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专门管县官的督邮已经来到了安喜县城,精神高度紧张的刘备打算先去拜拜督邮的码头,方便见机行事。让一个习惯于收保护费的人拿出钱来孝敬别人,刘备虽然心有不甘,但好不容易跻身于国家公务员行列,让他退出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
当刘备主动登门拜访寻找勾通之道的时候,居然吃了闭门羹,督邮“称疾不肯见备”——督邮大人大姨妈来了,不能接客。
刘备先是失望,继而悲愤莫名。这TMD是什么世道啊?居然出现了提着猪头也找不到庙门的咄咄怪事!自己拿别人的钱从来没有“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想法,而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的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从来不会出现收钱不办事违背江湖道义的事情。现在这个督邮为官多年竟然不谙官场潜规矩,比自己这个初涉官场的还不会做人?
刘备越琢磨越怒火攻心,督邮宦海沉浮多年,不可能不熟悉官场规则,他所以拒绝和自己见面,压根儿就是没有把他当成同道中“官”。
没有不偷腥的猫!
试想,一个今天还是官的官,明天就有可能被削职,重新做回一个草民。有哪个官员会对一介草民感兴趣呢?
督邮这样做,既是坚持原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刘备不做大哥才没有几天,当局者迷的他没有认真想过:真正没有融入官场中的人不是督邮,而是他自己。
督邮的拒绝,更坐实了刘备心底的判断。需要老子的时候就“亲啊!肉啊!”肉麻的召唤为国家用青春赌明天,等度过危机时候就像年老色衰的黄脸婆一样弃之如敝履了?想到这里,刘备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身上浸淫多年的流氓气勃然而发。
小样你个督邮,不给你点厉害瞧瞧,还不知道刘备的胳膊有多长了?
刘备返回办公地方,率领了手下,以“被府君密教收督邮”为名骗过传舍门卫,径直闯入督邮下榻的传舍,用绳子把督邮捆成了一瘫五花肉。(没有关羽和张飞二人保驾护航,刘备还没有胆量发作。饶是如此,他的行为吓瘫了督邮,见过愣的,却没有见过刘备这样的官场另类。
做官难啊,收与不收间,妾身着实为难:收了钱会被人说成是收受贿赂,不收、坚持一回原则,居然还要遭皮肉之苦!)
刘备把督邮拖死猪一样带至安喜县界,解下绶带系在督邮脖子上,(注:汉代表示官员品级身份的服饰主要有两种,一是冠,二是绶。绶在先秦时期,是贵族和官员们佩戴各种玉饰时系玉饰的彩色丝带。秦汉以后,佩玉饰之风仍存,但比先秦时候要少了许多。绶主要是用来系官印的。在许多时候,官印可以不随身系带,但绶是绝不可少。它与印一样已经是身份等级的象征。绶长而有色彩,大家可以根据它的颜色等就知道此人的身份与地位。刘备解绶,是明确告诉督邮“老子不陪你玩了”!与其被老板炒鱿鱼,不如自己先炒老板的鱿鱼。)
刘备将督邮绑在一棵大树之上,一边“叫你缷磨杀驴!”、“让你过河拆桥”的破口大骂,一边用马鞭劈头盖脸往督邮身上抽去。
刘备心中也委屈的很——自己等待多年,好不容易捞到一个洗白的机会如愿洗脚上田,人生实现了由贼到官的华丽转身。
收过几年保护费的,就注定要干一辈子的黑社会啊?
在国家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毕竟刘备也曾经颤抖着双手举起屠刀追杀过黄巾反贼的,现在指缝间鲜血犹在,政府就做出了兔死狗烹之事。岂不让他心寒齿冷?
老子在涿县城中大小馆子通吃的主儿,换个地方就要夹紧尾巴低调作人不成?成为体制内人、做了芝麻大小的安喜县尉之后,还要看小小的督邮脸色行事?
督邮见惯了县级官员奉迎巴结的笑脸,突然见刘备狰狞了脸铆足了劲用鞭子招呼他,既不敢呵斥他“放下你的鞭子”,更不敢开口询问究竟,(原因心知肚明,点破只能多挨几鞭子)口中只是一连声的呻吟。
督邮的聒噪声更激怒了刘备,堪堪打过百余鞭,打的骨软筋麻的他突然丢下鞭子,拨出身上的佩剑,想给“拒腐蚀永不沾”的督邮来个透心凉。
刘备要坏了自己性命!?
这个小县尉的疯狂举止,让督邮脆弱的心灵再也HOLD不住了,他彻底崩溃了。
关键时刻,怎能感冒?
理智告诉督邮,他必须立即丢弃可怜的尊严向这个已经快要失去理智的县尉求饶。督邮身子抖的如同秋风中的枯叶,口齿却还伶俐地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请刘将军把下官当个屁放掉吧!兄弟上有八十老母、下有襁褓中的婴儿(这样讲虽明显有作假之嫌,但却是必需的)冒犯虎威也是身不由己,奉上峰的命令行事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此江湖非彼江湖。但人在江湖就身不由已。督邮这样做,只是例行公事而已。罢不罢官也由不得他做主。
一顿狂扁出了口心头恶气的刘备渐渐恢复了理智,他明白督邮罪不至死。混迹江湖多年,道上的规矩他还是懂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血气方刚的他还没有宠辱不惊的修为,做不到得意不快心、失意不快口。但他明白“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道理,实在没必要因胡乱杀人为自己四处树敌。
刘备长叹一声收起剑来,安喜地方是没法再呆了。
好在年轻就是本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个小小的安喜县尉,又岂是他的人生终极目标?
见关羽和张飞等人在一旁沉默不语,刘备翻身上马,信马由缰而去。关羽张飞等人一怔,急忙上马在后追赶。(刘备本是俗人一个,作为乱世英雄,身上有点草莽气、流氓气也是情理之事。而《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却巧施移花接木手,将鞭打督邮一事刘冠张戴的安在了张飞头上,似乎这样安排才符合张飞的莽夫形象,为了彰显刘备的仁君形象,罗先生经常这样举重若轻的造假。有理由相信,即使是真的张飞鞭打了督邮,也只能是出于刘备的授意。)
马蹄铮铮声中,一行人很快消失的不见踪影。只余下捆在树上狼狈不堪的督邮,声嘶力竭的呼救声到也响遏行云,惊的树枝间的燕雀拍打着翅膀向密林深处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