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选址建庵位于昆嵛山北麓牟平龙泉乡东殿后村东南,这里山突沟奥,古树参天,百草幽深,繁花艳妍,蜂嗡蝶舞,鸠咕雀鸣,狐窥兔跑,鹰傲高空,燕剪草稍。岩洞幽幽,石罅曲折,奇不胜收,别有天地,置身于此,迥隔尘世。
此山人迹罕至,本无名可谓,麻姑的到来,给它带来了荣幸,因麻姑在此建庵,此山便有了称谓:麻姑庵。这算是它的乳名吧,日后随着麻姑布道有成,它还将有大名,名字会响亮起来,震惊四方。
本来是世人不知的无名山,藏于昆嵛山群峰中,虽然俊秀隐幽,却默默无闻,突然结草为庵,进山采药的、打猎的、挖菜的、探幽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前往探视,打破了这里的千年沉寂,热闹起来了,百灵鸟为新邻居鸣唱,彩蝶为新邻居舞蹈,连那些四条腿的百兽也想趋前看个究竟。
麻姑改变了这里的气氛。
傍晚,麻姑坐在庵前的木墩上,择洗挖来的野菜,一只小山兔眨着红晶晶的眼睛,怯生生地一步一步趋向前来,样子很可爱,麻姑伸手招呼它,它却停止不走了,麻姑捡一片嫩菜叶扔过去给它,它却吃惊地后退,欲转身逃跑,麻姑笑了,低头择菜不看它,它又慢慢靠上前来,远远地蹲在麻姑前方,看着麻姑的一举一动。
一只不大的狐狸掩身桲椤丛后,探头望着麻姑,惟妙惟肖地学着麻姑择菜的动作,麻姑瞥见了它,觉得好笑,故意装作没看见,把动作复杂化,那小家伙也毫不拙笨地模仿,麻姑偷眼看看小山兔,小山兔还在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择菜,小狐狸随着麻姑的视线看见了小山兔,用前爪抹了一下嘴,大概是它流出了馋液,这时,一只硕鼠蹑手蹑脚地从庵后绕来,眼睛直盯盯地瞅着放在麻姑身旁的几个山梨,眼尖耳灵的小狐狸发现了硕鼠的意图,收回望着小山兔的贪婪眼睛,“嗖”地猛扑过去,机灵的硕鼠掉头钻进了一个窟窿,小狐狸一脚踩在窟窿上,用力揉着,嘴一鼓,好象在说:“憋死你!”
这时,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小狐狸望了望麻姑,扭头去看蹲在那里的小山兔,可是小山兔早已被小狐狸的出现吓得钻进草丛逃跑了,小狐狸眼睛一眨,朝着叫声跑去。原来小狐狸的妈妈躲在暗处窥视着这里的一切,它见小狐狸为了阻止硕鼠偷梨,暴露了自己,它为了小狐狸的安全,召唤小狐狸赶快离开。
一眨眼的功夫,全不见了,麻姑笑了,自言自语:“这些小生灵挺有意思的。”她对这在军营难以见到的场面感到很新奇。
这时,一位腰里围着狼皮的大叔,手里拿着箭在弦上的弓,走了过来,说:“多好的一只小狐狸,它的皮做帽子,一定挺暖和,可惜跑了。”
麻姑笑着说:“大叔,你这么狠呀?那也是一条生命啊。”
“它要在这个世上生存,我也要在这个世上生存。啊,不跟你说这些你听不明白的道理了。”大叔可能发现了新的猎物,急匆匆地走了。
麻姑望着离去的猎人大叔,叹了一口气。
清晨,太阳从山那边探着笑脸看麻姑庵。麻姑在清澈的溪边梳洗,她望着几条小鱼追逐着她撩拨的水泡嬉戏,有的小鱼游动着亲吻她映在水里的脸,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些小鱼体形像漂摆在水面的垂柳叶,让麻姑分辨不出那是柳叶那是小鱼,她在想:是柳叶模仿小鱼长呢?还是小鱼模仿柳叶长?麻姑觉得走出军营的世界太奇妙了。
麻姑一边梳理着秀发,一边迎着朝阳望去,只见松柞掩映的山那边,石径回绕,云海涌浪,烟霞缥缈,影影绰绰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洞口敞着,雾气涌动着,显得格外神秘,麻姑决定前去看个究竟。踏着晨露,翻山越岭来到洞穴前,只见群峰怀抱险峰,众洞陪伴着一个大洞,大洞为一突兀岩石天然形成,悬于山际,洞口呈弧形,高约一米半,宽约一米,洞腔椭圆形,径约七米,洞顶高三米,洞前石径狭窄曲折,踏进山洞,僻静清幽,如临仙界,觉得此洞是道人居士潜身修炼、讲道阐玄的佳地,麻姑因见到此洞紫烟升腾,霞光盈洞,故称之为“烟霞洞”。并常来打坐静思,颇得灵感。
烟霞洞前有一棵粗约三抱的大白果树,树龄在千年以上,树高四十余米,远远望去,绿冠耸天,挺拔雄伟,当地人叫它“七十二搂白果树”,只有三搂粗的白果树,怎么说成七十二搂呢?这缘于一个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盲人听说烟霞洞前有一棵很粗很粗的白果树,便点着拐棍前来亲自丈量白果树到底有多粗,村人听说后,来到树下围观,想看看盲人怎样测量树粗。
盲人把拐棍倚在树干上作为起点,张开双臂用搂量树粗,“一抱,两抱……”他每量一下,就高声报数,村里有个调皮的小青年,瞅着盲人快要量到拐棍处,就蹑手蹑脚走上前去,悄悄把拐棍往前挪动一下,就这样,盲人搂来搂去搂得满头大汗,累得张口喘,一直搂到七十二抱时才摸到拐棍,他举起拐棍,仰天长叹一声,说:“哎呀,我的老天,我可知道白果树有多粗了。”
有人问他:“白果树到底有多粗?”
盲人说:“七十二搂呀,这差不了,我亲手量的。”他挥手擦着脸上的汗,气喘吁吁地认真说。村人掩口窃笑,齐声说:“喔,白果树原来有七十二搂粗呀。”
从此,便有了烟霞洞前有七十二搂粗的白果树的说法。
若干年后,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率丘处机、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真人来此,慧眼识圣地,带领七真人并力拓展烟霞洞,称烟霞洞为“昆嵛神仙窟宅”。经常召集道众来此布道释玄,随之其周围长松岭、望海台、仙游岭、升仙台、连云峰、卧龙坪、狮子石、天门山等千姿万状的危岩峻岭得到命名和开拓。
随着麻姑道学日臻,布道范围逐渐扩大,道徒日众,麻姑初来时所建的麻姑庵,不能适应道教发展的需要,在众道徒的帮助下,建起了麻姑观,再后来,麻姑德行惠四海,道说入人心,麻姑观得到扩建,在人们心里,这里成了麻姑宫。其后麻姑宫改建为麻姑仙殿,并留有翻修麻姑仙殿碑记。麻姑修炼得道升天后,所用过的器具、建筑留在凡间,《齐乘》引《仙经》云:“麻姑于此修道上升,余址犹存,因名姑余。”从此,山名改为姑余山,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