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6700000002

第2章 国医养生之道与理论精髓(1)

“道”、“医道”、“道以医显”

“道”是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个“道”字,“道”不仅仅是理性、规律或原则,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切身的感受,一种信息,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一种深入骨髓、自然到让人无法察觉的习惯。中国有个词叫“福至心灵”,这个词用英语是无法翻译的,其实很多中国的词语都无法用西方语言直接翻译,即使译出来,也失去了其原本的意蕴。所以,何谓“道”,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道,这还是要用中国的思维来理解。

古人有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讲得很深刻。其实,道,就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从哲学上来讲,就是很宏观、很全面地看一个事物。就像中医,谈养生治病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把人体看做一个小宇宙,与天地阴阳五行都有关系,人体各部也不是彼此独立的,你头疼就可能是全身的哪个经络出了问题。中医还讲饮食要法地道,居处要法天道,而且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制喜制怒,因为饮食、居住和情志都是可能导致生病的因素。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是站在很高的位置去看事情,很善于从斗转星移、日月变化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能够从毫不相干的事物中总结出相同点,所以中国的语言中有很多比喻、类比。比如用“白驹过隙”来形容时光流逝,这究竟是怎样的迅疾飘忽呢,需要你自己去想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让人读了就有一种惆怅之气;还有《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虽然没直接说出形状、功能,但一个比喻,把心的重要性说得很形象。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所谓“道”,其实就是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已经习以为常的语言、行为和思维习惯,只是我们生活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已经不敏感罢了。

与中国文化相对的就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多关注“器”,也就是形而下的层面。拿西医来说,其发展的过程就是重解剖、重实验,这是由他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他们更相信从解剖和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因此,西医要借助很多仪器和数据来进行诊断,他们认为这就是科学。但是,西医近些年遇到了一个尴尬,就是很多人明明感觉身体不舒服,而医院的检查数据却显示一切正常。不过,正是因为西方文化的这种“器”的本质,它更易于理解,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学习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就是悟性,是福至心灵的一刹那。

“医道”,是古代对中医学的称谓。在浩瀚的中华文化经典中,“医道”始终独立而鲜活地存在着:一方面,“道以医显”,即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阴阳、五行、中庸等观念在医道中无不尽其所极地铺设张扬;另一方面,对习医者而言,从医入道又是一条必经之路。大到天地宇宙,小到个体生命,天与人尽在此中融合,象与数也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如我们的每一次呼吸那样真实而令人感动……总之,学习祖国医学一定要懂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参悟中华之“道”的根本所在。

国医之道就是生活之道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粹,同时也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学。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却被中医解决了,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现在很多人说,中医一讲就是抽象的阴阳五行,太深奥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那么的深不可及。至于中医之道,那就离生活更远了,无从谈起。

其实,中医是非常生活化的医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是大多数人不曾真正认识它而已。比如被蚊子咬了抹点芦荟,压力大、工作累就去做做足疗,这些都是中医应用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例子。

而中医之道,也在几千年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渗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觉察不出来了。大家都知道春天多吃荠菜和香椿芽对身体好,可是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按照中医的观点,阳气乃生命之本,春季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而荠菜性平温补,能养阳气,又是在春季生长,符合春天的生发之机,所以春天吃荠菜对身体就比较好。另外,按照中医理论,凡是向上的、生发的东西都是阳性的,而香椿芽长在椿树的枝头,又在早春就开始生长,这表明它自身有很强的生长力,代表着蓬勃向上的一种状态,也能激发身体中阳气的生发。可见,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惯中都暗含着中医之道。

中医历来强调预防疾病,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只有中医有一套悠久而完善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就是生活之道,也就是国医之道。它强调生活方式要朴素,饮食结构要简单,它不仅让无病的人使用之后,能够保障生存质量和自然寿命,而且让不遵守养生之道而有病的人使用之后,也能够保障生存质量和自然寿命。强调养生,是中医至今不衰败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

另外,中国人都奉行中庸之道,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一种随大流的观念,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中庸之道能成为一个国家的共性呢?这里我们只从中医的角度来讲。

《黄帝内经》里说:“中央生湿,湿生土……其虫倮。”“倮虫”,就是人,即没有毛的动物。人为倮虫,五行属土,而土生于中央,集合了东西南北土的特点,又把土散向东西南北,处于中间又无处不在,这就是土的本性。而人就是五行属土的一种动物,所以人身上同样有土的特点,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中庸。

人体内部运行同样讲究中庸,人体中的气血分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现在,“中庸”这个词有时候带有贬义的色彩,其实这是把中庸之道理解得过于狭隘了。中国人讲究的中庸不是“合事老”,而是谋求一种平衡与和谐,这也正是中医的魅力所在。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互相制衡,一物降一物,有因必有果,只有身体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时,人才是健康的,如果哪一方的力量占了上风,不受制约,人就会生病。

以上种种,都体现了中医之道,它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和血液,通过生活的点滴来映照我们的心灵,默默无闻地引导、护佑着我们。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中医靠自己独特的诊疗手段,在防病治病和重大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民众的福祉与社会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于中医,古人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一说。在古人看来,治国与治身的道理是相通的,“知治身,则能治国”。上医是指深谙治乱之道的宰相,他能襄赞国君治理天下,使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中医就好比是能治国的宰相,只是行业职责不同,中医是技术高明的医生,他告诉人们各种预防和养生方法,使人们防患于未然而得享天年。而所谓的下医,就是技术一般的医生,他们只能凭借药物来祛邪治病。

关于“上医医国”,还有人解释说上等的中医可以看清一个国家的未来,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有缘由的。秦国有一个医生叫和,有一次在给一个国王看病的时候,和说:“大王你这个病治不好了,因为你过于贪恋与女色。不仅你的病治不好了,你死之前还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大臣,并杀掉这个大臣,等国家灭亡以后,这个大臣就成了罪人。”后来,这个国家的发展真像和说的一样。

再说“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把人看做是一个活跃的、运作良好的、系统的有机体,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人自身打破了自身的运作规律。比如,吃一碗饭就饱了,因为好吃就吃三大碗;人困了不睡觉,熬夜熬到天亮,等等。对于这种情况,好的医生,也就是“中医”会告诉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身体进行自我修复,他们是不主张开方下药的。而“下医”怎么办呢?他只会见病就开药,病人说头疼,他开治头疼的药,还有咳嗽,再加上治咳嗽的,还发热,那发热的药也加进去,总之就是有一种症状加一种药,完全不管什么辨证论治,他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证”。吃各种药把病症压下去,表面上好像是好了,实际上是落下病根了,循环往复,最后病入膏肓。

由此可见,见病治病只是一种消极的措施,能见微知著,使人民臻于幸福康乐、健康长寿之境者方能成为“上医”和“中医”。

未雨绸缪,不治已病治未病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大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不会在生病了再想着去治疗,而是未雨绸缪,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这在祖国医学中叫做“治未病”。

据记载,扁鹊弟兄三人均为名医,尤以扁鹊最负盛誉。某日扁鹊为魏王针灸,魏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扁鹊不假思索道:“长兄最高,我最差。”魏王诧异。扁鹊接着说道:“我长兄治病于病发之前,一般人不知他是在为人铲除病源、防患于未然,所以他医术虽高,名气却没有传开。而我是治疗于病情发作和严重之后,人们能看到我为患者把脉开方、敷药刺穴、割肉疗伤,我也确实让不少病人化险为夷,大家就以为我的医术比长兄高明。”

最高明的医术是治未病,扁鹊认为能够及早消除疾病的隐患,将身体遭受疾病侵蚀的危险降到最小,这才称得上是“上医”。

同类推荐
  • 大肠癌的中医药防治

    大肠癌的中医药防治

    何永恒,男,汉族,1964年出生,湖南汉寿县人。主任医师、全国肛肠学会常务理事。经全国统考,八年苦读,以优异的成绩从湖南中医学院毕业以后,即留院工作。先到医教(科教)科,后转肛肠科。以临床为主(师承贺执茂、谢力子),教学、科研同飞;以肛肠科为主,临床各科兼顾:以中医肛肠科为主,西医腹部外科(师承莫胜川、陈焰光)并行。从1995年起至2000年止,在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担任肛肠科主任。
  • 谁“偷”走了老师的健康

    谁“偷”走了老师的健康

    本书针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常见的健康问题,详细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和合理的保健方案,具体涉及健康卫生知识、运动保健、心理保健、饮食保健等方面,按二十四节气分章节娓娓道出实用的养生注意事项,以改善教师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促进健康。
  • 轻松得来好睡眠

    轻松得来好睡眠

    本书将带您深入了解睡眠,全方位为您讲解如何得来健康优质的睡眠!,一些常见病与睡眠的关系,与睡眠相关的问题,建立科学的睡眠习惯等。
  • 便秘简便自疗

    便秘简便自疗

    本书以问答形式简要介绍了便秘的基本知识、类型、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及预防等知识,重点介绍适合读者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便秘的简便方法,并对便秘防治中的一些误区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便秘自我治疗和调养新成果的科普读物,内容融汇中西而详尽,文字简洁而明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不仅适合便秘患者的自我医疗,也可作为基层医护人员的参考读物。
  • 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本书从经方的治法、组方、方解、服用方法、放歌趣记及历代论述、现代研究、临床医案举隅等方面对经方治疗脾胃病进行全面论述,力求将张仲景治疗脾胃病的思想展现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小邓子传奇

    小邓子传奇

    思想奇葩,天天被人坑到哭,上街人人喊打的屌丝青年———邓炎【人送外号,小邓子。】小邓子的传奇故事从进入“诺城高中”开始,每天都上映着一幕幕搞笑的场景......
  • 腹黑柔妻:老公还我初吻

    腹黑柔妻:老公还我初吻

    肖潼:我从没想过梦想会成真。宋止:以后你的梦我帮你实现。“我是你的什么啊~?”肖潼把头埋在容止胸前,“你是我的安眠药。”“怎么我是安眠药啊!?”“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先吃掉你再睡觉了。”宋止狡黠地一笑,欺身压上。“你干什么?!”“该吃药了。”“唔……”(*/?\*)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左道之王之财宝

    左道之王之财宝

    哎呦,对不住大家,王之财宝的奇迹,请搜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逆命天狐

    逆命天狐

    上古幻灵界,九尾神君-命天圣狐白络因不满神界独裁,对神界发动界元之战,以妖族一族之力对阵人、神两界,生灵涂炭,死伤无数,最终以牺牲代价获得惨胜,然而妖族迟迟未有新的妖神带领,各方资源受到极大限制,逐渐走向低潮,千年过后,被视为“废物”的命天狐族子孙白宸凝为了妖族的未来进行的一系列的历练,然而在历练中他却发现,自己开始有了特殊的变化,而且千年前的界元之战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 当外星女学霸遇上地球男学霸

    当外星女学霸遇上地球男学霸

    学霸的形象是怎样的?满身书卷气,戴着一副黑色眼镜框,整天把自己埋在书本里的就是学霸?不。一个来自外星的女学霸,思维异于常人,身世背景却成谜团。一个拥有完美外表的男学霸,大众心中的男神,老师口中的好学生,平行线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交集……他又如何才能打开她小世界的门?
  • 恶魔少年的灵修传说

    恶魔少年的灵修传说

    这是地球,但也不是地球。这是一个有关于灵的世界,利用灵发挥强大实力的人被称为灵修者。在这里,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灵修者。一个体内封印了恶魔的少年,闯入灵的世界。请看他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还能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变成恶魔,因为我不想你死!”
  • 称霸汉朝之魔力信息

    称霸汉朝之魔力信息

    穿越到汉朝的王易,意外发现有了超能力,且看他将怎样一步步地称霸,收服后宫
  •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