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进去,二人的目光彻彻底底地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这是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钟乳石窟,三三两两水潭星罗期间,石笋林立,怪石纵横,无数石幔、石旗层峦叠嶂,石瀑苍穹,气韵如仙。中间地势陡然向下凹陷,形成一个方圆千丈有余的天然圆形地下湖,湖水幽澈,水栾一线。其湖面正中央是一团幽蓝的碧焰,静静地燃烧,将整个洞窟照的得通透,却给这仙景平添了几丝诡异的气氛。而这蓝焰中间,似有似无地,竟隐约呈现出一座缥缈的琼楼之景,婆娑氤氲,整座楼阙随火焰摇曳不定,细看之下,倒有几分海市蜃楼的韵味。
“莫非……这个是,道家所尊洞天福地”,长老惊道,“老夫昔日云游,得幸与全一真人论道武当,曾闻其对曰,‘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历代《道藏》所传,以秀灵之地,化生阴阳,凝海川之气聚而藏水,晓青岚之璧蜕而火栾,水火交融,阴阳既济,生生不息,此之为道家崇尚的至高法门。看来此间布置,定于那亘古流传的道门修生之术,渊源颇深,只不过……”
一旁山童却好像没有听到般,呆立良久,直到一股子凉风袭来,略带些咸味,隐隐感觉这巨型焰光里,似乎完全没的灼热感,反倒多了些海的潮气,忽然唐突道,“好重的海气,难不成这地下湖的湖水与那地下河的海眼相连,竟通到地底的归墟不成?”末了,又好长呼出一口气,解释道,“晚辈年幼丧考,曾流亡海陲,曾听渔民歌曰,‘海眼墟凭一昆仑,海气漫凝聚生魂,六方龟甲卜占尽,万潮归眼汇虚浑’,其中一语道破,归墟海眼之内,纳百川之水,聚海纳阴,以海阴之气化生魂灵。而今再看遥遥不足数里的湖潭,居然汇集如此浓郁的海混之气,以至中央竟衍出如此巨型的鬼火阴焰,此间种种,定于那传说中的归墟风水,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长老略一沉吟,蹙眉道,“说起这的风水格局,我倒是想到了点什么。这火上浮而水下行,离上坎下,此之似乎暗合《易经》六十四卦里边的最后一卦,未济。
辞曰,‘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又有,
‘初六,濡其尾,吝。
九二,曳其轮,贞吉。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细想此间,似乎颇有些蹊跷,像是在暗示我等,物不穷尽,仍需前进之意,要现在的处境上看,细解其卦爻,这前三爻倒是好像有些应景,可译有,
初六,前路险阻;
九二,需坚持则有利;
六三,利则必渡大河。
依我揣测,此间似乎在暗示我等需涉水以观起究竟,而这后三爻的九四、六五、上九衍生的变数,老朽愚钝,尚不得参悟,不知教主有何高见?”
这占演堪舆,本就玄奥难懂,山童听罢,也是一知半解,索性摆摆手,正准备回绝,突然就瞥眼看到,在距离他们不远处的湖岸边,正隐隐约约发现几个衣着古怪的人形,斜侧着脸躲在一个巨大石笋旁,似乎正借着幽蓝的火光,正一动不动地窥视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