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6000000007

第7章 禅海蠡测(1)

我——放下我执心自在

菩提达摩来到中国之后,受梁武帝之邀来到了南京。

武帝:“请问大师,什么是佛教的最高真理?”

菩提:“世间空空的,并没有什么最高真理。”

武帝:“那么,你是谁呢?”

菩提:“不认识。”

菩提达摩口中的“不认识”,一方面可能是谦恭之说,不肯承认自己是圣人;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真的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还未达到“圣”的境界。

世间一切烦恼,皆由有我而起。若能够体验到菩提达摩话中的“无我”境界,无论忧愁还是喜悦,一切自然会随风消散。常人达不到佛法中“无我”的至高境界,却也懂得买醉来求得一时的忘忧。常言说借酒消愁愁更愁,醉酒之时的“忘我”也自然不能等同于佛家的“无我”,但是那一刻对自我的遗忘却是相似的,就像平时我们安慰一个失意之人,总是说“睡一觉就好了”,事实上睡醒后烦恼照旧,而睡梦中却曾获得暂时的解脱。忘我,是一种刻意而为之的无奈;无我,则是水到渠成的自在。

什么是“我”?四念处中以对身、受、心、法的四种观想来摆脱对净、乐、常、我这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著。人常常认为我以己身体疼痛,我以己受觉苦乐,我以己心悟他心,所以身受心通通都是我。然而,只要换一个时空,一切却都发生了变化,这一秒的我早已不是上一秒的我。

从古至今,对“我”的认识与探索一直未曾间断,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的名言之一就是认识你自己。圣严法师将这个“自己”分为了两个层次,一是个人自私的小我;二是仁爱、博爱的大我。从另一个角度,又可视为物质上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心灵的结合。身体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而且注定会死亡;精神同样在外力与内因的作用下变化着,而且每一刻的念头也总会消失。因此,“我”只是一种虚幻的妄念,因我生执,因执而苦。

古代有一个衙役就曾经因为对“我”的过于执著而苦恼不休。

从前有一个和尚犯了法,由一名差役负责押送他到流放地。

一路上,差役十分谨慎,生怕烦人会从自己的手里逃脱。他心思缜密,每次打尖休息不仅对犯人寸步不离,而且常常清点随身物品,每次清点都会自言自语:“和尚还在,公文还在,佩刀还在,枷锁还在,包袱还在,雨伞还在,我也在。”和尚每每听到他反复念叨都忍俊不禁,同时暗暗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终于快到目的地了,和尚对差役一路劳顿颇感不安,于是要出钱请他好好吃一顿,以表示自己的感激和歉意,并起誓绝对不会逃跑。快到驻地,差役也放松了警惕,在和尚不断地劝说与奉承下很快酩酊大醉。

和尚摸来差役的钥匙,打开了枷锁,临逃走之前想起了差役每次的念叨,不由兴起,想跟差役开个玩笑,于是用佩刀剃光了他的头发,又把枷锁戴在了他的身上。

差役大醉醒来,吃惊不小。他猛一拍自己的头,然后又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枷锁:“和尚还在!”他顿时释然,继而习惯性得清点:“公文还在,佩刀还在,枷锁还在,包袱还在,雨伞还在,我还……我呢?”

差役不知所措,见人就问:“你看见我了吗?”

差役执著于事物的表象以至于丢失了自己,他的“无我”是滑稽的,既令自己苦恼,又引得旁人发笑。真正的“无我”虽同样难以求得,甚至让人心生抗拒,但一旦体会到了将“我”放下的通透,就能够达到一种澄明之境。由圣严法师对“我”的两层定义,同样可以将“无我”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无我,即针对个人而言,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主体;另一种是法无我,即诸法无我,任何法都由因缘和合而生,没有一个永恒的主宰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忘我以至无我,又在无我中做好我该做的一切,如空中飞鸟,不知空是家乡;水中游鱼,忘却水是生命。“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对于佛门之外的人,这种无我也许十分荒唐,而在这一刻悟了的人,却体验到了其他人看不穿望不断的红尘之外的快乐。一切现象因缘所生,变化无常,索性把我放下,把环境忘记,把无常当作常态,自在与快乐将会紧随身后。

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无我,天地澄明,花香鸟语间蕴含的禅机都会拥至眼前。

莲心禅韵:

我也不是佛

有一天赵州禅师拄杖走在路上,碰到了一个读书人。书生拦住禅师问道:“禅师,佛是不是以慈悲为怀,不违众生所求?”

赵州禅师回答:“是的。”

书生:“那么,可否把您手中的拐杖送给我呢?”

赵州禅师:“我要拄杖行走,君子不夺人所爱。”

书生:“我不是君子。”

赵州禅师:“我也不是佛。”

我执: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小乘佛教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消除我执是佛教徒修行目标之一,只有将其消除才能将潜在的智慧显现出来,成为有智慧的人。

苦——人生本苦短,心系苦则长

禅宗追求大悲无泪,大笑无声,悲与笑都是人的主观情绪,从出生到离世都将与人相伴相随。这也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苦处。人生无常,无常则苦。苦是人生五味之一,与甘相对,这样的定义虽不完整,却也从味觉上说明了何谓“苦”。

苦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之一,是佛教对人的现实存在所做的状态定位和价值判断。苦谛是四圣谛之一,也是最关键的一谛。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圣严法师将这八苦分为了三个等级:第一种是“苦苦”,即普通的苦,例如有所求而终不得,忍不了却不能躲,情人天各一方而冤家却偏偏路窄;第二种是“坏苦”,是苦于变化而不能满足,尤其指快乐的短暂与快乐的变质,快乐的终点总是通向痛苦,乐而受苦,无法改变;第三种是“行苦”,世间一切无常而人却偏偏追求永恒,缘起缘灭而欲望不熄,美丽总是如一现的昙花,这样的规律与行相悖,人就朝着已经偏离的方向越走越远,苦苦挣扎不得解脱。

唐代有一位禅师,居住在杭州秦望山的一棵松树之上,松树枝繁叶茂,上有一个鸟巢,禅师就住在鸟巢旁边,因此被人称为“鸟窠道林禅师”。

诗人白居易非常仰慕他,于是就前来拜访,他看到鸟窠道林禅师稳坐在松树之上,不由得担心地说:“禅师,您的处境很危险啊!”

禅师却回答说:“太守大人,你的处境才危险呢!”

白居易大惑不解:“您坐在树端,随时可能因不慎而掉下来;我稳稳地站在地上,且身居要职,地位名声都有,怎么会危险呢?”

鸟窠道林禅师解释道:“你身居官场,犹如干燥的薪柴放在烈火之侧,怎么能说不危险呢?”

白居易顿时大悟。

对于身在官场的白居易而言,官场沉浮,其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防不胜防的,危险就在眼前,痛苦也就在身畔。官场之中的人要承受痛苦,职场中的人又何尝不是?学校里,社会中,甚至是一个家庭里,有谁能够摆脱苦的纠缠?常言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外在的“江湖”这个环境与内在的“己”的不自由共同束缚了人的心性,既带来了身体发肤的疼痛,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佛陀认为,拯救世人的心比拯救世人的肉体更为重要。一切皆由心生,每个人在自己的心里勾画着自己对菩萨道的追求或者对俗世欲望的渴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所以,苦也从心而生。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心会生苦呢?

圣严法师根据佛教教义,找到了三个心苦的原因。第一个是“无始以来的无明”。西方科学一直追求的宇宙起源在佛教观念中是不存在的,佛教认为生命是一个圆,既无起点,也无终点,而人的本性是趋向于追根溯源的,不得而苦,甚至连这个苦的源头也不存在,因而苦是永恒的,不能消除。第二个是源于“不知苦其实是因果循环”。世人尝到的每一个“苦果”,其实都由前因造成,而现在的果又将成为将来的因,因果循环,不断制造苦。第三个造成苦的原因是“烦恼”,烦恼由环境和自身情感的混乱而引起。

苦是不可以消除的,但是却可以减轻。圣严法师将佛教灭苦的方法概括为两种:一是改变观念,建立正见,如建立因果观、因缘观、慈悲心;二是通过修行,包括打坐、诵经、拜佛等。

其实当我们真正参透了因果循环,了悟了生之大义,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一定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挫折,度过生活的困境。

从前有一个青年总是哀叹自己命运不济,生活多舛,既发不了财也求不到一官半职,终日愁眉不展。一天,他在路上偶遇了一个老和尚,看到老和尚一脸的平静祥和不由得叹了口气。

老和尚拦住青年,问他为何叹气,青年说:“我看到你开心的样子觉得很羡慕。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多的烦恼?为何我既没有一技之长偏偏又一贫如洗?”

老和尚说:“年轻人,你明明很富有啊!”

青年问:“富有?我除了烦恼什么也没有。”

老和尚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继续问他:“那么,假如有人给你一千两银子,换你十年的寿命,你换吗?”

“当然不换!”

“给你五千两银子,换你的健康,你换吗?”

“还是不换!”

“给你一万两银子,换你的生命,你换吗?”

“不换!”

老和尚顿时笑了:“年轻人,到现在为止你至少拥有一万六千两银子了,难道还不够富有吗?”

所以,不要感叹命运不公,不要埋怨生而受苦,凡事只要换一个角度,只要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人就能够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从而创造无穷的价值,苦,也就不完全是苦涩的了,也许还能从中品尝出另一种甜蜜。

莲心禅韵:

菩萨道:指大乘行者从开始修行到修行成佛的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要自度,又要普度众生,既需要慈悲心为动机,又需要智慧心为方法。

烦恼:与生俱来的因为我执而不断轮回的机制。由于我执、无明、看不开,自私都会烦恼。烦恼包括所有的心理状态,如喜怒哀乐,贪嗔痴疑慢等。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热门推荐
  • 圣经演义

    圣经演义

    一部了解西方文明精髓的小说。你想知道西方文明吗?请读圣经演义吧!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本书收录有:1980年以来,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党史、军史工作部门,组织大批干部,对西路军的历史进行了认真充分的调查,写出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章。
  • 萝莉闯男校,高冷男神爱上我!

    萝莉闯男校,高冷男神爱上我!

    为了完成双胞胎哥哥的遗愿。左小桃拼命考进了著名的贵族男校:西台学院。成了全校唯一一个靠奖学金过日子的“珍稀动物”。然而,自从进了西台。她就每天高唱:“十个男神七个坏,八个狠,九个邪。还有一个是总攻……”话说,这个总攻大人不好惹啊!左小桃泪奔求放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奇葩校园季

    奇葩校园季

    我考入了一间奇葩的高中,我全新的校园生活开始了,我将深入这所高中,开启新的旅程!
  • 重生之在遇见王俊凯

    重生之在遇见王俊凯

    上一辈子,她看着他步入婚姻的殿堂,新娘不是她。在机缘巧合下,她居然一不小心重生了。于是她开启了追夫计划。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公布关系后,粉丝问“小凯,是你追的祎祎还是祎祎追的你”王俊凯“这还用说,当然是。。。。”林梦祎“咳咳”“当然是,我追的她啊!”于是粉丝们都知道了,王俊凯是个妻控
  • 蛮荒蜃楼志

    蛮荒蜃楼志

    抗日年间,胡岳随父母逃难,途中捡到跨界钥匙蛇琥珀,从而勿入蛮荒世界,实力弱小而淳朴的他,在乱世中挣扎生存,更是见证了蛮荒世界一个时代的更迭……
  • 夏天的哪些年

    夏天的哪些年

    人的一生就是一本故事,一部舞台剧,一套历史书。有时我会想在自己人生旅途中我是谁的过客,是谁的风景线?谁又将是我的过客,我的风景线?是你进入了我的生活离开,还是我进入你的生活离开。。。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神医哪里逃:卿本无罪

    神医哪里逃:卿本无罪

    初见未离忧,离忧诉离殇,离殇莫离愁,离愁莫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