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500000012

第12章

哲学归根结底,是对于时代精神的把握。只有具体地、现实地生活,才有可能了解、总结、概括、制造出时代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关照现实,参与到时代的进程中去这些老生常谈,依然是至理名言。由于社会的分工,我们不可能打工或者务农,但多少要知道一些工人的生活,农民的生活,以及国内国外的大事小事。正如作家写囚犯不一定要自己犯罪、坐牢,但至少要对监狱有所了解,要知道监狱对人的束缚和限制。

什么样的东西称得上哲学作品?它包括哪些种类?现在对于哲学史的研究,经典著述的解读,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真正可以视作“哲学式”作品的,微乎其微。也有一些人在从事某些哲学概念和命题的阐释,同样,真正可以视作“哲学式”的,聊胜于无。另外,几乎没有人从事哲学化的散文、诗歌、小说的写作。之所以没有,是不能。这里说的哲学化,不只是有了现成的哲学理论,然后以它为指导,来写作散文、诗歌和小说,也不必是用通篇的哲学范畴、概念和命题,更主要的,是在作品中表现出哲学的修养,哲学的功夫,哲学的高度、力度、强度,甚至引领新的哲学潮流。看一看柏拉图的《对话录》、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马克思的《资本论》、齐克果的《非彼即此》,等等,诸位很容易明白我的意思。萨特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有《存在与虚无》,也有《恶心》、《墙》、《自由之路》、《苍蝇》,交替发表哲学作品和文学作品。

回到开头的问题,可以做出这样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诸哲学中的一种;哲学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论,总是需要不断的重读和重写;即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作原理,也不意味着它没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和空间;哲学研究,不只是研究已有的哲学,而且要创作新的哲学作品,其中有着无限的乐趣;哲学研究的用途,既在于它挖掘、发现和表述各种各样的道理,也在于挖掘、发现和表述过程中的乐趣。

那些伟大的哲学著述

哲学著述一向以思路明晰、逻辑条理而著称,这是常识,也是共识。这个著称是和文学作品相比较而言的,这也是常识和共识。我相信,哲学和文学肯定是不同的,不然,当初何以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名称和学科呢?

在把哲学和文学并列或对立起来的同时,那些用以表明文学的特性就与哲学无缘了。这无论如何是个遗憾。例如,我们习惯解说文学作品的色香味,却鲜见有人以此来分析哲学著述。

那些伟大的哲学著述固然是概念的演绎,概念却从来不是干巴巴、死气沉沉的东西。一个概念就是一个生命,一个形象,一个人物。

那些伟大的哲学著述固然是理论的构架,构架却从来不是瘦骨伶仃、没有血肉的东西。一个构架就是一个空间,豁达的、开阔的空间,于其间,我们可以自由地来去。

那些伟大的哲学著述中,有节奏、频率,有事件、聚焦,有力度、强度。同样,也有颜色、味道。当然,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性别的不同个体来说,颜色和味道的具体感觉是不同的。当下的我以为,柏拉图的著述是古董白的,亚里士多德的著述是珊瑚色的,黑格尔的著述是亮蓝灰的,马克思的著述是深绿褐色的,尼采的著述是热粉红的,海德格尔的著述是亚麻色的,福柯的著述是紫罗兰色的,德里达的著述是幽灵白色的。至于它们的味道,有柠檬草的味道,夏天的味道,春天的味道,酒精的味道,咖啡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时间的味道,客厅的味道,甲醛的味道,精子的味道,风的味道,寒冷的味道,等等。

以后有空,我会写点诸如“康德的颜色适合什么场合”、“阿尔都塞的味道一定很呛吗”、“德勒兹是一根什么样的绳子,把它系在脖子上,会自杀身亡吗”、“后现代是一辆什么样的跑车,它会把我们带到何方”之类的文章,奉献给各位读者。

以西游记为背景

对博客的主题背景很不满意,过于呆板,一点也不生动。在“设置主题”提供的选择项中翻检了半天,忽然觉得,西游记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凡是有点文化的国人,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听过《西游记》的广播,粗略读过《西游记》。最近几年由于女儿爱看的缘故,偶尔也会看几眼电视剧。不过却不大留意,不曾认真思考过它的深刻寓意。

今天选择西游记作为博客的主题背景,有这样三层意思:

第一,西学东渐是中国现代性的基础,这一点已经为众所周知。为了撰写《通往现代中国的话语实践》一书,我对西医东渐、西法东渐一类的材料多有涉及,感触颇深。西游记叙述的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的事,而我在博客里写的,多是自己读西学的心得体会。没有西学,何来中学?没有西学的研习,就没有办法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思考。

第二,回到中国话题,是我近年来一再提醒自己的。西学固然要了解,但不能忽略中国的问题。尽管原原本本的中国问题是不存在的,“越是世界的就越是中国的”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然而,毕竟还是要回到中国的问题上来。一味地捧着西方人的书读来读去,把一套概念颠来倒去,把一套理论翻来覆去,写出一本本的大师解读,总归不能代替对中国问题的思考。西游记这个故事,唐僧带着徒弟,千辛万苦,历经磨难,终于取经回来了,而不是滞留在“西天”,成年累月地住下去,忘了自己的初衷。

第三,对于中国文化和生活的亲近,是我目前的精神状态。洋人值得钦佩,洋货值得炫耀,不过,归根结底,我是一个中国人。林语堂那样的“西崽”都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气息,我等土生土长的国人,虽然西学接触了很多,但结果也不能不是对中学、中国生发更多的、更明确的体认。喜欢汉字,对它的感情是外文所无法替补的。喜欢国画,对它的倾心是西洋画所无法取代的。喜欢中国菜,对它的味觉是西餐所无法抵消的。

另外,西游记的主题背景,有一些憨憨的、拙朴的,甚至稍微有点粗俗的东西,这些都是我倍感亲近的。我在农村生活到18岁,那里的山山水水、铁锹、斧头、扁担,都是我熟悉的,刻印在我的记忆里的,甚至早已在我的肩膀上、脚板上打上了印记。

民国时期的课文

初等小学秋季始业《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初版)第一册第一课:人。大写的人字下面,是老少六口,其中一个小男孩向左侧立,靠在祖母腿上,祖母坐在椅子上,后面站立着儿子和儿媳;一个小女孩向右侧立,牵着祖父的手,祖父略微弯腰低头。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第二册第一课:新书一册(标题)/先生讲/学生听/先讲读音/后解字义。

文字下面是一幅课堂的图,老师背靠黑板,站在讲桌旁,面对着的,是两排书桌,第一排显示八个学生,第二排只显示出三个学生。图不是很清楚,感觉是两个学生共一张书桌。

第三册第一课读书(标题)/学生入学,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文字下面依然是一幅图,老师坐在椅子上,学生面向老师站着,一副回答问题的样子。

第四册第一课我国(标题)/中华,我国之国名/也溯自远祖以来/居于是,衣于是,食/于是,世世相传,以/及于我我为中华。文字下面是一幅中国地图。

二、三、四册课文都是自右往左竖排,文中的“/”是我加的,借以表明转行。三、四册课文中的标点是我断的,既有的我看不清楚,不过可以确定,它不同于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而且是标注在文字右下脚的。

下午坐在地铁车厢里,看着当年的课文,浮想联翩。民国元年的课文,第一课强调做人,图示表明了家庭观念。引申一下,可以说目的在于把现代的个人主义和中国传统的人伦观念结合起来。第二课表明了师道尊严,同时也提示了教学的方式。第三课突出了学习的目的是成人,读书才能成人。第四课体现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告诉学生,我们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不由想起我小学时。还记得一年级第一课的课文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的课文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比较自然就出来了。我所学习的课文,意识形态的味道相当浓厚,神化领袖,强调阶级斗争,其目标显然不在培养我们做人,而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冲锋陷阵的战士。

顺便再贴几篇课文。

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世界第一种《国语读本》(世界书局民国二十二年初版)第一册第五课:小弟弟/小妹妹/来/来/来。文字从左往右,三个“来”字逐个低一格。文字上是三个小孩围成一圈,张着手臂,在玩游戏的样子。

第二册第一课:我有十个小朋友(标题)/我有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会打鼓会拍球/这十个小朋友就是我的一双手。页面右下方是一个小孩举着双手,跳跃的样子。

小学校初级用《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二年初版)第二册第一课:这本书儿(标题)/你也爱,我也爱/这本书儿真不坏/这面有故事,那面有诗歌/诗歌真是好,故事真是多/故事多,诗歌好,图画也不少/快快看下去/有没有大的牛羊小的鸟。这篇课文依然是竖排,不过标点已经和目前使用的基本接近了。

中国/西方

谈到中国思想和文化,自然是和西方思想和文化相对而言的。中国/西方已经成为一个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对子。想到中国,就会想到西方;想到西方,也是因为思想中国。

中国/西方这样二分的整体思维,早已受到质疑。中国思想和文化不是同质的铁板一块,西方也是如此。因此,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中西文化比较中,动辄中国这样西方那样,中国这个西方那个,实在是经不起推敲的。

中国/西方这样二分的思考,显然是对全球地缘政治的一种规划。在这种思考中,进步的、睁眼看世界的读书人眼里是没有非洲的,进而言之,对伊斯兰世界都是视而不见的。我,中国,放眼望去,只看到了英美法诸高等发达国家,甚至苏联、日本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或者,充其量把日本视作西方的一颗棋子。我大中华上下几千年,想当初,中国就是中心,世界的中心,中国就是天下。英国炮舰冲撞过来,清朝才成立了“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也就是类似于外交部的机构,开始被迫地平等看待、处理和他国的关系。同时,开始注意炮舰背后支撑的思想。我们想当然地以为,拳头厉害,脑袋自然厉害。

尽管中国/西方这样的二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借助于我们想象的“西方”,还是可以对中国思想和文化有所体会。简单说来,至少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和”。这不是说中国历史上不好战,不是说中国人一向一团和气从不窝里斗。远的不说,近的看看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就略知一二。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和”是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一个目标,一个追求。仗打完了,就刀枪入库,放马归山;功成名就了,就布衣长衫,摆弄古玩闲书,魏晋名士的做派出来了。而且,绝对不是作秀。

其次是“模糊”。中国人不是很习惯条理清楚,逻辑明晰,这一点看看孔子、老子的书就可以明白。中国的经典需要“悟”。中国人对法律的条条框框也不是很感兴趣。《秋菊打官司》说的就是,要讨一个说法,村长说句软话就没事了,可偏不。最后法律出来管事了,结局让秋菊糊涂了。“亲兄弟明算帐”这句老话,也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罢了。大多时候,大家想的是:差不多就行了;你看着办吧;给俩钱意思意思就行了……

再次是“坐而论道”。中国人是很善于说道的,但动手能力还是差一些。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说白了,就是技术没有跟上,在技术上让西方人打败了。推究起来,和缺乏动手能力不无关系吧。文学方面的构造能力国人是不逊于西方的,武器技术方面的想象、发挥和延伸能力,就可能是弱一些了。中国不缺文人,工程师奇缺。

最后还是要说明一下,具体的国度、个人、时期当然情况各不相同,但只要是做中西比较,就很难摆脱二分思维。对此提出质疑是应该的,与此同时,却也不能不继续抽象中国这个西方那个,中国这样西方那样。但是毕竟,我们还是明白了,这世界上,不只有中国和西方;中国是很错综复杂的,西方也是人五人六的。

民族/世界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这句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先看前半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好像是说,有一种属于民族的、独立特行的东西,把它坚持下去,发扬光大,必将能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且可能大放异彩。这种东西,泛泛而谈,就是所谓的文化吧。生活习惯,礼仪风俗,等等,大约就是文化吧。“国骂”算是民族文化吗?

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种说法中,隐含了三层意思:每个民族都会有它的个性;世界是共性,由各种各样的个性组合而成;每个民族坚持自己的个性,世界就会丰富多彩。不过,还有一些问题被忽略了,例如:民族的个性一定会被纳入世界的共性吗?这种信念从何而来?在逻辑上很周密吗?

再看看后半句,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好像是说,世界代表了潮流,代表了趋势,只有跟着世界走,民族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才不会被遗弃。所谓的潮流和趋势,包括技术、观念,其实也就是一种广义的文化。

同类推荐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清风拂尘

    清风拂尘

    本书收集了作者90年代中期至今的48篇散文,包括《绝版英雄》、《何处是故乡》、《放飞生命》、《霜寒路远》、《沉重的翅膀》等。
  •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选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故事精选。本书力求选出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13个先锋小说家、43个先锋诗人、11个先锋评论家——共278篇各种题材的先锋作品凝结成这吓人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读本。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翻开杨黎主编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 ,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 万夜秃笔文集

    万夜秃笔文集

    本文集大部分文章为作者1977年至2006年间撰写,主要内容有:绍兴名人研究、统一战线研究、大禹研究和地方史研究。
热门推荐
  • 结缘

    结缘

    月光下,她绝美无双,他的指尖轻轻拂过她的眉梢,他问:你愿意为我死么?她眸光潋滟,俏然一笑:不愿意,我要与你白首偕老!
  • 沙门日用

    沙门日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之召唤宝典

    异界之召唤宝典

    易云,一个地球21世纪的有为青年。(自封的)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异大陆,而随他一起来的是一本召唤宝典。于是,他开始了一场奇异的异界旅程。什么,什么,你是天才还是法神,战神。还是超神级,不好意思,我一个召唤兽就能把你打的满地找牙,你是锻造大师,炼丹大师。哦,那是很厉害,锻造,炼丹这些我统统不行,但是,你别得意,我随便就能召唤出一堆丹药和神兵,你还能怎样。哈哈,我有召唤宝典,天下无敌!
  • 爱情是个奇妙的东西

    爱情是个奇妙的东西

    她有种奇怪的癖好,好男色、、、与男友开房被爸妈抓回中国,第一次遇见他便是看到他与别人玩车震却是被他男色迷惑,本以为跟以前一样只是玩玩,却发现根本就是惹了条大色狼回来!!!“顾离染,你说谁是色狼!?”桃花眼微眯。“爷说的就是~唔……”花心公萝卜与花心母萝卜的故事。
  • 全能护花小农民

    全能护花小农民

    濒临破产的小农民偶得逗逼商业系统,为了挽救爷爷的养殖场,为了饲养牛逼的神仙,为了收获丰满娇艳的女...爱情!叶三包舍得一身剐义无反顾的杀入美艳系统的怀抱。饲野兽,制佳肴,我是顶级美食供应商,扩农庄,办工厂,生态化农业致富家乡。斗奸商,干贪官,巅峰权贵照样干你娘,养八戒,遛啸天,嫦娥妹妹给我暖暖床。青山顶,海风吹不尽叶三炮的怒火,回头看了眼那些人间绝色,冰山总裁,热辣明星,文艺教授,清纯校花....三包叹了一口气呜咽道:你们到底看上我哪一点了?我改还不行吗?
  • 神武灵域

    神武灵域

    上古灵界,昙花一现。深渊恶魔复苏,原始灵帝为了守护大千世界,以自身灵力为根基,引动天地,守护着这方天地。可最后,灵界破碎,法则紊乱。七灵使和圣灵使的命运到底如何,而这个世界的最高点到底又有多高,最强幕后黑手到底有事谁。时间紊乱,异次元的不断穿梭,凌天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历史!!!!!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就请大家推荐一下!!!!!!
  • 穿越魔兽之帝国纷争

    穿越魔兽之帝国纷争

    一个比狗血还要狗血的穿越因为主人公做好事扶一位老爷爷过马路而同时主人公被炒鱿鱼没了工作,这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给了他一个任务找出他创造的世界的瑕疵而把主人公传送米兹大陆要求主人公在统一大陆的的前提下找出瑕疵来,而且这位老爷爷吧!虚拟游戏的商店系统、兑换系统、升级系统都给融合进了主人公的身体,而且这位创世神是以为爱创新的世界。大家来看吧!有没有比我还狗血的剧情设置忘了讲了这是个类似魔兽争霸的世界我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文学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文学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玄宇至尊

    玄宇至尊

    少年君无痕本是家族第一天才,拥有绝美的未婚妻和美好的未来,然而一朝褪去天才光环成为众人眼中的废物,遭人欺辱,未婚妻也无情背弃,心如死灰却意外得到一把神器,再次开启修炼征程!为了洗刷心中的耻辱,也为了追寻那一道梦幻般的倩影,君无痕从此走上逆天之路!
  • 凊有岚香

    凊有岚香

    那天,她惨遭丧失双亲之痛,是臣服?是反抗?幸好同伴不曾离去,那便一起携手,颠覆天下,寻找命中注定的人。PS:本文为宠文哦,有异能,有豪门,有学院,女主为逗比兼美女一枚,缘仔发誓没有骗人,希望各位看官会满意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