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9200000001

第1章 佛的生命(1)

一、佛的诞生

四月八日是佛的诞生日。他跟我们不一样,因他并非在娘胎里待过280天,据称他在母亲——摩耶夫人的胎里待了400多天才诞生。此外,他在娘胎时的情况也非比寻常。

《本生吼雀经》和《佛本生经》里也谈及这件事。这些经典里说,佛基于前生的善因,才得到善果,故降生为释迦族的王子。

在佛的诞生里,据说最与众不同,就是生下后能够立刻走路。

释迦的母亲是摩耶夫人——净饭王的王后,当她要生产时,刚好想回娘家做月子,结果在归途中,到达卡比拉国境内的一间别墅里,适逢百花盛开,她一看到百花灿烂的情景,忽然触动胎气。根据当地的习惯,只要胎气一动,树枝下垂,婴儿自然会诞生。于是,她在这个花园里,手持树枝,等待生产了。

但是,佛在娘胎里待了一年半,实在是极大的难产。摩耶夫人在产后一星期,就遗下太子去世了。反之,佛在娘胎里似乎发育得非常良好。

根据经典上说,佛是从母亲右肋的腹部附近落地。当时的情景曾用铜像制造出来。当他从右边肋腹出来时,产婆从下面接住,五位女官就用开水冲洗,此情此景,铜像上栩栩如生。

经典上说,太子出生时,走了六步,踏出余下半步时,自己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三界皆苦,我一人拯救”。如果照现在人的判断,天下那有这样谎谬的事情呢?事实上,我们只能做人为的判断,此外别无他法。

总之,佛的诞生情形是与众不同的。

据说,摩耶夫人怀胎的时候,曾经碰见过几件事情。原来,摩耶夫人跟净饭大王起初都没有子女,于是,他们极想生得一男半女,天天向天祈愿,有一天晚上,摩耶夫人得到神圣的梦言,因为,她梦见一条白象突然闯进自己肚子里,她来自忉利天(净居天),也就是佛住的世界。

据说,从忉利天搭坐白象下凡时,呈现普贤菩萨。普贤经行愿品这部经典中这样记载的。例如怎样下凡,怎样寓宿于娘胎里。

在《佛本生经》里,叙述各种以前的事,也就是出生在忉利天,成为普贤菩萨以前的种种事迹。佛的本生经在南方很流行,也叫做本生谭。

佛诞生时,立刻说话“三界皆苦”,这个三界就是指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居住的世界叫做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中以欲界——欲念极深的世界,和我们的因缘最深。五感(即眼、耳、鼻、舌、身等五感官)、六感(即是意识),会引发我的欲念。眼指眼睛,耳是耳朵,鼻为鼻子,口是嘴巴(舌),身指身体,心为心意,彼此互相关连,聚合重叠,而构成我们的身体。一看见东西就想占为己有,一直就想听好事,想吃美食,想要快乐,想要玩乐,诸如此事,全都靠眼、耳、鼻、舌、身和意等来追求欲望,此即我们的生活实态。

若能稍稍修行,就可从欲界转生到色界,再从色界上升到无色界。

这些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呢?那就是“三界六道”。我们生活在这个六道世界里,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间、天人的世界,即此六个世界。

欲界是由六道世界一步跃过的世界,叫做声闻世界。此外,有缘觉世界、菩萨世界,直到佛的世界,这些合称十界。

佛要解救三界中受苦受难的众生,只要跃过这个痛苦世界,应该能到声闻、缘觉、菩萨、如来的世界,佛预言我们可藉六步半步,或“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到达那种世界。

二、年轻太子的苦恼

1.妻儿团聚、生活幸福

佛在29岁以前,体验了跟世人一样的生活,以此成了新生活的基础,在经典里记述各种有关佛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记录。

他到了29岁的年纪,当然结婚生子了。他的妻子是亚梭达拉公主,夫妻俩和儿子生活得十分幸福,每天的生活跟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印度贵族的结婚条件非常繁杂。例如,一族人聚集一块儿,男人如要向其中一位女郎求婚,一旦碰到许多追求者,首先得从竞技中获胜利,通过测验才能得到那位女郎,这是当时的印度习俗。

佛当然也跟其他释迦族人较量,依照祖传顺序,最后才娶到亚梭达拉公主。不久又喜获麟儿,他对妻儿的爱自然与日俱增,那么他为何要切断这条爱的绳子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业与烦恼

人生有业与烦恼的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全是“发业润生”的一种业的结果,才会出生在不能如愿以偿的世界。如果我们全都能生活得很满意,当然再好不过了。实际上,我们全都不能生活得很幸福。这种无法如愿以偿的生活,为什么会如此呢?又要怎样努力才好呢?努力的结果,好坏如何,一定要仔细研究才行。总之,我们的生活不能事事如意,而且徒劳无功,那些努力全由于错误引起。

因为做事不能如愿以偿,一切想要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殊不知后者本身就不合理。

不用说,人类必须体验生老病死的四苦。然而,我们总得想办法避免,可惜,不论怎样努力避免,也难逃死亡的命运。

因此,这是无谓的努力。因为前有人类无法避免的谛法、理法,以致引起不想得到的欲念(惑),为了要满足它,才努力活动(业)。诸如此类的业和烦恼的相互交织,操纵着人类,这就是人类生存的实态。

尤其是,年轻人的体力旺盛,同样地,他们也有旺盛的意欲,而且过分相信自己,这就是业——释尊所说身、心的活动——十分旺盛。由于欲念旺盛,就会引发连锁性的相互反应。业于烦恼的交互作用,和互相联系,促使生活更加复杂。何况,年轻人根本不曾想到有关四苦的苦恼,这可以说是年轻人的优点和缺点。目前世人正沉迷在实验主义的时代。

3.四苦

我们不分男女老少,无不想要永远年轻,但都徒劳无功。经过三年,身体当然会衰老三年,这是无可挽回的事。不论怎样努力,或费尽心机,都无法逃避这个事实。而且,努力一百次或二百次,也无补于事,由于自己无法自觉,致使一直为生老病死的四苦所烦恼。所谓四苦者,就是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这是人们的必经之路。但是,许多人却一直设法反抗这个事实,例如,长生不老,或早除病患,甚至也想逃避死亡。

因为死的问题是与我们生命的连续有关,所以,死虽然能够解决一切,但人们却尽力要反抗死亡,极力不想死。回顾人类千万年的历史,可知人类全都难逃一死,怎么可能只有自己能免去一死呢?人们不断在反叛大自然的理法,凡反抗或反叛心越强的人,其所感受的苦恼就越大。如果死亡来临,改以欢迎的态度,只能陷入平静的精神状态,照样也无法长生的。大家费尽心机想要长生不老,殊不知这种努力却在反抗自然定律。

4.八苦

爱别离苦的烦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不得不离开所爱的亲人事物。我们乐于拥有名誉、财产和地位,或要生活得锦上添花,其实,时间一到还是必须要弃它而去。

不料,我们却对于这些满怀执着,迷恋不舍,依赖着名誉、财产、地位或自己的身体,拘泥于苦恼。同时,想尽办法要战胜苦恼。

此外,尚有求之不得苦。因为大家都活在贪欲世界里,所以,贪婪之心极强。再三追求,仍然不会满足。要求无限,所得有限。其间出现很大的差距,想要多多益善,结果都不能如愿以偿。这个误差就成为苦恼的根源。其实,给予者是根据自己的业,所以,所得的限度跟自己所造成的业是相等程度。

自己的业早已决定自己该得多少,一点儿也不能强求,大家不知自业自得的原则,结果总想得了还要得,以至烦恼丛生。

由此看来,惑(欲)、业、苦,一直在我们心里蚕食着。然而,我们一定得在生活上感受苦痛。有时为爱别离苦,有时为怨憎会苦。怨憎会苦就是苦于会晤讨厌的人,苦于碰到讨厌的事情。

甚至在家庭里会发生讨厌的事情。不论怎样和睦的家庭,有时也会发生不愉快。反正各个家庭都有问题发生,这就是怨憎会苦的烦恼。

至于五阴盛苦,就是人人都会增加年岁,逐渐衰老。感受衰老,就叫做五阴盛苦。五阴系指耳朵、眼睛、鼻孔、口(舌)、身体等五项感官而言。

眼睛不好,会表现愚痴,头发斑白时也会表现愚痴,牙齿脱落,耳朵重听,身体陷入半身不遂,因缘成熟,最后就是寂灭为乐了。总之,部份感官逐渐衰退,以至面临死亡。倘若不懂寂灭为乐的因缘,也会出现各种愚痴。这叫做五阴盛苦。眼见自己逐渐老态龙钟,心里简直无法接受这种残酷的事实。大家总想永远年轻、健壮、成功,保持昔日的风彩。这也是感受痛苦的原因之一。

佛把这些全都归纳起来,称为“四苦八苦”(生老病死的四苦,加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反正我们已经诞生人间,若不经历四苦八苦,这一辈子就休想混过去。不论愚痴或圣贤,都应有备尝这些苦痛的勇气。

反抗苦痛会碰到麻烦,碰到麻烦或困难,就会引起业的问题。

5.自我批判的重要性

我们对于事物只会下客观的判断,但是,佛却以为我们应有主观的判断。所以,佛教导我们如何从事主观的判断。倘若我们一直能够主观地判断事物,那就能很简单地了解事物,由于我们只能客观地下判断,以致产生各种矛盾。

佛所说的主观判断,譬如对生老病死而言,佛怎样下判断呢?其间有一段著名的传说。

佛因为四门出游,而悟出四苦的道理,刚好有一次带着侍从从四方之门出外游玩。这时候,他明白各个区域的状态。有时会碰到病人,有时逢到别人出葬,甚至有时也会遇到老态龙钟的人。那时候,他立刻会产生主观判断。

如果遇见老人,他马上就产生如下的判断:我将来也会像他一样,变成老态龙钟的人吗?弯腰驼背,病人姿态,四大不调和(古代印度人以为人的身体由地、水、火、风等四项要素构成,倘若四项调和,就能保持健康)。

如果看见别人出殡,他就会判断:我也会像他一样有死期来临吗?他意识到葬式的情形,必然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反之,当我们看见别人的出殡仪式,也许暗忖又死了一个多余的家伙。今天算自己倒霉,碰到这种不祥的事情。

总之,我们只能客观地判断人事。倘若能够视别人的事情为自己的事情来判断,那么,别人生病也觉得像自己生病一样苦恼。同时,只要死是我们的自业,我们就非承受不可。不论病人,或老人,只要看见他们衰老的姿态,都会这样判断:“已经是驼背弯腰的老公公,走路慢吞吞”,“真是呆头呆脑的黄脸婆”,倘若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那个样子,恐怕就没有理由嘲笑他们的老态了。

佛说爱别离苦,是必须要别离心爱的人和喜欢的事物,诸如此类也得有主观判断。怨憎会苦也得有主观判断。至于五阴盛苦方面,不妨看看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和身体憔悴与衰老的情形,就会主观地产生一种自觉——那是自己所造的业。总之,我们要好好自觉自己的业和苦。这样一来,对于现实中的自己所做的感受方式,自然会非常满足。可惜,我们却极难这样做,因为我们一直在客观地观察事物。

佛反复告诫我们,不论对任何事物,都得有主观和客观的观察训练。我们所处的世界,乃是三界皆苦,而我们全是苦难的众生,也是四苦八苦的世界,更是业的世界。今天,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里受尽苦痛,也是由于业的缘故。

由于过去的业,才会感受现在的苦恼,因为我们常常对于苦有某种错误的认识,并以此来理解事物,结果才会反抗这些苦恼,而无法接受现实,愤恨不平、满肚牢骚,为了克服现实生活的矛盾与束缚,在不停地努力之际,就导致各种错误。这叫做“三界皆苦”。谁会拯救三界皆苦的人间社会呢?佛说:“由我一人来救。”他怎样解救众生之苦呢?

6.舍家弃欲

现在不妨再看看佛的生活,他年届29岁,已经拥有妻儿,净饭王尚在人世,自己又是堂堂太子,生活得非常快活。此外,尚有多位仆从和侍女,日子过得自由自在。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只要能够习惯,真是有权有势,而且有地位、有名誉、有财产、有亲人和妻儿。惟一不幸的是,因为母亲当年怀胎一年半,招致难产,一周后离世而去。后来,才由姨妈抚育释尊长大成人。这是他终身最大的不幸之一,此外,在生活上简直没有什么不幸。后来,他居然肯抛弃名誉、家庭、欲望、父亲、妻子家人,而入山修行,如果没有真正的自觉是做不到的。

虽然,我们过着无聊的日子,但也仍执着于这样的生活。许多人尚沾沾自喜家世的显赫,也有不少人不断在夸耀自己家财万贯,更有人津津乐道自己家庭能够数代相续。其实,我们全都在无始无终之间,拥有远源流长的祖先,何以不谈这些,而只夸耀几代的家传呢?

如果耿耿于怀那点滴的财产和官位福禄,那么这些都会控制我们的生活。我们要以正确的看法和心得来评价自己才好。可惜,正确的观点无法左右自己,反而生活在我执的情境里(对于某件事过份执着,而忘却自己),由于我所执,致使自己被俘掳于执着的生活中。那些束缚我们的东西,也就是打扰我们修养之物,即是无聊的名誉和财产,由于过份相信自己,总以为自己精力旺盛,致使自己不能步入正途,也就是不能进入寂灭为乐之境。

然而,佛的作风却不是如此。他的生活建立在现实上面,并把是非善恶建立于主观判断上面,并且而全力去实践,其间毫无妥协之处,他完全过着实践的生活。所谓自觉的生活,就是自己只要觉得那些好,那些不好,就立刻择善实行,全力以赴,这是佛的生活态度。

同类推荐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热门推荐
  • 九源无疆

    九源无疆

    雨夜之中,失去一切的他,誓覆长天。大道之阔,却无他一人的容身之地。天地无情,何歌何泣?实力?势力?权力?又能如何。只想做到今生,无悔。
  • 至强王者

    至强王者

    因为护照的事情,回老家七天,一直没有更新,也不打算更新了,改名《魂帝诀》继续更新。
  • 凰倾天下:腹黑帝君乖乖就擒

    凰倾天下:腹黑帝君乖乖就擒

    一个是曾经傲视群雄的神偷月璃,一个是世人眼中废物花瓶,一个是重梦国少女眼中的梦中情人。当她由于身边人的背叛不得已跳下悬崖,重生到了她的身上,成为了梦中情人……好吧有点绕…他是多塔大陆的圣君,他是与她千年前便有情缘的仙人。三人从千年前便开始了不断地纠葛,最终,结局是什么?她,一心想屹立在世界的顶端。他,一心想把她护在怀里不受觊觎。他,一心想和她再续千年之缘。她最终,还是将身心托付给了他。那个一直在她身后默默看着她的人。
  • 焚修记

    焚修记

    从地球穿越到御天世界中,因体质不同,他无法感应力量,沦落成为了乞丐……焚火教的出现,让他看见了一线生机……于是,焚修的冒险,在兵纹刻录禁术重生之下开始了……
  •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野蛮秘书(魔鬼的秘书系列之二)

    野蛮秘书(魔鬼的秘书系列之二)

    [花雨授权]真的不懂,他怎么会喜欢这个死要钱的秘书,为了她,别的女人都入不了他的眼,偏偏她对他一直是公事公办,从不掺杂私人感情——他一定要改变现状,方法就是付她加班费、出差费、交际费……投其所好,再慢慢诱惑她……
  • 傻王爷的废材王妃

    傻王爷的废材王妃

    在生活中,我们总想爱情如果没有你的离开,会不会就很美好呢?嘻嘻,且看女主怎么虐待我们这些单身狗吧。
  • 星月劫之倾世魔妃

    星月劫之倾世魔妃

    她,一代侠女,斩妖除魔,成为众妖魔斩杀的对象。他,一代魔君,冷酷无情,却被自己人打成重伤。她与他本无交集,命运的齿轮转动,让他们相识……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他一瞬。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长活一世,却能记住她说的每一话。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 只剩下我们

    只剩下我们

    根据游戏《美国末日》改编,当瘟疫散漫全球。末日时代来临,每一个人将怎样面对,当人类没有了一切道德约束,还怎样生存。
  • 纪元之灭

    纪元之灭

    地球诞生至今数十亿年,人类文明岂会是唯一文明。上一纪元的灵魂附身于因人体试验致死的林易身上,曾经的世界为何毁灭,曾将的人与事都消失了吗。带着疑问,林易开始了寻找原因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