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7100000004

第4章 佛教心理医学(1)

一、佛教和心理健康

宗教作为宗教需要者的一种虔诚而又虚幻的心理需要,许多教徒从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中激发出特殊的情感体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解脱。佛教给其他信仰者也同样有一种寄托感,在客观上能使他们走向心理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

佛教许多内容都离不开“烦恼”,这与人类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现代社会“烦恼”更多,妄想、抑郁、焦躁等心理上的不平衡,都可归结于佛教所说的“烦恼”之中。1979年3月,国际劳工局在日内瓦宣布:“任何社会中,每10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患有或曾患有某种心理障碍,到本世纪末,全世界严重心理疾病如精神病人总数将达2亿人。”1982年,我国各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3%~7%,精神发育不全患病率为3%~8%,而神经衰弱、情绪障碍、适应障碍等诸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总数则是上述精神病的8~10倍。

佛教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手段,以种种教义约束人们的身心言行,而某些心理健康手段或许能为现代人提供某些启示。佛教中许多心理健康手段也确实为广大公众所知晓,有的还随着现代心身医学的进步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客观上,佛教具有某些心理保健作用。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外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又何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常。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天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这首读起来琅琅爽口的“醒世歌”,在社会上流传至今,是佛教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综合表述,它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劝诫人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就要消除世间的诸种烦恼。如果我们从正面角度,剔除其不够积极的成分,化消极为积极,对我们心理平衡,消除内心障碍,保持心理健康十分有益,读者不妨多读一读。

二、生理变化与心病

佛教认为,人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异相互影响,生老病死是必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心理上也有必然的反映。

《摩诃止观辅行》说,一个人的生命依赖着呼吸,其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呼吸,因此。呼吸状况反映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例如,当我们愤怒时,呼吸的气息就会变得又急又粗;当我们心里安宁时,呼吸就会微细绵长。《释禅波罗密》第2卷说:“呼吸像风的人,心中一定散乱;呼吸似喘者,心情结滞不畅;呼吸如气流,身体易倦怠。只有守住细微的呼吸,心情才能宁静,并进入禅定境界。”

祖国传统医学也认为,人所发出的声音与其内脏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反映出他一定的心理状态。因此,中医从闻言语和听声音可以分析诊断疾病。在无形体病变时,呼吸突然增粗变快,多是情绪激动;长吁短叹,常为悲伤较深、忧思过极所致。

可见,中医理论、佛教观点与生活实际是相互观照的。

佛说:“念念生灭!”由于人的生理变化、心理现象也时时变化着,此生彼灭,此灭彼生,依此反复。佛教运用观想呼吸的不同方法,透过心理的力量改变呼吸,从而达到治病效果,这实际上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复杂变化过程。佛教修定方法,也可以通过心灵的力量产生人体生理变化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如:定心病处、止心丹田、住心足下、系心脐中、息心法界,认为把心理力量专注在身体的病痛部位、丹田、脚底、肚脐,放宽心胸,都可以使人产生生理变化,调和机体,排除杂念,从而使疾病痊愈。

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十分重视心理治疗,并采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不仅治疗情绪不稳定和精神障碍,而且对某些躯体疾病的治疗也很有裨益。

三、心病的治疗方法

《教乘法数》认为,烦恼无边无量,其对治方法也不可尽数,有“九万四千尘劳(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对治法门(方法)”。佛教还采用神秘的、内省似的证悟,从日常生活做起,强调修心,把人们的日常行为与修心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佛教常用的心理对治方法:

(1)不净观。观想境界不净的现象,对治贪欲心特别强的众生。

(2)慈悲观。观想众生受苦受难的现象,平息嗔恚之心。

(3)因缘观。观察人生的因果关系和生老病死,破除愚笨痴念。

(4)数息观。注意默数自己的呼吸,从一至十,周而复始,以消除散乱之心。

(5)念佛观。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庄严的身像,达到入静禅定。

(6)观心观。不必假想,而是直观心性。据说“观心法”不仅可以治愈心理疾病,而且可以治愈生理疾病。

四、烦恼的产生和治疗方法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

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檠生死等空花。

这首偈说明自性本体是光明遍照的,只有一念不生其全体才能显现,如果有意识地断除烦恼或趋向真如,都是和“无念”背道而驰的。这是禅宗对“烦恼”的解释。

‘烦恼”二字来自梵文,佛教把扰乱众生身心,使之发生迷惑、苦恼的精神作用都称之为“烦恼”。它认为世界万物由因缘而生,或由心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属性,也不是一般认识所能把握的,因此,各种情绪和欲望,包括一切世俗思想认识活动,都是烦恼,贪、嗔、慢、疑、恶见等都是烦恼的根本。烦恼是诸苦的根源,是生死轮回的总因。

眵、佛教烦恼两大心识的性质来看,“心病”是由烦恼产生的,无尽的烦恼可归纳为八万四千种即“八万四千尘劳”,这些烦恼是因为执著于自我(即“我执”)引起。

佛教还把“心”的作用概括为三大类烦恼:

(1)六根本烦恼。贪、嗔(恚怒)、知、慢、疑、恶见等。

(2)八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3)十小随烦恼。愤怒、仇恨、结怨、虚狂、奸诈、欺骗、倨傲、迫害、嫉妒、自私。

《百法明门论》则把八万四千烦恼浓缩为“贪、嗔、痴”三种“尘劳”。它认为人们的根本烦恼就在于三个字——“贪”,心贪男女和五尘境界,于他于己起贪染心;“嗔”,就是憎恨,喜爱争论是非,从而感受其人、事、物的烦恼;“痴”,就是不明事理,如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与生俱来的“无知”。夜郎自大,以我为中心,自卑、多疑、嫉妒、悭吝、欺骗等,都是由“贪、嗔、痴”引起的烦恼。

人的吉凶福祸,是因为人的“心”不时有各种烦恼和意念,然后会见诸于言行,成为招引吉凶的基因,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习惯和性格,并影响命运。因此,‘心’成为“心念一行为一习惯一性格一命运”连锁因果的根源和个体轮回的根本所在。只有摒弃一切愿望,心无所求,对周身事物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才能彻底摆脱“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

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心理疾病是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在思想,感情上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结果使人不能战胜由挫折困难和失败所带来的种种困扰和烦恼,丧失了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从佛教所说的“烦恼”

来看,它与现代身心医学相适应,并且,佛教所指的“烦恼”是一个更为广泛的心理病因范畴,它比我们一般意义的“烦恼”意义更深广更具体。

(一)不自寻烦恼

生活并非只有阳光,漫漫人生并非只有坦途,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烦恼”,也常为“烦恼”所困扰。其实,所谓“烦恼”都是自找的。不信么?你把自己感到烦恼的事情说给别人听,别人并不会像你那样烦恼;同样,别人的烦恼对你来讲也未必是烦恼。因为,烦恼只是个人主观情绪的体验。

在现代生活中,竞争、快节奏很容易使人“烦恼”,烦恼好似一阵情绪痉挛,它使人陷入心灵痛苦的深渊,难以自拔。倘若我们沉湎在烦恼中,就会“剪不断,理还乱”,心里就会更烦恼。也许,你想忘掉它,可是它像幽灵一样跟随你,使你无法摆脱。

下面,有几种方法可以避免和消除烦恼,当你烦恼之时,不妨一试:(1)做一件你最喜欢的事。

(2)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和精神一些。

(3)走进你熟悉的社交圈。

(4)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5)给好朋友写信(或拜访他)。

(6)对自己感到烦恼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二)不贪欲

《百喻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穷困潦倒的人,靠替别人做工赚得一件粗劣的衣服,于是穿在身上。有个人见后对他说:“你祖辈显贵,出身于名门,为什么还穿这种衣服?今天我教你一个好办法,你就能得到国王赏赐给你的华丽衣服。,,穷人欣喜若狂,只见那人烧起一团火,对穷人说:“现在你脱下这粗劣的衣服,把它烧掉,然后在这里等着国王的赏赐。”穷人欣然脱下衣服,投入火中,赤身裸体地等着,企盼国王赏赐衣服,其结果可想而知。

佛教把贪欲放在“贪、嗔、痴”三大根本之首,其目的就是要告诫人们不可贪心。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得无厌者往往适得其反。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说,贪心者心里常是患得患失,内心不平衡,总有一种得不偿失之感,这样容易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医学家们也常常劝告人们不要太贪心。《老子》四十六章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它把欲望、不知足、贪婪看得比罪过、祸害、过失更大。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知足常乐”、“适足则止”的名言。

佛教更是提倡“知足”,力戒贪欲。在京都龙安寺的寺院里,藏有一个平水钵,上面刻着四个字“吾唯知足”,以儆告善男信女。成都文殊院曾编印《佛教三世因果文》,乓中《想一想》这样说:“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像那位穷人贪婪,最后连粗劣的衣服都失去了’只能赤身裸体地等待奇迹出现,更是以生动的故事给人以启迪。

(三)适足则止,知足常乐

侈;教主张戒贪,并不是要人们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而是主张“适足则止”,切不可强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适足则止”呢?

(1)保持无祸而不追求有福。古人说:“福莫大于无祸,利莫大于不失。”因此,当你捐有某些东西时,应当有知足感,而不要贪求自己难以得到的东西。一个人一旦贪心不足,行为超过自己能力限度,常容易招致损失和灾祸,结果往往连已经拥有的都会失去。

(2)审慎行事而不贪欲图利。只知有利可图的益处,却忘记了由此而引起的祸患。尤其是在贪欲的支持下,违反事物本性,其结果往往害了自己,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心情开朗而不患得患失。贪欲往往引起心理上的紧张和不愉快,而患得患失又刺激贪欲增大,于是这种恶性循环使人身心疲劳,人际关系紧张。记住这样一句话:“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

同类推荐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本书内容包括:“悟心悟性:找到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悟富悟贫:不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理的穷人”;“悟生悟死:正确面对生死”等,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禅宗故事,讲述大忙人应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人生哲理。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本书是一本将佛学禅修与现代生活感悟完美结事的励志书。本书将历代的佛学大师的佛心禅语汇编成十二堂课,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幸福、做人、做事、生活、修心、舍得、爱情、事业等十二个人们最关心的角度入手,帮助读者从自我心灵汲取力量,缓解烦恼与压力。本书每一个励志故事都是一丝顿悟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性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我在部落世界

    我在部落世界

    一觉醒来,又是美好的一天,等等!村庄被攻陷了!
  • 太阳的颜色

    太阳的颜色

    《太阳的颜色》收录了《太阳的颜色》、《重复》、《童话》、《等妈妈回家》、《胡同》、《火车》、《当兵的爸爸》、《海边的孩子》、《花儿的声音》、《回家》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超圣脉神

    超圣脉神

    潇洒——需要实力!守护——需要实力!复仇——需要实力!……………………在这个一切都需要实力的世界,牧尘封该如何抉择?
  • 无踪世界

    无踪世界

    当2012的预言成为笑话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时,却没人知道,真正的危机才正在慢慢逼近。当天空变色时,地球异变!当天空飘起血雨,恶魔降临!强者自渡,圣者渡人;无踪世界,何处安身?暴君重生,剑指苍穹;血统回归,重返巅峰。原本血脉高贵的人类为何沦落至此,世界末日背后的阴谋与秘密,末世的情与仇,人性的本质,一切就在《无踪世界》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 大圣复仇

    大圣复仇

    师傅,俺老孙被如来设计害了,算是废了,你就打破俺老孙肉身,封了元神,让俺老孙下界重新修炼吧。“唔,这到底是什么呢,好奇怪啊,一点都不明白。”孙小天完全看不懂这三个幻象到底说的什么。元灵玄铁棍缩小在孙小天的手里,幻象也消失了。
  • 十夜之冕:死神魅影

    十夜之冕:死神魅影

    生不如死,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词语了吧,但却是最真实的现实。过去的伤痕,任谁也不会愿去触碰;现在的艰难,任谁也不愿去面对;未来的渴望,任谁也不愿去放弃追逐。初见时,他们还是少年懵懂时刻,只觉得他们是最好的兄弟,十年分离,为十年后的相互伤害创造机会。十二贵族,表面上光鲜艳丽,谁有知道他们心里究竟藏着怎样的伤痕,如何的渴望。权利、金钱、利益,在这样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为争取自己所渴望的竭尽全力,带着永不属于自己的面具不断失去自我,失去人性,最终染满鲜血,接近死亡边缘。
  • 英雄联盟之荆棘王座

    英雄联盟之荆棘王座

    天王级上单、顶级战术大师林凡退役。这是结束也将是新的开始。一年之后,重回职业联赛赛场的他能否带领着全新的队伍一路披荆斩棘,登上那至高的冠军王座。
  •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明奇侠传

    大明奇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与你相伴

    tfboys之与你相伴

    与明星的浪漫恋情,青葱岁月,美好校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