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兵冲击团练大臣的住所,并非小事,湖南提督鲍起豹不会不知道。只因他对曾国藩早生龃龉,所以才装聋作哑,躲在提督府里,等曾国藩求他。
鲍起豹的默许纵容,让绿营兵愈加有恃无恐,竟然无视国法军纪,围攻团练大臣。
绿营兵人多势众,很快便破门而入,罗衣等人无法阻挡,只得退到屋门阶下,刀横胸前,摆出拼命的架式。
天门一袭绀色长袍,手执纸扇,站在门口石阶上,浅笑盈盈地看着气势汹汹的绿营兵。
绿营兵冲到阶前,叫嚣着要曾国藩出来,忽然看到眼前站着一位英俊潇洒的公子,气定神闲,毫无惧色地冲他们笑,心里不禁发毛,便齐齐站住了。
为首的是把总付郯,他左腮上长了一颗核桃大的肉瘤,嘴一动肉瘤便随着上下滚动,很是滑稽。
付郯一手提着刀,一手抓着一个乡勇,用刀一指天门:“快叫曾国藩出来!”
天门身材不高,却因站在台阶上,便显得高大尊贵。他轻挥纸扇,镇定自若,呵呵一笑,“曾国藩的名号是你能叫的吗?”
天门的声音很轻,但温和中透着威严,付郯愣怔片刻,转念一想,曾国藩是团练营的主官,他的手下有何可忌惮的。
付郯提高声调,大声说:“滚一边去,我和你说不着。曾国藩你出来!别做缩头乌龟!”
天门依然笑着说:“曾大人堂堂二品大臣,你这样辱骂朝廷命官,就不害怕吗?”
“老子当兵二十年,出生入死,刀架脖子上都不怕,会怕他一个鸟官,你,快闪开,否则休怪老子不客气。”
天门用纸扇点了一下面前的钢刀,“我奉劝你一句话,别做蠢事,快些带你的人回去吧,你并未比别人多长一颗脑袋!”
真让天门说着了,付郯因腮上那颗肉瘤,常有人奚落他,称他比别人多长了一个头,天门的话无意间犯了他的忌讳。
付郯恼羞成怒,破口大骂:“你敢取笑老子!我砍杀你!”
说着便举刀冲天门头上砍过来。
天门跟罗衣学过剑法,见付郯举起刀,便以扇作剑,闪电般刺向他的咽喉。
付郯本意仅是吓唬天门一下,若天门转身跑进屋里,他的伎俩得逞,便会趁机冲进去。他万没想到眼前这个清秀书生非但不躲,反而还击过来,他慌得后退,罗衣在他身后伸出一脚,付郯便被绊倒在地上。
绿营兵见付郯倒地,躁动着便欲向前冲。
罗衣将刀一沉,搁到付郯脖子上,道:“都不许动,谁动我便杀了他!”
绿营兵推搡喊叫半天,慢慢平静下来,两名护卫俯身拉起付郯,扭到天门跟前。
天门用扇骨敲了敲付郯的头问:“怕不怕?”
付郯将头一仰,怒目而视:“狗日的,老子不信你敢杀我!”
“你告诉我,肯不肯带你的人回营?”
“老子岂能听你支使!弟兄们别怕,他不敢动老子,快杀了他!”
绿营兵听他下令,不再顾忌,挥舞兵器紧逼过来。眼看局面要失控,大门外有人高呼,“曾大人莫怕,属下来啦!”
塔齐布带了上千乡勇,把绿营兵围个水泄不通,两队兵士剑拔弩张,怒目相向,眼看一场自相残杀便不可避免。
曾国藩在屋内听见已捕获领头闹事者,战战兢兢走出来。
这时候,骆秉章也接到禀报,正在睡梦中的他,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光着脚一路猛跑,进了院子,高呼:“你们要造反吗?鲍提督呢?快请他过来。”
塔齐布跟在骆秉章身后,两人站到曾国藩身旁,骆秉章道:“让曾大人受惊了。”
骆秉章的住处离这儿不过半里地,如此大的动静,他竟然这半天才赶来,曾国藩甚是不悦,又不好发作,沉着脸道:“搅了骆大人的好梦吧?”
骆秉章讪笑着,回头喝斥付郯:“你是什么人?谁给你如此大的胆子,竟敢蛊惑兵士攻击大臣的官邸!”
付郯嚷道:“姓曾的欺人太甚……”
塔齐布差点命丧这伙兵痞之手,本就又羞又恨,见付郯仍不知罪,竟对两位大人如此无礼,不容分说,抬脚踢向罗衣的刀背。
罗衣并无防备,抽刀不及,刀刃便切进了付郯的脖子。
付郯喉咙处冒着血泡,倒在血泊里。
骆秉章大惊失色,望着塔齐布,结结巴巴说:“你,你怎能滥用私刑!”
“大人,兵士造反,按军法可斩立决,属下怎么能是滥刑呢!”
骆秉彰再看向曾国藩,曾国藩面无表情,道:“提督大人呢?他这会儿该现身了吧?”
鲍起豹已到兵士身后,兵士闪出一条道,他款款走到阶前,一眼看见付郯的尸体,愣了片刻,哼了一声,回身便走。
骆秉章急忙追过去,喊道:“鲍大人,切勿冲动,本官会处理此事……”
鲍起宝一走,绿营兵丢下付郯的尸体,紧随其后,转眼间散个精光。
塔齐布向曾国藩请罪,“大人,属下来迟,请求处罚。”
“这种事谁能想得到,你有何过错?只是你太冲动了,老鲍可不是省油的灯。”
天门对罗衣说:“好快的刀。”
罗衣踢了一脚付郯的尸体,幽幽地说:“我这把刀……总算派上了用场。”
塔齐而不知罗衣会武,惊讶地打量着她,“恕在下眼拙,竟没瞧出来,邵夫人原来是位巾帼英雄。”
“今日多亏你临危不惧,”曾国藩拍了拍天门的肩膀,以示感谢,“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为防那些绿营兵再来偷袭,塔齐布不敢大意,请曾国藩与天门等人住进了团练大营。
这次兵变,终于促使曾国藩下决心离开长沙城。
曾国藩住进团练大营后,惊魂未定,对鲍起豹纵容兵士闹事非常气愤,在大帐里走来走去,口中不停念叨,“我要参劾鲍起豹,一定要参他!”
天门说:“参他还不容易,比杀那个把总容易多了。”
“我还要参骆秉章,他明明就住在隔壁,却装聋作哑,分明是要曾某难看。”
“好,不过还不够,大人还应再参一人。”
“谁?”
“当今皇上。”
曾国藩忍俊不禁,笑说:“你少阴阳怪气的,有话直说。”
“大人先喝一杯茶,半个时辰后再作决定不迟。”
天门说着,亲自煮茶。两人都不说话,默默品了一会子茶,曾国藩道:“我何尝不知做人做官当与人为善,但是,我不参他们,也挡不住他们参我啊!”
“冤冤相报何时了?你参他,他参你,参来参去,你们参的还不是皇上?你们在用这种方式告诉皇上,他用人不善……”
曾国藩聪明过人,听到这儿,恍然大悟道:“快别说了,曾某一时义愤,说气话呢,怎会真拿这种小事去烦恼皇上。”
曾国藩搁下茶盅,走到桌案旁,开始拟奏折,他要请旨迁营。
兵勇闹事,在官兵里屡见不鲜,一军中的两营也经常互殴,何况一方是绿营兵,一方是团练乡勇。
骆秉章一番斡旋,按下鲍起豹,又向曾国藩表达了歉意,这场风波便平息了。
迁营的请求很快获准,同时打造战船,组建水师的旨意也下达。曾国藩将团练大营迁到了衡州,一面加急操练乡勇,一面开始准备打造战船。
咸丰三年十月,洪秀全为缓解江宁之围的压力,下令镇守安庆的石达开,对江宁周边的州府进行袭扰。
咸丰数次下旨,命曾国藩率团练营救援。曾国藩皆以乡勇操习尚未熟练,不足以与叛军相敌,且正在全力打造水师,无法分身为借口,委婉拒绝了。
十一月,石达开围困庐州,江忠源被陷城中,咸丰甚爱江忠源,再次下旨令曾国藩驰援,并在上谕中说:“庐州可失,江忠源必不可死。”
曾国藩见咸丰对江忠源如此器重,不敢再拒旨,准备令塔齐布率兵出征。
“你救与不救,庐州城必破,江忠源必死。”天门说:“前面几次旨意大人都不遵从,这次出兵是否晚了些呢?恐怕无论胜负,都不会得咸丰的欢心。”
“抛开圣上倚重江将军不提,单凭我与他的交情,也该施以援手,若能救他出来,无论朝中大臣如何参劾,也无论圣上如何惩处,曾某都认了。”
天门想到“推背图”中那句“中原曾见梦全非”的谶语,不仅摇了摇头。
曾国藩仓促中出兵,只怕凶多吉少,难道那句谶语要落空?
天门有些于心不忍,便试探着劝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大人一旦出兵,恐再难回团练大营,只怕用不多少时日,你的乡勇便损失殆尽,而大人也再难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句话正切中曾国藩要害,他思索良久,道:“为大清国的长远大计,为天下苍生早日脱离苦海,岂能在乎一城一池得失!罢了,曾某便做这一回恶人吧!”
曾国藩打定主意,再次上折子向咸丰申明厉害,坚决拒绝了出兵的旨意。
咸丰气坏了,在他的奏折上怒批道:“现在安省待援甚急,你却偏执己见……朕知道你天良尚存,才命你赴援,以解燃眉之急。你却在奏折里强词夺理,要成就更大的功业,你有这个能力吗?你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事到临头,能说到做到才好,千万别贻笑天下……”
曾国藩读完朱批,不禁潸然泪下,仰天长叹:“上天知道我的心思吗?若上天知道,为何天子竟不懂我心呢!”
借地致读者诸君:本书酝酿五年,去年始创作,走网络,却不甚合网络风格,只因创作极慢,连每天一章三千字更新也无很吃力。非是偷懒,实是较真,尽力使其经得起推敲尔。诸君解囊襄助,却不能得快意,笔者十分不安,无以为报,只有在文字上多下功夫,请诸君理解!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