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此话从何说起?”兵部尚书率先发问。
??“回父皇,昨日与刺客交手,儿臣发现刺客手法为职业杀手常用招式,后处理尸体时,在刺客衣服上发现了圣龙神教的金蛇标志。所以才有次推断。此事大理寺丞武大人当时也在,可以证明。”蓝言卿一脸认真的道。
??武甄问言,慌忙跪拜道:“回陛下,太子所言不虚,大理寺确实在刺客身上发现金蛇标识。只是微臣觉得不能以此妄下结论,故在早朝时未曾上报。请陛下恕罪!”说着拜首请罪,一脸惶恐。
??“起来吧。此事确实不宜在朝堂上言明。”皇帝闻言摆摆手,让武甄起来。
“谢陛下。”武甄闻言,道谢起身。
??皇帝又道:“镇国公,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上官扶云从来到现在都不曾言语,见皇帝发问,拱手道:“回陛下,此事是不是圣龙神教所为还有待调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给东秦二殿下一个交代。东秦与我朝关系本就不稳,如今出了此事,怕是影响两国之交。马虎不得!必须尽快给出一个交代才是!”
??皇帝闻言,赞同的点头。见众人都面色凝重,开口道:“镇国公所言正是朕担忧的地方,你们看看这来自阮城的情报。”说着讲案头一朱红封面的奏折递给身侧太监。
??太监接了,走下堂下,递给了康亲王。康亲王双手接过,一看之下不禁脸色瞬变,大惊失色。
??众人见那奏折,朱红封面,是边疆军情部来的情报奏折。不禁都心中一沉。
??康亲王看过,将奏折递给镇国公,接着几人接着传阅。众人看完,不禁都神色凝重,一室沉静。半晌,康亲王率先开口道:
“陛下,东秦国忽然陈兵数万在我边境阮城外一百里。难道要向我们宣战?若真如此,恐怕边关危急!”
??皇帝也面色沉重,微咳几声,才道:“东秦此举确实令人担忧。众爱卿有何对策?”
??众人闻言,都低头沉思。片刻,兵部尚书李忠全开口道:“陛下,东秦重兵陈列边境,我们不得不防。宜一方面调遣兵力集结边境以防不测,另一方面,发国书询问东秦皇帝缘由。”
?几人闻言,点头称是。皇帝面色稍和,转头道:“派何人带兵驻扎阮城为宜?”
??闻言,众人沉默。
??“微臣愿带兵驻守阮城。”沉默中一人朗声请旨,众人纷纷侧目,见说话之人却是镇国公上官扶云。
??“镇国公去阮城朕自是放心,只是,朕大寿在即,爱卿身兼户部尚书之职,京中来使众多,需要爱卿之处甚多。怕是不便。”皇帝见镇国公毛遂自荐,眉微皱,一副为难的道。
??“陛下所虑正是。近期京中事务繁杂,还真是离不开镇国公。不如派遣右武卫大将元修前往阮城。”魏相闻言,立即上前开口荐道。
??太子闻言,眸光微闪,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冷笑。
??众人心中明白,这元修曾是开国大将元禄的子孙,也算是武将之后。只是到了先帝时因被弹劾贪污受贿而被削去世袭爵位,成为平民。
??到了元修这一代,元修此人自幼天赋异禀,立志要重振家族。十五从军,二十岁便在边疆军营立下战功,封为斥候,二十三岁更是一举带兵歼灭常年侵扰南部边境的一支异族。皇帝大喜,又念其祖上的功德,遂重新恢复其定北候的爵位,并封其为右武卫大将,统兵二十万,常年驻扎在北部边境。
??后来魏相将嫡长女嫁与元修,遂魏元两家同气连枝,在朝堂上势力大增。
??魏相推荐自己的女婿,太子自是不会让他如意。若真让元修去了东边,那魏相便同时掌握了北方和东方。对自己十分不利。
??当下便出列开口道:“父皇,儿臣以为派元修将军不妥。元修将军一直驻守北方边境,近年来,北方游牧部族时常滋扰我国北部城镇,尤其是秋季尤甚。先下已然夏末,北方部族侵扰又会十分频道,元修将军岂能离开?所以儿臣建议俞东上将徐开前往阮城。俞东距离阮城不到三百里。距离上比元修千里迢迢更加迅速,而且徐开刚刚在俞东剿灭乱匪,士气大振,更加适合转战东部边境。请父皇三思。”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徐开虽然年纪不过二十有五,但是出身为大将徐元帅之后,年纪轻轻便有大将之风,确实难得,此次剿匪立了大公,皇帝也甚至欢喜此人。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皇帝闻言,果然面色欣喜。笑道:“呵呵,我怎么将这徐家小子忘记了?好,立即拟旨,去俞东宣旨,让徐开立即带兵前往阮城驻扎。等此事完成,回来一并赏赐!哈哈!”
??“陛下英明!”闻言,众人齐声道。
??太子松了口气,面带笑意看向魏相。魏相脸色就不太好看了,颇为不屑的看了太子一眼。
??“行了,都退下吧。留康亲王陪朕说说话,其他人都回吧。”皇帝放话,众人行礼退出御书房。
皇帝和康亲王在御书房待了数个时辰,没人知道两人说了什么,只知道康亲王直到宫门落锁才出宫,脸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