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凿空”西域
塔里木河见证了西域人类的童年时代,从它的河源帕米尔高原到它的尾间罗布泊,元不留下了史前人类在这里生活的种种密码、处处踪迹。
塔里木河流域出土的细石器和彩陶等史前文化,其形制特征与中原古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域与中原之间,有交往也有阻隔,有亲和也有仇杀。
“西域”在古人的概念中是一个很大的范围,统称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区为西域。泛指新疆、印度、波斯、中亚、西亚、北非乃至东南欧诸国,包括古代中国人知识所及的全部西方世界。
狭义的西域则是指巴尔喀什湖以南、葱岭以东的新疆地区,主要是塔里木盆地。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不是为了创造建筑奇迹,而是为了抵御心腹之患——
活跃在北方的强大民族匈奴。
汉高祖建成西汉后,控制着西部疆域的匈奴不断进攻汉朝。汉刘邦立国伊始,雄心勃勃,高唱气势磅礴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里说的“守四方”,实际内容就是“拒匈奴”。于是他亲率32万大军,在公元前200年北伐匈奴。结果一败涂地,陷入绝境,被匈奴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七天七夜。幸而用谋士陈平的“奇计”,才得以解围。说起陈平的“奇计”,真使大汉高祖脸上无光。据说当时让画工画了几幅美女图献给冒顿单于,并向冒顿之妻阏氏行贿,才使刘邦得以脱身。段安节《乐府杂录》也记载了汉高祖在平城被匈奴冒顿单于所围之事。平城正面是冒顿妻阏氏率兵,比其他三面围军兵力都强。陈平经调查知道阏氏爱妒忌,就用暗藏机关的木造美人在城的一边跳舞。阏氏从城下观望以为是真人,担心将城攻下后,冒顿一定要纳这些舞伎,于是就退了兵。总之平城被围,给汉高祖抹上了洗刷不净的耻辱。
更有甚者,及至新寡的吕后继刘邦主政后,冒顿单于又致书“女皇”进行调戏侮辱,说什么吕后是寡妇,自己又是“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言词轻薄,全不把汉朝放在眼里。
后来(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又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狂妄之情溢于言表:“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这封夸耀武功的信,大大刺激了西汉朝野,引发了汉武帝欲“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以及张骞通西域的旷世壮举。
匈奴占据河西至天山南北大片疆土,控制了塔里木河流域的交通线;不仅征服了楼兰等二十多个国家,而且在攻下大月氏之后,杀了他们的国王,将其头骨镶金嵌玉,做了一只大酒杯。狂傲之下,还逼得月氏跋涉数千里,迁到阿姆河边的大夏去。
匈奴在西域一带为所欲为,还不断袭击侵扰中原,向汉朝挑衅。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增强,准备通过战争来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汉武帝当时有一个对付匈奴的大胆设想,这就是派遣使团前去联系大月氏,利用他们报仇雪恨的心理,联合起来从东西两面共同夹击匈奴。
要实现这一宏伟战略计划,就要选择一个智慧超群、胆略过人的使团首领。这个使团要通过河西走廊,穿越戈壁沙漠,冒着危险溯塔里木河而上,翻越葱岭才能到达大月氏居地(今阿富汗北部一带)。
汉武帝公开招募敢负此命的使臣。
张骞脱颖而出。从此注定了他一生命运的坎坷,也奠定了他在西域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千古英名。
张骞是陕西固城人,出使前只是个小小的“郎”,仅为预备性官职,可因获功而转为正式官吏。他应募被选中担任汉朝第一任出使西域的使团首领,时年29岁。
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手持汉“节”(竹杆上挂三束牦牛毛,表示汉武帝的使节身份),率领一百人的使团从长安出发。他们渡过黄河,秘密进入河西,按计划要通过匈奴地区,到西域寻找大月氏。为了躲避匈奴势力,他们日伏夜行,不料还是在河西西部沙漠被匈奴骑兵发现,全部被俘。他们被押送至匈奴王廷(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单于得知张骞一行要去月氏,便大怒道:“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于是将他们全数扣留下来。在遭软禁的十年放牧生活中,张骞虽然娶了匈奴妻子,生了孩子,但他始终“持汉节不失”,牢记自己的使命。一次趁匈奴不备,张骞和贴身随从甘父(堂邑父)等残部逃出匈奴王廷,向西域进发。他们风餐露宿,忍耐饥渴,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塔里木河的终点湖罗布泊。湖畔楼兰国驻有匈奴军队,他们不敢靠近。幸有甘父箭术高明,沿途靠“射禽兽给食”,又在罗布泊打猎储存食物,然后沿塔里木河溯流而上,经过焉耆、龟兹、疏勒等国,翻越葱岭而至大宛(现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张骞在大宛受到友好接待,见到了汉地没有的胡萝卜、大蒜、芝麻、苜蓿、葡萄,这里的富人贮藏葡萄酒多至万石。还有著名的大宛汗血马。接着,又经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逗留数日后,到达大月氏。
张骞一行历经劫难、备尝艰辛,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大月氏。但这时的大月氏居住在大夏旧地,土地肥沃,生活安乐,已无心复仇亦无意返回故地。张骞在大月氏等待了一年多,终因“不得其要领”,无功而返。
返回时,张骞选择了另一条路,翻过葱岭跨越叶尔羌河、河田河,经塔里木盆地南线从青海回长安。不料,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后来趁匈奴单于死造成内乱,张骞与甘父才得以逃出,结束了长达十三年的惊险奇特而又豪迈悲壮的出使经历。当他回到长安,将脱光了毛的竹“节”奉还汉武帝时,君臣泪眼相望,感慨万千。
张骞荣膺爵位,升任太中大夫。不久又因战功,加封为“博望侯”。甘父忠诚随从张骞,也获奉使君的官位。
历史给张骞作了“完人”的评价。
纵观西域历史,我们可以说张骞是一位英勇非凡的探险家,不屈不挠的跋涉者,坚忍顽强的汉使者。
但在执行外交使命上,他是一个失败者。他被扣留于匈奴地放牧十年,延误了与月氏联合抗击匈奴的时机,客观上给历史留下了败笔。
作为探险家的张骞,窥视了谜一般的西域,熟悉了西域的河流山川、物产风俗,了解了匈奴活动范围和作战方略。因此,他毅然提出再使西域,实行联合乌孙共同抗击匈奴的大胆战略计划。
汉武帝毫不犹豫地采纳了张骞的建议。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他率领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携带牛羊万头及大量金币和丝绸等财物。这时的河西走廊,已由汉朝控制,张骞一行顺利达到天山北路现伊犁至巴尔喀什湖一带的乌孙国。
张骞原打算利用乌孙与匈奴之间的矛盾,说服乌孙与汉结盟,共击匈奴,以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意图。由于乌孙王没有做出决定,这期间张骞便分遣他的副使到于阗、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进行广泛的外交活动,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
张骞得不到乌孙的肯定答复,于元鼎二年(公元前l 15年)
返回长安。他在自己的外交生涯中又一次留下了遗憾,这次也没有实现“断匈奴右臂”的初衷。
但是张骞派出的那些副使,却和西域诸国的使者纷纷来到长安。接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更多,“诸使外国,一辈多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返”。通使的范围也更广阔,不仅出使龟兹等塔里木盆地诸国,还派使远赴条支(今波斯湾西北)、犁轩(古罗马帝国)等国。来往的使者常常在途中相遇。
如果没有塔里木河,这样频繁的长途交往是难以想像的。
同时,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他离世五十多年后汉与乌孙军事联盟的建立、匈奴被击败、日逐王归降汉朝、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60年,汉朝在乌垒(今轮台至库车一带)建立了西域都护府,统帅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西域36国。
塔里木河的波涛,感受到了它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
塔里木河目睹了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正如古籍所载:“原来不通,凿之,现在通也。”又载:“西域统一,始于张骞。”
东西方通道被“凿空”,西方之风吹进东方,东方也让西方睁大了惊奇的目光。
塔里木河亲身经历了一次巨大转折,一个新纪元开始了。
班超“定远”边陲
班超出身名门,他的哥哥班固是撰写巨著《汉书》的文学家、史学家,妹妹班昭也是杰出的女作家。但怀才不遇的班超之声名鹊起,则是因为他在塔里木河流域建立的伟业。
班超一生中,与两句成语联系在一起,被后人传颂: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自张骞“凿空”西域,中原与西域~直保持着频繁的友好往来。但到了王莽时代,北匈奴势力卷土重来,断绝了西域交通。东汉政权建立后,因国内纷争和政权不稳,所以无暇西顾。匈奴单于更是肆无忌惮,劫掠西域各国,阻隔河西门户,对东汉构成严重威胁。
当时的班超自故乡陕西扶风来到京城洛阳,靠为官家抄书糊口。但他的心思不在这上面,常投笔自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心想事成,班超施展才能为国立功的机会终于来临。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派四路大军出击匈奴。班超毅然离开京城,投笔从戎,在出关作战的奉车都尉窦固部下担任假司马(即代司马)之职。在伊吾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之战中,班超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指挥有方,在作战中常斩敌人首级而还。不久伊吾攻克,西域东大门被打开了。窦固因班超才能出众,就派他和郭恂出使西域。
班超从此登上了实现远大抱负的政治舞台的最前沿。
他的任务是沿着塔里木河流域,沟通南北两条通往葱岭的道路。
班超率领36名吏士,首先来到罗布泊边的鄯善国。鄯善国就是迁都伊循的原楼兰国。
班超曾发誓“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现在他身临其境的鄯善国,正是当年傅介子立功的地方。
一百多年前的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西汉骏马监傅介子受命来到楼兰国。当时的楼兰王是匈奴扶植起来曾在匈奴为质的安归,他对汉朝采取敌对态度,杀害汉朝使臣,劫掠商旅财物,横行于罗布泊一带。傅介子带领少数士卒到达楼兰,楼兰王安归拒不会见他。傅介子在离开楼兰前对接待他的官员说:“这次汉朝派我来是给西域各国送礼的,楼兰王不见我,我就去别的国家。”并把带来的金帛珠玉、锦缎丝绸给他们看。楼兰王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在王宫设宴招待傅介子一行。傅介子乘机将安归灌醉,神秘地说:“我有一件机密的事只能对大王说。”安归将随从侍卫遣退,傅介子手下士卒从后面将安归刺死。傅介子在宫中宣布,尊汉朝皇帝之命,立在汉朝的质子、安归的弟弟尉屠耆为楼兰王,并将楼兰国改名为鄯善国。尉屠耆从中原归来前向汉昭帝请求说:“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遣一将军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汉昭帝应充了鄯善王尉屠耆的要求,派出司马率吏卒40人,在塔里木河下游的伊循屯田,后来伊循城就逐渐繁荣起来。
历史在这里出现了惊人的重复,一百多年后班超在鄯善国的境遇与傅介子大致相似。不同的一点是起初鄯善王对他们接待还算热情,但三天后忽然变得冷淡起来。当时鄯善国在汉朝与匈奴之间采取“两面政策”,谁的势力大就倒向谁。班超敏锐地觉察到,可能是匈奴的使团来了,鄯善王才改变了态度。经侦察果然是匈奴派了一百多人的使团到鄯善国来,要挟鄯善王共同对付汉使。班超对36名吏士说:“我们现在身处绝域,都想为国立功,但如果被匈奴所获,我们的骸骨都要喂豺狼了。大家看应该怎么办?”全体部属齐声回答:“值此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一切听从司马指挥。”这时,热血沸腾的班超说出了那句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接着他布置了趁黑夜用火攻匈奴使团的计划,有人提出是否要和同行的从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果断地说:“成功在此一战。郭从事是文官,听到我们要突袭匈奴使团的计划,必然惊慌失措,以致泄密,这不是壮士的作为。”大家不禁为班超的智勇和胆略所感染,一致表示赞成。
当夜幕笼罩罗布泊,塔里木河的奔腾声也歇息下来的时候,匈奴的驿馆突然起火了。四面埋伏的吏卒一跃而出,有的击鼓狂呼,杀声震天;大部分人手执兵器立于大门两旁。匈奴使团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顿时乱作一团,惊恐中逃出的匈奴官兵,被班超和部下杀死30多个,其余约一百人葬身火海。班超大获全胜,带着匈奴使团首领的头去见鄯善王,该王大惊失色,鄯善举国震动。从此鄯善归附汉朝,远离了匈奴势力。
罗布泊一带平静了。
班超为西域的通行无阻,打开了关键的第二道大门。
窦固将班超的功绩上奏了汉明帝,明帝晋升班超为军司马。接着班超又奉命出使于阗国,同行的还是原来的三十多人。
和田河自昆仑山奔腾而下,卷起雪浪银花,仿佛在欢迎汉使班超的到来。但是,于阗国王却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十分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