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回来了一套小开本的丛书,甚是喜悦,拿出篆刻家魏杰老师给刻的名章匆匆就盖了上去,生怕书飞走了。
书虽小,名气却了得,是大文豪巴金写的随笔集,由《随想录》《无题集》《真话集》《探索集》和《病中集》五部书组成。文中内容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文革结束后老人的所思所想,正如老人在总序中所言:“这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疼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
文章还在拜读中,断不敢妄加评论,只是对先生思索之深刻,语言之朴实钦佩不已。另一点就是对人民出版社对此书装帧之用心良苦感慨不已。
出版界也和社会的其他层面一样,饱受浮躁之风的影响,深受奢华之气的熏蒸。一些书籍在版面设计上追求奇异、夸张色彩,强调用纸、过度包装,不仅铺张浪费,也造成书籍成本的居高不下。
这是一套标准32开本的简装小书,像小时候上学时发的课本,透着淡淡的纸墨香,拿到手里大小适宜,薄厚适中,简洁大方,便于携带。藏青色的封面庄重朴素,又给人一种严肃厚重的感觉。
书是给人看的,不是用来展览、夸耀和显摆的。人是书籍的主人,书籍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书籍总是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人成了书籍的仆人,阅读不再愉悦,人们逐渐远离阅读,那么总有一天,这个民族会在不知不觉中毁弃掉自己的文化。
家中台案上、书柜里摆放着不少书籍,朴素而又适于拿在手中阅读的书,适合在旅途中阅读的书却不多。这套书的设计、装帧,恢复了老传统,充分为读者考虑,难怪受到好评。
一些人在责怪国人阅读量不高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从这套书籍中学习到些什么。
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