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那女子道:“左都御使宋顾庭之妻钱氏,臣妾恭请万岁圣安。”
诰命大妆的年轻女子跪拜稽首,双手拱合,行君臣大礼见之。我颔首致意,示意其平身。转而向我的老师钱之孝道:“原来是先生家的千金,甚好。”
钱先生忙拱手道:“小女无状,万岁见笑了。”
我淡淡一笑,“哪里。钱家姐姐既然是朕先生之女,又是宋阁臣爱妻,宜并赐座此席。”
说罢,视线落于席下钱慧身上。钱氏眉目沉静含蓄,谢恩便依礼入席。我这才略有惊诧,因此席上只有我一个女子,且我是皇帝。杨箕年老不提,道恒是浮屠,更有皇帝的夫君房选。依国朝礼制,男女七岁不同席,故宋以来,闺门礼制犹是严苛。
这位钱夫人也是个妙人。
于是我向钱慧道:“朕从前是听闻先生说起夫人闺名的,不知可有表字?”
钱氏略一欠身,道:“回万岁,臣妾小字儇儇。”钱慧的音色颇淡,能让人听出世代耕读之家的恭谨与学识。
我随即一笑,“慧,儇也。甚好。钱家姐姐才思敏捷,也不愧于此字了。”我蓦然想起《说文》上对慧字的释义来。慧字上的两个丰分别代表国事、天下事,彐则是家事,国事、天下事、家事都放在心上,则是慧。钱先生对女儿的期望,也可见一斑了。
听我的褒扬,钱慧容色未有变,却温和道:“万岁谬赞,而这‘姐姐’二字,臣妾是万不敢当的。”
我微微颔首,其谦恭有礼、进退有度,而私心有交结之意。
钱之孝膝下只有嫡妻所育二子一女,分别是长子钱希文、次子钱希堇、女儿钱慧。钱慧为幺女,甚得钱先生宠爱。先生平素待人处事均低调,然逢其女之事却不仅如此。
靖宁年初,年仅十八岁的宋顾庭连中解元、会元,一时名噪,顺理成章地拜在当朝大儒钱之孝门下。据好事者传言道,当年拜码之时,钱先生曾当众解下自己腰间犀带赠与宋顾庭,并且道:“后生辈,来日可腰玉带,今暂以此犀带屈君,万望莫弃。”
时钱之孝任礼部尚书,官居二品,腰配犀带。但他却说这个年轻的后生,将来是要配玉带的人,即一品大员、三公三孤。
这便是那头一件不低调之事。
举贡之后便是殿试,宋顾庭对策独占鳌头,皇帝钦点状元及第。朝野大哗。之所以物议如此,只因继唐玄宗朝状元莫宣卿之后,宋顾庭是最年轻而中状元之人。而十八岁连中三元的,自炀帝开科以来绝无仅有。
宋顾庭三元及第之后,钱先生又为一不低调之事。即与人争婿。时礼部尚书家有女,欲许于新科状元。钱先生闻之,值尚书家议而未决之时,钱之孝遂先于人将自家年仅七岁的女儿钱慧许予宋顾庭。并上表乞请我父亲,即时圣上靖宁帝作证。未想父亲亦是欣然允诺,促成了这桩婚姻。虽外人看来并非良配,但圣上金口玉言,遂无人敢置喙。
八年后,钱慧十五岁及笄方与宋顾庭成婚。两人虽年岁相去甚远,却志同道合,夫妻和睦。因我先生钱之孝教诲女儿颇有几分不同,他并无男女分别之陈见,更认为女子之书如《女训》、《女则》、《女论语》之类皆不可读。生生把自己的女儿钱慧教成了名满京华的才女,在政事上也颇有见地。也正是因为如此,父亲才指定他做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