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二娃走到陈晓辉面前,问:“陈县长,洪子东的滩涂养殖你看过了么?”
陈晓辉点点头,道:“下船之后我们就过去看了,但是他们那里搞的东西还不算是海洋养殖。”
“啥?不算是海洋养殖?为啥这么说啊?”
“养殖的定义是培育与繁殖,而他们现在只是把野生的海货放到滩涂去野长,既没有育苗的过程,也没有饲养的过程,只能算是借鉴了养殖思想的一种小打小闹行为,距离真正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的海洋养殖还差得很远。”
“那你这意思是,他们的项目没有任何搞头?”
“从专业角度说,这个项目本身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但是思想却可以借鉴。到底能不能真正形成滩涂养殖,那得看有没有资金投入和科研投入的支持。”
莫二娃转脸看看那些正在陪道士做法的岛民,压低几分声音,问:“你没把这大实话告诉他们吧?”
陈晓辉摇头,道:“没有!我知道现在要给他们留下希望,我跟他们说的是,这个项目很有发展潜力。”
莫二娃有点为难了,点上支烟想了想,问:“既然他们这不算是真正的养殖,那咱们能不能花钱从东海沿岸引入这项技术,帮他们把这事儿搞起来呢?”
“不行!海洋养殖之所以比淡水养殖复杂,原因就是各海区的盐度、水温、海流和潮汐情况不尽相同,而且大海还不能通过鱼塘加温之类的人为手段改变环境,东海和南海相差不大,但两个海区的技术一样不能通用,更不要说处于高纬度的黄海了。”
“哦……那你的意思是,这个项目要想搞起来的话,咱们必须自己研究?”
“对!但是这个投入可能会超过洼子店水库养殖项目的几万倍!我看过的农科杂志上说,东海沿岸省份在开发海洋养殖的时候,砸钱都是论亿计算的,要不是国家强令他们务必解决尹自己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渔业危机,各省也早都放弃了。你小子虽然有钱,但你也绝不可能承担起这种让南方富裕省份都叫苦不迭的项目。”
莫二娃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又问:“陈县长,都是养水里的东西,为啥海洋养殖的投入就这么离谱啊?”
陈晓辉叹了口气,道:“因为淡水养殖古来有之,即便东北地区没有过水库养殖的经验,我们在开发的时候也一样能够找到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但海洋养殖是东海渔业资源枯竭后才出现的,黄海范围内只有荣成地区养过海带,而这海带还属于植物,性质等同于在海里种菜,养海洋动物根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要是搞这个项目的话,不但所有技术都要从头研发,而且还需要动用大专院校开设一个专业,再花几年时间去培养相关人才,这种事儿只有上升到国家行为的高度才能办成,不是各人能解决的。”
听完这话,莫二娃的心瞬间凉了一大截,他又看看那些洪子东岛民,道:“赵把头已经变成残废了,要是这个项目搞不起来的话,恐怕洪子东真的就没有奔头了……”
孙超拍拍莫二娃胳膊,道:“唉唉唉!看在你得到啥消息都及时告诉俺的份上,俺给你出个主意救他们啊?”
“啥主意啊?”
“用杨慧那天想到但没说出来的点子,给他们开家厂子做抵挡烤鱼片!海洋养殖不是你能承担得起的,但办个做烤鱼片的工厂,对你来说不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么?”
“你可拉倒吧!洪子东周边全是海礁,码头只能进出一百吨以下的小船,大船必须靠岸柳条港,然后再走那条时隐时现的海路上岛,且不说咱盗用杨慧的创意到底地不地道,你觉得在那地方开工厂,有可能开得起来么?”
“你这人咋死脑筋呢?老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洪子东开不了工厂,你不会让他们换个地方么?你那桃园村现在又要吸引人口搞城市化进程,又需要企业入驻桃园村产业园完成你的产供销一条龙布局,把他们迁过去不是正好么?”
“哎呀!你们旱鸭子可以哪里好去哪里定居,但俺们渔民的思想跟你们不一样,俺们不会随便离开自己的母港,除非渔村实在是没法生活了!”
马渊惠子不耐烦地推开孙超,凶巴巴地嚷道:“闪一边去!好狗不挡道!你没看着自己已经挡着俺了?”
“不是,你讲不讲理啊?你从俺身后过来,俺后脑勺上又没长眼,俺能看到你啊?”
“哎呀?你还敢还口?你想跟俺吵架是不是?”
“你……得得得!俺干不过你这二道沟子小泼妇,俺服你了行不行?”
马渊惠子没好气地瞟了他一眼,走到莫二娃身边,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忽然变得比失恋之前还要温柔,道:“莫老大,俺也给你提个意见呗?”
莫二娃看看她,问:“你要给俺提啥意见啊?”
“俺来桃园村之后,发现你们辽南无论是气温还是大海,都跟俺们日本的东京湾有点类似,你要是真想帮着他们搞海洋养殖的话,俺建议你去日本找找办法!”
“去日本找办法?你们日本也搞海洋养殖?”
“那当然了!俺们东京大学就有相关专业,而且学校里还有个国立研究所呢!”
马渊健雄眼前一亮,走过来跟话:“莫老大,俺觉得惠子这建议说不定还真是一条路子!俺虽然不从事这个行当,但俺知道,日本的海洋养殖技术现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纯粹的养殖在俺们国家已经开始淘汰,俺们现在提出来的技术理念好像叫‘海洋牧场’,这是俺跟自民党候首相选人去找艺伎的时候,听那些政客说的。”
马渊健雄说,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造船技术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由于船舶的先进程度和海洋资源储量成反比,所以日本的海洋资源早八百年就枯竭过了,他们当时也想到了通过海洋养殖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并且凭着国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战以后,日本人总结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认为资源短缺是输掉战争的根源,于是他们就根据自身的国情,制定了“以科技提高产量”的基本政策,来弥补岛国国土面积有限、资源匮乏的缺点。海洋养殖行业跟其他行业一起获得了巨大的科技投入,日本政府还在1963年成立了专管这个事务的“栽培渔业协会”,这使得它在相关领域迅速超越欧美,成为世界第一。
1971年,日本科学家破天荒地提出“在一定海域面积内,利用科技手段重造海洋坏境和海洋生物链,从而使其变成天然渔场”的“海洋牧场”理念。欧美科学家当时都觉得日本人这又是再犯狂想症了,但日本政府却大力支持这个项目的发展。
七年之后,日本科学家凭借他们那近乎变态的民族韧性,真的在一块原本没有鱼的海域里建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渔场--黑潮海洋牧场,其单位面积内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总量完爆天然形成的世界四大渔场任何一个,全世界都为之震动,但当时中国正处在“东风压倒西风”的年代,国内只报道人家的水深火热,好事儿一概不报。
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后,日本人并没有像我们这样疯狂地歌功颂德,而是继续加大科研力度,成立十六个地方渔业中心和上百个科研机构继续完善这个技术。进入八十年代,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日本人开始推进海洋养殖的更新换代,要用“海洋牧场”来代替先前的普通养殖场,要让已经变成养殖户的渔民重新出海捕鱼。
之所以三十年后的今天,日本近海还有打不完的鱼,除了人家的环保意识外,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人家已经把这“海洋牧场”技术,大规模应用到自己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用它来造福自己的渔民了。
莫二娃听完马渊健雄的话,想了想,道:“俺要是没记错世界地图的话,东京湾虽然直面太平洋,但它也跟俺们辽南一样,处在北纬39°海区,海洋环境应该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要是这‘海洋牧场’技术能引入国内的话……”
马渊健雄打断他,笑道:“莫老大,这个你就别想了!俺们日本有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即便中日两国正处在蜜月期,绝对领先的‘海洋牧场’技术也不可能卖,但是已经淘汰的普通海洋养殖技术运作一下关系,还是有可能转让的。”
莫二娃笑了笑,道:“那也行啊!唐三藏牵着猴儿、带着猪去西天走一遭,虽然没请回来佛祖,但却取回来一套真经,造福了中国的和尚尼姑。俺要是能把你们淘汰但中国却才刚刚开始普通养殖技术取回来,那俺也算是为黄海渔民立下大功一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