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600000011

第11章 孔子的哲学智慧(5)

这一章乃是孔子人生哲学很重要的学说,可惜旧注家多不曾懂得这一章的真义。“以”字何晏解作“用”,说“言视其所行用”,极无道理。朱熹解作“为”,说“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也无道理,“以”字应当作“因”字解释。

《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又老子“众人皆有以。”此诸“以”字,都解释为因为。凡“所以”二字连用,“以”字总解释为因为。孔子说观察人的行为,须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看他因为什么要如此做;第二,看他怎么样做,用的什么方法;第三,看这种行为,在做的人身心上发生何种习惯,何种品行(朱熹说第二步为“意之所从来”是把第二步看作第一步了。说第三步道:“安所乐也。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却很不错)。

第一步是行为的动机,第二步是行为的方法,第三步是行为所发生的品行。这种三面都到的行为论,是极妥善无弊的。只可惜孔子有时把第一步的动机看得很重,所以后来的儒家,便偏向动机一方面,把第二步、第三步都抛弃不顾了。孔子论动机的话,如下举诸例: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动机不善,一切孝悌礼乐都只是虚文,没有道德的价值。这话本来不错(即墨子也不能不认“意”的重要。看《耕柱篇》第四节),但孔子生平,最痛恨那种聚敛之臣、斗筲之人的谋利政策,故把义利两桩分得太分明了。他说:

放于利而行多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但也却并不是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的人。《论语》说: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岂不是“仓廪实而后知礼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的政策吗?可见他所反对的利,乃是个人自营的私利。不过他不曾把利字说得很明白,《论语》又有“子罕言利”的话,又把义利分为两个绝对相反的物事物,故容易被后人误解了。

但我认为与其说孔子的人生哲学注重动机,不如说他注重养成道德的品行。后来的儒家只因为不能明白这个区别,所以有极端动机的道德论。孔子论行为,分动机、方法、品行三层,已如上文所说。动机与品行都是行为的“内容”。

我们论道德,大概分内容和外表两部。比如我做了一件好事,若单是为了这事结果的利益,或是为了名誉,或是怕惧刑罚笑骂,方才做去,那都是“外表”的道德。若是因为我觉得理应去做,不得不去做,那便是属于“内容”的道德。内容的道德论,又可分两种:一种偏重动机,认定“天理”(如宋儒中之主张天理人欲论者),或认定“道德的律令”(如康德),有绝对无限的尊严,善的理应去做,恶的理应不去做。一种注重道德的习惯品行,习惯已成,即是品行(习惯,Habit,品行,Character)。

有了道德习惯的人,见了善自然去做,见了恶自然不去做。例如良善人家的子弟,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道德的习惯,自然会得善去恶,不用勉强。

孔子的人生哲学,依我看来,可以算得上是注重道德习惯一方面的。他论人性道: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

“习”即是上文所说的习惯。孔子说: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两章意同而辞小异,可见这是孔子常说的话。他说不曾见好德如好色的人,可见他不信好德之心是天生就有的。好德之心虽不是天生就有的,却可以培养得成。

培养得纯熟了,自然流露。便如好色之心一般,毫无勉强。《大学上》说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便是道德习惯已成时的状态。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能好德恶不善,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便是到了“好之”的地位。道德习惯变成了个人的品行,动容周旋,无不合理,如孔子自己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便是已到“乐之”的地位了。

这种道德的习惯,不是用强迫手段可以造就的。须得用种种教育涵养的功夫方能造得成。孔子的正名主义,只是要寓褒贬,别善恶,使人见了善名,自然生爱;见了恶名,自然生恶。人生无论何时何地,都离不了名。故正名是极大的德育利器(参看《荀子·正名篇》及《尹文子·大道篇》)。此外孔子又极注重礼乐。他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

恭而无礼则劳(有子曰,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诗与礼乐都是陶冶身心,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利器。故孔子论政治,也主张用“礼让为国”。又主张使弦歌之声,遍于国中。此外孔子又极注重模范人格的感化。《论语》说: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因此他最反对用刑法治国。他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六节 孔门弟子的哲学发挥

《史记》有《仲尼弟子列传》一卷,记孔子弟子七十七人的姓名年岁非常详细。我认为这一篇中的内容很多都不可靠。篇中说:“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这话含混可疑。且篇中把澹台灭明、公伯僚都算作孔子的弟子,更可见是后人杂凑成的。况且篇中只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姓字年岁,却不记每个人所传的学说,即使这七十七人都是真的,也毫无价值,算不上是研究哲学的材料。《孔子家语》所记七十六人,不消说得,是更不可靠了(参看马驌《择史》卷九十五)。所以我们今日若想作一篇“孔门弟子学说考”,是极其困难的事。我这一章所记,并不求完备,不过稍微阐示一下孔子死后他这一门学派的发展趋势罢了。

韩非《显学篇》说: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道藏本良作梁)之儒,有孙氏(即荀卿)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自从孔子死后到韩非,中间二百多年,先后共有过这八大派的儒家。这八大派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如乐正氏,如子思,都是第三代的;孟氏孙氏都是第四或第五代的。颜氏仲良氏今不可考。只有子张和漆雕氏两家是孔子真传的弟子。今试作一表如下:

最可怪的是曾子、子夏、子游诸人都不在这八家之内。或者当初曾子、子夏、子游有子诸人都是孔门的正传,“言必称师”(《论语》十九曾子两言“吾闻诸夫子”,《礼记·祭义》乐正子春曰:“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故不别立宗派。只有子张和漆雕开与曾子一班人不合,故别成学派。子张与同门不合,《论语》中证据甚多,如: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子张是陈同甫、陆象山一流的人,瞧不上曾子一般人“战战兢兢”的萎缩气象,故他说: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无?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又子夏论交道:“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驳他道: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看他这种阔大的气象,可见他不能不和子夏、曾子等人分手,别立宗派。漆雕开一派,“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韩非子·显学篇》)乃是儒家的武侠派,也不配做儒家的正宗(王充《论衡》说漆雕开论性有善有恶,是非性善论)。只可惜子张和漆雕两派的学说如今都不传了,我们如今只能稍微叙述一下孔子门正传一派的学说了。

孔门正传的一派,大概可以以子夏、子游、曾子一班人做代表。我不能细说每人的学说,只能暂且提出两个大观念:一个是“孝”,一个是“礼”。这两个问题孔子在世时都不曾说得周密,到了曾子一般人手里,方才说得面面俱到。从此以后,这两个字便渐渐成了中国社会的两大势力。

孝 孔子何尝不说孝道,但总不如曾子说得透切圆满。曾子说: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能养(《礼记·祭义》)什么叫做尊亲呢?第一,是提高自己的人格,如《孝经》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第二,是提高父母的人格,所谓“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尊亲即是《孝经》的“严父”。《孝经》说: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谓尊严其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什么叫做弗辱呢?第一即是《孝经》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意思。《祭文》所说“父母全而生子,子全而归之”,也是此意。第二,是不敢玷辱父母传与我的人格。这一层曾子说得最好。他说: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

五者不遂,烖及其亲,敢不敬乎?(《祭义》)

什么叫做能养呢?孔子说的: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

这都是精神的养亲之道。不料后来的人只在这个养字上用心,因此造出许多繁文缛节来,例如《礼记》上说的: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纵、笄总、拂髦,冠缕缨、端鞸绅、搢笏。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玦、捍、遰、大觿、木燧。逼屦著綦。……以适父母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疴痒,而敬抑搔之。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进盥,少者捧盘,长者捧水,请沃盥。盥卒,授巾。问所欲而敬进之。(《内则》)

这竟是现今戏台上的台步、脸谱、武场套数,成了刻板文字,便失了孝的真意了。曾子说的三种孝,后人只记得那最下等的一项,只在一个“养”字上做功夫。甚至于一个母亲发了痴心冬天要吃鲜鱼,他儿子便去睡在冰上,冰里面便跳出活鲤鱼来了(《晋书·王祥传》)。这种鬼话,竟有人信以为真,认为孝子应该如此!可见孝的真义久已埋没了。

孔子的人生哲学,虽是伦理的,虽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却并不曾用“孝”字去包括一切伦理。到了他的门下弟子,以为人伦之中独有父子一伦最为亲切,所以便把这一伦提出来格外注意,格外用功。如《孝经》所说:

父子之道,天性也。……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又如有子说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

孔门论仁,最重“亲亲之杀”,最重“推恩”,故说孝悌是为仁之本。后来更进一步,便把一切伦理都包括在“孝”字之内。不说你要做人,便该怎样,便不该怎样;却说你要做孝子,便该怎样,便不该怎样。例如上文所引曾子说的“战陈无勇”,“朋友不信”,他不说你要做人,要尽人道,故战陈不可无勇,故交友不可不信;只说你要做一个孝子,故不可如此如此。这个区别,在人生哲学史上,非常重要。孔子虽注重个人的伦理关系,但他同时又提出一个“仁”字,要人尽人道,做一个“成人”。故“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只是仁,只是尽做人的道理。这是“仁”的人生哲学。

那“孝”的人生哲学便不同了。细看《祭义》和《孝经》的学说,简直可算得上是不承认个人的存在。我并不是我,不过是我的父母的儿子。故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又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的身并不是我,只是父母的遗体,故居处不庄,事君不忠,战陈无勇,都只是对不住父母,都只是不孝。

《孝经》说天子应该如何,诸侯应该如何,卿大夫应该如何,士庶人应该如何。他并不说你做了天子诸侯或是做了卿大夫士庶人,若不如此做,便不能尽你做人之道。他只说你若要做孝子,非得如此做去,不能尽孝道,不能对得住你的父母。总而言之。你无论在什么地位,无论做什么事,你须要记得这并不是“你”做了天子诸侯等等,乃是“你父母的儿子”做了天子诸侯等等。

这是孔门人生哲学的一大变化。孔子的“仁的人生哲学”,要人尽“仁”道,要人做一个“人”。孔子以后的“孝的人生哲学”,要人尽“孝”道,要人做一个“儿子”(参观第十篇第一章)。这种人生哲学,固然也有道理,但未免太把个人埋没在家庭伦理里面了。如《孝经》说: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难道不事亲的便不能如此吗?又如: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同类推荐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都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不管际遇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不去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则基本与成功无缘。雪莱的诗句有禅思,而本册书将精选出雪莱赞美希望、赞美新生的诗句,管中窥豹,使读者能够在诗意的语言中获得振奋的力量,实现自我激励。当你掌握了这些,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之时,内心就不会被一时的逆境所打垮,而是在品味雪莱的诗句中,用哲学从源头解决问题,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热门推荐
  • 污界

    污界

    这世界好污!所以......“放开那个男孩儿,让我来。”“咦?我肿么有种隐隐兴奋的感觉,好害羞(^_^)”
  • 天使总裁的偷心贼

    天使总裁的偷心贼

    “龙皓天”:名副其实的“冷面天使总裁”。“梅南果”:江湖上数一数二的神偷。为何一身好功夫的她,却在他面前毕恭毕敬,不敢有任何的反抗,还要不得不忍受他非人般的折磨。她不明白,为什么随时随地,他总能找到她,她并没有发现自己身上有任何的跟踪仪。他是她今生最讨厌的人,可是为什么突然有一天,她竟然疯狂的爱上了他???他从不相信爱情,但却无法摆脱爱情的魔力。当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深深的爱上她时,她却得知,他竟是杀父仇人的儿子,他们的爱情该何去何从?尽请期待。
  • 神剑耀天

    神剑耀天

    传奇剑神在战斗之中被敌人暗算,侥幸重活一次,展开一场直达巅峰的狂霸升级之路,所有的天才都将在他的脚下,任何敌人都将无法阻拦他重踏巅峰的脚步!
  • 完美进化

    完美进化

    一个魔怪肆乱的时代,冷语,他横空出世!在生死边缘的时刻,获逆天奇遇!得《紫妖千花瞳》和《龙甲变身》两大天赋神通!左瞳掌握时间的至高规则,可以让时间静止,时光逆流,转写人生,逆天改命!右眼掌握空间的至高规则,可以瞬移,无处不在!穿梭空间位面,达到世界任意一个角落!让我们来见证一个石头开花的灿烂传说!迎接属于一个他的时代
  • 道德经注释

    道德经注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诅咒大师

    异界诅咒大师

    他只是个病恹恹,随时一命呜呼的人,却凭借一张嘴,开合间杀人于千里之外。一句话覆灭千军万马;一声吼天翻地覆。他是万年前世人唾骂、万族仇视、到哪里都被当成不祥煞星的诅咒师传人。万年后,仅剩的诅咒师聂长空再现世间!
  • 五道天伦

    五道天伦

    五族五道天伦始,神佛仙魔鬼初生。永生佛体真道士,一生倾尽一朝鸣。
  • 薰衣草的等待

    薰衣草的等待

    关于亚洲新星exo的同人小说!一个女扮男装的冷漠女孩,13个风流倜傥的帅气男孩(没看错是13个)。exo加入了新生力量,3个月的自由时光能否打开女孩紧闭的心,解开她的身世之谜,神秘的豪门舞会,打开女孩心灵之窗后是什么让女孩万念俱灰,是什么让女孩的心又一次紧紧地关闭,又是什么让13个男孩悲痛欲绝。片段一“你们信她还是信我?”林寒在发抖,他们的答案成了她支撑下去的唯一力量,可是这一丝的力量也被无情的抽离了。“林寒,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如此,她到底怎么得罪你了你要对她下如此的毒手,你也是女孩子你难道不知道女孩子的第一次有多么重要吗?她没什么事还好,如果有事你今天就休想走出这里。”眼泪什么时候流下来了,为什么我不知道,林寒你看到了吧这就是你爱的那个人。空气中的无处不透露着凝重,泪水和汗水已经打湿了林寒的衣裳,伤口已经裂开了……
  •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为拟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编著。于1632年(崇桢五年)成书刊行,与作者前著《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四十卷,每卷一篇,共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补录杂居《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以充数。作者自称系“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该书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中也有不可否定的健康成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 罗湖野录

    罗湖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