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9200000003

第3章 佛的生命(3)

我们的判断力,就是人类的判断力,即“知识”是也。我们应该知道靠知识不行,以后要往“智慧”方面发展,知识是概念性地知道事、物,而智慧是通过自己虔诚的体验,而后知晓事物。

这就是佛的判断与我们的判断不同之处。因此,佛的生活正是符合自然理法的生活。自然的理法跟自己的生活合而为一。佛正是过着这种生活。这种判断才可叫做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或大圆镜智的判断。

6.成所作智

所谓成所作智的判断,意指一切事物皆是自然的判断方式。

连别人的东西都想要,我们只有类似这种判断,大家念念不忘东西是我的,连别人的东西也想占为己有,正是天下众生的这种心态,他们决不能委之于自然的判断。

爱说别人坏话,又想吞没别人的东西,以致常常生气,丝毫没有事物的平等观念。在生活上只有优越感的存在,时时刻刻以为:“我是圣人、我是伟人”。佛认为天下众生皆平等,甚至连石瓦草木和国土等物也是平等的,故以为“草木国土悉皆成佛”。这种情况的平等,连石瓦也跟人类一样生活在一种平等上面,这是佛的想法。

7.妙观察智

妙观察智就是观察,意指对事物的观察有不可思议的奥妙看法。佛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于人类。因为佛对事物的观点十分奥妙。譬如,世人在习惯上是独善的。因为大家全都存在独善性想法——“我是对的,我很不错”。大家全对自己的事情找借口。大家都是独善型。纵使人人看见自己做事,异口同声说不好,只有自以为好就照做不误。

由此可知,世人全都有独善性,总以为自己做的事最好。自己做得不错,而别人做得全不好,只会批评别人,而从来不曾自我批评过。世上没有一人觉得自己做的事不合理,纵使自己做得不合理,也以为颇合道理,总是为自己找借口,这正是我们人类的生活现状。

但是,佛说的妙观察智,是在观察事物时,他能用极强的观察力衡量事物,所以才能明确看出人类的平等。

8.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意指事物如同镜中反映出来一样,佛观察一切平等,就像镜中反映的东西似地,不论人或狗,在镜中反映出来的,都是相同的东西。狗小便时,镜上反映出悠然动人的脸孔,同属镜中的姿态,绝无甲乙的差别。佛有一种卓越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人类却不是如此。人类是很肤浅的,没有思想。今举一个浅近的例子来说,任何东西放在肚子里,就会小心翼翼地收藏,一旦泄出于外,就认为很肮脏,而弃于地上,这是世人的观念。因为世人根本不懂净秽不二的道理。一旦泄出外面,就开口闭口说肮脏得不得了。肚子里不是臭气冲天之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收藏好,只要一次泄露出去,就大声怪叫:“啊!脏死人,手不能摸。”只要上厕所,就必须把手洗干净,这是人们的德性。

更严重的例子,莫过于参观瓷砖店,其间并排着便器,人们一开始就觉得肮脏。其实,这里出售的全是新货色,连碰都未碰过,只因为它是便器,大家就对这个名称执着起来,并且解释:“这是脏物”,结果引起一种错觉——别人的东西肮脏,自己的东西干净。因此,大家就不能实实在在地解释事物,佛的看法是,凡在镜上反映出来的,不论干净或肮脏,只要从镜上反映出来,全都一样,这是佛的妙观察智和大圆镜智的判断方式。

由此看来,佛的判断所以异于我们的判断,正如上面所说的,佛脱离人的心,而得到智慧,把心转变为智慧。诸如此事,就是佛得悟的结果。

那么,佛的判断为什么跟我们的判断力差别如此之大呢?因为佛兼备肉体与精神的修行,才能出现这种判断力。

同时,他一直很慎重地把这种判断放进生活里。反之,我们很差劲,随便一想就做下去。因为众生都根据不成熟的想法做事,到底做什么却不知道。

实际上这跟疯子一样,但是,自己都不觉是疯子。即使干同样的事,殊不知今天做跟明天做,就有不同的意义。可见世上很少有东西会像人心那么变化多端,不会永远一样平等的,大家天天生活在糊里糊涂中。所谓明智而慎重的生活态度,就是一定要有固定的判断力,这也是佛的观点。

9.降伏恶魔

经典上常常提到如何降伏恶魔的生活,其中的恶魔到底是指些什么呢?经典上常常写着,它有时会变鬼,有时变为刀刃,有时又以魔女姿态出现,但现实上却无此物,总之,肉体的诱惑会以魔物姿态出现。其中所谓降魔生活,倒不是有什么恶魔的意思。

总之,只要我们的心能够安定祥和,即使有什么恶魔出现,也无所畏惧。如在精神上逐一克服这些恶魔,就是降伏恶魔的意思。

从十二月起,就有寒冷的感觉,其实,印度的十二月份,正是气候最好的时期。在此美好时期,佛才能在菩堤树下大彻大悟。总之,精神战胜肉体生活时,肉体根本无法操纵我们的精神,心反而会控制肉体。惟有在心不受肉体束缚的生活下,才能悟道和解脱。

我们一直在被束缚着,被绑得紧紧的。手和脚都被绑起来,倘若心受制于肉体,就不是好现象。凡肉体的生活由心引发出来,就叫做解脱或得悟。

表面上,大家都会异口同声表示,佛的生活属于悟,那么,在根本上说,悟又是什么呢?就如同刚才所说,凡是心的生活征服肉体的情况,其间就存有悟的基本判断。佛的教诲,足以训练我们的判断方式。

10.解脱的意义

进入山里修行时,自然会碰到一个问题,即我们到底依赖肉体还是精神呢?起先,佛抛弃王位、亲人、妻儿、财产和名誉,而入山去修行。总之,他抛弃了环境,也就是舍弃法执,然而,我们却对环境执着不已。

人若上了年纪,就逐渐像死的样子,执着会从环境进一步漫延到肉体。对于名誉、地位和财产,就会比较容易舍弃,但当自己的心和身体逐渐发生分解作用之前,会感受各种苦痛,同时拚命眺望自己的肉体,对它执着之余,会仔细瞧瞧自己最后的姿态。这可以说对环境执着的态度。

肉体与精神那一种值得尊敬呢?或者那一种较重要呢?这是根本问题。佛舍弃环境去山上修行,虽然进入山里,肉体仍然十分顽强,以至很难任意指使。他觉悟肉体很难随心所欲,服从心意。

于是,他决心要让肉体与精神取得调节,两者能够完全调节的境界叫做解脱。解脱就是抛弃外壳之意,意指进入真正的精神生活。肉体生活是,当肉体寄寓于精神上面时,精神多半会受到肉体的灾害。于是,我们的精神一直受制于肉体,而不能有完全的精神生活,肉体不会骚扰精神的生活状态,就叫做解脱,解脱生活就是指开悟或正觉。

总之,我们的精神附着于肉体,而且,精神生活又是看不见的,所以,肉体不能被精神所左右,精神反而一直被肉体所左右。倘若得到解脱就可脱离一切事物的束缚,心也能脱离身体而得到解救的生活,这就是解脱的意思。

精神受到肉体的左右,对于寒暑必然会感受各种抵抗或束缚。对于疾病也一定有反抗之感。由于上了年纪,就觉得有感情的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心会常常被指使,必须早日脱离这种生活,乃是佛经过6年的修行结论,一定要有精神生活才行,佛在35岁才开始觉悟自己的生活决不能受制于肉体。

11.遭受误解

昔日跟随佛一块儿入山修行的五位比丘,眼见佛特地入山修行,然后又下山去了,他们忍不住说道:“简直是堕落嘛!”

虽然,他们五人也一块儿在修行,因无法忍受修行的痛苦,所以,待佛下山之后,他们也随后离去。五个人在鹿野苑这个地方又重新开始修行。这时候,佛大体上结束了肉体上的痛苦修行,而打算往精神方面修炼。总之,那是指见道的修行。当他进入心的修行境界时,那群只知肉体修行的同伴,忍不住说,这岂不是堕落吗?但是,当佛逐渐完成心的修行时,首先必须要教化的是,当年跟自己一块儿在山里修行的五位比丘。于是,佛就走到大约二百里外的鹿野苑,这是佛正式弘法的开始。

12.五位比丘成了佛的弟子

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也就是开始在此弘法。当佛前去弘法时,那五位比丘眼见佛走下山,不禁轻视佛已经堕落下去。但是,当他们目睹佛到了鹿野苑,心里不禁万分惊讶,因为他们发现佛的态度和风采,竟与昔日在山里一起修行时大不相同。接着,他们才逐渐接受佛的教诲,有人怀疑佛到底教诲他们些什么呢?原来,佛说人类并非只有形状,心也相当重要。

佛说,只要有意致力身体的修行,则不太困难,惟独心道的开窍,十分困难。总之,给予身体痛苦的修行,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皆因心的修行非眼睛所能目睹,故才十分困难,关于心的修行,第三者无从看见,当然就无法判断了。但是,心的修行对人们十分重要,如果心道不能开窍,即使身体之道开窍也无济于事,以上是佛初次向五位比丘弘法的大体内容。

佛对这五位比丘再三教导,心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依你们看来,心一定藏于肉体里,或身体的皮肤内侧,甚至以为心藏在肉体里,如同里面的脏物一样,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心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它遍布在宇宙各处,心不仅在身体里面,诸位的心也遍布世界各地。

这五位弟子吃惊之余,不禁问道:

“是吗?到处都有心在,这未免太奇怪了,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我的心当然存在我的身体里,而你却说心遍布宇宙各处。”

佛回答说:“你的心即是我的心,我的心即是你的心呀!”

五位比丘仍然似懂非懂地继续问说:

“啊!我的心即是你的心,你的心即是我的心,竟是不二平等的心,这到底怎么回事呀!”

佛就谆谆教导他们有关心的事情:

“人类的肉体是由心在控制的肉体,心才是最重要的,肉体生活由心引起。事物均被心所左右,心如同画家画画一样,什么都能画。”

那五位同伴做梦也没料到心是这种东西,以前只知埋首于身体的修行,如今在吃惊之余,也就成为佛的弟子了。

同类推荐
  •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当代博古通今的大德净空法师于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四十多年,提出“佛教”乃“佛教教育”的正名之说,即他所认为的佛教也是孔教(孔子教育)。本书为净空法师几十年来弘经演教、启迪人类智慧的基础性的妙语菁华要录,包括佛教常识、修行、养生、礼佛仪式等内容。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最强世纪

    最强世纪

    这是一个黑道学生和白道公主一起创下的最强世纪。没有打不下的江山,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这一对令整个世界闻风丧胆的最强情侣!2015年七夕温情开书~_~
  • 舌尖上的原始之旅

    舌尖上的原始之旅

    我不知道别人(剩女)是怎么打发无聊时光的,但是我知道我就是喜欢在四下无人的夜里欣赏一下各类美食节目,来安慰一下经常被泡面和它的伴侣(火腿肠)荼毒的胃罢了!但是可,可但是,谁能告诉我对着美食节目舔屏也要被月亮惩罚吗?郑叹站在古木参天,遮天翳日的森林里欲哭无泪,裸露在外的树根像蛇一样穿插在地上,一脸懵逼的郑叹只想回家,可脑子里还有一只抽风的美食节目系统!
  • 冷血王爷嗜血妃

    冷血王爷嗜血妃

    她,一个被称为冷梅的无情杀手,一朝穿越,成为冷家大小姐,因从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所以被封为言冰公主,被庶妹嫉妒,姨娘打压,幸好,与逍遥王爷有一纸婚约,让人不敢得罪。他,人人口中的冰山王爷,不愿与任何人接近,除了她,两人不打不相识,一路互帮互助,爱的种子在两人心中发芽。且看逍遥王与王妃如何一路过关斩将,一统天下!!!!!!!!!@@@@本人乃学生一枚,若几日不更新请见谅,毕竟人家才只是个学生了啦!
  • 清风亭稿

    清风亭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色洛基

    月色洛基

    月球上的高智慧生命一个平凡的地球中学生为了和平与家园而战!
  • 人力资源管理新论

    人力资源管理新论

    本书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体系架构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机制、人力流失过程管理、核心人才继任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等内容。
  • 我的霸气男友鹿晗

    我的霸气男友鹿晗

    鹿晗,你的霸气让我沉迷那你就多呆在我身边
  • 这有毒的修仙日常

    这有毒的修仙日常

    「我们所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知道你们喜欢打打杀杀,但是这样不好,太暴躁,容易内分泌失调,不如我们坐下来喝口茶,吃个包,老同志意下如何?不行!那就是没得谈咯!是的!好吧,打打杀杀其实我……也是喜欢的!
  • 青阳道君

    青阳道君

    道君者,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乾元大陆人族曾经独尊,道术历经五纪,森林纪、灌木纪、草原纪、荒漠纪、灰烬纪,老子预言了森林纪的那场大火,西出函谷关;孔子奔走疾呼却救火无果;庄子亲眼目睹了那场大火,发出千古悲叹,最后秦始皇采取韩非子之策扑灭了大火,汉武帝重新支起了炉灶。万年之后,大劫将临,曾经强者王青阳重回大劫之前,奇遇得百家宝典,集东皇九钟,继往圣绝学,守护亲友,镇压诸天,成就无上道君!
  • 剑控天下

    剑控天下

    他因一株长在心脏上的涅槃花,偏引起激烈争夺。他乃百年前的剑圣重生,是否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他有着颗强者的心,有着狠辣的手段,更比狐狸还要狡猾。当二人合二为一时,又将掀起怎样的风波?一剑东来,九霄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