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7900000004

第4章 少年事(2)

绍圣元年初,章惇为相。北宋政局始变。

三月,新任官员提倡复行新法。于是,此前奉行“废新法”的大臣吕大防、范纯仁、苏轼等皆被罢。

至六月,章惇以编元佑诸臣章疏为由,召李格非入宫封“检讨”(即翰林院掌修国史之官)一职。意在拉拢李格非,想让李为他提供检举苏轼等人的“罪证材料”。

然而李格非却不为所动,断然拒绝做出此等忘恩负义之事。其不配合的结果,便是被革职外放为“广信军通判”。

于是,李清照一家就此被迫离开了闲雅舒适的“有竹堂”,举家搬到了广信(今河北徐水一带)生活。

于李清照晚年撰写的《金石录后序》 中,亦隐约揭示了当时家境的贫寒: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赵李族寒,素贫俭……” 由此可见,她与夫君的少时生活皆是较为素简的,因而两人仍可于婚后安于清俭。

后再一年,章惇独相。

李格非被召为礼部校书郎,掌管礼仪、祭享、贡举等繁琐要务。他安心地履行着公务,与妻子儿女同享天伦。闲时,便写书赋词。其最著名的《洛阳名园记》,便成于此时。

这一部著作的诞生,对于后来易安词作的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那么,《洛阳名园记》又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此书记载了洛阳各大名园十八所,不仅述有景物形态、亭榭布置、花木种类等内容,还记录了其中的历史变迁。而更重要的是,李格非不畏权贵,以正气之心披露了洛阳各名园间隐藏的奢靡之风,篇章中连同对于园主的相关描述也收录在内。

如此一部以写景为主体,并以物喻人的创作,无疑让小易安大饱眼福。因名园内有众多名花奇木,她每日里耳濡目染,对景物的描述有了最为深切的研习。她更因熟读了父亲所著的每一句描述,而对各种花木的体性极为谙悉。

亦因于此,后易安词中对于各种花木景事的描叙,才会那般贴切入骨打动人心。

这首《鹧鸪天》便是其较为典型的以花木体性喻人之品格的作品: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这是一首咏桂词。词中却无一桂字,反倒于词的下片,以“梅定妒,菊应羞”来衬托了所咏主体的美好鲜妍。

“暗淡轻黄体性柔”,一句清浅的白描,便将桂花的形象描摹得精巧雅致,让人吟赏再三,仍觉意味深长。

“情疏迹远只香留”,仍旧是素描,却有了悠远的意味。以桂花的色淡香浓隐喻人的内在比外在更为可贵可赞。它(桂花)虽然“暗淡轻黄”,不如梅菊等花种名贵多姿,但它的清高与幽香,使它足以成为“花中第一流”。

易安词中,对于花木的描述可谓众多,几乎占了流传下来词集的三分之一。而推崇某花为“第一流”的却仅此一首,让人不禁为词中喻意的“桂花”主体生起思量来。

而随着深入看去,此人的名字于众字节间,几近呼之欲出。

众所周知,易安并非出身于多显赫的家庭。她的父亲亦非朝廷的名公重臣,甚或还因被罢职而屈居于低位。但就像桂花一般,虽然它的名位不能与御园中“浅碧轻红色”的牡丹芍药相比,但它的清高脱俗,沁人香气却是众花所无法企及的。

“画栏开处冠中秋”,它平日清淡柔和,但它只是蓄势待发而已。它的独特内在,使它在属于它的时节(中秋)到来时,可以轻易便击败众多名花而成为主角。尽管低调,却难掩其绝代风姿。

而“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意指在屈原的《离骚》中收录了上百种花木,却唯独不见桂花。这般清丽脱俗之花,却不被前贤所识,叫易安如何不觉遗憾呢?宋·陈与义于《清平乐·桂》便有慨叹: “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解读至此,便可知此桂花的喻体,自是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无疑了。他为人低调清廉,洁身自好,不为强权富贵所诱,独自散发着芬芳的人格魅力。他,不与众高官显爵相比,亦不艳羡得势者的骄逸。

这般美好孤洁而内容深沉的人才,易安相信终有一天会在属于他的时代里大放光芒,艳压群芳。只可惜眼下世道无常,如同父亲这般有才之士却无人赏识,她便唯有替其叹恨伯乐难遇了。

这简单清淡的字眼里,却寓意了如此深厚的一份情义。易安体的隐约婉转,在这一首少年之作中,已然初露端倪。

三、赏心乐事谁家院

1.游玩记

静谧的李府午后,少年易安于窗下读书直至微觉倦意。抬起困倦的双眼微微放松颈脖,见得天边已轮换上了落日晚霞,金黄的柔光照得园中一池粉碧相映的荷藕煞是动人。

忽然便忆起此前不久,与同伴们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的情景。同样是玩至这样的日落时分,为身边醉人的风景沉迷而至忘了时间,都想不起来是怎么一路游赏过来的了。

终于玩至尽兴了,也着实疲累了,方与同伴们恋恋不舍地回到船上。正准备往回划行,却不料在这湖中央给丢失了方向,竟不知是谁带头给划进藕密荷深之处去了。

这也是荷那也是荷,层层叠叠,密纵疏横地阻隔着视线,可怎么分辨哪条才是来时的路了呢?太阳都快下山了,一众人在船上相互笑闹嗔怪,争相催促着要赶紧划出去。于是都奋力地要划向认为对的方位,反倒更乱得不知哪跟哪了。

正闹得欢腾,却不防惊飞了身旁一大群栖息于荷茎间的水鸟,沾水的羽翼纷纷扑簌簌地拍打着荷叶掠水而去,扇得众人满头满脸的水花子泥点子。贴游在船边的鱼儿,也慌得到处逃窜。一时间,水波声、划浆声、尖叫声、哄笑声、娇嗔声,声声热闹。直喧嚣了整个黄昏的水滩。

想着那日欢腾活跃的画面,她忍不住地笑将起来。是这般美好如画的年华呵,可以肆意洒脱得忘了来时去路,可以天真烂漫得不顾尘世束缚。

这般快乐地思忆着,灵感突起,忙搁下手中书卷小跑至书房,提笔记下那日动人情形。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

那般陶然自得的时光,就这样被声色俱全地记录在了年仅十六的少年易安的笔下。写罢她细赏再三,然后满意地挥袖欢喜而去。

这首生趣盎然的小令便被独自留于书房,直至被父亲李格非无意中见得。他在案上发现这首天真烂漫而又倜傥风流的作品时,为女儿通篇散发的才情所惊。万想不到寻常之词到了女儿手中竟有如此生命,此间所述情景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真是一幅灵动雀跃的画面啊。

李格非遂喜不自胜,心想着外间亦断无人料到年纪尚轻的小女有此才华。于是便索性掩去女儿之名,将词带至友人及同僚面前,让大家相传赏阅。

果不其然,众学官及文人皆为之惊叹不已。

李格非又让众人猜测此作之作者。结果有人猜是当年知密州、白发苍髯的翰林大学士苏轼所作,还有人猜说文中有灵气洋溢,怕还是出自仙家吕洞宾之手了。却无人想到,这般豪放却不失天真的佳作,竟由彼时才年方十六的李家女儿亲手挥就。

于是,小易安一鸣惊人。她的名与词在文人间迅速地传播了开去,为当时的词坛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

后人沈曾植《菌阁琐谈》言:“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 以此说明,易安词作虽大部分属婉约派,却亦不失此类淘气跳跃之作。

同样清新开朗的,还有这首秋景词: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这首词,同样记叙了于秋天外出赏玩的游情。

此词分上下两片,下片句律是上片的重复,所以称《双调忆王孙》。以往有人误题为《怨王孙》,后据周笃文考证,此词格律与南宋前人周紫芝同名词纤悉无殊,两首词的格律工整一致,如此才得以更正。

所谓“伤春悲秋”。一般写秋,落笔皆悲,于易安词更为显然。这首秋景词却是个例外,写得生机勃勃明媚清新,是易安词中少有的异笔。

词的上片,从远处描述了秋日的风光:望远处,秋波荡漾,秋日已至,荷花渐次地零落稀少了。空气里,有菡萏香消的淡淡余味袅绕不绝。这样美的水,这般俊的山,无限地亲近人心,真真是无法形容的好啊。

这里表达秋天,是以荷为主体。虽然红(荷花)渐渐地零落了,香气也因为花的调谢而减少,但欣赏者并未因此而转向伤感哀怨,反而用“水光山色与人亲”来形容自己心里无从表达的快乐及满足。下笔处处清妍,含情脉脉。

而词的下片,则收至了近处,如同拉近的镜头特写,细细地描绘出眼前的所见细节,为这副山水图缓缓地点出了颜色。

在易安词中,一般用以喻秋的有篱边黄花,秋雨梧桐,这几乎成了她后来词意的形象背景,读及即觉惆怅悲伤。然而在此词中,却罕有地用“荷叶莲子”作为了秋的代表。

众所周知,北宋的周敦颐有著名的《爱莲说》,出水芙蓉已是公认“明净纯洁”的象征。而“莲子已成”的秋荷,便更让人有丰盈饱满之感。易安如此着笔,便可知其彼时心境当是明净欢快,对生活有着满满的期待与热情的。

“清露洗、苹花汀草”,浅淡的一笔小清新,即增强了这幅画面的生机及淡雅感,让这幅秋景图不至于油彩过重。

在结尾处更以埋头沙中的鸥鹭憨态,一下由静态的赏景变成了动态的游情,并且对应了上片开端的风波浩渺之态,让人更觉眼界的开阔畅快。最后再用一个“恨“字,反客为主地表达了词人不舍归去的留恋之情。

通篇读来,整首词的意象便已勾勒完全,明妍鲜丽又生动可人。词中无论写景或述情都层次分明,情感丰富。自己流连忘返,却道山水亲人;自己依依难舍,却说鸥鹭恋人。情辞酣畅又曲尽人意,隽永深长又明亮欢快。遣词处已显示易安体的婉约柔美,却又有后来少见的清白省净。

此时的易安,虽只是一待字闺中的少女,却已经显示出了与众闺阁之女不同的开放情怀。

如此亦可说明,易安词的创作是与其身世背景紧密牵连的。她的感伤,是因了后来世事以及经历的累积而成,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无病呻吟。

生便是如此的了。快乐的时候足够跳舞,忧伤的时候足够断肠。如此,更可见易安的内心里那份赤子般的直白坦城。

2.少女心事

李清照一生中最明媚灿烂的时节,当属结婚前后的两三年间,即十六至十九岁。

这一期间她的词作风格明显,多数率真生动温婉可人。即使有忧愁,但那愁是清新的可轻易透析的,最多亦只是凝结于懵懂眉目之间,未似此后愁结心肠般的悲苦伤涩。

易安喜酒,自少年时便是如此。

每每饮至酩酊,心里便因了醉而无端生起许多怅然若失之意。终于明了前人如李太白为何喜于醉后作诗,那个时候心意纤敏灵感翕动,体内的情绪如同翻飞而脆弱的蝴蝶。言语不可探及,旁人不可惊动。远而又近,飘忽而又实在。

这般虚无飘渺之感,唯有手下文字才可慰藉捕捉啊。于迷蒙微醺里看这个世界,似乎才能够看得更分明些,更真切些。即使,那其实只是自己的一场幻觉。

如同,在梦中时常看见的,那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影子。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春已将尽,昨夜饮了过多的酒。似乎睡得昏沉,又似乎未曾入睡。

早起时,只觉得身软头重,浑身无力。只依稀记得,昨夜梦里有雨点的稀疏零落,还有一阵紧过一阵的风声。

似乎还有着另一人,于梦里不断地徘徊,模糊得不见容颜。那气息,却是如此似曾相识。

醒起后,仍旧觉得惆怅。扶着头,呆呆地坐了一阵。

见得身边人卷起竹帘子,便想起昨夜里那一阵风雨。开得正艳的海棠,不知是否有损伤。

遂问之,海棠是否仍旧盛放如初。

却被告知,海棠还是那般新鲜,还是有花在开。

唉,你却不知我所问,可见并未懂得我心。海棠当然未至于轻易地就被这般风雨折枝断茎了,可惜就只绿叶吸饱了雨水,显得鲜翠而已。那娇嫩的柔瓣细蕊,此时就算仍旧有花开出,怕亦已是被打蔫催瘦了的。

读罢此词,眼前所存的意象,是一个从浓睡深梦中醒来的少女,倚于窗前看到风雨过后遍地残叶落花时的无限伤感。遂觉得一年的春又将去了,开得再好的花也是要谢了的。于是,心下里便隐约地有了对于渐长起来的年岁的敏锐感知,不禁又添了几分愁伤。

这首《如梦令》,便是让李清照享誉八方的那首名作,亦可算作她实至名归的成名作。

此词一出,八方惊动。各方文人纷纷出文评论,一时间赞叹声四起,人人皆知“李家有女善工词。”

这首词之所以得到如此多的高度评价,与词意境的丰富有很大关联。在易安描述的画面里,有意象:雨疏风骤。有情景:浓睡。有事件:残酒。有对白:试问、却道。有对象:卷帘人。有情绪:知否,知否。还有叙述结果:绿肥红瘦。

如此丰富得如同短片的意象营造,却只由一首小词成就,精致的构造形式和多重的生动画面,成就的结果如此出乎意料地妙极。

如此,实在是不得不令人折服词人的婉转心思,亦由此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表现张力以及易安的过人才华。

这首词里,还有一点尤其引人注目,就是易安词受韩偓诗的影响。

韩偓有诗云: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懒起》

此诗又作《闺意》,描写的是女子于闺阁中的慵懒之态。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焕发出美丽的光辉,没有人不渴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没有人会拒绝生活中种种美好的情感,更不会有人喜欢失败与悲伤。如何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呢?让许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为我们勾画了种种成功的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来赢得财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本身潜藏着的是什么样的力量等等。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热门推荐
  • 坐在草地上看月亮

    坐在草地上看月亮

    引子:暖风轻轻的吹拂她的脸颊。绿色的草丛中坐着一位姑娘,她在静静的赏月。看着月亮,她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小娟,你在干什么啊!”从远处又走来一个漂亮姑娘。“小花,你怎么来啦?我在赏月。”小娟说。“其实你不必担心,你的父母可能是迫不得已才把你扔在这儿的。”“我知道,但是我好想知道我亲父母是谁,现在他们又在哪里!”说完小娟儿转头就走,眼泪也从眼睛里流到脸颊上。她从小到大是养父母一直照顾她。有一天,养父母告诉她了真相,却不知道她的亲生父母是谁。从此,她开始走向寻找亲父母之路……
  • 方广大庄严经

    方广大庄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女药人的俊夫君

    女药人的俊夫君

    曹谖,女模特,意外身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全是毒虫的大木桶里,啃着自己身上的每一个部位。她找了件衣服,下山经过湖边,发现自己异常丑陋,又遇到了正中情蛊的他......“我喜欢你,你叫什么。”他说。曹谖简直不敢相信,他长得那么俊美,而她,却如此丑陋,怎么可以.......她赌了一把,答应了他。他们成亲当晚,有个习俗是新郎新娘要喝一碗对方的血,他喝了曹谖的血之后,情蛊马上好了,看见曹谖那么丑,他就把曹谖安排在最角落的一个破落的小院子。一场大火,把小院子烧了个精光,只剩下灰。他看着那一片灰,抱头痛哭,原来自己已经爱上她了......三年后,他看见一个非常熟悉的背影,会是她吗......
  • 造蛊者:修改时空为寻夫

    造蛊者:修改时空为寻夫

    “如果人都要让我放弃你,大不了我杀了这人。如果天都要让我放弃你,大不了我破了这天。我只求你……求你不要放弃我。”混沌开,七星归,天地毁,阴阳可复。如果有来生,我宁愿不是这救世之人,我只想救你一人。“朝华,若天下人都负你……”“我只要你不负我,因为你就是我的天下人。”(封面原图来源于网络)
  • 风雨洗浊天

    风雨洗浊天

    中国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传说;印度有关于梵天、湿婆的传奇故事;在阿拉伯地区,安拉和拉特的传说永垂不朽;耸立着众多金字塔的埃及,拉神和他的子女们的故事家喻户晓;遥远的印第安地区,玛雅、印加、阿兹特克的神们的名字依旧被人传扬……古代文明璀璨如夜空星辰,关于神及其后裔的传说千古流传。到底这个世界有没有无所不能的神?有没有诡异万分的法术?
  • 我和我的美女秘书

    我和我的美女秘书

    一位习惯夜归的武汉白领丁文浩在一次晚上醉酒后被美丽动人的杨灵捡回了家。文浩对杨灵充满了好感,时常期待可以再遇见对方。机缘巧合下杨灵成了文浩的秘书,此后杨灵住进了文浩的家里,开始了所谓的“同居生活”。一向自称自己是“绝世好男”的文浩在家时常被杨灵拿来开心,两人也逐渐由同事的关系发展到了情侣的关系。(因为作者的某些原因只能仓促结局,请大家原谅)
  • 最男孩的童话屋

    最男孩的童话屋

    美好的儿童文学包括的元素,一定包含了爱、关怀、悲悯、同情、理解、友谊、善意、宽容等很多情感的因素,一定有很新鲜的修辞,有很动人的形象,有很美好的想象,有富有趣味的情节或引人深思的结局。好的小说、童话是编出来的,但编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技术。精美的诗一定是用心写出来的,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没有温暖的心灵空间,是无法容纳美好的事物进驻的。
  • 不死玄体

    不死玄体

    少年牧羽身具不灭玄体,却因体而废无法修炼,备受欺凌。玄体觉醒,继承传承记忆,自此一飞冲天,踏上一条荆棘仙路。
  • 人鱼的陆地生活

    人鱼的陆地生活

    人鱼千言津16岁的那年,为完成人鱼历程的必需上陆地生活,于一家海边旅店打工,上学路程遇到了阳光少年白辰。生性清冷的千言津与阳光温暖的白辰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