打算成为科学,就得承认,手法是自己唯一的主人公。

韦勒克和沃伦把法国的文本解释派、德国的形式分析法、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等,视作“内在批评”。简言之,内在批评就是形式批评,而内容批评反倒成为“外在批评”,包括传记批评、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学批评、心理学批评、思想史和文化批评等。在我看来,叙事学、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之类的文学批评,也都属于形式批评。而这里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且以“形式/内容”这对概念中的内容为底色和背景的。为了明确,并免得一再解释,还是弃置“形式/内容”这对概念好了。

或许/或许

好像从初中时起,我就感觉到自己说话有个特点,就是或然性的句式用得比较频繁。比如,同学问我:“这本书好不好看?”我回答:“也好也不好。”家人问我:“如果让你二择其一,你选哪个?”我回答:“这个也行,那个也好。”老师让我们谈理想,我说也许会当作家也许会当科学家。遇到莫名其妙的事情,我会说,或许是好兆头,或许是坏兆头。有个朋友不无埋怨地说:你总是这个那个的,没个准信。

或然性的句式,隐含着或然性的性格。很多年来,我一直在反思这种性格的本质,却没有结果。那些毅然决然的、充满必然性的理论,高屋建瓴,夸夸其谈,每每让我心驰神往,又让我黯然神伤。我知道,依我的性格,始终无法登上那浩浩荡荡的历史舞台。那舞台和我无缘,属于我的,是某个小小的角落。

作为小人物,总是需要有大思想家的大理论支持,才可能有自信。和后现代理论不期而遇后,陡然自信了许多。还是一些或然性的推论:可能表明了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可能显示出对不确定性的考虑;可能透露出对意义多重性的追寻……当然,也可能包含了这所有的可能。

沉浸于或然性的思维之中,不会大刀阔斧,大动干戈,也就不会有断然的决裂。这种思维更多地喜好和接受改良,即使不一定反对别人的革命,却也不会参与其中。不会愚忠,也不会大奸。不会少年老成,倒有可能大器晚成。

惯于或然性思维的人,多一些文人的习气。不会斩钉截铁,不是很大气,不会头头是道地表白情感,却不乏真诚。只是很多时候,会被人视作唠叨,视作婆婆妈妈。

同类推荐
  •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本书既有对汶川地震诗歌的总体描述,又有针对诗人诗作进行的具体分析,还有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集(含CD)名录与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序言、后记。
  • 小人物史记Ⅰ

    小人物史记Ⅰ

    本书为《杭州日报》“倾听·人生”专栏精品结集。该栏目以“用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为宗旨,以“说亲身经历,看世道人心”的方式口述历史。该栏目为首届浙江省名专栏,其作品贴近实际,深刻表现了普通人的光辉心灵和坚韧力量,多次问鼎中国新闻奖。
  • 文学经典导读

    文学经典导读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辅以作家介绍、注释、阅读提示,以方便学生学习。在篇目选择上既立足经典,同时又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在“阅读提示”上,力求点到为止,不做全面分析,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学习的教科书。
  •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一对少小相伴、相知相爱的男女,一对缠绵悱恻、恩爱至极的伴侣,一对灵魂高度契合的文友,一对生离死别的诗人,一对相思而亡的短寿夫妻……他们留下了《赠妇诗三首》《答夫诗》《述婚诗二首》《赠妇诗》《与妻书》《答夫书》《重报妻书》《誓与兄弟书》等一系列诗文。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超级美女助手

    超级美女助手

    普通到不起眼的主人公,在大难不死之后经历奇遇。得到了一个来自外星的遗留在地球上的超级美女机器人。并学习到了无上内功心法,从此开始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之旅,看他纵横华夏肆虐世界吧。最后要一切势力都在他面前低头。第一次写书求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十分感谢大家。交流群15.15.05.242
  • 归引师

    归引师

    你,知道归去的路么?如果有人迷路了,那么就去找归引师吧。你会回到黄泉路,踏过奈何桥,摘一朵彼岸花,送给来世的你,或将你归引的他。
  • 抱个呆萌回家养

    抱个呆萌回家养

    “你可以干你想干的所有事,我都会尽我最大能力去支持你。你也可以选择把我当做你身后的支柱,也可以选择拒绝。但无论你选择哪一边,都不必担心日后要独自扛下一切。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无论何时。”尤溪涵:“刻意拿几年前的情话来哄我,说吧想干什么。”某人蹙眉:“最近围着你转的人太多了。我好不容易追来的媳妇儿总不能让给别人。”尤溪涵点点头:“乖。”然后第二天尤溪涵就以腰疼需要卧床调理的理由向学校请假了。尤溪涵:“我不跑,真的。”某人:“乖。”
  • 九流高手

    九流高手

    宁叙在太和殿一梦醒来,竟然发现自己躺在了一个破茅屋里面。这《九流高手》剧组也太坑了吧?大夜戏都不准睡觉吗?居然把我扔这破地方!群演没人权呀!等等,这“叮”的一声是怎么回事?
  • 邻居男友莫傲慢

    邻居男友莫傲慢

    许暮歌从来不信缘分,偏偏陆昀深就是一个深受缘分驱使的人。他们在虚拟世界里相识,在现实世界里相遇,可却是相逢对面不相识。同在鹦鹉洲公寓18楼的两人,成了对门的邻居,从一开始的相互看不顺眼,经由台风做媒放下了彼此的芥蒂。某女吃饱喝足后倚在厨房门口调戏某男,“陆昀深,没想到你还是美男大厨,真是,人不可貌相,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带得出门、能挤地铁......你可愿意租借出售,我恰好缺一个男友,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能不能先摘了你?”某男低着头认真洗着碗,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句,“真巧,我也缺了一个女朋友,冰箱里的酸奶全归你了,消灭了再来谈条件。”
  • 血色婚礼之无爱逃妻

    血色婚礼之无爱逃妻

    她,新婚之日是美丽幸福的新娘!新婚之夜却是一个欣赏者,那一幕她接受不了。他谋划六年,三年对她极尽热烈追求,只为让她替父还债,新婚夜,他毫不留情将她推到另一个陌生男人的怀抱。囚禁她的父亲,带陌生女人回家,都不过是折磨她的手段。而她,软弱甜美的小女人,竟然,逃了?再次的邂逅,是美丽的童话,还是痛苦的延续。
  • 懵懂女神何时懂爱

    懵懂女神何时懂爱

    一个懵懂可爱,霸气优美,学生都爱慕的女神,家室顶尖的女生‘张童’她腹黑,慢热,有时很天真。事事做得很好,认识很多明星。但是她却在爱情之路,迷茫无措,不懂爱情,以假为真。她会跟哪个男生擦出火花。
  • 帝国崛起系统—多次元元素

    帝国崛起系统—多次元元素

    音河在作为一次实验的志愿者时实验失败后意识被传送到了一个实验室里的不知名系统所造就的世界中,看他如何崛起打败众多势力成为一代强者……
  • 幻想核心

    幻想核心

    【神秘大陆,万族林立,种族争霸,星界之门】【远古遗迹渐渐出现,海底遗迹、灵魂熔炉、暗血古墓、天空之城】水晶棺、无尽的亡灵,极冰之地的最深处等等,众多秘密都还没有被发现。双系魔法,黑暗之体,少年究竟怎么在这强者辈出的年代纵横无双?一见钟情的校花,性格相对的姐妹,柔软的幽灵女孩都和他有说不清的联系。每天两章-求推荐-求书评。
  • 天上有仙,天下人间

    天上有仙,天下人间

    天上有仙,天下人间。仙不越界,人不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