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9200000002

第2章 佛的生命(2)

不论好坏,只要我们觉得不行或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方法时,就习惯于妥协。生活于惰性之中,这是我们的态度。反观佛的生活态度,跟我们就大不相同。他慎重地把是非善恶的标准,放在自己心中下判断,根据这项判断,不把自己的生活硬塞进现实里,所以,他能常常迈向新价值的生活境界。

正因为如此,佛才能抛弃妻儿眷属,到山里去修行,过着不同往昔的新生活。他抛弃家庭和欲望,成了沙门。当时,印度的修行生活可以说是禁欲,或者舍弃一切肉体欲望,而专心追求精神生活。所谓肉体欲望,是没有际限的。我们的脑海里经常会呈现肉体欲望,以致失去求真的意念,这正是我们的实际情形。

7.三界里没有家

佛觉悟到现实世界里的肉体欲望,不论获得怎样满足,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因此,他总想追求某些精神上的东西,这就是他宁愿抛弃妻儿和眷属,以及名誉地位,而毅然到山里修行的原因。他努力苦修六年,其间,他啃树皮和果实,待在擅特山里修行。虽然历经六个年头,他仍觉得三界皆苦。

三界如束缚,好像手脚被人绑住似的,所以,引发我执和法执二种欲望的心,就自然成为三界的束缚。

人们都有子女和少许财产。由于有了家庭,那怕是旧房子,也有必须回家的执着。俗话说,好坏总是自己的家,不论家在那里,只要一想到是自己家,就一定会回到那里去。一旦回到家里,就会忍不住说,还是自己的家好。但是,佛却说:“三界里没有家。”这是指执着于家庭的意思。有人住在高楼大厦里,有人的家居仅有二间矮房,不论如何,两者都是同样的家庭,即使是深山一间茅房,也不例外。纵使自己的家是间旧房子,或者肮脏极了,依然是好住家,打扫修饰一番就好了。虽然,有时想搬到好地方去住,但其中也不一定方便,只要家居习惯,照样是好家庭,继而执着于此。佛说舍家弃欲,二舍沙门;即舍弃家庭和欲望,就可成沙门。

三、菩萨树下

1.常随的弟子

释迦牟尼的弟子,为数众多,最先追随他的弟子,是五比丘,即有五个人始终追随在他的身边,也叫做常随弟子。当年,佛要入山修行时,他的父亲净饭大王非常担忧,就从自己的侍从里挑选五位最得力的人,跟随佛入山去修行,他们就是常随的五比丘。

诚如上述,佛从29岁起到35岁,一直在擅特山里修行。当他在修行时,那几位侍从也一块儿在山上修行。他们的修行正是当时印度人所崇尚的修行。

开始修行是怎么回事呢?用目前的话说,就是禁欲生活。总之,舍弃欲念,先得舍弃食欲、穿着欲望,以及对一切事物的欲望,他们刚好遇见名叫阿拉拉、卡拉拉等仙人,于是老老实实仿效仙人们的修行。

因为印度的天气温暖,衣着简单,食物为树皮和树根,他在山上采果实为食。居住场所是在树下静观,坐在树下修行。佛从一开始一直持续这种修行。不过,一般人会觉得如此禁欲生活苦不堪言,既无食物,又无衣服,睡在树皮上,或聚杂草而卧的生活,令人天天觉得疲劳,身体也会逐渐瘦弱。

2.释迦下山

所谓仙人的修行,就是少吃食物,为了尽可能避免紧张的生活,对衣食住就很不在意。

有一次,我们攀登庐山时,不禁大吃一惊,竟然看见有人靠吞吐气息和云霞过日子。起初,还以为是吹嘘之言,等到自己上山一看,才知他们果真以云霞为食物,或喝水过日子。在印度入山修行的生活,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几千年来的一种修行形式了。

但是,这种肉体性的苦痛,加诸于自己的身体上面,到底有什么效果呢?佛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

当时,大家都像仙人一样进入山林,减少衣食住的欲望,只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而已。他们刻苦修行,力求效果,但是,这样对于自己的大彻大悟,也就是对于开悟果真很有效吗?佛在绝望之余,终于停止六年来的修行生活。这种苦修方式对于自己的身体,似乎没有什么功效。再这样苦行下去,只会徒然增加肉体的苦痛。为了寻找更好的新生命,他毅然下山,离开苦行的生活行列了。

他下山的时候,只剩下皮包骨。“下山的释迦牟尼”,其实只是一副骨瘦如柴的图形、或雕刻像。

下山的时候,他明白自己本想追求某种精神上的东西,结果反而得到肉体的苦痛。为了找寻新生命,他深切感到一定要在精神上修行。

3.肉体与精神的调和

佛从“前正觉山”下来,到尼连禅河岸的菩堤树下,端然坐下。经过一番内心的降魔调伏,才恍然大悟,成为正式尊者,这正是精神革命。

在开悟以前,只靠肉体修行,根本无济于事。一定得有精神上的东西。当时,一般人的想法是,只要做肉体的修行即可,因为精神上的东西全属于天生,他们全持这种观点在修行。

目前也是如此,修行者无不给予自己的肉体许多痛苦。譬如,呆在水中修行或爬山修行,目前仍有极多人采用这样的修行方式。当然修行方法,还是一定要从肉体方面入手才行。肉体修行到某种程度时,会不知不觉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带来莫大的影响,也会浸入在非常的法悦状态里。但是,这仅是暂时现象,而佛却想一直获得这种现象。总之,他想得到自己肉体与精神的协调。

有时候,我们的肉体想这样做,而内心却不听指挥。反之,心意如此,而肉体却反其道而行,不听指挥。肉体叫做俱生,乃是与生俱有的东西。精神叫做心的分别,附上我们的判断,于是,心就另外活动。

人类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在身体方面,与生俱有,精神才附着上去,另一种是以后为了要懂事,精神才附上去。于是,我们常常会遇到身心不协调的状况。心想这么做,而身体不肯动,身体想去力行,而心却不肯附和。

譬如,碰到好吃的东西,虽然知道它有毒,肉体方面先要行动,而不听心的吩咐。同时,心里认为这样做比较好,奈何身体迟迟不肯附和。譬如,心知诚执地信仰或念念有词地祈祷,自然有好处,奈何身体却睡意极浓,或肚子闹饥饿,结果力不从心,各行其是。譬如,明知合掌顶礼是件好事,但是,在孩子或别人面前,却因难为情而做不起来。身体一直不肯附和心的指挥。

由此可见,人的身体与心不断在斗争,又好像在吵架的样子。那么,要怎样才能取得身心的调和呢?这是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关于修行方法,则有见道和修道两种。见道是如何调整心的问题,而修道是怎样从事肉体方面的训练。至于肉体训练与精神训练应以何者优先呢?有人以为肉体训练优先,但也有人认为精神训练优先。

像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应该先从肉体训练着手,继而注意精神训练,古代印度的修行方法也是如此。等到逐渐明白状况,相反地,心的训练要先进行,肉体训练放在后头,依佛的看法是,只有折磨肉体,显然谈不上修行,所以要重视肉体与心的调和。

4.一切为众生

我们通常只会考虑自己的事情,而佛却常常想到天下众生。他经常考虑如何解救众生?要怎样让众生明白身心协调的益处。

倘若入山跟随仙人修行,旨在完成自己的心愿,或玩乐一番,也未尝不可。然而,佛的目的不止于此,他觉得一定要使大家精神生活能够开花,所以才决心下山来弘法。

换句话说,佛自己虽然大彻大悟,但是,他体会天下苍生,一定要有这种想法,也能开展新生命。

于是,佛不照一般人所行的方式,他一切为众生,成道不仅为自己,他希望人人都能开悟。自己成佛不难,难就难在要使人人成佛。佛感到最大的责任是,必须要使大家都能像自己一样成佛。自己成佛倒不是十分困难。总之,我们心里的割断方式,都属于个人性质的判断方式,那就是自己成佛的想法。

怎样的判断方式,才是佛的判断方式呢?我们的想法全属于人类的想法,也全从自我这个观点出发。所以,自我的存在,始终成为我法二执的一种执着形态或烦恼形态。我们的想法确是如此。

总之,依佛的观点看来,无明就是我们的思考基础。无明是一种迷惑,而迷惑是自我一直执着于事物的环境,从这些事物中引起迷惑,由于迷惑的发生,我们自然会过着一种反叛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全是反叛的存在,就会有业的出现,业就是不合理,即不合理的生活,迷惑就成为基础,接着,以此判断事物,当然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了。

5.人的判断与佛的判断

所谓佛的判断,首先是“成所作智”的判断,其次为“平等性智”的判断,再次为“妙观察智”的判断,以及“大圆镜智”的判断。

我们要停止人为的判断,而仿效佛的判断,前两种为人类的判断,后两者为佛的判断。惟其如此,我们才会碰到无明或迷惑。其根本在于自我与环境,大家全都根据自己与环境的条件而下判断,用心诽谤,自然会呈现反叛。

譬如人人必须得死,但大家都想要免去一死。人类是不得不死的,不论活到60岁或70岁,甚至挨到80岁,反正都得死。但是,大家都不愿死,总想多活一天算一天,这也是反判自然规律,如此看来,倒是很滑稽的事。

死亡就是生物的灭亡,生者必灭,合者定离,一切如此决定罢了,这也是自然的理法,但是,人心在对抗此种自然理法。

人活到七、八十岁,就会死亡,不论如何反抗,也无法战胜这种自然理法。由此可见,以自己的心反叛自然,百般不愿过不合理的生活叫做业。这是肉体的业,也是我们人类的心。我们在做各种不合理的事,倘若此路不通时,又会变成怎样的情形呢?大家都会说愚蠢,而糊里糊涂过日子。如果冷眼旁观我们的生活,真可说是愚蠢的生活。

同类推荐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圣经故事2

    圣经故事2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出凤女

    重生之嫡出凤女

    侯门深重终究躲不过阴谋算计,前世枉死今生定要步步为营,风起云涌事事难。前有太后逼婚,后有渣男绿茶,哎,公主生活不好过。落水危险?我救你!遇到危险?我护你!火寒之毒?我来受!不愿你陪我一路夺嫡艰辛,便换个身份护着你。偏偏身份被发现,公主生气不好受呀!强的不行,装病危。说好的中了火寒之毒呢?说好的就要赴死呢?大骗子,呵呵,娇妻在怀如何敢死,吃干抹净还要骗娶回家,温柔陷阱步步深。前世谋权,今生谋心。万里江山谋为聘。
  • 暴力女的小学时代

    暴力女的小学时代

    主要讲述了我和同学的奇遇和放假与闺蜜的开心和完美时光
  • 是你抛弃了时光还是时光扔下了你

    是你抛弃了时光还是时光扔下了你

    相遇本是一种缘分,相知便是缘分的延续,而相恋则是让相知的继续的延续,男女主角在看起来各自毫不相干的领域里相遇相知相恋,惊艳了时光,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对方。
  • 救世仙尊

    救世仙尊

    十界!分为:人界,兽界,妖界,魔界,圣界,天界,法界,冥界,诛界,仙灵界!强者,视弱者为蝼蚁,生杀予夺,只在一念之间。所过之处,金钱美女缺一不可!弱者,视强者为神人,敬仰膜拜,缺一便定生死。所过之处,鄙夷不屑样样齐全!而龙枫,则要将所有生灵变为平等,因为他是……救世仙尊!
  • 凤临天下:哥哥请爱我

    凤临天下:哥哥请爱我

    身为王府庶女,亲母早亡,深受皇恩的兄长对自己如同陌路,本以为终身都将困守在王府之内,成为推动王府更加辉煌的工具,却在接受名门教育时得知自己不同的身份。国家的沦陷,家族的覆灭,亲眼看着最后守护自己的人死亡,让她从此走上了复仇之路。集结同伴,身边却越来越多身份成谜的男子,最终国仇家恨,该怎样抉择?严羽墨:真希望你永远都只是个孩子!陆瑾坤:你是第一个连续打我两次的女人!蓝之白:我必须依附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找到我人生的意义!
  • 【紫戒情缘】﹕王的宠妃

    【紫戒情缘】﹕王的宠妃

    一枚充满神秘力量的紫玉花戒将她带入到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异时空,遇上一个令她心动不已的男子,为何他总是对她若即若离,如同雾里看花,当他毫无留恋将她送与异国君王时,她的心刹那间支离破碎.原本无意与人争斗的她,却一次次被卷入莫名事端,无心辩解的她顶着莫须有的罪名被那个长相绝美,脾气暴躁的异国君王打入冷宫,每每她身处危险境地之时,是何种莫名的力量保护着她安然无恙,再见面时,在她眼中,他已是陌生人.还有,她的身世是怎么回事,莫非,她不是人类...这,这一切未免也太玄疑了吧……
  • 史上最强刀客

    史上最强刀客

    一把沧桑古刀。一卷武学心经。一段尘封岁月。入十凶绝地走天地奇门,夺世间造化,成我武道无上身。书友群:480654436欢迎大家来玩!!汗颜,号被盗了,新建个群,唉…
  • 我们不能说来生

    我们不能说来生

    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你身边的红酥手不,我们不说来生说了来生,今生的缘分就散了今生,我要你为我红袖添香
  •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是一部架空历史,又不完全脱离历史。作者以细腻的笔墨赋予小说神话般色彩,很好的升华了小说的主题。《黄土豪情》是以中国明末清初为背景的历史性小说。但人物的思想却以现当代为基础,大胆创新,但又不做作。很好的传承和丰富了中国古文化和现当代文化的内涵。小说里一些小人物的细腻描写,崭新地衬托了大人物当时奢靡的生活状态。也侧面反映当时底层广大的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老百姓的悲惨命运,暗示着统治阶级即将灭亡。小说里一段段纠结的爱情故事,年轻人的爱情价值观与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相抨击,以牺牲生命来维护爱情的神圣与伟大。
  • 丹王天下

    丹王天下

    没有丹心,不凭资质也要战斗。没有背景,即使孤身又是何妨。丹术就是要修炼丹道,剑中自是有剑心,凭己之力,丹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