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事业遭受沉重打击的张角,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以符水活人无数的张角很快一病不起,一命归西。《三国演义》中的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只有用猪羊狗血可破的法术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小说家言。再高明的医生也要死去,更何况张角只是一个赤脚医生而已。(在彼时的专用名词是“术士”)。
披着宗教外衣的造反事业,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大做强,但同样会遭遇一个瓶颈问题。张角自欺欺人的将自己装扮成了神人,在信徒的注目下昂首挺胸走上了神坛,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数十万信徒也将他当作神一样来敬的,他的死,宣告着一个神话的破灭。
神居然也会死?人们在发现被张角戏弄之后,心底的懊丧可想而知。
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得死,更何况张角是人不是神。这个世界本来是没有神的,信仰的人多了,就有神仙鬼怪等荒诞不经之事。
精神领袖的死亡,带来的惶恐远过于作战的失利。黄巾起义就像一场太阳雨,疏忽间阴云四合雷声阵阵很是吓人,却来得快、去得也快。张角死后,各地黄巾军更是失去了斗志。张宝、张梁二人也先后被收斩,就连先走一步的张角也被请出棺材,来了个戮尸。
灵帝对这个险些把自己掀下龙椅的家伙恨入骨髓,怒不可遏的他失去理智做出了如此令人不齿的事来,也算是汉政权大厦将倾前最后的歇斯底里。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被汉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平灭,张角输得很惨,而汉政府也不是胜出者。真正在这场变乱中获利的却是全国各地方迅速崛起的豪强势力。
刘备因为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有功,被政府授予中山安喜(今河北定州境)县尉。如果说东汉年间的县官是七品芝麻官的话,那么刘备担任的安喜县尉至多是从九品下的小小芝麻官,是县级官员中排在最末的第四把手。
各县的级别不同,县尉品级也不尽相同。京县尉是从八品下,上县尉是从九品上。刘备的冤家对头曹操亦曾任洛阳北部尉,应该是从八品下,比起刘大耳朵来,起点明显是要高一些的。
县尉官职低微,不过与汉高祖刘邦的亭长比起来,刘备的起点还算是高了许多的。如果不是刘备曾经担任过安喜县尉,相信没有几个国人会知道还有安喜这样的小县。历史上许多知名人物也曾担任过县尉之职。而最著名的无过于刘备了。至于他到底立了什么样的军功,居然得到了东汉帝国官场上最等而下之的县尉之职,史无具体记载。
(按:九品中正制只是察举制,是为了弥补汉末察举制的弊端所设。又称为九品官人法,并不是按一品到九品的顺序,而是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以此作为选拔官吏的参考。九品中正制是曹魏防止地方大族左右一切,由各郡选置的“中正”,掌管郡以内的品评之事。由“中正”自选名为“访员”的属员,前往地方调查了解同籍人士的家世,德才等各方面的情况,写出相应的评语。诸如“天材亮博,亮拔不群”或“德优能少”等等不一而足。《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曾在西晋时以京官著作郎的身份担任本郡巴西郡的中正。)
尉是县令的佐官,武职。主要负责一县之内的捕盗、维护地方治安,征发卒役的事情。按唐代诗人高适对县尉之职的理解,县尉是“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悲催角色。(高适曾任封丘县尉)
县尉,按现代人理解就是县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之职,是个油水大大的官,说是体制内的人,但在东汉末年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
黄巾起义失败后,许多和刘备一样出生农家的泥腿子在无数的泥腿子人头落地之后洗脚上田,成了国家公务员。
张角的未竟事业,引来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个张角倒下了,无数的张角踩着他的鲜血站起来了。沿着他奋斗的道路继续前进!
刘备从前在涿县地方收保护费,应该是熟知县尉的工作流程。而且对于其中的弊政更是一清二楚,所以他完全可以胜任安喜县尉之职。不知是哪位慧眼识才的伯乐发现了刘备这个人才,在这里赞一个。(官匪一家,其由来也久矣!)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最等而下之的芝麻官,政府当局也不让他做的安心。
就在刘备下定决心在平凡岗位上做一番不平凡事业,尚未完全进入角色的时候,一个四处风传的小道消息让他抓狂不已:政府要淘汰一批趁黄巾之乱混入公务员队伍的新人,主要针对的正是像他这样的凭籍军功成为公家人的冗官。
才上岗不久的刘备,就面临着下课。众所周知,千年以降,我们的国情是能上不能下,不为其他,丢不起这人啊!
让风华正茂的刘备退休享受人生?这玩笑开大方了!
就在刘备一筹莫展的时候,另一个消息更让他寝食难安。新消息极可能坐实前面的谣言属实——中山国的督邮,已经来到了安喜县现场办公!
从史料记载可知,东汉年间县令、县尉等低级官员,根本不属于御史大夫监察范围。但对县级官吏也设有专职监察的官员,其名称为“督邮”。东汉各郡的属官中,“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椽一人。”督邮是郡太守属下专门监督县级官吏的职务,所谓“五部督邮”者,是将全郡分为五个部分,每部设督邮一人。按两汉监察官制来分析,督邮只能算做吏,不能称为官。督邮只是郡太守的属吏,不属于御史中丞系统,御史中丞系统在有汉一代只是监察到郡一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