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0200000003

第3章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2)

《老子》提出了一个宇宙万物生成的模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道”是这个生成链条中最早的存在,理所当然就是万物最初的源头。这其中虽然还有气在起作用,不过那是次要的。

道把万物产生出来之后,是不是它就不存在或不起作用了呢?不,它的作用可大了。它不但是万物的本源,还是万物的本体。有从无产生,有当然要受无的制约。作为无的道在万物中的存在是无所不在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四章》)道的存在并不显山露水,是躲在万物运动变化的幕后的那一只看不见的手,主宰、控制着万物。但这不是说道是有意志的人格神,“道法自然”,道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自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就思维途径来说,《老子》试图从具体实物(器、万物)的多样性及其变化的复杂性,抽象出统一的“道”,如说:“道常无名朴”(《第三十二章》),“朴散则为器”(《第二十八章》),其出发点是客观的天道自然,承认了“道”的实有性。象孔丘所敬畏的“天命”和墨翟所宣扬的“天志”,这种带有人格神属性的“天”,在《老子》书中是不多见的。对上帝鬼神,《老子》也不承认它们的主宰地位,更不是什么创世主。与道相比较,《老子》提出“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第六十章》),把“道##形容为“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这样,在“道”的面前,上帝、鬼神也没有什么权威。《老子》虽然也谈到“道”的主宰作用,却和人格化了的天、上帝毕竟有所不同。而且,道对宇宙中的万物和人所起的作用都是一视同仁,无所偏私,完全同等的。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第六十二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

这里,“道者,万物之奥”,马王堆出土的《老子》甲、乙本“奥”均作“注”,与“主”相通。王弼注:“奥,犹暖也,可得而庇荫之辞”,也有主宰的意思。这是认为“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和恶人都离不开它。但“道”在天地之间虽然无时无处不存在,万物都依靠着它生长,却不干预和宰制万物,不夸耀自己的成功和伟大,这才是“道”所以成功和伟大的地方。老子的道论,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

道是万物的本源,又是万物的本体,无处不存,无时不在。那么,从万物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它当然就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在任何一个物,每一个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道都丝毫不爽地发挥着驾驭、规范、控制的作用,成为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从纵向的过程的角度看,道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如果从横向的广延的角度看,道则是宇宙的大全,天、地、人的总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道把天、地、人贯通串联起来了。这样勾联起来的宇宙大全,其间虽然存在着人、地、天、道层层取法的关系,但都是自然而然的自在。

从上述道的四个角度的诠释可以看出,道具有一些特性。首先是自然,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受它物的干扰。其次,道具有虚的特性。正因为虚,所以无形,所以能成为一切实的根源,能容括一切实的万物。道还是静的。正因为静,所以能成为一切动的根源。这个静,显然不能等同于形而下的与动相对的那个静,而是专就描述形而上的本体而言的。最后,道具有无为的特性。“道恒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无为就是因循自然,顺应物性。正是因为无为,所以能够无所不为,在任一时间,任一空间都表现出自己的存在,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道的存在还有它自己的规律:道能够扩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第二十五章》),铺展括衍到一定程度之后,道就向反方向不断地回归,“反者道之动”(《第四十章》)。由于道具有这一规律,所以,无论在社会中还是在自然界,都存在着大量的矛盾,例如:大小、高下、前后、生死、难易、进退、古今、始终、正反、长短、智愚、巧拙、美恶、轻重、正奇、厚薄、弊新、善妖、强弱、刚柔、兴废、与夺、胜败、有无、损益、利害、阴阳、盈虚、静燥、张歙、华实、曲直、枉直、雌雄、贵贱、荣辱、吉凶、祸福、攻守等等。老子认为,天下人都知道美之为美,却不知道恶就在它的背后;都懂得善之为善,却不懂得不善就在它的背后,有与无是相互衍生的,难与易是相互成就的,长与短是相比较而言的,高与低是相对照而论的,音与声是相互和合的,前与后是相互追随的,诸如此类,是宇宙中永恒的道理(《第二章》)。总之,这些矛盾的两个方面正反相生,相辅相成,对待而又统一,两个方面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发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委曲反能保全,弯曲反能变直,低洼反能冲盈;弊旧反能变新,少取反能收获,多智反而迷惑。《老子》看到,没有“曲”也就没有“全”,没有“枉”也就无所谓“直”,没有“洼”也就无所谓“盈”,没有“弊”也就无所谓“新”等等,这些都是互为存在的前提。《老子》在解释“难易相成”时又说:“多易必多难##(《第六十三章》)。这是说,做事情图容易,势必遭到困难。这是把“难”与“易”看成是统一的事物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反相成。

道的角色的表现和特性的呈露,都离不开“德”的存在。所以,谈论道,还必须研究德,研究道与德的关系。“德”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33次,是出现频率仅次于“道”的字,因而道与德是《老子》的核心范畴,《老子》在汉代以后也因此被称为《道德经》。对德的解释,历来有几种说法,有的认为是“道之功也”(韩非语),有的认为是“道之用也,,(陆德明语),有的认为是“道之见也”(苏澈语),有的认为“是道的体现”或“道的形式”(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对于道与德的关系,《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五十一章》)这是说,道化生万物,德给予万物本性,道与德紧密联系,共同成就万物。就具体的物而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二十五章》),德是禀道而来的真常本性。物的活动必须遵循这种与道相一致的德,并最大限度地保养它而不使之丧失,这样物才具有生生不息的发展潜能。

道落实到人,就有天道与人道之分。但由于人道来源于天道,所以天道与人道是相一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万物”中本来就包括了人。所以人同样得受道的规范和制约。德赋予了万物以本性,当然也赋予了人以人性。对人而言,德就是本真的人性。如此看来,道与德同样构成了人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道与德落实到人,就是要使人返扑归真。

玄道之术的端启

由形而上的玄道贯彻到形而下,《老子》也为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开出了遵道禀德的原则。这些原则及其运用,就是与道相一致的术。《老子》虽然没有提及“术”这个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玄道之术”这一词语来统称这些原则。

在社会、政治领域,老子开出了君人南面之术。他建议君主“无为”,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干,而是“好静”、“无事”、“无欲”,“因任自然”,实际上是以百姓心为心,顺民之性,因民之情,“治大国若烹小鲜”,简政安民,垂拱而治,这样才能无所不为。无为只是对君主而言的,对一般臣民,老子还是要求有为的。君主的无为,只是一种驾驭臣民的手段。由此可以理解老子对治理国家所提出的其它建议。它认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战争并不是一件好事,只能在不得已时而用兵。治理国家,要绝圣弃智,因为圣人总想有为,有为就依赖于智慧。但“智慧出,有大伪”(《第十八章》)。“伪”的表现之一就是“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第五十七章》)。总之,“伪”会搞乱人们的思想,挑逗起人们的欲望。治理国家,要使老百姓虚心实腹,即让老百姓无思无虑,让他们吃饱肚子,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安于本份,自适自得。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社会就是“小国寡民”。关于“小国寡民”,老子是这样描绘的: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

在《老子》所幻想的桃花园式的乌托帮里:国小,人少,用不着各种器物,既不需要舟车,也不需要文字,用远古的结绳而治就行了。那里既没有矛盾,也没有战争,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自给自足,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彼此住地虽然“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社会,固然可以满足对现实不满而发思古之幽情的心理需要,但毕竟是不可能在现实中长期存在的。但老子的本意并非复古倒退,不要文明,不要政府,恢复到人人平等的原始公社时代;它的真实用意是看到物欲横流时代社会秩序的混乱对人性的戕害,希望统治者的权势欲不要过分暴露,看到统治者对人民只实行高压政策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宣扬“柔弱”、“退守”,提倡“谦下”、“不争”,做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六章》),才可以成为“社稷主”、“天下王”。因此《老子》所谓“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权术,后来班固评论道家,说它“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汉书-艺文志》)。这是一针见血地说透了《老子》这一套统治谋略之术的妙用。

基于对社会秩序的规范,老子开出了伦理教化之术。他认为,利他与为己相一致,因为利他的同时可以成就自己博大的人格。这样,反对强暴和掠夺自在不言中。伟大的人格有博爱之心,善救人、物而不弃,平等待人,对物也不毁伤,“物或损之有益,或益之而损。”(《第四十二章》)。

老子认为,修德应该由近及远:“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用道充实自我之后,德泽自然可以流布亲人、乡邻和天下人。

老子还为一般老百姓开出了混世之术。老子主张柔弱,顺任自然而不逞强,因为“物壮则老。”(《第五十五章》)“兵强则灭,木强必折。##(《第七十六章》)老子强调“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第四十三章》),处于柔弱的地位,就预示着必然转化为刚强。何况,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老子还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祸患来临,用不着绝望,要相信详福就在后头。福气充溢之时,要警惕灾祸的出现。要居安思危,达观处世,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有可能是曲折的。在人世间生活,要能善用“三宝”:“慈”,即有慈爱之心;“俭”,即节俭;“不敢为天下先”,即要谦和,不要凸显在高处而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要学会隐身避祸。

老子长时期过着隐居的生活,对于养生之术颇有研究。他从心、身两个方面为养生者开出了比较具体的原则。就心的方面来说,要通过心的历炼,使得人的性情质朴浑厚,保持婴儿般的天真,虚心待物,含蓄而不外露,应物而不为物累,业成而不居功,自胜而韧,有坚韧的品格和毅力。

为此,要去甚、去奢、去泰,因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平淡朴素,保持心理健康,使得心性涵育深沉,不仅开源,而且节流,以啬养生,使生命的根基浑融圆厚,精力充沛,智慧“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第十五章》),深机洞达,充满生命的活力。总之,达到“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第六十五章》)的境界。就身的方面来说,老子主张在坚持少情寡欲,不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乐,不自益其生的原则下,保养精气,通过专气致柔的炼气功夫,保持形体的健康。心与身两个方面是一体的,所以形神抱一是养生之术的基本原则。养生要达到的目标,在老子看来就是返本归初,死而不亡。也就是从对道的“观其复”中通过“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功夫,“归根”、“复命”而达到“知常”(《第十六章》)、“玄同”的境界(《第五十六章》)。这样与道同在,生命方可长久永受。

流彩溢芳 光照千古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四卷)

    菜根谭(第四卷)

    本书是一本三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大全集》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和规范版本,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分类明显。为便于广大读者研读,现分为上、下卷精心编辑出版。上卷内容主要包括“《厚黑学》原典”、“李宗吾自述”、“名家谈李宗吾”、“厚黑教主传”以及“历史上的厚黑名人”等;下卷内容包括“活学活用厚黑学”和“曾国藩官场厚黑镜鉴”,重点放在“活学活用厚黑学”这一编,从为人处世、职场官场、推销经营、情场交友、人情世故、厚黑口才等诸方面,详析、评述“厚黑”原理,做到厂内容丰富全面,举例生动活泼,阐释深入浅出,故事精彩而富有哲理。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热门推荐
  • 逆袭神女:废材相公是妖孽

    逆袭神女:废材相公是妖孽

    她是一名奇女子,出生带着金光而现以后,被众子民封为天神般存在的她,从来志不在此!他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男人,美丽的容貌被母亲所掩盖。告诉他无法示人的容貌,将引起一片腥风血雨。只有那个未知的她,才能为他抚平他的乱世。那个她在哪里?母亲的指引……他带着目的靠近她,这个高高在上却不快乐的她,单纯的她!她十分的喜爱他,只因他这个相貌平平的废材会把她当做一个普通的女子。渐渐的,他也发现自己真心喜欢上她。可是矗立在他们之间的何止是一座山的距离,是千座山万座山!她身上背负的那些重任,是无法卸下的包袱,是她的使命!看他如何颠覆自己,爆发大能量,突破母亲设下的结界,与心爱之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 狼驹群侠传

    狼驹群侠传

    引言:后汉高祖刘知远在辽军北返后开始收复中原。契丹大族长萧翰得知消息后,劫持后唐宗室李从益,称帝于开封,而后北返。刘知远闻之,遣使暗杀李从益,以定都开封;并派高行周与慕容彦超在魏州之战一役降服杜重威,诸镇相继归附。948年后汉高祖去世,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并以杨邠、郭威、史弘肇与王章为辅国大臣。是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叛乱,检校太师白文珂领兵围之久攻不下,枢密副使郭威奉旨率军三万驰援,故事便由此开始。
  • 炎王绝宠:双面狂妃太难追

    炎王绝宠:双面狂妃太难追

    她,来自末世,被人背叛,被妹妹欺瞒,跳崖而死,却意外变成了凤家小姐凤九天?五岁时测试天赋被认为是废柴?我呵呵你一脸!音煞派掌门是她师傅!她的天材异宝压死你全家!当她识破妹妹时,两人是否会和好如初?本来要和亲朋们愉快玩耍的她居然脑子抽风答应了师父去顶级大陆做王者?她的闺蜜淡定表示,且看某王如何追到情商负数的倾城妃!单身狗们,捂眼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孤雄血

    孤雄血

    烽烟万里长百战人未亡天怜我孤血路漫不成惶
  • 高扬羔羊

    高扬羔羊

    他,是雇佣兵的传奇,一场生死,他获得了重生。
  • 恶魔之罪

    恶魔之罪

    自古以来,恶魔因为某种原因而身背罪名。他们在人界为了生存,大部分人选择了隐藏实力。但,罪是无法洗刷的。恶魔的孩子都拥有强大的力量,并继承了他们的罪。当然,这里边也有不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人……人类、神都对恶魔有偏见,并攻击他们……罪,到底何时才能去掉呢?
  • 放开你的手让风带我走

    放开你的手让风带我走

    一川烟火,一场梅子雨,一段爱情,在我遇见你之后,你便是我的所有,当我失去你,便再无可恋.....
  • 【穿回系列:玩转天下】

    【穿回系列:玩转天下】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我,君羽悠,JS的接班人。因为锻炼穿越来到古代,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开始。从小训练的我,怎么可能安分!且看我玩转古代,在古代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面对温柔的逸,霸道的玄,我要怎样选择?也许,因为我陷的不深。所以,我能够用理智对待。如此的理智,到底,是好还是坏?=======================================================从古代回来的我,顺利接管了JS。生活,似乎比我想象中的多了些味道。友情·亲情·爱情,我还能一如既往的理智吗?当我发现了埋藏的往事,我该怎么处理?当我发现了事实的真相,我又该怎么面对?我有着责任,来自家族;我有着压力,来自外界;我有着太多的感情,来自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爱恨纠缠,打翻了五味瓶。是爱?是恨?是后悔?是感谢?是痛苦?还是幸福?
  • 锦绣毒妃

    锦绣毒妃

    她乃大将军胞妹,亦是别国皇室之后,自幼父母双亡,那所谓的外祖一家竟是狼子野心,而那接近她的男子却是令她哥哥重伤的主谋。她有仇必报,欠她的,她迟早向他们讨还。他是当今皇帝四子,时常着一身红衣,极少出现在人前,是众人口中尊贵的,神秘的离王殿下,也是唯一一个使用外姓的王爷。虽贵为皇子,却无心皇位,敢于违背皇帝而不被处罚。初次遇见,她虽因腿疾而拄着拐杖,却有着一身的傲骨,他看她众目睽睽之下怒打当朝王爷。她第一次看着他出神时,他说:如何?她说:倒是迷倒万千少女。她以为她看得很淡,终究因为他一句“你可愿嫁于我”而迷失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