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5900000007

第7章 慧海慈航闻佛法(5)

弘一法师认为,之所以会有灭佛一说,是因为人们不了解佛教:“他们以为印度是因信佛才亡国,他们要求中国富强,于是武断地认为不能信仰佛教,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研究过佛教历史的都知道,过去印度最强盛时代,便是佛教最兴盛时代,那时候,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印度,把佛教传播到全世界。”

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印度,孔雀帝国的版图达到最大规模。北起喜玛拉亚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临阿撒姆西界,西抵兴都库什山,除了南端外,整个次大陆领土统统被收入印度的版图,孔雀王朝的羽翼覆盖了除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孔雀王朝和同期的汉朝、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这个强大而先进的国家的国教,就是佛教。

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国教,并派人前往各地宣传佛教,在那个时代,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由于阿育王的努力,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

中国历史上,也有这种实例。现在在其他国家,中国人往往被称为唐人,中国的代称为唐山,可见唐朝时国势的强盛。佛教的脉动与中国的发展保持了一致,在国运昌盛的唐朝,恰恰也是佛教最兴盛的时代。

公元619年,唐高祖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唐太宗即位之后,非常重视译经的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一共七所,这样促进了当时佛教的开展。公元645年,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著名的玄奘和尚从印度求法回来,朝廷为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玄奘以深厚的学识为基础,精确地翻译出了大量经文,给予当时佛教界以极大的影响。

一代女皇武则天也信仰佛教,她在全国各州建造了大云寺,又造了白司马坂的大铜佛像,并加大力度营造龙门石窟,无数相貌端严、表情温雅的菩萨在山间显现。

到唐武宗时,唐武宗破坏佛教,也就是在此时唐代走向衰落。唐以后,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都崇信佛教,而这些宗主在位的年代,也正是宋朝兴盛的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本身是出过家的,太宗朱棣也非尊崇佛教,他们政治修明,国家也因此而国力隆盛。

弘一法师在驳斥佛教亡国的谬论时,还提到了近邻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挤入世界强国之列,而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有佛教信仰。

从历史看来,希望中国富强,与提倡佛教并不相矛盾。

从个人角度讲,时代越来越进步,物质越来越丰裕,人们的心灵也越来越枯竭,很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前感到迷惑。佛教教人们认清自我,认清世界,协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使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不再犹豫彷徨。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显然要大过一个彷徨堕落的人,社会的风气,也会因此而变得澄澈许多。

滴水佛音

1、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文殊是妙之意,师利是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他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2、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又称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遍吉菩萨。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佛教对社会有没有益处

近代,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国建设了一批教会学校、教会医院等,而佛教少有此类行为,不少人认为佛教不做有利社会的事业,与社会无益。弘一法师说,“这是错误的论调,最多只能说,近代中国佛教徒不努力,不尽责,绝不是佛教要我们不做,过去的中国佛教,也办有慈善事业,现代的日本佛教徒,办大学、中学等很多,出家人也多有任大学与中学的校长与教授,慈善事业,也由寺院僧众来主办。”

汉语中“慈善”一词最早即是从佛教借鉴而来。慈悲是佛教的基本理念,大乘佛教更是旨在普度众生,利乐有情,佛教徒都应用实际行动鉴证这一理念。弘一法师举例说,在锡兰、缅甸、泰国的佛教徒,都能与教育保持密切的关系,兼办慈善事业。因此,说佛教不能给予社会以实利,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佛教徒没有尽佛家弟子的责任。

在中国的历史上,佛教不单因其慈悲理念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有许多实实在在的慈善救济活动在民间开展。寺院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慈善组织模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那时佛教寺院已展开济贫活动。到了汉唐时,由佛教寺院组织的慈善事业已经很全面发达了,包括济贫、赈灾、医疗、宣传慈善等很多方面,颇有现代慈善事业的意味。

在宋代以前,大部分的民间慈善事业是由寺院僧侣和佛教信徒从事和承担的,民间人士很少参与。可以说,中古时期中国的寺院是兼宗教与慈善团体于一身,当时寺院兴办的慈善公益事业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对中国社会后来民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

其实长期以来,佛教徒并没有放弃在慈善事业上的努力,比如台湾慈济会的证严法师。

1966年,证严法师组织了一个济世团体的雏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最开始,成员只有法师与四位出家弟子和三十位信徒。法师请信徒们每天提起菜篮即投入五毛钱,临出门前就有一颗救人的心。“五毛钱也可以救人”的观念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在慈悲心的感召下,参与的人愈来愈多,第二个月慈济会便救济了一个大陆来台、孤苦无依的老太太,每天有人送饭给她,为她打扫卫生,直到这位孤苦的老人安然离世。

以此为起点,一桩艰辛、伟大的济世工程默默地开展了。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慈济功德会成为台湾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在世界五大洲都设有分会和联络处。慈济会救人无数,每逢水、火、风震以及空难、车祸等意外变故时,慈济人总能紧急动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前往灾区救助。

台湾学者江灿腾教授说:“中国僧侣宗教典范的追寻,都是解行兼备(戒、定、慧三学兼备)和入世救度(大悲心)的……在入世的佛教实践中,增长道业……对社会大众苦恼有所关怀和帮助。”20世纪以来,中国的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已开始并正处在现代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组织和个人陆续投入其中。

2006年的12月15日的夜晚,李连杰居士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全球首映式压轴出场。他站在麦克风前,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我真心的到这儿来感恩,大家请允许给我几分钟讲一讲我藏在心理多年的话,大家都知道两年前在海啸的时候,海水在我脖子那里我抱着我女儿离死亡就是一线,在那之后我曾经希望能够在我的后半生去多做一些善事,所以我讲了一个概念,就叫壹基金的概念,每个人每个月如果拿一块钱出来……电影只我的工作,我的心一直在从事着慈善的计划。几年前我和中国的红十字会终于启动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叫“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

这位饮誉全球的功夫皇帝,曾经出席过无数盛大电影典礼的稳重男人,自始至终没有稳稳地站立过,他一次又一次地向观众鞠着躬,他一遍又一遍恳请主持人再给他几分钟,这般"低三下四"的演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惊讶的不知所措,感慨良多。

2007年4月19日,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壹基金提出“1人+1元+每1个月=1个大家庭”的概念,即每人每月最少捐一元,集合每个人的力量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随时帮助大家庭中需要帮助的人。

2008年5月15日,汶川地震第三天,壹基金就为灾区募集到救灾善款2405万元,李连杰居士亲自携带救灾物资飞赴成都……

从自救到救人,李连杰的人生境界在不断升华,不断提高。佛法是普度众生,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佛教徒能走入慈善事业,更合乎佛教救世的本意。这些救世之心的慈悲,如清醇的甘露洒向世间,熄灭了人间业火,也使佛教在沉眠中复苏,逐渐发达起来。

滴水佛音

1、证严上人证严(1937~)俗姓王,名锦云,台中县清水镇人。现代台湾佛教界最具公信力的比丘尼之一。1960年,由于父亲溘然去世,感叹人生无常而自行落发出家。1963年皈依印顺长老为师,成为正式的比丘尼。后返回花莲普明寺,恪守百丈清规,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并且立下‘不赶经忏,不做法会,不化缘’的自持生活原则。1966年,法师组织“慈济功德会”,并身体力行推动其发展,先后开设慈济综合医院、慈济护校、慈济医学院等机构。其慈悲济世的事业。慈济会的活动并不仅限于台湾,还泽及大陆及海外各地。

2、上人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据《释氏要览》记载:“智德,外有德行,在人之上、名上人。”

佛法是哲学吗

佛法来源于生活,是朴素的真理,然而所谓“大道无形”,佛法又是深刻而玄妙的,总有人因为无法参透佛法,而把佛法归入哲学的范畴。事实上,哲学是哲学,佛法是佛法。

弘一法师论述说“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所谓真理”。哲学研究问题,研究出的结果有一元的、二元的、唯心的、唯物的,种类繁杂,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互相争执,互相诽谤,但是无论争辩得多么热闹,都逃不出错觉的迷雾。对此,弘一法师举例子说那像“盲人摸象”:

“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象之一部分,即谓是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点到之见而已。”

盲人摸象,手指所到之处只是象的一部分,并不能总览象的全身。哲学家所探究出的真理,大部分是真理的碎片,自有其价值,可也不能涵盖真理的全貌。

佛法则不同,如同明眼人能亲眼见到大象真正的样子,佛法要亲证“真如”,用事实来消除所有的疑虑。

真,真实不虚妄之意;如,不变其性之意。“真如”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追溯到最早的佛教经典中,真如被翻译为“本无”。真如还有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如如、如实、法界、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等其他说法。真真实实,平等如一,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哲学家费尽心思想要知道的宇宙万物的真相和本体,就是“真如”。

说佛法不是哲学,还有一个原因是哲学探讨的属于知识问题,即知识的起源、效力和本质以及认识论的种种问题。佛法不然,它主张唯识,只有佛法的唯识才能解决以上问题,否则,即如缘木求鱼,不得要领。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所以会有“唯识无境”的说法。

我们做一个比喻,夜深人静时,你俯卧榻上,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山河秀丽,亭台俨然,种种人物,男女老少,白发红颜,或悲、或喜、或忧、或怒。这些人物在青翠的树木、芬香的花朵间演示着人生的悲喜,在云卷云舒间描绘着生命的欢忧。梦中的你,能知晓这些花鸟鱼虫、五谷草木是真是假?能辨别这些或鲜活或凋败的容颜是伪是真?说他们是真的,这不过是一个梦,清醒后必然知晓这是虚幻不实的;说他们是假的,他们却生于你的心,以现实为依托。如没有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宛若在梦中,真假颠倒,昏蔽缠心,怎么说就知晓了世界的本质?可见,佛学能使人在幻与真中自在游走,全无所碍。

滴水佛音

1、真如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成唯识论》卷九记载:“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异。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真如”一词在不同的佛经中有不同的翻译,其中仅《大般若经》就记载了“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等十二个译名。佛教各个派别对它解释也不尽相同。

2、《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由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

康德曾如此评述天才:“天才的特征是神秘性”,“天才是生而与俱的心灵素质…”李叔同显然是天才的,他的文章、书法、篆刻、戏剧、图画、音乐……无一不是出奇地好。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好书法源自多年不间断的练习,他的生动戏剧出自台下悉心的揣摩,他惊世文章的底子是自幼苦读的童子功……可见所谓天才,也离不开习劳,更何况我等俗世一凡人呢?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性格诠释

    性格诠释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心灵伴侣(智慧之旅NO.3)

    心灵伴侣(智慧之旅NO.3)

    我们的心灵需要有一个家园,这个家园可以安顿我们的灵魂。它不是豪华的高楼大厦,也许只是一片幽静的空地。总会有一些故事,自己的、别人的、甜美的、苦涩的,还会有一点点感悟、一点点思索。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每个读者心灵的伴侣,相信它会是呵护每个读者的心灵读本。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打开心灵的窗户,倾听心灵的低语,才能使我们原本平实的生活富有情趣。珍视我们的心灵,守护我们的心灵,与心灵为伴,才能使我们拥有别样的人生,不再成为孤独的旅人。
  • 天使偷心倒计时

    天使偷心倒计时

    她与他同是音乐系中人,而她从小便与哥哥相遇相惜,因此很受哥哥宠溺,而他面临家庭后母的入驻,唯有一青梅竹马相伴。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神奇宝贝之空冥之人

    神奇宝贝之空冥之人

    稀里糊涂的被弄到神奇宝贝世界,她很喜欢神奇宝贝的世界,但是,当她到了那里以后,却发现,一切都变了味,神奇宝贝世界不在和平了。冥qq:794936178。。。纯属原创,请勿盗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我们如梦的青春

    我们如梦的青春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这就是青春!
  • 狼骑竹马来

    狼骑竹马来

    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出现,这似乎是一场顺理成章的爱情。可最后的最后太才发现,竹马是有目的的,竹马是一匹狼。狼和狐狸的较量。谁输谁赢,爱情里,谁能说得清楚。
  • 消失小事

    消失小事

    两位男主到处游历,各处发生的一些残心虐恋。一只清心寡欲,却异常护短。一只重情重义,却异常贴心。两人携手走天下~~看遍江河秀丽,人间百态。相濡以沫,最后相忘于江湖
  • 最爱最恨都是你

    最爱最恨都是你

    [花雨授权]“儿子”毕竟是她跟大哥所生,就算他心中有什么奇怪念头,也不可以忽略她是“大嫂”的事实,他凭什么来抢她一手带大的孩子?但是,她不是恨透了他吗,为什么自己的心跳却越来越失去平衡?
  • 查理九世之双生手环

    查理九世之双生手环

    唐晓翼回归,同时也带来一件秘宝的线索,传说在昆仑山的顶峰居住着独角兽一族,dodo冒险队又会有怎样的冒险?
  • 系统系列之王国霸业

    系统系列之王国霸业

    莫言,一位身份来路本就不明的人,一位本是不喜与外人交往的人,一位身负略微薄名的黑客,一场未知的‘机遇’,或者说是‘策划’,将莫言带向了另一个世界...这究竟是阴谋?还是......PS:温馨提示!本书为系列作品第一部智商过人,或者说是阅书无数的读者朋友们应该可以很早就发现血樱写的是什么了,但是,这也只是冰山一角...大家就不想看看,这座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吗...多多支持血樱,血樱将会带大家走入一个疑点重重,有一点点揭开的,新的世界之中......推荐与打赏,将会使血樱最大的动力,也是血樱最大的依靠,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们,能够多多支持,血樱,感激不尽!!!