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的乡下生活,给我童年的心灵留下了许多心酸的记忆。在乡下我们吃不饱穿不暖,也没有什么地方玩耍,我的心里老是向往着山外的永和老街,那里曾是我们幼年的乐园,在那里可以和小伙伴尽情地玩,去买吃的,什么糖粒子、糖粑粑、大花片,又甜又脆又香,可是乡下什么都没有。每当父母去永和老街办事,我都闹着要跟着去玩,可是父母不让我们小孩去,父母是因为囊中羞涩,我们就要父母买吃的回来,而父母因为没钱,往往都是空手而归。望着自己幼小的孩子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父母只能是强忍泪水,其实他们的心情无比难过。
有一次,我瞒着父母,跟着邻居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孩去永和老街玩。从朱家山下到永和老街虽然只有五六里地,但路很难走。出门不远就要经过一个叫樟树坡的乱坟岗,平常小孩都唱:“樟树坡,鬼又多,追的追来拖的拖,大人过坡都打哆嗦。”并且都说晚上看见樟树坡有鬼火,现在真的来到了樟树坡,看见路边一座座杂草丛生的坟丘,顿觉得阴森可怕,心里怦怦直跳,不由加快了步伐,一路小跑过了这樟树坡。走过一片田垄,就要过一条小河,当时是春汛期间,昨晚又下了一场暴雨,木桥下翻滚着混浊的洪水,我不敢过桥,一个叫春生的邻居小孩就牵着我的手过了桥,过了桥又翻过一座叫猪屎坳的小山,再出颜家冲,总算来到了永和老街。到了街上以后,我和春生去了我家原来住的地方,看到了伯母,伯母留我们吃了中午饭,又给我几毛钱,我和春生在街上玩到下午三点,我又买了几个糖粑粑,准备给弟妹们吃,就往回走。当我们走到小河边,那座木桥已被洪水冲走了,我们只好走到上游不远的地方去过拦河坝,但坝上已经漫水,有一尺来深,翻着浊浪,轰轰隆隆地响。我们很害怕,不敢涉水过河,就坐在坝边等大人背我们过河。等了半个小时,终于来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年男人,他问我们是不是要过河?我们说是要过河,他分两次把我们背过了河,还嘱咐我们,涨大水不要出来玩,危险。我们向这位好心的人表示了感谢,就匆匆回家了。
回到家以后,父母打了我的屁股,说这么大的洪水还往街上跑,叫家里人多担心,下次再这样,要打断我的腿。从那以后,我就不敢随意去永和老街了。
两年多的乡下生活,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什么叫衣食堪忧,正是有了这碗苦酒的垫底,以至于在我后来的县城求学和艰苦的知青岁月,我都能挺住,都能坚守。我也真心理解了那句古语“不经几番寒彻骨,哪有腊梅扑鼻香”的含义了。
七、改行开整米坊
从乡下搬回永和老街以后,总要谋一门职业,不然一家人怎么生活?当时,父亲考虑的首选是做鞭炮,这是重操旧业,当时还有些现成的工具,但做鞭炮要买原材料,要不断地投入本钱,当时是拿不出这么多本钱的。父亲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开整米坊,一则父亲原来干过这一行,轻车熟路;二则开整米坊只要一次性置点整米的工具,以后挣的就是手工钱,不需要再买原材料了。
想好就干。父亲就在永和老街40号门面的后栋,办起了一家整米的作坊,添置两台砻,两部碓,两台风车,以及米筛、米盘等工具。当时还没有碾米机,把稻谷加工成大米的过程叫碾米,要经过七八道工序,每个工整出一石米是标准。整米首先就用土砻推破谷壳,土砻有点类似磨盘,多用坚实的竹片钉制而成,分上下两盘,由一个人用推杆推动上盘作圆周运动,进入两盘之间的稻谷被碾压破壳,分成了粗糠和米粒。把这种破了壳的稻谷倒进石臼中,然后就是舂米,舂米的工具就是一根安装在支架上的杠杆,杠杆的一端装一砣长方形的圆形石头,另一端就是踏脚板,用脚连续踩踏,使另一端的石头不断起落击打石臼中的糙米,去掉其皮壳。一臼糙米至少要舂上个把小时才能舂成精米,这舂米是脚下功夫,很累,踩久了脚下无力,所以靠水的整米坊用的是水碓,用水作动力,利用水冲击转轮击打踏板,就不用脚踩。
舂熟的米,用风车吹去粗糠,最后用吊筛筛去细糠和谷粒,整个整米的过程都是费力的体力功夫,只有用吊筛筛米才是一项技术活。所谓吊筛就是把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筛用绳子或支架吊起来,把车过粗糠的米倒入筛中,筛米人手抓筛杆使筛子既作平行的运动也变化作倾斜的圆周运动,因为谷粒比米轻,在连续翻滚中,谷粒就会翻到上面来,随着旋涡集中到一点,再用手挥去细糠和谷粒。这筛米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磨合才能熟练。农村人把栽禾甩牛(犁耙功夫)筛米这三项功夫视为真正农民的标准,而其中筛米最难,是一种手技功夫。父亲年轻时就开过整米坊,所以筛米是个老把式了。
整米都是体力活,不是手推就是脚踩,没有力气是干不了这活的。那时,我和弟弟、妹妹都小,我还不够土砻的推杆高,想帮忙也帮不上,看着父亲一天到晚在整米坊忙碌,累得汗流浃背,我们也只能干着急。这整米的钱挣来也不容易,所以那段时间日子过得很艰难。时间到了1958年,那时都建立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行吃饭、就医、养老、入托、上学不要钱。我们永和老街也办起了公共食堂,再不要一家一户整米了,我家的整米坊没市场了,就停开了,父亲也到公共食堂整米去了。
八、和妹妹一同上小学
从乡下回到永和老街之后,我已经满了8岁,按理说早已应该读书了,可是家里拿不出钱给我交学费,我就只好帮着家里做鞭炮。
这一年,哥哥已经到南昌航空工业学校读书去了,暑假期间哥哥回来了对父母说:“鹏君已经不小了,该上学了,不然要耽误他的前程。”而这时,我妹妹也满了6岁,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为了让我们兄妹同时上学,全家人起早摸黑做鞭炮,加上亲友的帮助,我和妹妹终于同时到永和镇中心小学上学了。永和完小离我家不足华里,我们上学很近很方便。学校是一栋很大的四合院式的建筑,占地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对应布局,四个方向都设置楼梯上下。中间是个四方的大院子,院子里种了各种花木,围绕大院子楼上楼下都建有环形走廊,出入教室非常方便。
学校正门上方写着“永和完小”四个大字,校名的上方画了一口圆形的闹钟。学校的门口有两棵很大的桂花树,每到丹桂飘香的时候,百米之外就香气袭人。学校左边是一个很大的操坪,有篮球场、沙坑和体育器材,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地方。学校共分6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共12个班600多学生。学生除永和老街的以外,还有来自周围农村的孩子。
记得开学那天,我们领了新书回家,高兴极了。可是领了新书却还没有书包,家里拿不出钱来给我们买新书包了。母亲找了一块布,连夜给我们做了两个书包。望着别的同学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我和妹妹还闹了两天别扭。
我在一年级乙班,妹妹在甲班。我们班有40多个同学。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40来岁的中年女老师,名字叫朱瑞欣,她还兼任我们的算术课。朱老师在授课和育人方面都是很认真和严格的,如果你上课讲话或做小动作,朱老师锐利的眼神就会注视着你,令人敬而生畏,即算是一些调皮的同学,只要是朱老师上课,都能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上学后,我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学习上很努力,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学习上有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作业,要我们把一篇纪事诗改写成一篇散文,内容是一个放牛娃参军后,在部队这个革命的大熔炉中,在领导的教育和战友的帮助下,刻苦锻炼,努力工作成长为战斗英雄的故事。
这时,已在航空航天工业部134厂参加工作的哥哥回家探亲,我们几兄妹一边帮着家里做鞭炮,一边缠着哥哥讲故事。哥哥很会讲故事,什么《乾隆下江南》《乔老爷上轿》《海底航行两万里》,还有一些民间笑话,哥哥都讲得惟妙惟肖。
那天,我们正在听哥哥讲故事,突然哥哥问我们作业做完没有?我和妹妹才记起语文作业的事。我们就要哥哥帮我们把放牛娃参军的叙事诗改写成散文。哥哥首先不同意,说:“作业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去完成。”我们说:“没有时间了,你就给我们写一篇吧,以后我们自己做。”经不起我和妹妹的胡搅蛮缠,哥哥就给我们改写了这篇文章,我和妹妹把改好的文章各自抄写了一遍交给了老师。教我们语文的钟焕秋老师和教妹妹语文的罗定康老师是夫妻,都在家里批改作业,大概他们发现这篇作文不像是小学生写的,把我们两人的作文一对照,竟一字不差,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于是,钟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的作文怎么跟妹妹写得一样。我知道这事瞒不过老师,就说作文是求哥哥给写的,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钟老师严肃地对我说:“学习要靠自己动脑筋,更不能照抄别人的东西,你这样做不仅欺骗了老师,也同时欺骗了你自己。做人要诚实,学习和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你的成绩好,但不能骄傲,今后再也不能这样做了。”我涨红着脸,低着头,不敢看老师,恨不得有一条地缝让我钻进去。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一种警示。学习、工作要踏实,做人要诚信,这也是我做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