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出版社编辑部的主任贾云老师来谈出书的事儿,还带来了合同。望着合同书,我却有些犹豫。之前为出书的事儿和贾老师接触过几次,但事到临头,却拿不定主意了。一直以为写书、出书是文化人的事儿,难道,我也是文化人了?
平时喜欢写些豆腐块儿大小的文章,把自己生活中的感悟,用文字记载下来留作纪念,这也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放到博客、空间供好友品头论足,几年下来,也积了些文字,杂七杂八什么都有。一些朋友读后,就蹿腾我结个集子。于是乎,大脑着火,烧过了度,找不到北啦,忙不迭开始做起出书梦了。
之所以事到临头有些犹豫,还是对自己的文字缺乏信心,担心那些个涂鸦式的短文会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柄。这多少有些纠结。
看到过一个材料,说是,2014年全国出版了近四十万种图书,这真是个天文数字。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睡觉,穷其一生,也是读不过来的。因此,人们只能有选择去阅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我写的书会有人阅读吗?
养成读书的习惯很难得,即便是受过教育的人,也不一定会养成这种习惯。读书需要时间,有时也需要和“铜臭”为伍,是件挺奢侈的行为,因此,读书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如今,随着人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读书也正在变得浮躁,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丰富自己,而是以有用没用来权衡,人们不再把静心读书当作是种享受。不读原著,只喝鸡汤,“心灵”式的教诲,“励志”式的说教,“猎奇”式的解读等等。又有几人在真正的读书?
常听些人抱怨,说没有时间读书,那时间都上哪儿去了?现在的生活太丰富了,上网浏览新闻,一条接着一条,一个链接联接着一个链接,时间在指尖上不知不觉地溜走了。微信,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阅读方式的变化,人们不分场合的刷屏,时间在这看似有意义,实则无聊中被打发走了。如此,读书的时间自然少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出书的意义又何在?
在浩瀚的书海里,我那点文字水平结成的小册子,如同一粒沙子丢进了大海,霎时间会被淘洗得无影无踪。如此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情有必要去做吗?
带着疑问,与朋友交流,与家人聊天,得到的回答还是蛮正面的。知天命的年龄已过,闲暇时间多了,几十年的阅历造就了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这是人生的一种积累和财富,写出来,给自己看,是对自己人生的交代;给他人看,是在交流。基于此,出书还是应该的,花点钱不是什么大事儿,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才是最重要的。
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