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奥特安排给林曜晖的办公室位于B座第22层。
20多平米的房间里摆了两个大书柜,满满地塞着书,大都是政治、军事和电影类的。老板桌紧挨着墙放着,它实际上也成了一个书柜,上面的书垒得歪歪扭扭,像是随时会倒下来。房间的中央于是空出来了,竖着一块很大的写字板,被太阳光照得发亮,上面这时候只留着两个没擦干净的箭头和一些胶带纸的痕迹。正对着它的那一面,靠墙是一张棕色的三人沙发,和边上的单人沙发一道,围着中间一张小玻璃茶几。沙发上丢着一块紫酱红的毛毯。
9点多一点的时候,林曜晖要的材料送过来了。
“摆哪里?”
问话的是开会时见过的那个帽衫女生。不过今天她穿了一件灰色的套头衫。她手里捧着很高的一摞文件夹,几乎要和她的脑袋一边高了。
“那里吧。也只有那里了。”
林曜晖接过一部分。他们把文件夹都堆到茶几上。
“就是这些了?”
“这些是会议记录,和相关的一些东西。别的我会发到你电脑上,包括那个手游。”
“我不玩游戏的。”
女生耸了耸肩,一副那是你的事的样子。
“我怎么叫你?”
“海莉。”
“Hayley?你的英文名字?”
“呃……算是吧。反正微信、微博、QQ,别的什么,都是。海莉。”
“那你本名呢?”
“我本名很普通的,我基本只用它来领工资。”
“但是……”
“人跟名字感觉不配套哈?”她笑了一下:“那你只要叫一声喂就可以了,反正外面也只有我。”她指指外间的办公室。
“好吧。问个问题:这里之前就是浦桦的办公室,对不对?”
“对啊。你是他的好朋友,应该一眼就看出来了。如果你要重新……”
“不用,就这样,挺好。”
接下来一整天,林曜晖就倒在那张三人沙发上,把毛毯叠起来当枕头,按着时间顺序,一份接着一份看那些会议记录。他试图弄清楚,在过去八个月时间里,这个项目从一本(或者说系列)文字小说开始、朝向某个(想像中的)由光辉绚烂的影像构成的彼岸世界艰难开进的全过程。
这很重要。
他知道之前在开会时候他的态度很容易让人以为他是一个所谓的“忠实原著”派。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目的地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这一点已经由一百多年来浩如烟海的电影证明了,任意一种题材、类型、风格……都会诞生出名垂青史的佳作。关键全在过程本身。在到达那个假想的终点以前,你只知道它存在,在某个很遥远的地方,和你相隔着一座城市,你可能在任何一个岔路口拐错了弯,然后就离它越来越远。而每一次选择,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岔路口。八个月,天知道在这个过程里已经作过多少次选择拐过多少个弯了。他希望的只是,最后完成的是一个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
中午的时候,海莉过来问他要不要下去吃饭。
“今天我就不下去了。你帮我带一份……叉烧饭好了。”
吃完饭,他把写字板搬开,在房间中央简单做了些活动。他房间的窗户正对着A座,陆沉的总裁办公室就在他头顶上方的位置。他这时才注意到,原来总裁办公室的上面居然还另有五六层楼的高度,只有墙,从他的那一面看不到窗户。
“那里是干嘛的?”
海莉探头进来。之前她在外间看小说。
“特别区域。”
“‘特别区域’?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也不知道。”
下午,林曜晖继续靠着沙发看会议记录。
八个月的时间里,正式的策划、讨论会开过将近二十次。会议记录有长有短,每一份后面都附有前后相关工作的进度内容,比如大方向的确定、反反复复修改的故事梗概和更详细的大纲、主要人物阐述、请美术部门做的N款人物参考造型、与几位不同导演的接触以及对方的要求和反馈意见、和游戏公司签订的隐去部分细目的合同复印件……等等。当然,肯定不会少了各种从不同渠道采集的长长的数据列表。每一本文件夹都填得满满的。
从记录上看,陆沉有时候会出席,张岚参与的次数更多一些;程夕是从第三次会议开始带着他的工作室团队加入进来的,之后只缺席过一次,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相反,整个过程里浦桦的声音则显得寥寥,有时候甚至缺乏一点存在感。
这不是他印象里的浦桦。
“材料都在这里了吗?”他问外面。
“我不知道。他们给我,我就拿过来了。”
“他们?”
“程夕的工作室。”
“为什么是他们?这又不是他们的项目。”
“他们负责的部分比较多吧。”海莉站在门边上,回答显得很敷衍了事。“反正不要问我。”
“怎么不问你呀?你从第一次开会就在,这些记录都是你做的。每一次开会都参加的,现在就只有你一个人了吧。”
参加会议的人并不总是固定的,不过一开始就在的那几个人在以后的进程里慢慢都消失了。
“那又怎么样?我只是负责整理而已,要不然我可能已经不在这儿了。”
“你好像话里有话?”
“没有,实话。”
林曜晖打量她。他分不清楚她只是把它当一份工而已呢,还是不想在这里面陷得太深。
“能问一下吗?你是怎么加入到浦桦团队里面来的?”
海莉笑得很坏:“你其实是想问,你可不可以信任我,对不对?你放心,你交给我的事情,我会做好。还有别的吗?”
他拿她没办法。
快到5点的时候,他大致把所有的会议记录都过了一遍。
选择《太空堡垒计划》来改编是浦桦自己首先提出来的,为此还特地联系了有关方面探讨关于赴南极实拍的可能性。但是自从改编的大方向确定以后,浦桦的立场就逐渐在会议记录里变得支离破碎起来。
在团队接触过的导演名单里,林曜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自己的小说《战涛》改编电影的时候,他担任了这部电影的监制。林曜晖拨通了他的电话。
“我是自己退出的。”在听完林曜晖简单介绍了一下这边的情况以后,对方这样说:“佩奥特的实力很强,项目也是个好项目,但是,接触下来我发现,佩奥特事实上想要的只是一个执行人,而这一点我是不可能接受的。想剥夺我的创作权,滚******蛋吧,哈哈!”
林曜晖陪着笑了两声。海莉这时候出现在门口,示意她准备下班了。林曜晖点了点头。
“还有别的原因吗?”
“别的原因嘛……当时我感觉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浦桦人挺认真的,说话对我胃口,他说想做一部有力量的电影,在南极的内陆高原,零下七八十度,几十米每秒的大风,酷烈的气候,人跟大自然斗,然后呢,跟比大自然更凶残的人斗。我他妈几乎被他说动了!还好!还好!”
“什么意思?”
“因为我发现陆沉不是这么想的。还有一个小年轻的,叫什么……”
“程夕?”
“对,程夕。他们有别的想法。那我就有数了。陆沉是什么人哪!光凭一个浦桦怎么可能斗得过!我拍戏的!我才不想蹚这个浑水!最后你看,浦桦钻牛角尖了吧!曜晖,你要是为吃口饭,那随便你,但你要是来真的,我劝你还是小心一点。”
“好的,我会的。”林曜晖想了想。“那么,关于浦桦自己的想法,他有没有文字性的东西在你那儿?”
“我们聊的时候他给过我,大纲、项目阐述,几十页纸吧。不过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我都还给他了。戏我没有接嘛,留着不大好。怎么?”
“……没什么。”
事情很清楚。浦桦在整个过程里做过大量的工作,而且已经形成了很详细的文字表述,但这些在记录里完全看不到。
他的那部分被抽走了。
林曜晖走到外间。海莉这时候已经走了。他在墙上贴的电话页上找到了程夕工作室的内线号码。
“有的都拿过来了,我们这边没有了!”接电话的人显得很不耐烦。“你确定?那你自己过来找。”
林曜晖气得狠狠挥了一下电话。
桌上的一张纸被挥得飞了起来,从他眼前飘过去,落到他脚边。
那是一份关于某品牌自动录音系统将于下星期一来佩奥特大楼进行升级服务的通知单,届时,大楼内的所有会议室停用半天。
林曜晖愣了愣,但忽然——他迅速找到了录音系统控制室的号码。
“启用以来都有?好极了……我马上过来,耽误您半个小时。谢谢,太感谢了。”
他撂下电话,大步跑出办公室。
电梯徐徐下降。
林曜晖蓦地回想起来:海莉的办公桌上收拾得很干净,只除了那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