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0200000004

第4章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3)

关于《老子》的注释,最早的有韩非《解老》、《喻老》两篇。汉魏以后直至近代,注释《老子》之多,仅亚于《论语》。国外也有多种译本流传。《老子》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老子用诗一样的韵语来写作。这使得它有语约意丰的特点。后来的解说者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绵艮两千多年,诸家异说,不可穷尽。

《老子》的思想,被后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发展,形成了三个支派。一是《庄子》学派,把《老子》思想引向主体心灵哲学,发展了老子对宗法刑政的批判精神。另一支派是申不害、慎到学派,把老子思想引向法家,至韩非子而集大成。再一支派是稷下道家,把老子思想引向与阴阳五行思想、儒家思想相结合的道路,逐步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治国之术。《吕氏春秋》、《黄老帛书》、《淮南子》是其思想的继承。也就是说,黄老道家是对稷下道家的改造和发展。黄老道家又是汉代道教初兴时主要的直接思想来源之一。到魏晋时期,何晏、王弼等人综合了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与《周易》相结合,又产生了魏晋玄学。

《老子》与道教有非常深厚的关系。这首先起源于老子的被神化。老子变成人们顶礼膜拜的神有一个过程。《庄子·天下》已经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战国中期之后出现的黄老学派,把老子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并列,同尊为文化创始人,老子的地位已得到了很大提高。《吕氏春秋·不二》把老子排在孔子之前作为天下十大豪十之一。东汉前期,佛教传人中国,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此时老子已接近于变成宗教的神。王充《论衡·道虚》中提及当时流行的迷信说法中,老子被当成“寿命长而不死”的神仙,“逾百度世,为真人矣。”王阜在《老子圣母碑刻》中说:“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这是把老子看作道的化身。事实上,道教此后虽然把老子作为人格神的道德天尊顶礼膜拜,但其实质内涵仍然是道。边韶《老子铭》说到,世上好道的人“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始终”,“道成身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接着,《老子想尔注》首先把老子称为太上老君,说:“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之后,老子又被称为道德天尊,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为三洞教主。这样,在道教兴起之后的道教和佛教互争高下的斗争中,才有人伪造了老子西出函谷关度化释迦牟尼的故事。老子之所以被神化,不仅是因为《老子》言简意赅,宏博渊深,哲理蕴味强,还因为老子的身世扑朔秘离,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瑕想的余地,也给好事者留下了可供利用的余地。

《老子》的形而上的玄道为道教的道和术都奠定了基础。道教对道的理解,首先就是来源于《老子》。道教典籍中的“道”,也称为“常道”、“真常之道”、“大道”、“无上正真之道”等,被视为万事万物的“本根”、“总系”、“导首”,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本体,具有“玄”、“虚”、“静”、“无”、“有”、“一”、“遍”、“常”、“通”等性质。这是以老子的“道,,论为基础加以发展而来的。道教的术也深受老子的术的影响。《老子》所提出的“致虚”、“守静”、“营魄抱一”、“专气致柔”、“玄鉴”、“玄同”、养生重“啬”等等思想,此后都为道教的养生术和神仙术所吸收。老子所阐释的君人南面之术被道教吸收后成为王道之术的一部分。老子伦理之术被道教吸收后成为道教伦理之术的一部分。老子的人生态度深刻影响了道教人士仙风道骨的品格,使其形成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乐善好施,博爱济众、超迈脱俗的主流风格。

《庄子》

《庄子》这书源于庄周。庄周(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是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山东曹县),后人称他为庄子。庄周的学术思想,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庄子》一书中,《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现存的三十三篇是晋人郭象所编,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晋唐以来流行的各种《庄子》版本中,虽有内、外、杂篇之分,但内外篇的界限尚不固定。也正是因为内、外、杂篇的划分,自宋代苏轼以来,《庄子》书的真伪问题,令学术界纷争近千年,迄今为止尚无定论。

关于《庄子》的成书年代,刘笑敢考证后认为,内篇成书于战国中期,是庄子自己的作品,外杂篇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庄子后学的作品。这个观点大体可以接受。所以,《庄子》一书是庄子和庄子后学的一部具有学派性质的思想丛书。在研究庄周的思想时,可以内篇为主,适当兼顾外、杂篇。

庄子是先秦道家的重要人物,从《淮南子·要略》和《史记》开始,与老子合称老、庄。他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或者说是道家作为一个哲学学派的确立者。如果没有他,道家也就不成其为道家,老子恐怕也未必会显名于后世。

庄周富于形象思维,以寓言表达哲理,“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他写的文章富有气势,犹如九天落瀑,喷薄溢涌,浩浩荡荡,滔滔不绝,如汪洋大海,波流激荡,变化多端,充满着浪漫主义精神。所以中国文学史上把庄子称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思想宏阔渊深,蕴奥无穷。

玄奥精深的道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聃最早提出“道”这个哲学范畴。庄周继承了老聃关于“道”的思想,并有所发挥,《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已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希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道”虽然无形无象,却最具有实在性,是自在、自然的,也是先验的。同时它是化生万物的本源。在万物生成之后,它仍然时时处处发挥着作用,是万物的本体。庄子比老子前进一步的地方在于,对“道”和“物”的关系,他提出问题并作了细密的论证和回答。他说:“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

物出,不得先物也。”(《知北游》)有形的万物乃至阴阳之气,五行之实,都摆脱不了其具体实物性,都还是“不得先物”而存在的有限之物。只有使万物成为万物的那个“非物”(“物物者”)——“自本自根”而又能“生天生地”的“道”,才能先于物而存在并成为万物的本根。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庄周对宇宙的最终“究极原因”作了一番别有风味的推论。他在《齐物论》中有段话说:世界在时间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弄不清楚的。你说宇宙有它自己的开始,那末在有开始之前必然有没有开始的阶段。再推而远之,那就是没有开始的没有开始阶段。宇宙究竟从何时开始呢?那是永远推不到头的。另外,宇宙是先有它的“有”呢,还是先有它的“无”?如果说有“有”,有“无”,那么在此之前就是没有“有”和“无”。再往前推,连没有“有”和“无”也还没有。现在突然说“有无”了,但不知有、无谁是真有,谁是真:无。正如郭象在《庄子序》中所说,这样的文章叫人读后好像进昆仑山,人太虚境,游惚恍庭,摸不着头脑。不过庄周的意思还是清楚的,他作这种推论无非是想说明,关于宇宙的开始问题,循直线式的因果链条去逆推探求,是永远推论不到终点的,即使像老子“有生于无”的话也没有说明世界的起源问题。

庄周以物为有限,以“道”为无限,认为二者的存在形式是根本不同的。有形的万物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相对的存在,而“道”则是超越空间、时间的绝对存在。“道”无所依存,自作主宰,自己就是自己,之所以如此而不是如彼的充分而必要的根据,是时间、空间无法规范的,或者说,是在时空之外。

为了说明“道”是派生万物的实体,在“道”与“物”的关系上,庄周以“道”为“全”,以具体的事物为“偏”。他认为“道”衍生万物,而物不过是变易的形影,是“道”的表现。“形”是变幻的,万物之间发生着从一个形影到另一个形影的转变,“万物以形相生”(《知北游》)。人们所感知的事物的变化,只不过是从开始到终结的形形相易。

以“形”相生相易的万物都有成有毁,而“道”则无成无毁,所以“道”是绝对的“全”。从“道”分出来的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不全之“偏”。某一事物的出现是“成”,但同时对另一个事物来说就有所“亏”。

正如吹管操琴虽然演奏出了一些声音,但同时也遗漏了很多声音。演奏出来的声音是成,而漏掉的就是亏。音乐家一演奏就有成与亏,不演奏反倒无成与亏。发出声音而声遗,不发声而声全,所以不发声倒是合乎“道##的了。在庄周看来,人的任何作为,都是一偏,“偏”和作为“全”的“道”是相反的,只有“无成与毁”才符合“道”。而要达到“无成与毁”,就应该无所作为。从与道合一的角度来说,这些观点未尝没有道理。

庄子认为,从道的高度来看待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的万事万物,他们的性质和存在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既然如此,就谈不上有真正的质的稳定性和差异性。他举例说:“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愧费怪,道通为一。”(《齐物论》)这意思是说,细小的草茎与粗大的屋柱,传说中的丑人与吴王的美姬,宽大、狡诈、奇怪、妖异种种质的差别,从“道##的高度来看,都可通而为一。总之,庄周认为事物的性质、差异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不是来源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的认识,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比较的参照物及度量标准。从道的高度来看,一切大小、寿天、贵贱等等的差别都是人为的,都是主观的,因而也是不必要的。所以他主张万物齐一就是要人们以“道”观物。

万物齐一的观点引申进人类社会中来,就是“齐是非”。在庄子看来,世间根本就没有真是真非之可言。是、非观念原出于人们的“偏见”,也就是他所谓的“成心”:“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齐物论》)庄周所谓的“成心”或“偏见”,实则包括人们的一切见解和议论。“偏”与作为“全”的“道”是相对而言的。任何学术思想或言论的出现都是一偏,即都是对“道”的亏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庄周认为微不足道的成就和华丽的言辞是儒、墨是非产生的根源。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齐物论》)小小的成就是“偏”;任何言辞对知识的表达也是“偏”。这是因为任何言辞对“知##的表达都是片面的,有肯定有否定,所以一切言说都是一“偏”。在他看来,是非观念既然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那就没有真正的是和真正的非。“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没有辩论是非的必要,是非也是无法辩明的。它在《齐物论》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养猴老人对猴子们说:早晨给你们三升橡子吃,晚上给吃四升好吗?群猴听了都发怒。

老人只好说:那么早晨给四升,晚上给三升怎么样?猴子们听了皆大欢喜。其实名称和数量都没有变,却其一以喜,其一以怒。人们“劳神明##去斤斤计较是非,不也和猴子们相似吗?

但是,庄子也说过:“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庄子·寓言》)这表明庄子也承认,在感性层次不确定的表象背后,事物有其固有的确定性。对于这种确定性,庄子是用天理或理的范畴来表征的。

“理”在《庄子》中所见到的有40多次,其含义有几种:一是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同类相从,同声相应,故天之理也。”(《庄子.渔父》)二是天成的秩序:“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三是具体事物的特征,事物的条理:“天道之理,万物之情。”(《庄子·秋水》)四是道的具体表现、得道的阶梯:“知道者必达于理。”(《庄子·秋水》)这些含义中,最主要的是物固有的确定性的含义。虽然也有“循圣人之理”(《庄子·刻意》)的说法,但联系“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来看,“圣人之理”也是圣人对这种物固有的确定性的把握。庄子认为,懂得道的人必定能认识具体事物的理,因为道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条理来表现自己。《庄子·缮性》则直接说:“道,理也。”由此看来,庄子用理来解释道,把理当作在重要性上仅次于道的范畴。这是对老子思想的发展。老子没有提及理。他所谈论的道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有与具体的现实联系起来,使人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个情况在庄子那里得到了改善。《庄子》用理来解释道,认为理比道要具体一些,可以看作条理,道和理之间有必然联系,把握了道,也就能把握理。通过理,道向形而下的人与物的贯通就变为可能了。

同类推荐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鬼谷子》原文生涩难懂,该书配合《鬼谷子》的原文、译文及白话经典故事来诠释当今社会你必学的谋略。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阅读就可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享受,领悟古典文化的精髓所在。所谓人事无边际,计谋无穷尽。在时下这个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人际关系更为多样的人事中,运用现代计谋来为人处事,选择恰当巧妙的方法来给自己选一条通往成功的大路。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热门推荐
  • 穿越不做妾

    穿越不做妾

    她可是从大好时代剩下的极品,凭什么来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当一个小妾。无论他多么喜欢她,她还是要逃。恶人果然有恶报,他的婚礼成了一场杀戮。不过是救了她一次,竟然以为她对他好是报恩。更可气的是她竟然隐隐喜欢这烂男人。既然他没娶上老婆,她大发慈悲嫁给他何妨?不过,肯定不会那么便宜他的。
  • 洛克王国之魔法成长传奇

    洛克王国之魔法成长传奇

    魔法成长传奇第二册强势归来!夏洛克小分队在前往外交的路途中卷入一场天大阴谋,邪恶势力暗影集团的杀人计划能否得逞?夏洛克又会如何在异国他乡设法逃脱?(本书由洛克王国改编,已脱离主线,连载渠道只在QQ阅读)
  • 鬼王的废材妻

    鬼王的废材妻

    活着是最难的事,可是我要活着,宝宝不争不抢,你们放过宝宝好吗?额额,你们不放过宝宝,别怪宝宝不客气,宝宝要放王爷了。某王爷的眉毛皱成了一团,没好气的瞥了那个臭女人一眼,华丽丽的转个身,把那个女人扛走了。额额,王爷,本小姐也是有腿的。某王爷不管,身后传出一阵尖叫声,王爷好帅。
  • 大正句王经

    大正句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见你是种命

    遇见你是种命

    新书《时光告诉你的旧秘密》支持!收藏!评论!分享!地球是一个圆,一个圈,该聚在一起的,总会在一起
  • 神风记

    神风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火、融万物、风、快如闪电、铸就了小人物林风的传奇。。。。
  • 千城之恋

    千城之恋

    午夜摄人心魂的钢琴,黯然如潭的眸色,行踪不定的神秘男子。几次的相遇,你留给我的只是如寒夜的诡异。你是在跟踪我?还是在追求我?我始终进入不了你的内心,但我也不愿被你别有用心的引入怎样险恶的棋局中。世仇如海,家业兴衰,让我情何以堪?只想告诉你,不管你是复仇之鬼还是守护之神,都与我无关。不如我也神秘一次。或许你将寻遍一千座城市,如果你愿意的话。首次尝试写作,技法尚不成熟,恳请广大朋友们多做批评~如果有喜欢本书的朋友,恳请您不吝手中的推荐票,为本书投下宝贵的一票。谢谢!
  • 国民媳妇求下嫁

    国民媳妇求下嫁

    有些人的爱,霸道,任性,似一把烈火,轰轰烈烈,到最后却受伤惨重!有些人的爱,温暖,平和,似一泓泉水,平平静静,却能一点一点把你溶化!她走,他将M市翻了个底朝天的寻!她回,他以千万投资低回报率的迎!只因为那个人是她,他才如此。
  • 困龙局

    困龙局

    月匆匆,冰雕河汉凝苍穹。凝苍穹,星光闪亮,傲渺群峰。忆昔临翊初相逢,莺飞蝶戏瞥惊鸿。瞥惊鸿,余音犹在,曲尽楼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