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6000000008

第8章 禅海蠡测(2)

悟——拨云雾,见青天

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一种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却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常态。

步履匆匆,以至于忽视了路边美景;身在花丛,却嗅不到满园芬芳。古人说“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禅门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细沙中包含的那一方世界,野花中蕴藏的那一座天堂,你是否看到了呢?

生活中禅机无处不在,无处不可修行,万物皆是如来,只怕人不“悟”。

佛教的悟是“觉”的意思,有三个层次:小乘的自觉,大乘的菩萨或者觉他,佛的自觉、觉他、觉满。小乘的自觉指个人破除了诸种烦恼,而不再在生死轮回之中接受苦报,从开悟修到彻悟;大乘的觉他指菩萨不仅自断烦恼,而且广度众生;佛的悟指断了烦恼,度了众生,自利利他圆满究竟。

相比之下,禅宗的悟又有所不同。圣严法师分析了两者的区别:佛教所说的悟有顿、有渐、有深、有浅,禅宗则属于顿悟;佛教的悟是一悟永悟,而且是彻悟,禅宗则需悟了又悟,重重突破。

人的慧根不同,所受的障碍不同,悟的程度不同,境界也会有深有浅,悟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曾经悟过的人才知道悟真正是什么。

有一则著名的公案,出自宋末江西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后世对这段公案的解释颇多,从中可以窥探到悟境的端倪。

有一位僧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于是去向一位禅宗大师请教。

大师解释说:“最先的状态和最后的状态是相似的,只是在过程中截然不同。最初,我们看到的山是山,最后看到的的山还是山。但是在这过程之中,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为什么呢?”

弟子摇头不知。

禅师继续说:“因为一切被你的思维、意识搅乱了、混淆了,好像阴云密布、云雾缭绕,遮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这种混淆只存在于过程中。在沉睡中,一切都是其本原;在三昧中,一切又恢复其本原。正是关于世界、思想、自我的认识使简单的事物复杂了。”

弟子自以为明白了禅师的解释,于是叹气说:“唉,这么说来,凡夫俗子和开悟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嘛!”

“说得对!”禅师回答,“确实没什么区别,不过是开悟者离地六寸。”

开悟者“离地六寸”,自然和站在地上的凡夫俗子有所不同,他们离地的过程正是不断修行的过程,“离地六寸”的位置也正是悟后的境界。在尚未修禅之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个物理化的世界,山水就是山水,世间一切历历分明,存在即为合理,不需要做任何的探讨与解释;在第二个阶段,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禅修之后,禅定过程中的澄明境界与清净修为常常会令人产生幻觉,认为世间一切不过是过眼浮云,浮光掠影般闪过,如梦如幻,极不真实;第三个阶段,禅修得悟,人已经达到了自由境界,身体和灵魂已实现了独立、清澈和自在,一切无可无不可,山水就是山水,与我无碍无牵绊。

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追求得紧越是会陷进难以自拔的泥潭。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开悟的过程本身就是目标。开悟不是有形的财富珍宝,不是将手掌攥紧就可以掌控的,既需要个人努力地修行,也需要顿悟的机会。顿悟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这之前长期的修行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佛法的人既要好好研习佛经,专心参禅打坐,还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见,只待时间一到,自会水到渠成。

在南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庙前有一块荒地,年复一年地荒着,甚至连野草也不长。寺中僧人每每经过,从来都不曾转头看上一眼。

一日,庙中来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和尚,他偶然听到身边僧众谈论到这块荒地,于是就放在了心上。从那之后,他便开始拎着锄头摸索着在荒地上忙碌,翻地、浇水、播种、施肥。日复一日,参禅念佛之余,和尚总是会出现在荒地上,在其他僧人的嘲笑声中,他播下的种子竟然奇迹般地发芽了。

其他人非常诧异,不知道为何瞎眼和尚播下的种子居然发了芽。

后来,花苗的嫩芽抽枝长叶,一夜春风过后,荒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芳香四溢。寺中僧众清晨走出庙门,瞬间惊呆了。

几十年后,这位双目失明的和尚成为了受人敬仰的一代禅师——心明法师。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片荒地,不去打理,荒地自然寸草不生。而一旦开始用心去经营、去管理,只待一夜春风,心灵的荒漠也会成为美丽的花园。生活中总有层层迷雾遮蔽着我们的心神,一朝开悟,就会发现原来曾经的阴霾之上都是同样的湛蓝天空,那时候再回首一路寻找的旅程: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莲心禅韵:

慧根: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悟性、灵性。心为万法源,心经的智慧是大智慧,智慧的功能来源于心。心是智慧体,也是智慧根,简称慧根。

菩萨:指已经觉悟的众生,“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即开悟之后又以觉悟他人为己任,在佛教中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弘扬佛法,拯救众生的人物。在古印度,菩萨一般是男子形象,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菩萨逐渐演变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现在在信徒之中影响比较大的菩萨主要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分别代表悲、智、行、愿而被称为四大菩萨,是中国佛教徒菩萨信仰的主要内容。

空——风过疏竹不留声

风从竹林中穿行,风过之时,竹叶随风而舞自然簌簌有声;雁从清潭上飞过,雁过之时,清澈潭水中必倒映雁群身影。但风落、雁过之后呢?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无论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长长短短的因缘际会之后,一切皆空。诸法都是空相,飘然而过不着痕迹。常人将出家修佛称作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如去如来,无遮无碍,是为空。

福州市鼓山涌泉寺被称为“闽刹之冠”,这座寺庙山门有一副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副对联的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在该寺的山门外有一条青砖铺砌的小路,路旁是参天大树,路上常常会有很多落叶,但由于山门直接对着山坡口,所以山风直吹过来,路上的落叶就会被吹走,而不需要寺中僧人再做打扫;福州地区,夏秋交际台风频发,寺中的山门经常会被狂风吹垮,几经修葺之后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索性后来就不再设寺门,而以空门迎接四方信徒。

正如涌泉寺以空门笑迎万千信徒,佛门亦是如此。佛门即空门,悟极返空,既然众生都在苦苦求索着“空门”真谛,佛祖自然不会将门关闭,而是大开佛门,只待有缘人。空是悟后所抵达的一种境界,悟来悟去终是空。根据否定的对象,可以将“空”分为两种:一种是我空,即小乘佛教中人无我的观点;另一种是法空,即大乘中法无我的观点。这种观点依然无法将“空”的概念述说完整,圣严法师则通过对其意义的阐释来具体地说明了什么是“空”。

一是无常。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虚幻而难以捉摸,随时变化才是“空”,只有空才是不变的真理,理解了无常,才能放得下心中的执著。

二是无我。人的烦恼多来源于常常以自我为一切的中心,人为了维护“我”以及“我的”所属物,而陷入无穷无尽纠缠中,既和外界争执,也和自己较量,心中太多牵绊,以至于无从解脱。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连“我”都不存在,又何苦执著?放下,忘记,抛却,才是悟到空的途径。那空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存在呢?

石恐禅师和西堂禅师是师兄弟,经常在一起参禅。有一次,石恐禅师开玩笑地问西堂禅师:“你会捉虚空吗?”

没想到西堂禅师马上毫不犹豫地回答:“会!”

石恐惊奇地问道:“怎么捉?”

西堂禅师用手在空中抓了一下,说:“就这么捉。”

石恐摇了摇头,说:“你不会捉,不是像你那样捉的。”

西堂不服气地反问道:“那师兄你说应该怎么捉?”

石恐一把拽住西堂的鼻子,痛得西堂大叫:“师兄快放手!这个‘虚空’会疼的。疼死了,鼻子要被你拽下来了!”

石恐禅师松开师弟,笑着说:“必须得这么捉虚空才行。”

西堂摸着红肿的鼻子,笑呵呵地对师兄说:“多谢师兄的指点!”

故事的最后,西堂悟了,这时候他才真正捉住了虚空;石恐禅师告诉了他一个真正的事实: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实际的东西其实也是虚空的,实有其实是虚空的另一种表现。

圣严法师所理解的空,并不是指一切都没有,而是说人可以努力地去促成某事,但是一旦成功或者失败之后,都不需要放在心里,也就是“君子事来而心始观,事去而心随空”。因此,禅宗能够将世俗哲学中相对立的“空”与“有”这两种状体融在一起——真空妙有,“真空不空而空,妙有非有而有”则是对这种状态最好的解释。

赵州禅师曾经说过一句禅语:佛是烦恼,烦恼是佛。众弟子不解,纷纷前来询问:“禅师你说佛是烦恼,那么佛在为谁烦恼呢?”

赵州禅师说:“佛在为芸芸众生而烦恼。”

弟子又问:“怎么做才能免除烦恼呢?”

赵州严肃的责问弟子:“免除烦恼做什么呢?”

还有一次赵州禅师看见一个弟子在礼佛,就打了他一下,问:“你在做什么?”

弟子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惴惴不安地回答:“我在礼佛。”

赵州斥责他:“佛是用来礼的吗?”

弟子顿觉十分委屈:“禅师,礼佛不是好事吗?”

赵州禅师又打了他一下,说:“好事不如无事。”

烦恼不必放下,因为对于佛祖来说,本就不曾提起;礼佛本是好事,但与其惦记着礼佛这个过程的本身,倒不如将这个念头抛却,为消除众生烦恼而忙碌却不认为这是烦恼;为开悟而修行却忘记本在修行中。

芸芸众生,或反复,或执着,或超越,或沉沦,都逃不过一个空。

莲心禅韵:

四大皆空:佛教用语,古印度把地、水、火、风为“四大”,后随着佛教的发展,用来形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空的,无论是人身,还是佛法,都是空。后世常常把看破红尘、超然脱俗的状态称为“四大皆空”。

入空门: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信徒在佛陀的教导和指引下,开启智慧,净化人生;寻找生活的真谛,寻求解脱之道,找到自己的清净法身即为遁入空门。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热门推荐
  • 秦妖

    秦妖

    一只被封印两千年的妖怪意外地回到现代人类社会中。在现代社会里,他会有些什么样的遭遇呢?秦妖出生在异空间—昆仑。在那个虚无缥缈的昆仑世界,充满着各种只有在古籍和传说中才可以被描述的奇异生物--妖怪,那里有着神话中统治一方强大神秘的轩辕族,还有那生存于飘渺中法力无边的长生仙人。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即便千年流逝,与飞天之间痴缠的岁月依旧让秦天无法忘怀……沉睡了千年之久的秦妖还在迷惘着。人生道路上总会迷惘与困惑,在需要解答的时候往往找不到答案……但是在未来某一个时候,不经意间的一回首,答案就在灯火阑珊之处等待着你,许久,许久……一如千年那样漫长。欢迎进入狐狸杜撰的,妖怪的世界-----
  • 倾世绝宠:妖孽王爷逆天妃

    倾世绝宠:妖孽王爷逆天妃

    洛紫璃,华夏古武世家继承人。婚礼当日却惨遭未婚夫背叛,最终引动自身异火与渣男同归于烬。再睁眼,却重生成了将军府人人欺压的嫡小姐。废物?丑颜?当铅华洗净,体内毒愫尽解,耀眼的风华倾尽天下。修炼无瓶颈,炼丹更是小意思,丹药在手,天下我有。只是,为何偏偏惹上了一只大妖孽。浴池里,男人风华一笑,乖乖躺倒。“娘子,来吧,我保证这次绝不反抗,你若想要……”某女暴怒。“闭嘴!你,你无耻下流,还有你下面为什么也不穿?”某男无辜。“这不是为了方便娘子你劫色吗!!”
  • 仙山画笔

    仙山画笔

    我有一笔,可绘天地。我有一笔,可摹心境。但,这一切都非我所愿也!
  • 天韵轮回

    天韵轮回

    “神仙哥哥是这世上待我最好的人,也是我最恨之入骨的人!”“别怕,有我在一天我便守你一天,有我在一年我便护你一年!”“小子,若在明日黄昏前你能学会御剑之术,我便跟随于你如何?”“此乃小狮,可护你一命,信否?”“想问古往来今吗?那你便是找对人了。”“剑虽我至爱,却终究不如你的命重要。”“想要我救他?除非你们付上三倍价钱。”“我本以为抽去三千情丝便能完成任务,可终究不过徒劳罢了。”“心系仙界心系众生,是仙的事,心系于你才是我的事,若是不能主宰你的命运,那我便指引你走向我所创造的命运,即便你恨我。”“有人说世上的一切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可为何我看到的都是假的!对敌人的残忍或许才是对自己的残忍…”
  • 千年轮回咒

    千年轮回咒

    朔漠西风,残月如血,黄沙阻不断英魂归乡之路。千年往事,一眼沧桑,谁曾记得十万大军血染之地。曾几何时,十万英灵被定为叛军,千年不得魂归,夜夜嚎哭。千年沉冤究竟掩埋了怎样的真相?一个个探寻真相之士又因何不得好死?是意外,还是诅咒?两千年后,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少年带着诸多的迷茫与不解,来到一座神奇的城市,在一座古墓考古中触发了曾经的禁忌……这是一个披着灵异外衣的玄幻故事
  • 破碎虚空

    破碎虚空

    玄元世界,武道文明昌盛。自太古时期以来人人都以习武为荣,以破碎虚空为目标,成为那千古流传的神话。万年前封印的四大异兽再度苏醒,玄元世界的人们是否可以度过难关,面对强大的异兽是否能强势斩杀,异兽为何会降临玄元大陆,未知的天外隐藏着什么……
  • 双面夏娃

    双面夏娃

    醒来后,看着身边熟睡的亚兰,高峰的心里感到十分的懊恼,因为他还没有谈过恋爱,他还没有体验过许多美好的情感,但他却在酒醉后稀里糊涂地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就在高峰烦闷的时候,亚兰醒了,她从他的后面拥抱住他,然后在他耳边温柔地说:“亲爱的,做我的男朋友吧。”听了她的话,情感上一直是一片空白的高峰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摆脱亚兰了。
  • 胜鬘经记

    胜鬘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UP主来面基

    UP主来面基

    作为一个怂逼,纪拾年也就只能在屏幕前喊着“大大我要舔你一辈子!”_(:зゝ∠)_当她痴汉的大大的真正到自己面前的时候。纪拾年:…大、大大我们要不保持一点距离吧!!季礼:【笑】说好的要舔我一辈子呢?纪拾年:我再也不乱说舔谁了!【跪
  • 星主暗月

    星主暗月

    绝世的容颜,神秘的身世,强大的后台,纠结的情感,冷淡的性格,倾城的微笑,星罡大陆,万兽臣服,他的到来势必在这魔幻大陆上掀起新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